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十一屆七次全會明確提出,要培育壯大區域中心城市,既借勢借力、深化與成渝雙核的協作配套,又苦練內功、提升要素集聚能力,科學論證、合理布局一批省級新區,真正將其建設成為承擔區域發展戰略任務的綜合功能平臺。
全會精神在瀘州、德陽、綿陽、樂山、南充、宜賓、達州等全省區域中心城市引起熱議和強烈反響。大家一致認為,區域中心城市要借勢借力、苦練內功,更好支撐國家戰略的實施。
在樂山市港航中心主任劉敏看來,通過推進岷江高等級航道建設,可讓長江黃金水道向成都平原經濟區腹地延伸162公裡,讓樂山港成為成都及周邊適水貨物就近下水的首選。「更關鍵的是高質量發展水上旅遊產業,爭取巴蜀文化旅遊走廊沿成渝黃金水道布局,打造成都、重慶、樂山旅遊『金三角』,推動樂山加快建設世界重要旅遊目的地。」樂山市文廣旅局局長宋秋說。
全會中關於產業協作的內容,讓瀘州、南充、宜賓、達州等地的經信部門負責人興奮不已,不約而同地將「產業鏈」「協同配套」「承接」作為工作中心詞。「設立川渝合作(達州·大竹)示範園區,重點承接重慶電子信息、智能終端等產業轉移、延鏈配套。」達州市經信局局長李大兵說。宜賓看重「研發孵化在成渝、落地轉化在宜賓」模式,積極承接成渝地區創新創業成果轉移。南充瞄準「總部研發在成都重慶、生產製造在南充」的產業新格局,努力打造「高附加值的配套產業基地、成渝地區外溢產業承接基地、成渝地區餐桌市場供應基地」。同樣看重配套的還有綿陽市三臺縣,「三臺正在構築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為川渝『菜籃子』『果盤子』提供物資後勤保障。」三臺縣縣長李昊天說。
如何發揮自身優勢,實現協同發展?位於德陽廣漢市的京東西南智能運營結算中心項目施工正抓緊收尾,預計8月投產運營。在這個總投資135億元的項目背後蘊含的,是當地發揮交通區位優勢,探索以物流為產業賦能的發展路徑。
全會精神鼓舞了新落戶企業代表。總投資200億元的恆力(瀘州)產業園正加緊施工,恆力集團從長江下遊的蘇州溯流而上,瞄準的正是成渝市場。「這是一個重大機遇,有利於推動恆力紡織板塊開啟新的大提升、大發展。」恆力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茂凱說。
成渝雙核科技實力雄厚,要參與到科技創新的「裂變」中來,綿陽將優化環境、吸引人才放在更關鍵位置。「綿陽不斷提升城市環境的生態宜居指數,推動形成科技創新發展的產業空間,為經濟圈內科技創新發展作出更大貢獻。」綿陽市住建委主任申澤說。
人才成德陽熱議關鍵詞。7月14日,四川工業科技學院、德陽安裝技師學院123名汽車相關專業學子赴渝,開啟在長安汽車為期半年的實習之旅。「德陽擁有29家職業院校,要發揮人才優勢,為兩地現代產業發展提供堅實人力資源支撐。」德陽市人社局局長蔡繡鴻說。
要承接成渝功能疏解和產業外溢,關鍵在園區平臺。「南充承接相關產業轉移優勢明顯,目前正加快建設推進四川自貿區南充協同改革試驗區,保稅物流中心(B型)9月將通過審批,創建國家級高新區、國家級經開區步伐加快,申建省級新區即將獲批。」南充市發改委主任劉松說。
為爭創區域中心城市提供新動能,瀘州國家高新區將提升園區承載能力作為當務之急。「作為全市產業經濟發展主戰場,不斷提升要素集聚能力,同時為人才安家落戶等提供便利。」瀘州國家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熊正彪說。
宜賓加快大學城科創城建設,培養引進高層次創新研發團隊,打造高水平科技創新承載平臺,激發創新創業資源活力。「要加強與毗鄰地區創新資源的高端對接,充分發揮科技創新中心、大學科技園等平臺作用,全面激發全市創新創業資源活力。」宜賓市科技局局長李華說。
來自重慶的企業已計劃投資30億元在達州市通川區建設現代生物醫藥產業園。「客商看到了通川的顏值和活力,也要讓他們感受到通川的溫度、秩序和底蘊。」達州市通川區委書記張杰說,通川將主動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和萬達開川渝統籌發展示範區創建中找定位,圍繞「3+2」主導產業,打造城市主城區落實國家戰略的樣板。
(本報記者 祖明遠 餘如波 魏馮王博爾 王吉南 蒲南溪 袁城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