張藝興改編《愛蓮說》褒貶不一,周敦頤想說的,其實是這些

2021-01-19 夢瞻

文/夢瞻

在音樂綜藝節目《我是唱作人》第二季第二期中,歌手張藝興推出歌曲《愛蓮說》。節目播出後,引起強烈反響,網友評價褒貶不一。毒舌評審丁太昇甚至直言點評這首歌:「不倫不類的垃圾、狗屁不通、沒文化」。

張藝興的這首《愛蓮說》,是改編自北宋思想家周敦頤的傳世名作——《愛蓮說》。拋開音樂創作水平不談,僅從古詩文愛好者的層面來說,我們其實是樂於見到當代明星去改編古典文學作品的。畢竟,這有利於中國古代文化的傳播與傳承。

丁太昇評張藝興《愛蓮說》

周敦頤其實並不以文學見長,他是北宋著名哲學家,最大的成就,是開創了宋朝儒家理學思想。如果不是因為這篇《愛蓮說》入選了中學教材,那麼知道周敦頤的人,必定會比現在要少上許多。

即使是中學畢業很多年,許多人仍然會對文中的那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脫口而出,可見這篇《愛蓮說》對中國人的影響之大。許多人也把這句話作為自己的處世格言。

《愛蓮說》原文

眾所周知,周敦頤的這篇《愛蓮說》,是一篇託物言志的短文,全文僅有119個字。文章首尾均在對比描寫菊花、牡丹、蓮花,真正細寫「蓮」的,不過是中間寥寥七句。而這七句,卻又包含了君子的真正人格境界。

大概每個人都會有這樣一個階段:認為自己與眾不同,不與世俗同流合汙,甚至是想當然地認為「老子天下第一」。所以在年輕氣盛的時候,我們總會標榜自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這當然無可厚非。

但隨著閱歷逐漸增長,再讀周敦頤的《愛蓮說》才會發現,真正高境界的君子,其實是後面的那一句「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

這句話的本意是說:蓮花的莖,內空外直,它既不生藤蔓,也不長枝椏,它只是筆直潔淨地矗立在水中,只有清幽的香氣淡淡地向四周遠播。這,才是一個真正的君子,所應該具備人格。

蓮花

無論你承認與否,生活中真正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聖人,其實少之又少。這個世界的真相是,絕大部分人往往互為淤泥,相互嫌棄又相互滋養著。

人們總是一廂情願地以為,只有自己才是這世俗裡的「清蓮」,其他人都是「淤泥」——骯髒又圓滑。可真相卻是,傲慢、懶惰、貪婪是人之本性。聖人亦是如此,更何況我們?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但聖人之所以是聖人,就是因為聖人先做到了「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也就是:內心要通透清醒,行為要正直有規矩,克制私慾,不節外生枝。然後順其自然,靜靜地散發自己的美麗芬芳。既不媚俗,也不避世。

換句話說,就是「知世故而不世故,歷圓滑而彌天真」——也許你曾經嘗過愛情的背叛和傷害,但你依舊擁有去愛的能力;也許你體會過朋友的排擠和嘲笑,但你還能淡然處之,不會心生惡意;也許你眼看著對手因溜須拍馬而升職加薪,但你仍然腳踏實地……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你見過世界的鋒芒,也歷經世俗的圓滑;你知道所有的黑暗,但你依然相信光明;你看透了很多事,卻還是按照自己認為正確的方法去對待……是非黑白,你都有著自己的判斷。即便身處淤泥之中,也不會沆瀣一氣。不隨波逐流,不矯情任性,在塵世之中保持自身的美好本性。

這,便是周敦頤「愛蓮」的原因,也是我們應當追求的人格。

感謝閱讀!

