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德行,人的修行!

2021-02-23 修心書院

ほら足元を見てごらん これがあなたの步む道 ほら前を見てごらん あれがあなたの未來 母がくれたたくさんの優しさ 愛を抱いて步めと繰り返した あの時はまだ幼くて意味など知らない そんな私の手を握り 一緒に步んできた 夢はいつ空高くあるから 屆かなくて怖いねだけど追い糹殼けるの 自分の物語(スト-リ-)だからこそ諦めたくないほら 足元(あしもと)を見(み)てごらん 【來看看你的腳下】これがあなたの歩(あゆ)む道(みち)【這就是你要走的路】ほら 前(まえ)を見(み)てごらん【來看看你的前方】あれがあなたの未來(みらい) 【那就是你的未來】母(はは)がくれたたくさんの優(やさ)しさ 【母親帶給了我那麼多的溫暖】愛(あい)を抱(いだ)いて歩(あゆ)めと繰(く)り返(かえ)した 【她告訴我要懷抱著愛前進 】あの時(とき)はまだ幼(おさな)くて 意味(いみ)など知(し)らない 【那時我還年幼 不明白其中的意義】そんな私(わたし)の手(て)を握(にぎ)り 【她拉著那樣的我的手】一緒(いっしう)に歩(あゆ)んできた 【一起走了過來】夢(ゆめ)はいつも空高(そらたか)くあるから 【夢想似乎總是在天空的遠方】屆(とど)かなくて怖(こわ)いね だけど追(お)い続(つづ)けるの 【很害怕我達不到 但我一直不停的追逐著 】自分(じぷん))の物語(すとおり)だからこそ諦(あきら)めたくない【因為是自己的故事 所以不想放棄 】不安(ぶあん)になると手(て)を握(にぎ)り 【不安的時候她就握住了我的手】一緒(いっしう)に歩(あゆ)んできた 【一起走了過來】その優(やさ)しさを 時(とき)には嫌(いや)がり 【那種溫柔親切 有時也會讓我討厭】離(はな)れた母(はは)へ素直(すなお)になれず 【(遺憾)對已離去的母親沒能坦誠】ほら 足元(あしもと)を見(み)てごらん 【來看看你的腳下】これがあなたの歩(あゆ)む道(みち) 【這就是你要走的路】ほら 前(まえ)を見(み)てごらん 【來看看你的前方】あれがあなたの未來(みらい) 【那就是你的未來】その優(やさ)しさを時(とき)には嫌(いや)がり 【那種溫柔親切 有時也會讓我討厭 】離(はな)れた母(はは)へ素直(すなお)になれず 【(遺憾)對已離去的母親沒能坦誠】ほら 足元(あしもと)を見(み)てごらん【來看看你的腳下】これがあなたの歩(あゆ)む道(みち)【這就是你要走的路】

ほら 前(まえ)を見(み)てごらん【來看看你的前方】あれがあなたの未來(みらい)【那就是你的未來】ほら 足元(あしもと)を見(み)てごらん 【來看看你的腳下】これがあなたの歩(あゆ)む道(みち) 【這就是你要走的路】ほら 前(まえ)を見(み)てごらん 【來看看你的前方】あれがあなたの未來(みらい) 【那就是你的未來】未來(みらい)へ向(む)かって 【朝向未來】ゆっくりと歩(ある)いて行(ゆ)こう 【慢慢地走

