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龍八部》蕭峰的歷史原型,真是遼南院大王?

2020-08-13 大力侃歷史

在金庸先生的武俠世界裡有很多人物,原來是在歷史上真實存在的。

比如《天龍八部》裡面,我們心目中的大英雄喬峰,後來他改成蕭峰了!智勇雙全,頂天立地,義薄雲天,堅貞愛情,是個以天下蒼生為己任的絕世英雄,不過你可知道,書中的喬大俠叫簫峰,可是真有歷史原型的。他的歷史原型便是耶律仁先!

我們先來看他的事跡!這還得從他的一次出使說起。據《遼史·列傳》記載,他確實是一位遼國名臣,早年曾作為遼國特使出使當時的宋朝,最終說服宋仁宗以增加歲幣的條件與遼國媾和,史稱 &34;。在這場非常非常敏感的兩國談判中,耶律仁先表現得不亢不卑,既為遼國獲取了實利,不失尊嚴,同時又最大限度地照顧了宋朝的面子,避免了事態升級,使得兩國睦鄰友好的大局得以良好維繫。

很多歷史愛好者一聽到什麼?大宋又給遼錢啦,就是喪權辱國!其實不是的,歷史上這次「慶曆增幣」對宋來說遭受到一些物質上的損失,但從當時的歷史實際來看,這應是較圓滿的解決方式。慶曆增幣以後直至兩國衰亡,遼宋雙方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基本延續了自澶淵之盟後的和平友好關係,所以應該持正面態度來看待。總之吧,耶律仁先不辱使命。回國後遼興宗很高興,命他出任同知南京留守要職,還專門為他寫了一首好生肉麻狂贊不已的詩,把耶律仁先誇了個底朝天!

回到小說為啥說蕭峰和耶律仁先很像呢?因為他們倆最大交集是:平定叛亂,都曾挽救大遼帝國之狂瀾。《天龍八部》裡頭蕭峰憑藉降龍十八掌在亂軍中救了老大遼道宗一命,備受皇帝耶律洪基的信任,於是八拜結交,對其以 &34; 相稱。

而歷史上的這位耶律仁先更是立下大功一件,如果不是他在危難時刻、明辨是非,當機立斷,一下消滅了耶律重元父子的叛亂,現實中真實的遼道宗耶律仁先恐怕早已馭龍賓天,而大遼帝國極可能因這場內亂而四分五裂。可以這麼講,如果不是蕭峰的原型耶律仁先,莫說是遼道宗,就連大遼王朝,也就玩完了。這可是影響歷史走向的重大事件。

事變後,遼道宗是緊緊握住耶律仁先的手,流著熱淚感動的說:&34; 蕭峰救主 "這個故事情節的素材藍本。

蕭峰、耶律仁先不光這點像,二人的執政風格、性格特質也幾乎。前頭講了蕭峰待人處事,義字為先,故名揚武林。耶律仁先忠貞為國、心不容奸,也是大仁大義。更吻合的是清寧初年,耶律仁先擔任南院樞密使,因遭耶律化哥誣陷,被貶出任南京兵馬副元帥、守太尉,改封隋王。清寧六年(1060 年),耶律仁先再度擔任北院大王,百姓走數百裡前往歡迎,就像見到父親和兄長一般。

鹹雍元年(1065 年),耶律仁先被加官于越,改封為遼王,與耶律乙辛共同主持北院樞密事務。于越是遼代的官名,雖然說是個虛職,但位於百官之上,是統治者對功勞最大臣子的最高獎勵。。在遼代 219 年的統治期間內,只有 10 人被拜為于越。不過後來,奸臣當道,耶律仁先阻勸遭恨,被貶為南京留守,改封晉王。在南京,耶律仁先依然是嫉惡如仇,禁絕奸惡,宋朝聞風震懾畏服。而在《天龍八部》中,被遼道宗封為南院大王的蕭峰在任上同樣知人善任、撫境保民,深獲遼國南京軍民的衷心擁戴。

很多人都覺得金庸先生是卓越的小說家,其實還不夠,老人家更是底蘊深厚、研究精深的史學大家,要不然,小說人物和歷史人物不會高度巧合!除了喬峰,我本人從小還喜歡《天龍八部》裡的另一個角色,那就是風流瀟灑的段譽!段譽又有哪些講頭呢?下篇文章見。

喜馬拉雅×今日頭條:嚴禁剽竊,違法必究!

