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庸先生的武俠世界裡有很多人物,原來是在歷史上真實存在的。
比如《天龍八部》裡面,我們心目中的大英雄喬峰,後來他改成蕭峰了!智勇雙全,頂天立地,義薄雲天,堅貞愛情,是個以天下蒼生為己任的絕世英雄,不過你可知道,書中的喬大俠叫簫峰,可是真有歷史原型的。他的歷史原型便是耶律仁先!
我們先來看他的事跡!這還得從他的一次出使說起。據《遼史·列傳》記載,他確實是一位遼國名臣,早年曾作為遼國特使出使當時的宋朝,最終說服宋仁宗以增加歲幣的條件與遼國媾和,史稱 &34;。在這場非常非常敏感的兩國談判中,耶律仁先表現得不亢不卑,既為遼國獲取了實利,不失尊嚴,同時又最大限度地照顧了宋朝的面子,避免了事態升級,使得兩國睦鄰友好的大局得以良好維繫。
很多歷史愛好者一聽到什麼?大宋又給遼錢啦,就是喪權辱國!其實不是的,歷史上這次「慶曆增幣」對宋來說遭受到一些物質上的損失,但從當時的歷史實際來看,這應是較圓滿的解決方式。慶曆增幣以後直至兩國衰亡,遼宋雙方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基本延續了自澶淵之盟後的和平友好關係,所以應該持正面態度來看待。總之吧,耶律仁先不辱使命。回國後遼興宗很高興,命他出任同知南京留守要職,還專門為他寫了一首好生肉麻狂贊不已的詩,把耶律仁先誇了個底朝天!
回到小說為啥說蕭峰和耶律仁先很像呢?因為他們倆最大交集是:平定叛亂,都曾挽救大遼帝國之狂瀾。《天龍八部》裡頭蕭峰憑藉降龍十八掌在亂軍中救了老大遼道宗一命,備受皇帝耶律洪基的信任,於是八拜結交,對其以 &34; 相稱。
而歷史上的這位耶律仁先更是立下大功一件,如果不是他在危難時刻、明辨是非,當機立斷,一下消滅了耶律重元父子的叛亂,現實中真實的遼道宗耶律仁先恐怕早已馭龍賓天,而大遼帝國極可能因這場內亂而四分五裂。可以這麼講,如果不是蕭峰的原型耶律仁先,莫說是遼道宗,就連大遼王朝,也就玩完了。這可是影響歷史走向的重大事件。
事變後,遼道宗是緊緊握住耶律仁先的手,流著熱淚感動的說:&34; 蕭峰救主 "這個故事情節的素材藍本。
蕭峰、耶律仁先不光這點像,二人的執政風格、性格特質也幾乎。前頭講了蕭峰待人處事,義字為先,故名揚武林。耶律仁先忠貞為國、心不容奸,也是大仁大義。更吻合的是清寧初年,耶律仁先擔任南院樞密使,因遭耶律化哥誣陷,被貶出任南京兵馬副元帥、守太尉,改封隋王。清寧六年(1060 年),耶律仁先再度擔任北院大王,百姓走數百裡前往歡迎,就像見到父親和兄長一般。
鹹雍元年(1065 年),耶律仁先被加官于越,改封為遼王,與耶律乙辛共同主持北院樞密事務。于越是遼代的官名,雖然說是個虛職,但位於百官之上,是統治者對功勞最大臣子的最高獎勵。。在遼代 219 年的統治期間內,只有 10 人被拜為于越。不過後來,奸臣當道,耶律仁先阻勸遭恨,被貶為南京留守,改封晉王。在南京,耶律仁先依然是嫉惡如仇,禁絕奸惡,宋朝聞風震懾畏服。而在《天龍八部》中,被遼道宗封為南院大王的蕭峰在任上同樣知人善任、撫境保民,深獲遼國南京軍民的衷心擁戴。
很多人都覺得金庸先生是卓越的小說家,其實還不夠,老人家更是底蘊深厚、研究精深的史學大家,要不然,小說人物和歷史人物不會高度巧合!除了喬峰,我本人從小還喜歡《天龍八部》裡的另一個角色,那就是風流瀟灑的段譽!段譽又有哪些講頭呢?下篇文章見。
喜馬拉雅×今日頭條:嚴禁剽竊,違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