蘇東坡說,水「避高趨下」。水總是流到低處,在低處自然匯聚成海納百川的大海。

人也一樣,不要走在高處。木秀於林,風必吹之;出頭的椽子先爛。

人越是把自己的位置擺的越高,就越容易招致嫉恨,不滿,所謂樹大招風。所以,跌下來就越痛苦

鹹豐九年(1859年),曾國荃在老家建新房,先畫了個圖樣給曾國藩看,曾國藩一看,覺得規模太大。

曾國藩就寫家信說:「亂世而居華屋廣廈,尤非所宜」,甚至是取禍之道,一旦名聲在外,「則亂世恐難倖免」!若房屋建造得宏大豪華,會惹人非議,最終招致災禍。

真正的高人卻最低調。守得住低處的人,溫厚、寧靜,就像大地,永遠把自己置於低處,但沒有人否認它的博大。

守得住低處的人,收斂、含蓄,就像大海,永遠把自己放在低處,但沒有人否認它的深邃。

《周易》上說,潛龍,勿用;亢龍,有悔。可見不管是處在事業開端,還是有所成就的人,都該低調。

老子曰:「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唯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聰明人能在最恰當的時候示弱隱強,做出暫時的退讓,甚至讓出利益,幫助他人達成目標。

所以,真正的高人的成就不是爭來的,而是利他精神的結果。

一個成熟的人,一定懂得利他、合作,懂得分利給別人。

這不僅是老子的主張,儒家也如此。

孔子說: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所謂仁者無敵,仁者就是通過幫助別人而達成自己的目標,仁者成人之美,不仁者凡事。

在這世界上,學會利他,你的道路會越來越寬;而凡事錙銖必較,就會四面樹敵。

曾國藩說,利不可獨。

利益,往往是眾人都渴望得到的,如果誰獨佔了利益而不與大家分享,那麼一定會招致怨恨,甚至成為眾矢之的。

劉邦攻破鹹陽,卻不敢佔據其地;曹操能夠「挾天子以令諸侯」,卻終其一生不敢篡漢自立,他們都是怕成為眾矢之的。

所以,面對利益,一定要權衡取捨之道,懂得分利。

楚漢之爭中,劉邦與項羽對峙,當時韓信剛剛攻破齊國。

韓信要當齊王,劉邦聽了大怒。

而張良、陳平比較沉穩,對他說:「現在形勢對我們非常不利,我們哪能不讓韓信自立為王呢?不如藉此機會成全了他,立他為王,好好地對待他,讓他守住齊國。不然的話,恐怕要發生變故,對我們就更加不利了。」

《孫子兵法•虛實篇》中說:「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敵而制勝。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

