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6日,南寧市政協十屆六次會議開幕。會議期間,有政協委員的提案關注起「快遞最後一公裡」,建議在全市小區內推廣普及智能快遞箱。這種智能快遞箱是否真能滿足市民收取快遞的需求?解決收取快遞件問題還有哪些辦法?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
「親,您有包裹放在快件箱,提取碼833xx。」家住北湖路的市民何小姐近日收到了這樣一條簡訊。她下班回家後來到小區樓下,通過輸入自己的手機號碼和提取碼,就從智能快遞箱中取出了自己的包裹。何小姐說,智能快遞箱確實在一定程度上令她網購更方便了。「快遞員來送快遞時如果我正好不在家,就可以讓快遞員直接放在快遞箱裡,我下班後再去取出來。」
何小姐還發現,這種外形長得很像超市儲物櫃的智能快遞箱,已經在她家附近的幾個小區裡陸續出現。使用時,快遞員經過相關註冊,只要刷一下快遞上的條形碼並輸入收件人的手機號碼,就可以把包裹放進快遞箱裡;收件人同時會收到密碼簡訊,再安排合適的時間憑密碼和手機號碼即可取件。
在建政小區,也設有這種智能快遞箱,這深得上班族潘女士的歡迎。潘女士喜歡網購,但平時工作忙,白天很少在家。智能快遞箱不僅能及時幫她收包裹,遇到有多個包裹時快遞員還會幫她整理好放在同一個箱子裡,這樣的服務非常人性化。
記者了解到,去年開始,南寧市陸續有100多個單位、小區設置了智能快遞箱,不少寫字樓和學校也都引進了這種快遞箱。廣西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就與一家企業合作引進智能快遞箱,供學生存取包裹,當時該公司跟市內5家快遞公司達成了協議,平均每派一單就從快遞費中收取4-5角錢的快遞箱使用費,自助收件則是按照收件價格的50%向快遞公司收取費用,並不會向快遞員或學生收取額外費用。
智能快遞箱的出現,確實方便了不少喜歡網購的市民,但也有人對此表示擔憂:「不能當面籤收,萬一出現破損怎麼辦?」家住秀廂大道保利愛琴海小區的李女士告訴記者,該小區也開設有類似的智能快遞箱,但她卻很少使用。「包裹到了一般我要當面驗了才籤收,如果出現缺件、破損可以直接拒籤。」李女士說,儘管如今的網購就算是籤收了,發現問題也可以退換,但過程繁瑣不太方便。而且她始終擔心東西放在收件箱裡並不能保證絕對安全,萬一包裹丟失了追責說不清。
家住榮和中央公園小區的市民黎先生也對智能快遞箱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黎先生指出,快遞箱確實節省了不少人力和時間,但他同時也存在很多疑惑,比如若是貨到付款的包裹,快遞箱該怎麼處理?快遞箱裡的攝像頭能否作為追責的依據?萬一快遞箱出現故障造成包裹丟失怎麼辦?
「有一次我明明在家,卻收到一條快遞提取簡訊,快遞員都沒打電話問我在不在家,直接就放在箱子裡了。」說起智能快遞箱,家住半山麗園小區的唐先生坦言,雖然他遇到的情況不常見,但他還是擔心,隨著智能快遞箱的普及,會不會造成快遞服務質量的下降。
按照郵政管理部門的規定,如果快遞員將快遞件放在智能快遞箱內,必須提前徵得收件人的同意。但由於目前監管存在空白,這種快遞方式還有待規範。對此有政協委員建議,加強立法管理,重點強化快遞件安全、信息安全和用戶權益的保護,以避免快遞出現問題時,電商、快遞企業、快遞箱企業會相互推諉、扯皮,產生服務糾紛。
「數量有限也是一個問題。」市民何小姐表示,她們小區大約有2000戶住戶,但智能快遞箱的箱位不足100個,往往會出現箱子已被佔滿,投遞員無法投遞的情況。「還有大型包裹無法放入投遞箱,收件人遲遲不來取件佔用收件箱等問題。」何小姐建議,要想保證快遞箱的高效使用,就要明確快遞箱的存放時限,適當採取必要措施。
南寧市郵政分公司的相關工作人員也提出建議,可以藉助社會力量幫助市民更方便地領取包裹。比如可以利用報刊亭,把步行10分鐘能到達報刊亭的包裹存放在該報刊亭內,這樣收件人下樓買東西時就能順便取件。除了報刊亭,各類連鎖便利店也可以考慮作為自取點,方便收件人取件。
此外,有律師提醒,貴重的包裹還是選擇讓快遞公司送貨上門為好,否則出了問題很難處理。在使用智能快遞箱前,務必事先閱讀相關《使用協議》,如不接受當中的任何條款,最好不要使用,因為在實際使用後,就會視為已經了解並接受《協議》當中所有的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