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澄湖1.6萬畝圍網養殖區,禁止使用冰鮮魚(海魚)及畜禽動物內臟投喂。昨天記者從蘇州市農業農村局新聞通氣會上獲悉,為貫徹落實市委關於陽澄湖環境問題整改部署,保護陽澄湖水源水質,深入推進湖區水產品質量安全管理,蘇州出臺《關於陽澄湖圍網養殖禁止使用冰鮮魚投餵的通告》,從今天起施行。
記者 尤薇
《通告》適用範圍為陽澄湖圍網養殖區域,在陽澄湖水域從事圍網養殖活動的單位和個人,應該自覺遵守《通告》規定。各圍網養殖生產單位和個人為生產管理第一責任人,應切實履行好湖區圍網養殖禁止使用冰鮮魚(海魚)及畜禽動物內臟投餵的職責。蘇州市陽澄湖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沿湖各級政府及其相關行政主管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加強監督管理。
湖區圍網養殖應當科學確定養殖密度,合理種植水草、增加螺螄投放,減少外源性餌料投入,保護養殖水體生態環境。冰鮮魚(海魚)經營者做好冰鮮魚(海魚)經營臺帳,主動接受相關部門的監督檢查。違反《通告》規定的違法行為,由有關部門依法給予行政處罰;涉嫌構成犯罪,依法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及時將案件移送公安機關。
昨天的新聞通氣會上,蘇州相關部門發布具體部署,將通過宣傳引導,規範養殖戶養殖行為。加強技術指導,進一步指導養殖戶種好一池草、放好一池螺、養好一池水,大力推廣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和市水產技術推廣站聯合推出的「863」生態養殖技術,實現規格大、品質優、效益高的綠色生態發展模式。強化監督檢查,加強協同,形成監管合力,提升監管效果,開展專項執法檢查,及時查處違規行為。
新聞連結
新規有助陽澄湖大閘蟹品質提升
陽澄湖圍網養殖為何要禁止使用冰鮮魚(海魚)及畜禽動物內臟投喂?禁止使用後大閘蟹吃什麼?品質會不會下降?大閘蟹養殖產量、養殖戶收入是否會受到影響?針對市民關注的熱點問題,昨天的新聞通氣會上,市農業農村局、市水產技術推廣站、市陽澄湖漁政監督支隊相關人士進行詳細解答。
新規的出臺,是保護湖區生態環境的需要,保障水產品質量安全的需要。市陽澄湖漁政監督支隊支隊長鍾衛東介紹,冰鮮海魚及畜禽動物內臟油脂含量較高,不易被水溶解和淨化,大量使用容易對水體產生汙染,對水產品的質量安全會造成隱患。
禁用冰凍海魚、畜禽動物內臟後,有利陽澄湖大閘蟹品質提升。市水產技術推廣站站長張茂友表示,陽澄湖大閘蟹養殖過程中,投餵的主要飼料包括螺螄、玉米、水草等,上市育肥期可以補充少量新鮮的小雜魚、南瓜。隨著大閘蟹養殖發展規模不斷擴大,本地小雜魚不能滿足大閘蟹養殖的生產需求,2000年前後,有養殖戶開始用冰凍的海魚來替代。冰凍海魚質量無法保證,對大閘蟹品質提升不利。
螺螄是活餌料、能淨化水環境,更有利於大閘蟹品質提升。禁用冰凍海魚後,將主要通過增加螺螄的投放量,滿足大閘蟹對動物蛋白的營養需求,每畝可投放到1000到1500斤螺螄。張茂友介紹,近年來為保護陽澄湖水質,保護陽澄湖大閘蟹品牌,研究示範的陽澄湖大閘蟹「863」生態養殖模式,通過減少放養、控制密度,創造河蟹良好的生長、生活環境,同時通過精準投喂,科學管理,提高成活率,實現減量增收的高質量發展。目前正在選育的陽澄湖大閘蟹新品具有個體規格大、生長速度快等優勢,可以為提高大閘蟹養殖產量和養殖戶收入提供技術支撐。(小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