用兵作戰沒有固定不變的方式方法,就像水流沒有固定的形狀一樣,能依據敵情的變化而取勝的,就稱得上用兵如神了。

這就是無形勝有形。

無形的東西,因為無形,所以能夠適應任何變化。

水,倒在紅色的杯子裡就是紅色,倒在透明的杯子裡又是透明的;倒在圓形器皿裡就是圓的,在方的器皿裡就是方的。

《周易》上說,上下無常,剛柔相易,不可為典要,唯變所適。

《易傳》也說,神無方而易無體。

萬物的變化無常,沒有固定的規律。

這裡推究到人事上、修身做事情都要講究一個「變」字。

只有懂得變化,隨時隨地適應變化,才能真正做到無形勝有形。

ほら足元を見てごらん これがあなたの步む道 ほら前を見てごらん あれがあなたの未來 母がくれたたくさんの優しさ 愛を抱いて步めと繰り返した あの時はまだ幼くて意味など知らない そんな私の手を握り 一緒に步んできた 夢はいつ空高くあるから 屆かなくて怖いねだけど追い糹殼けるの 自分の物語(スト-リ-)だからこそ諦めたくないほら 足元(あしもと)を見(み)てごらん 【來看看你的腳下】これがあなたの歩(あゆ)む道(みち)【這就是你要走的路】ほら 前(まえ)を見(み)てごらん【來看看你的前方】あれがあなたの未來(みらい) 【那就是你的未來】母(はは)がくれたたくさんの優(やさ)しさ 【母親帶給了我那麼多的溫暖】愛(あい)を抱(いだ)いて歩(あゆ)めと繰(く)り返(かえ)した 【她告訴我要懷抱著愛前進 】あの時(とき)はまだ幼(おさな)くて 意味(いみ)など知(し)らない 【那時我還年幼 不明白其中的意義】そんな私(わたし)の手(て)を握(にぎ)り 【她拉著那樣的我的手】一緒(いっしう)に歩(あゆ)んできた 【一起走了過來】夢(ゆめ)はいつも空高(そらたか)くあるから 【夢想似乎總是在天空的遠方】屆(とど)かなくて怖(こわ)いね だけど追(お)い続(つづ)けるの 【很害怕我達不到 但我一直不停的追逐著 】自分(じぷん))の物語(すとおり)だからこそ諦(あきら)めたくない【因為是自己的故事 所以不想放棄 】不安(ぶあん)になると手(て)を握(にぎ)り 【不安的時候她就握住了我的手】一緒(いっしう)に歩(あゆ)んできた 【一起走了過來】その優(やさ)しさを 時(とき)には嫌(いや)がり 【那種溫柔親切 有時也會讓我討厭】離(はな)れた母(はは)へ素直(すなお)になれず 【(遺憾)對已離去的母親沒能坦誠】ほら 足元(あしもと)を見(み)てごらん 【來看看你的腳下】これがあなたの歩(あゆ)む道(みち) 【這就是你要走的路】ほら 前(まえ)を見(み)てごらん 【來看看你的前方】あれがあなたの未來(みらい) 【那就是你的未來】その優(やさ)しさを時(とき)には嫌(いや)がり 【那種溫柔親切 有時也會讓我討厭 】離(はな)れた母(はは)へ素直(すなお)になれず 【(遺憾)對已離去的母親沒能坦誠】ほら 足元(あしもと)を見(み)てごらん【來看看你的腳下】これがあなたの歩(あゆ)む道(みち)【這就是你要走的路】

ほら 前(まえ)を見(み)てごらん【來看看你的前方】あれがあなたの未來(みらい)【那就是你的未來】ほら 足元(あしもと)を見(み)てごらん 【來看看你的腳下】これがあなたの歩(あゆ)む道(みち) 【這就是你要走的路】ほら 前(まえ)を見(み)てごらん 【來看看你的前方】あれがあなたの未來(みらい) 【那就是你的未來】未來(みらい)へ向(む)かって 【朝向未來】ゆっくりと歩(ある)いて行(ゆ)こう 【慢慢地走

