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0多年前的著作《禮記·中庸》中,有這樣一句話,可以說是道出了千百年來人生修養的最高境界。
這句話便是: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
意思很明顯,君子能夠旁人看不見、聽不著的時候,依然保持謹慎、嚴肅,不會因為事情很隱蔽而為之,更不會放鬆對自己的要求。
一個人能夠在獨處時,依然嚴格要求自己,防微杜漸、兢兢業業,便是君子的行為。
慎獨自律,是人生修行的最高最高境界。
獨處時,並不僅僅是指空間上的獨處,更是指精神上的獨處,追求一種內在的精神世界,有自己的道德標準和底線,做到「表裡如一」,而不是人前一個樣人後一個樣。
言行如一,心口如一,則始終如一。
檢驗一個人能否有所作為,便是看這個是否真正做到了「如一」。
我們這裡來聽一個故事:
在東漢時期,有一位德高望重的官員,此人名為楊震,楊震備受百姓愛戴,是個不折不扣的好官。
一段時間,楊震在荊州擔任刺史,他發現一名叫做王密的秀才是個人才,於是將王密推薦為昌邑縣令縣令。
之後,楊震又被任命為東萊太守,當他經過昌邑縣時,當初被他舉薦過得王密熱情招待了他。
這天晚上,王密趁著月黑風高來到了楊震的住處,見其屋內沒有其他人,王密悄悄摸出10兩黃金送給楊震。

楊震見此十分驚訝,連連拒絕了他,義正言辭的告訴他:當初我舉薦你為官,僅僅是因欣賞你的才華而已,而你今天的行為,實在是太不了解我了。
王密聽此後,又對楊震說道:現在正值黑夜,無人知曉呀。
楊震正色道:怎無人知曉?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為何說無人知曉?
王密聽後瞬間羞愧難當,收起黃金而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