相關焦點

  • 「愛蓮說」作者周敦頤
    周敦頤(1017年-1073年),字茂叔,世稱濂溪先生,是宋朝儒家理學思想的開山鼻祖,其名作《愛蓮說》家喻戶曉。
  • 周敦頤的《愛蓮說》家喻戶曉
    介紹宋代大儒、《愛蓮說》周敦頤老先生理學開山鼻祖、初中語文教材選編,可謂家喻戶曉。老先生自稱是「出淤泥而不染」的蓮花,並表達了他對表現的雄心壯志,希望自己的高尚情操乾淨。文章短小精悍,平行雙韻。閱讀和背誦都很容易。因此,它被廣泛傳播!
  • 同樣是愛蓮,周敦頤為什麼能寫出《愛蓮說》?
    屈原的「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表達的是潔身自好,王昌齡的「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表達的是可愛脫俗,白居易的「不如種在天池上,猶勝生於野水中」,表達的是自矜自憐,孟郊的「蓮花未開時,苦心終日卷」,表達的是悽寒自苦,溫庭筠的「三秋庭綠盡迎霜,唯有荷花守紅死」,表達的是寧死不屈……可是真正膾炙人口還是周敦頤的《愛蓮說》,原因就在於以上諸公,對於蓮花的歌詠,或是一時寄情之用
  • 周敦頤:創造了一個理學的世界,卻以一篇《愛蓮說》被人們記住
    1、痴迷蓮花的周敦頤世人都知周敦頤的《愛蓮說》,這個對白蓮花極為痴迷的宋朝人,一次與友人遊玩之際詩興大發,眾人以詩詞接龍,46歲的周敦頤一出口就驚豔了眾人,從此《愛蓮說》成了連那三歲孩童也能搖頭晃腦念出的千古絕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 我是唱作人2:張藝興第一期剛令人起敬,第二期又被自己打回原形
    然而這個勢頭沒能延續多久,到了第二期張藝興就被自己打回原形。這一期他的作品叫《愛蓮說》,很明顯是根據周敦頤的作品改編而來,可正是這首歌暴露了張藝興的缺陷。在節目一開始跟Gai聊天的時候,張藝興就透露自己要唱「一首詩」,這裡就暴露了他在文學方面的薄弱。
  • 周敦頤為何寫《愛蓮說》,他的為人和蓮花有何相似之處
    別人不說,就拿那周敦頤來說吧,他就是一個愛蓮成癖的人。周敦頤可不是一個普通人,他乃是中國理學的開山祖師,他的理學思想,曾經在中國哲學史上起到了承前啟後的作用。世人說起他的時候,總會讚揚他說是「志趣高遠,博學力行,有古人之風」,或許,周敦頤之所以會讓人覺得如此高風亮節,富有古意,和他喜歡蓮花,也是分不開的呢。
  • 周敦頤:以蓮為師,去汙自潔
    嘉祐八年(1063年),四十七歲的周敦頤在朋友的宴會上寫下了傳世名作《愛蓮說》全文雖然只有119個字,但是把自己內向心的嚮往,以及自己對待人生的態度表達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愛蓮說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
  • 君子獨愛蓮《愛蓮說》的作者是誰?他被人稱為程朱理學的開山祖
    人們也許不曾聽過「 留得殘荷昕 雨聲」的詩句,也許不曾知道周敦頤是何許人,但是提起《愛蓮說》,卻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出淤泥而不染 ,灌清漣而不妖」已成為描寫荷花的經典之句。這篇胎炙人口的《 愛蓮說》的作者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他又是在怎樣的情形下創作了這篇文章?其中寄寓了怎樣的思想感情呢?
  • 文言文名篇·愛蓮說全文_原文|翻譯_古詩文網
    在寫法上,《愛蓮說》具有「說」這一文體的共同特點,即託物言志。文章從「出淤泥而不染」起,以濃墨重彩描繪了蓮氣度、蓮的風節,寄予了作者對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射出作者鄙棄貪圖富貴、追名逐利的世態的心理和自己追求潔身自好的美好情操。
  • 周敦頤愛蓮不愛菊:儒者不會選擇隱逸,但卻可以與隱士心靈共鳴
    周敦頤,字茂叔。是孔孟之後重要的大儒,向來被視為理學發展的先驅、宋明理學的開山鼻祖。少喪父,主要由舅舅負責教育。他天資聰穎,5歲能辨五星懂五行,14歲築室於月巖悟得太極,為官三十多年官職雖然不高,但奉行惜民愛民的為官之道。不過,他更為知名的還是因為那篇在20歲左右時寫下《愛蓮說》。