相關焦點

  • 水的德行,人的修行(深度好文)
    像水一樣去做人,至柔之中有至剛、遇方為方,遇圓為圓,包容萬物。 這是一種智慧,也是一種境界。【微信公號:國學生活】 水往低處流,高人最低調 古人云:「水,避高趨下。」
  • 人的德行不夠,脾氣就很大、無明就很重(宣化上人)
    修行要注重德行。
  • 人的德行不夠,脾氣就很大,無明就很重
    文:宣化上人萬佛城是聖人修道之處,所以魔王要來擾亂修道人的清淨心。魔王想戰勝聖人,獨霸一方,所以處處找麻煩,令聖人投降,俯首稱臣。各位要有堅忍不拔的意志,絕不能豎白旗,一定要奮鬥到底,最後的勝利終是屬於我們的。所謂「要成佛必受魔,要學好冤孽找。」人不夠德行,隨風飄蕩,就墮落了;有足夠德行,則不會被魔王所搖動。為什麼?因為生生世世所修的根基深厚,什麼魔來也不怕。
  • 良好的德行才能感召人
    良好的德行才能感召人文/梅少林(點mester詩文,再點進入關注,即可自動接受到我更新的文章)萬世師表,讓人頂禮膜拜的孔聖人認為: 為政之道,在於得到人才,人才是戰勝一切艱難困苦,取得卓越成就的先決和必要條件和得勝的法寶。
  • 有德行的人不虞匱乏
    (3次)《法句經‧故事集》達摩難陀長老 著  周金言 譯第二十一品 雜品有德行的人不虞匱乏正信,持戒的人,有聲譽和財富(注)的人,到處受人尊敬。>禪  修         尋法尊者禪修引導   如何修習入出息念--雷瓦達尊者正確的修行態度禪
  • 修行,修養德行,修自己的行為
    女兒同學的媽媽說,自己的父親去世不到一周,是突發的心梗,前幾分鐘還在小區裡和人聊天,發病就沒有搶救過來,看她低沉的情緒,我除了簡單的安慰,知道說啥都蒼白。我說,這個需要時間,不是誰的勸說能啟到作用的,因為我自己就是這樣走過來的,剛開始的幾個月很少下樓,把自己放在抑鬱的情緒裡,只有這樣才覺得安全,後來逼著自己工作,和人傾訴,眼淚說來就來,無法控制,今年快三年了,算是好了太多。
  • 誰有德行,誰便能遇到這個法(宣化上人)
    誰有德行,誰便能遇到這個法◎ 宣化上人〈楞嚴咒〉的名字叫「摩訶薩怛哆般怛囉無上神咒」。「摩訶」為梵語,譯為大,體、相、用皆大。體遍十方,盡虛空、遍法界是其大用。這是個譬喻,譬喻一個傘蓋用蔭萬德,蔭護一切有德的人。誰有德行,誰便能遇到這個法,沒有德行是遇不到這種法的。所以說:「三光普照透三才」。一般人一定認為「三光」是日月星。日月星是外邊的三光。
  • 老子的「上善若水」是何意?其實意思很淺顯,被很多人想複雜了
    說的是一個人的至高品性,應該是像水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不與世人一較高下或爭一時之長短。 實際上儒家所倡導的君子之道,與這種思想和理論有重疊的地方。說的都是一個高尚的人的德行,就應該像水的品性一樣,樂善好施不圖報,淡泊明志謙如水。
  •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一個人的福報,是自己用德行修來的
    翻譯過來的意思是:行善積德的家庭,會有福報;而沒有這些德行的家庭,則會有禍殃。家庭是這個樣子,個人修行也是這樣子。行善積德是一種好的行為,這種行為放到個人身上,這個人就會有好的福報。這樣的因果關係,不是空穴來風,而是經過很多事實論證的。
  • 人有德行,必有福氣
    一個人真正的氣質,不是在外貌,而是在內心;人一生最重要的不是財富,而是德行! 有德之人,走哪都會受到別人尊敬;無德之人,走哪都會受到別人的厭惡。 俗話說:「人有德行,必有福氣。」 德,不僅藏著一個人的修養,更藏著一個人的福氣。 01 守信用的人,自得人心。
  • 有德行的人自然會感召來志同道合的人
    有德此有人,就是一個領導者,他是一個有德行的人,受人尊敬的人,自然會感召志同道和的,有德行的人,來到他的身邊來幫助他,這就叫有德此有人,所以在《中論》上,也這樣提出,《群書治要·中論》上有這樣一句話,「故人君苟修其道義,昭其德音。慎其威儀,審其教令。刑無頗僻,惠澤播流。百官樂職,萬民得所。則賢者仰之如天地,愛之如親戚,樂之如壎箎,歆之如蘭芳。故其歸我也,猶決壅導滯,注之大壑,何不至之有乎?」
  • 孝經共讀——德行是才能的統帥