相關焦點

  • 《天龍八部》:蕭峰為何必須死?金庸伏筆下被埋沒的歷史真相
    蕭峰身在遼國,一直明確表示只做個喝酒的南院大王,絕不做攻打宋朝的先鋒。在這一點上,蕭峰從未對耶律洪基虛與委蛇,一直言明立場。對此他心中亦有歉疚,因此才會決定帶阿紫離開,前往靈鷲宮尋虛竹,以避開兩國紛爭。
  • 天龍八部真正的結局:大英雄蕭峰並未真正死在雁門關
    琳琅原創金書第一悲劇:《天龍八部《天龍八部》為什麼是個悲劇?因為主角喬峰的結局很悲劇,成功阻止了遼國南侵,挽救了成千上萬的無辜人命,卻無法挽救自己的命。而更令我感到悲劇的,則是蕭峰死後的一件事。可耶律洪基臨走時又甩下一句話,徹底斷了蕭峰的活路:耶律洪基冷笑一聲,朗聲道:「蕭大王,你為大宋立下如此大功,高官厚祿,指日可待!」在遼國兵將看來,蕭峰拼死止戰只是為了去敵國大宋求一份榮華富貴;頓時又從遼國兵將心裡的契丹英雄變成了賣國求榮的「遼奸」。
  • 天龍八部之蕭峰之悲劇
    (選自金庸《天龍八部》)  遼軍中鼓聲擂起,一通鼓罷,立時止歇。  耶律洪基說道:「大軍北歸,南徵之舉作罷。」他頓了一頓,又道:「於我一生之中,不許我大遼國一兵一卒,侵犯大宋邊界。」說罷,寶刀一落,遼軍中又擂起鼓來。
  • 對於《天龍八部》中的歷史,你不妨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摘要]金庸借用歷史背景寫小說,也只當歷史是掛酒瓶的釘子。將歷史融入小說能讓讀者漲知識,畢竟這段「冷僻」歷史在必修歷史課上學不到。讀者也得分清內部的歷史虛實,以免說出「假歷史」而貽笑大方。 浩淼如海,氣勢磅礴的金庸小說《天龍八部》,講述了北宋宋哲宗時代的武俠故事。
  • 《天龍八部》歷史原型,與公主破色戒的不是虛竹而是鳩摩智
    《天龍八部》裡虛竹與夢姑的故事可謂是家喻戶曉,在雖說這個故事是杜撰的,但是真正歷史中也是有跡可循的,然而主人公的原型卻是天龍裡的其他人物-鳩摩智。鳩摩智原型是誰呢?鳩摩羅什肯定是死都不肯的,於是呂光就用計灌醉了他,並將他與公主關在一個密室裡,於是乎酒後亂性,《天龍八部》冰窖那一幕就發生了。順理成章的他也娶了公主。
  • 《天龍八部》蕭峰擔任的南院大王到底是何級別?
    一代大俠蕭峰在雁門關外隕落,留給讀者們無限唏噓與後世之傳說。關於蕭峰的愛恨情仇,讀者們已經如數家珍,與阿朱的苦命纏綿,與阿紫的相依為命,與康敏的畸形之戀,與段譽和虛竹的兄弟純愛,都已成為大家津津樂道的話題。
  • 南院大王的具體職能《遼國》官職篇
    《天龍八部》裡面,當時的蕭峰在遼國的軍事大營裡面,遼國的皇帝曾經問蕭峰,你想要什麼官職?蕭峰當時也不知道遼國到底是怎樣一個官職制度,結果有人就嘲笑,說你是不是想要一個只負責喝酒吃肉的官職,沒想到的是,一句戲言居然成真了,實際上蕭峰得到的這個「南部大王」,差不多也相當於這樣一個官職。(為什麼加引號?因為天龍八部的南部大王和歷史上的南部大王是兩個概念。)
  • 《天龍八部》蕭峰為何看不上康敏?
    眾所周知,蕭峰是天龍八部世界中的第一英雄豪傑,為人忠肝義膽、義薄雲天。身為天龍四絕之首,蕭峰的武功出神入化,兩次在英雄大會上獨戰群雄,最後還能做到全身而退,這一點,我想除了蕭峰之外無人可以做到。從聚賢莊英雄大會上看到蕭峰深受重傷,馬夫人一臉擔心的表情就能說明問題。既然馬夫人如此全心全意的愛慕蕭峰,為什麼蕭峰不給她一次追求幸福的機會,三番兩次的拒絕她呢?
  • 蕭峰的真正結局
    文/六神磊磊一般看過幾集《天龍八部這話什麼意思呢,就是蕭峰死了之後,雁門關的守將給朝廷打了一個報告,介紹了蕭峰之死,聲稱自己率軍浴血奮戰,大敗遼軍,而且「格斃遼國大將南院大王蕭峰」,立了大功。朝廷大喜,重賞,隆重慶賀。這才是蕭峰一生的真正結局。雁門關守將的這一份報告,可以看作是對蕭峰之死的唯一官方調查報告。
  • 由《天龍八部》看丐幫原型,降龍十八掌是怎麼做到遇強則強的?
    看過金庸小說或者改編影視劇的朋友,應該都對《降龍十八掌》這門神功絕學不陌生,比如《天龍八部》和《射鵰英雄傳》中,降龍十八掌可都是主角的根本武學之一,並且也正是降龍十八掌以其剛猛凌厲、一往無前、無堅不摧的氣勢,為金庸老先生塑造的
  • 《天龍八部》金庸改了兩處細節,蕭峰三兄弟最後全都成了悲劇
