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天地將法,智信仁勇嚴

2020-12-14 天機書院

道天地將法,智信仁勇嚴,這句話在阿里巴巴可以說是耳熟能詳了。對於所有的管理者,這句話就是我們對自身最重要的約束與要求。對這段話熟悉的人,大概了解這段話的出處是哪裡,那就是大家所熟知的孫子兵法。孫子兵法大多是講的為將之道,為帥之道。兵法曰道天地將法,『道』指的是什麼?它告訴我們要了解事物發展的規律,道可道,要了解整個道的運作方法,道者,人之所蹈,使萬物不知其所由,它驅使萬物怎麼發展,你無法用語言去描述這個道,類似於老子說道可 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那麼道天地將法,天地是什麼?『天』指天道,天的運作規律,環境的運作規律,市場的運作規律;『地』指的是我們的行業,我們的團隊;那麼『將』代表著為將之道,指的是團隊中的領袖級人物,管理者就是『將』,『將』就很大部分的直接決定著最終的戰鬥成果。當然還有『法』,『法』是制度,『法』是分配規 則,『法』也是整個管理的體系,商鞅變法變的就是整個秦國的法,上下 5000 年來,法也一直沒有太大的變化。

而另外智信仁勇嚴是說的為將之人應具備的 5 個核心素質。分別是智:智慧, 智謀,有智謀之人,自然靈活多變;而信指的是要能夠讓別人真正的相信你,信是萬物之根,為將者要講究信用,說到做到,給所有的士兵獎罰有『信』;仁又指的是什麼呢?

我們知道很多的將領很有仁愛之心,據說當年吳起在打仗的時候,聽到有士兵受傷,他會親自幫士兵療傷,士兵的身上若有化膿,他也會親自幫士兵吸吮出來, 以至於當士兵的母親聽到士兵的將軍是這麼對待士兵之時,不禁哭道「那麼我的兒子此去定會為了將軍在戰場上拼命,存活機率怕是渺茫了」,所以為將者要有仁愛之心方可使下屬為其拼命;『勇』指勇氣,是指勇敢,作為一個將領,沒有衝鋒陷 陣的勇氣,沒有捨我其誰的霸氣,沒有殺伐果斷的果敢,那這個人就不能夠稱之為 一個將軍,一個優秀的管理者。何謂嚴,作為管理者,你不是在做好人。在戰爭中, 那些將軍手下若有士兵退卻半步有所畏懼,那麼這些將軍的屠刀也是隨之落下,作為一個管理者,若沒有開除過人,又怎麼可能是一個優秀的管理者呢?