    9 淑:(水)清而深,用於形容人,可理解為清明深沉。 10 忒(tuī):差錯。 中華文化認為:德行是根本,才能是末節,德行是才能的統帥,才能是德行的資本;德行才能都好的人即是聖賢,德行優於才能的人是君子,才能勝過德行的人是小人,德才俱無者為愚人。古人甚至主張:「寧得愚人,勿取小人。」因為愚人就算沒有德,但因為同時也沒什麼才能,所以對社會的危害不大:而小人就不同,因為他有才能,但德行卻弱於才能、不能駕御才能,那麼才能就會被不受限制約束地使用,從而給社會造成巨大的危害和災難。
  • 《大學》經述:德行的完備,才是「至善」的最高境界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大學的宗旨是在於弘揚光明正大的品德,在於使人祈求善心,在於使人的道德達到完美的境界。《大學》原本是《禮記》中的一篇,是中國古代教育理論的重要著作,後來朱熹重新編排了《大學》分為一章經,十章傳。《大學》的核心也是弘揚德行,讓民眾治心。國學智慧中耳熟能詳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就是大學之中的「八條目」。
  • 何為佛家三寶,三寶對於修行人成佛的意義
    何為佛家三寶,三寶對於修行人成佛的意義文·佛說阿彌陀下生經三寶是佛家的術語,即佛寶,法寶與僧寶。其實真正知道三寶意思的人並不多,我們看到很多人都皈依了三寶,其實有的是假的,為什麼這麼說,因為他不明三寶,不解三寶,所以他也得不到三寶。
  • 修行的人該如何選擇
    導語:在修道的人看來,《道德經》是一部如何讓自己真正去修道的經書。眾所周知,《道德經》闡述了道與德,也就是說,它分為兩部分。這兩部分對於修道的人來說,都能作為自己修行的指導。那麼問題來了,對於修行的人來,到底是道重要,還是得重要呢?修道的人,要以哪個為主,哪個為次?帶著這個疑問,我們先來看看《道德經》中對於道與德的論述。
  • 佛教,道教,儒家的修行特點,什麼是修行,在哪裡修行?
    度誰呢很多人對於「修行」二字都有不同的認知。有人認為就是出家,有的人認為就是吃齋念佛,有的人認為參禪打坐等等說法,不一而足。這所有的說法加起來也不能概括什麼叫修行。假如修行就是一頭大象,所有的人都是盲人,然後每個人摸到的地方都不一樣,有的摸到耳朵,就說大象像蒲扇,有的摸到身子,就說大象像一堵牆,有的摸到腿就說大象像柱子等等,這些說法都是以偏概全。前段時間又重溫了一些講經說法的書,我記得有這麼一句話,既從字面上解釋了這兩個字,而且也確實把曾經認為很深奧的東西,深入淺出的解釋一番,讓它更加容易被我們這些普通人所接受。
  • 一龍:有時候沉默是一種智慧,不爭辯是一種修行
    在他的個人網頁上,他引用了老子的話「永遠不要和層次不同的人爭辯,那是一種無謂的消耗」。這樣一句短短的話,卻顯示出他豁達的心胸來。一龍自己也說過一句話:「有時候沉默是一種智慧,不爭辯是一種修行」。難的,是人無法把控自己的情緒。人性喜歡衝動,特別是面對別人的誤解和攻擊,更難以保持平靜的心態。如果人能很容易克制住自己的情緒,世上就不會有那麼多人吵架,打架,以致有不可收拾的情況發生。
  • 關於水性人的修行與健康
    孔聖人講「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山安固厚重,萬物生焉,仁者之樂,如山之固重不多;水順勢而下,周流無滯,智者之樂,如水之流暢無礙。本文只談水及水性之人。一、關於水 生命源於陽氣,生命亦源於水。地球上最好的生命是在水中孕育的。從中醫來分析,水得太陽之火而性溫,溫則能涵木,木氣生發,方能生火生土生金,由此而生命誕生。從這個意思上說,水是生命之母。
  • 以經解經之《道德經》:五,天長地久,上善若水
    這些現象的本質其實是天地與道同行,從人的視角看來即是長生。所以聖人以道為本,所作所為不能有任何的動機,或者說將道之自然當作唯一的動機。用這種不執著於外物的無欲無求的心態反而能成全聖人的與道相合的目的。「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這兩句話其實是一句話,也許是古人作文時的習慣或者是某種作文的技法。
  • 莫高窟最大密宗四方佛說法:真正的智慧來自德行
    在密教裡,寶生佛也是在修法時觀想的佛陀之一,象徵大日如來的平等性智,也代表修行之德與福聚之德。由於所有成覺的光榮都可能在此佛上獲得,故其本尊自己乃成寶貴之源。西披畫西方安樂世界阿彌陀佛,體現智慧。阿彌陀佛(梵語Amitābha),又名無量佛、無量光佛、無量壽佛等。大乘經載,阿彌陀佛在過去久遠劫時曾立大願,建立西方淨土,廣度無邊眾生,成就無量莊嚴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