    《天龍八部》是金庸的鴻篇巨著,儘管倪匡的文筆功力值得信賴,但是倪匡先生的思路過於天馬行空,以至於《天龍八部》的情節和金庸先生的原本設計出了一些偏移。當然,這些文字在金庸先生的數次修訂中,也基本都被刪去。每次修訂,《天龍八部》都首當其衝,尤其是最後一次修訂,《天龍八部》更是被金庸改成了完全屬於自己的《天龍八部》。因為,曾經的所有武俠夢,都被金庸先生自己給打破了。比如蕭峰三兄弟的結局,亦是如此。
  • 天龍八部:究竟是哪八部?
    ,因為「天眾」及「龍眾」最為重要,所以稱為「天龍八部」。在《天龍八部》中,「天」當屬蕭峰無疑。全書最能打的就是蕭峰。不管對手內力如何,手段如何,名氣如何。真打起來沒有一個是蕭峰的對手。基本上見了他先害怕三分。出場一句沒說直接嚇的段譽酒杯都掉了。
  • 《天龍八部》:段譽的原型居然是大理國在位時間最久的國王?
    其中最為經典的莫過於是四部曲——《天龍八部》、《神鵰俠侶》、《射鵰英雄傳》以及《倚天屠龍記》。其中受眾最廣,埋線最早的就是《天龍八部》這本小說了。《天龍八部》真的伴隨了我們很長的時光尤其是其改編而成的電視劇那更是創下了收視神話,特別是天龍三兄弟的獨門武功更是帶來了一陣武俠颶風。然而金庸先生寫的雖然是武俠小說,卻也並不是完全虛構的,每部小說裡面都有許多人物在真實的歷史當中存在著原型。比如全真七子和王重陽、比如蒙古成吉思汗、哲別,再比如朱元璋、趙敏等。
  • 《天龍八部》是個悲劇嗎
    要說《天龍八部》是個悲劇,大概是因為蕭峰最後選擇跳崖自盡吧。但世間事也不能都完全盡如人意,如果不單純的把《天龍八部》看做一部小說,而看成一個人的一生,那麼一個人的生活經歷不順風順水是不是就不能用悲劇來定義了。
  • 揭秘金庸武俠小說:關於《天龍八部》最精彩的總結!(附:彩蛋)
    電視劇《天龍八部》(2003)「玄慈方丈」與「葉二娘」 雙雙殞命蕭峰被中原人撫養,變成「漢人」,可當他的身世被揭露出來後,又遭丐幫和中原群雄的集體驅逐與仇視!後來雖然「認祖歸宗」,成為契丹遼國的南院大王,但依然不願侵宋!最後甚至劫持了遼國大王,等於是背叛了自己的祖國,無顏於天地,最後自殺!成了一個悲劇英雄!這樣的結局,也是很慘!
  • 天龍八部:如果沒有少林掃地僧,慕容復可能就做皇帝了
    一天龍八部中的大神太多了,最牛的當是少林掃地僧,雖是驚鴻一瞥,卻給人留下極其深刻的印象。對於這個人物,有人崇拜,也有人質疑。他想的是以自己一死來平息蕭氏父子的仇怨,同時也希望藉助蕭峰南院大王的身份造勢,他慕容家好復國。這個交易,蕭遠山有些心動,而蕭峰卻一口回絕,最終蕭遠山也認同了兒子的觀念:不共戴天之仇不能做交易。
  • 《天龍八部》中蕭峰的實力都排不上前五,但為何他鮮少有敗績
    《天龍八部》的江湖上,一直流傳著「北喬峰,南慕容」的傳說,將其二人稱為江湖上的絕頂高手。雖然慕容復沒有那麼弱,但是和真正的絕頂高手相比,卻真的是判若雲泥。,相助義兄遼道宗耶律洪基平息楚王之亂,官拜南院大王,加封楚王。
  • 知道這些,你才算初讀天龍八部
    《天龍八部》這四個字來源於佛教《法華經·提婆達品》中的一句話:「天龍八部,人與非人,皆遙見彼龍女成佛」。「人與非人」實際上包含了芸芸眾生,「天龍八部」又稱「神龍八部」、「八部眾」,其實就是八種神道怪物,八部者,一天眾,二龍眾、三夜叉、四乾達婆、五阿修羅,六迦樓羅,七緊那羅,八摩呼羅迦。
  • 《天龍八部》中的真實歷史——其中一件金庸搞錯了年代?
    《天龍八部》是金庸代表作之一,小說懸念叢生、跌宕起伏、背景宏大、人物眾多,其中涉及很多真實歷史人物與北宋末年的歷史事件。起始地——無量山小說講述的故事自大理附近的無量山開始。段思平是段儉魏六世孫,《天龍八部》中他是「
  • 《天龍八部》中的那些插畫
    所以金庸的書裡面我都挑字比較少的作品來讀,像是《碧血劍》、《飛狐外傳》這些,倒是看了很多次了,而《天龍八部》這麼大規模的小說,印象中我竟然只有看過一次而已。前段時間,趁著疫情期間閒來無事,我又看了一次《天龍八部》,但這一次感觸跟其他的金庸小說非常不同,我看的非常慢,天龍所有的情節我都在我腦海中演練過一遍,任何畫面我都看的津津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