『嚴』還有的含義是嚴師出高徒,所有的高徒不一定出自名師,有名的老師不一定都能出高徒,但是真正對於學生要求嚴格的老師,才能培養出很多好的學生。

相關焦點

  • 中華民族管理學:道天地將法 上兵伐謀
    「五計」是「道天地將法」。「道」是路線, 孫子說: 「道者,令民與上同意也…… 視卒如愛子, 故可與之俱死」。管理是促使大夥志同道合。西方管理學稱之為願景(vision)和使命(mission)。「天地」是領導必須了解客觀處境。「將」是幹部要達到「智信仁勇嚴」五德的標準。
  • 談古論今說教育:父母的智信仁勇嚴
    中國古代的春秋時期,傑出的統帥和軍事家孫武子著有兵法十三篇,即今所見的《孫子兵法》,其首篇《計篇》中提出到:「將者,智、信、仁、勇、嚴也。」這其中的智慧對於父母如何教育孩子也有著很好的指導作用,我們就一起來聊一聊父母如何才能做到「智、信、仁、勇、嚴」。
  • 《孫子》中做事的智慧—「智信仁勇嚴」
    將者,智、信、仁、勇、嚴也。——《孫子兵法·計篇》此五字,為將帥五質。而今天祥地和不舉兵事,亦是做人處事之精髓。五者兼備,築乎體膚,行於動靜,則為大才。其中尤以智為要。行路雖難,勇而進;大敵當前,韌而強。每日箴言:我們不但要研究一般戰爭的規律,還要研究特殊的革命戰爭的規律,還要研究更加特殊的中國革命戰爭的規律。
  • 「道天地將法」:《孫子兵法》中的企業謀略「心和塾」
    商場如「戰場」,古時候孫子就已經在《孫子兵法》中提出,成功的要素有「道、天、地、將、法」,首先是「道」,然後一分為二是「天、地」,再把它合起來是「將」再產生「法」。」故經之以五事,校之以計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
  • 三強價值觀之——智信仁勇嚴的解讀
    勇、嚴」這源自於二千五百年前的訓導,曾經指點激勵無數將帥奮進,在今天依然是指點激勵著無數管理者,是優秀管理看當銘記的訓導。(三)仁仁是指仁義。孔子說:「仁者愛人仁者無敵」通常良好的仁義是為眾人(包括你)所公認的,如孝敬父母、熱愛祖國、熱愛公司、公平公正、精誠待客、有信心、不貪安、謙恭進取、樂助人和團結等等。1.愛護下屬,關心他們,讓他們有良好的工作環境,並教導他們以信任工作等。
  • 兵法學刊:孫子兵法的制勝之道
    《孫子兵法》中提出的制勝之道指的是:知彼知己,百戰不殆。《孫子兵法》強調,為將者需有五德:「智信仁勇嚴」智:智謀;信:信譽;仁:仁愛;勇:勇氣;嚴:嚴格. 符合這五種必備素質的將領才是合格的軍隊領導,否則,那真是將帥無能累死千軍啊!
  • 天地將法道,一盒容乾坤——《三國殺戰棋收納盒》驚喜問世
    這款收納盒表面採用了深黑底色+白色紋路+燙金文字的組合,隱隱透露著肅殺與威嚴;設計上以羅盤形象為主,輔以武將、帥旗、防具、弓箭等,充分展現了戰棋的特色元素;盒面中央以三國殺經典防具——八卦陣作為裝飾;四角的「天地將法」書法文字則道出了戰爭的四大要素。這些設計充分展示了古人卓越的戰爭智慧,也無比契合遊戲主題。
  • 悟透商祖白圭的四字秘笈:智、勇、仁、強,經商賺錢事半功倍
    ,即儒家、道家、兵家、法家的思想融於一體,構建了較完整的理論體系,其中就有著名的四字秘笈:智、勇、仁、強。是故其智不足與權變,勇不足以決斷,仁不能以取予,疆不能有所守,雖欲學吾術,終不告之矣。」「智」就是智慧,要懂得謀略,善於應變,要進行籌劃,要求商人具備善於分析形勢,及時採取正確的經營策略的智慧。
  • 見解;仁道與怒道
    什麼是仁道呢,在論語上有這麼一句話 「我不欲人之加諸我,吾亦欲無加諸人」。「我不欲人之加諸我」是什麼意思呢,意思就是,我不希望別人把事情強加到我的頭上,這一點實在太難了。我不欲人之加諸我,這在孔子看來這是一種仁善生命的自由,能做到這一點,就是達到仁的境界了,相當於把握並能施行仁道,在孔子的思想體系中,仁道有這志高無上的地位,是極其難達到的境界,連孔子本人都不敢說自己達到此境界。而「吾亦欲無加諸人」的意思是什麼呢,「強加到我頭上我不願意做的事情,不去強加於別人」,這句話與孔子所說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一個意思。
  • 【仁 】的本質
    作者:楊斯喬 博士仁的本質【1】【仁】【Benevolence】,造字者對東方的饋贈。【仁】【Benevolence】,這個字,首先是西方絕無,若問其究竟唯有在中國本土探詢。【仁】【Benevolence】字,有兩解。
  • 從《論語》「仁」至《中庸》「誠」的本體工夫初探
    《論語》言仁,《孟子》議善,《中庸》論誠,《易傳》道德,仁善誠德之道德本體乃儒家一以貫之的忠恕之道和絜矩之道,乃儒家自周公制禮作樂欲正綱常,欲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位育天地的本體論根基,乃儒家成聖成賢王道天下政治哲學的道德基礎。仁善誠德一以貫之,本文就儒家《論語》「仁」至《中庸》「誠」本體工夫的承繼發展進行探微。
  • 道是天地萬物之總根源,天亦為道下之屬
    仁以安人,義以接事。行事必合於義,方立身治國,使道德有所落實。義在孔孟之教中處重要地位,孔子曰:「義以為質。」(《論語衛靈公》)朱熹註:「義者,制事之本,故以為質幹。」至孟子,更明確列「義」入仁義禮智四端中之第二位,並定義為明辨是非。漢代,董仲舒再加一「信」,而合成三綱五常之五常,以後遂成為中國文化系統中治國治民之綱領性信條。道。董仲舒曰:「道之大原源於天,天不變道亦不變。」
  • 孔子「仁」的真實義
    然而其弟子編輯的《論語》卻最為知名,論語主要思想是「仁」,「仁」者仁愛,慈愛也。這個解釋略顯簡單,實際仁的涵義包含更加深遠。「仁」的說文解字「仁」字拆開一個單人和一個二,描述的其實就是孔子仁的第一層涵義。人作為萬物之靈,不過是人類自視甚高罷了,雖然如此,但易經中曰:天地人三才,把人列為與天地同等的位置。人字一撇一捺,屹立天地之間,確實天地因有人的存在而有了生機。
  • 鳳凰智信關於近期情況的公告
    為進一步貫徹執行《關於進一步做實P2P網絡借貸合規檢查及後續工作的通知》(1號文)「三降」指引要求,基於行業普遍執行措施,鳳凰智信於2020年9月陸續停止了新標的撮合交易業務
  • 中庸的思想淵源,以及與仁、中和的關係
    中庸之道不是不要原則,不是迎合所有的人,那是滑頭主義的「鄉愿」。孔子說:「鄉愿,德之賊也。」,因此中立、折中主義等都是孔子最討厭人。學生認為,「中庸」在儒家思想中就是指最高的原則,雖然包含有德的部分,特別是孔子及其之後稱為「至德」但是主要還是側重於最高原則。
  • 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
    純陽遊戲《劍俠情緣網絡版叄》中的門派,代表道家,是該遊戲初始五大門派之一,現任掌門為李忘生。 作為《劍網3》中最為飄逸的門派,純陽教全新破軍套裝以近乎完美的線條勾勒出「天地人」三才之「天人合一」,說卦云: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純陽隨風擺動的長袖和一絲不苟的髮髻讓純陽弟子更具平淡自然、仙風道骨的韻味。 以下為cos正片,請欣賞
  • 新知丨曾振宇;王晶:「仁義之勇」與「血氣之勇」:荀子對儒家勇觀念的詮釋
    荀子在《性惡》篇中又將「勇」一分為三:「上勇」「中勇」「下勇」,其指出「上勇」所論述的個體獨立自足的價值和意義才是自我內在的完善,是仁義之勇實質,荀子曰:有上勇者,有中勇者,有下勇者。天下有中,敢直其身;先王有道,敢行其意;上不循於亂世之君,下不俗於亂世之民;仁之所在無貧窮,仁之所亡無富貴;天下知之,則欲與天下同苦樂之;天下不知之,則傀然獨立天地之間而不畏:是上勇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