  • 人沒作品紅,一個被嚴重低估的「開派宗師」:周敦頤
    很多人可能已經忘了「周敦頤」這個名字,但一提起《愛蓮說》的作者就會恍然大悟,尤其是那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在自古以來的詠蓮作品中無人能出其右。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
  • 我的先祖周敦頤
    對於周敦頤,我原本是陌生的,但是他的名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很早就出現在電視上,我對此也毫不陌生,直到讀初一時在課本上學習了《愛蓮說》,才對周敦頤其人其事有所了解,後來偶然在族譜上發現了先祖周敦頤的名諱,我這才知道自己是周敦頤的後人。自那以後,隨著我對周敦頤事跡的深入了解,我對周敦頤的崇敬之情也是愈來愈深,無論是他的為人處世,抑或是他的修學理政,處處皆存聖賢之風,實在令我敬仰不已。
  • 《唱作人2》通透的隔壁老樊、頭鐵的馬頔,創作捉襟見肘的張藝興
    不得不說,隔壁老樊確實很擅長打比賽,選擇的歌也有亮點,容易被觀眾記住。所以,當隔壁老樊扛著被淘汰的壓力第二次向自己的前輩馬頔發起挑戰的時候,相對「佛系」參賽的唱作人馬頔選歌和演唱方面就顯得過於平淡,也正是這樣的選擇,馬頔成為了《我是唱作人2》首發八位唱作人當中第一位被淘汰出局的歌手。
  • 《周敦頤的濂學思想》
    那麼,其中最首先提出理性思考,並作為理學開山鼻祖的,便是北宋一代文學家思想家周敦頤。周敦頤,又叫茂叔,王安石和潘興嗣,以及他的上司趙都這樣稱呼他。他的一生,既是一位廉政愛民的好官,又是一個孝順的好兒子,更是一位偉大的哲學家思想家。那麼他的哲學思想究竟是什麼呢?我們應該首先看一篇小文,那就是他一生哲學思想的代表作:《太極圖說》。早期手稿已丟,後經朱熹補錄,全文如下。
  • 胡艾蓮新歌《愛蓮說》首發 獲好評
    胡艾蓮的首張單曲專輯《愛蓮說》近日出版發行,該歌曲由詞作家周茂萍作詞,歌唱家赫拉含青作曲,歌曲一經上線便備受好評。演唱的音樂作品有:《帶你去重慶》《明月思》《巴蜀女郎》《有你真好》《等你》《愛蓮說》《公益中國》《我幫你》《等你回家》《心燭》《念奴嬌·追思焦裕祿》《一起愛一起嗨》《愛情四步曲》《江山國色》《奮鬥》等,共計40多首。
  • 出淤泥而不染的世界文化名人周敦頤,竟出生於八步桂嶺!
    他對中國文化的貢獻突出一是把世界本源當做哲學問題進行系統討論,即開創了理學派;二是給世人留下膾炙人口的文學佳作《愛蓮說》。桂嶺鎮地處湘、粵、桂三省(區)交界處,素有「一腳踏三省」之說,早在三國時期就是縣治所在地。
  • 早讀8:高考背誦:《愛蓮說》《記承天寺夜遊》《送東陽馬生序》
    《愛蓮說》(周敦頤)①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助記] 本段對蓮花高潔的形象極盡鋪排描繪之能事。
  • 韓國男團出道的張藝興,天賦不是特別高,可他為什麼還能走紅呢?
    張藝興作為一個在韓國男團出道的中國明星,他無時不刻都提醒自己努力。對他來說,努力似乎是他生命中的一部分,在韓國當練習生的時候,努力練舞,當他想停下休息時,心裡滿滿的都是負罪感,甚至是擔憂。經過多年的努力,他才獲得了在男團出道的資格,並且成功的成為男團的舞蹈擔當。
  • 周敦頤:濂溪理學與修水因緣
    著作有《太極圖說》、《通書》、《愛蓮說》,後人編為《周子全書》。 宋景佑三年(1036年),20歲時,被朝廷任命為洪州分寧縣(今江西修水)主簿。慶曆四年(1044年),28歲的周敦頤提任南安軍司理參軍。他在分寧任主簿8年,創縣學、修水利、興農業,風節慈愛,吏治彰彰。
  • 暮春時節落花紛紛,周敦頤寫下一首詩,短短的幾句美得令人驚豔!
    只要一到春天,那樹枝的上花朵就弄得豔麗無比,猶如是一位美麗的姑娘,可是到了暮春時節,經過幾場春雨的洗禮,那花兒便是紛紛從樹枝上掉落,落英繽紛,非常的壯觀,也很是唯美,這個時候其實已經是快要接近夏天。周敦頤,又名周元皓,原名周敦實,字茂叔,諡號元公,道州營道樓田保(今湖南省道縣)人,世稱濂溪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