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龍八部》:蕭峰為何必須死?金庸伏筆下被埋沒的歷史真相

2020-08-21 曉而未滿

在金庸的武俠世界裡,蕭峰胸懷坦蕩、心憂黎民,是真正的英雄。雁門關外,折箭自盡,引得無數人悲痛惋惜。

蕭峰為何必須死?有人說,他為江湖武林所不容,為堵天下人悠悠之口選擇自盡。有人說,他因挾持契丹,對義兄和契丹軍民有愧而死。

真相卻並非如此。

一,愧對大宋?以蕭峰的性格,真會死於眾口鑠金嗎?

與金庸筆下其他主角對比,蕭峰沒有張無忌的優柔寡斷,不似郭靖的木訥迂腐,倒是與楊過在性格上有相似之處。

楊過從少年時期叛逆的狂放孤傲,成長為對世情冷暖的看淡和不屑,蕭峰與十六年後的楊過有些類似,他們都經歷了世人的冷眼,為世人所不容。

聚賢莊一戰,蕭峰毀了曾在杏子林許下的「不殺漢人」諾言,然而在當時的情況下,束手就擒、引頸就戳不是蕭峰的為人。

他喝到五十餘碗時,向望海走上前來,端起酒碗,說道:「姓喬的,我來跟你喝一碗!」言語之中,頗為無禮。

喬峰酒意上湧,斜眼瞧著他,說道:「喬某和天下英雄喝這絕交酒,乃是將往日恩義一筆勾銷之意。憑你也配和我喝這絕交酒?你跟我有什麼交情?」說到這裡,更不讓他答話,跨上一步,右手探出,已抓住他胸口,……

蕭峰有自身堅定的是非善惡觀念,在少林一戰中,面對被全冠清、遊坦之把持的丐幫,蕭峰絲毫沒有委屈求全的意思,面對慕容博父子的挑唆,更沒有一己私念的憤怒和不甘——

慕容博道:「食君之祿,忠君之事。你是大遼國大臣,卻只記得父母私仇,不思盡忠報國,如何對得起大遼?」

蕭峰踏上一步,昂然說道:「你可曾見過邊關之上、宋遼相互仇殺的慘狀?可曾見過宋人遼人妻離子散、家破人亡的情景?宋遼之間好容易罷兵數十年,倘若刀兵再起,契丹鐵騎侵入南朝,你可知將有多少宋人慘遭橫死?多少遼人死於非命?」……「我對大遼盡忠報國,是在保土安民,而不是為了一己的榮華富貴,因而殺人取地、建功立業。」

因此,掃地僧贊他宅心仁厚,以天下蒼生為念。

最終的雁門山一戰前夕,蕭峰曾向少林僧人打聽父親近況,並將心中藏了許多的疑問提出:

蕭峰道:「我想請問他老人家:倘若遼兵前來攻打少林寺,他卻怎生處置?」玄渡道:「那自是奮起殺敵,護寺護法,更有何疑?」蕭峰道:「然而我爹爹是契丹人,如何要他為了漢人,去殺契丹人?」

宋遼的世代宿仇,並非一人之力可以扭轉乾坤,蕭峰此時必然是明白這個道理的。在此時此刻提到皈依少林的蕭遠山,未必不是一個暗示——對蕭峰而言,遠離紅塵紛爭,避世歸隱,不失為一條出路。

至少,蕭峰並不是無路可退,實在不必為絕人話柄而死。

二,愧對契丹?挾持義兄並以死明志?

蕭峰身在遼國,一直明確表示只做個喝酒的南院大王,絕不做攻打宋朝的先鋒。在這一點上,蕭峰從未對耶律洪基虛與委蛇,一直言明立場。

對此他心中亦有歉疚,因此才會決定帶阿紫離開,前往靈鷲宮尋虛竹,以避開兩國紛爭。

耶律洪基對蕭峰即想利用又有疑心,因此利用阿紫對他下毒,並囚禁以防破壞自己伐宋的計劃。蕭峰在被大理、西夏和中原群雄合力救出時,與耶律洪基在交情上,已經等同絕交。

若說他因怕耶律洪基將來毀約,才以死相挾,文中已即刻給出明確答案:

這時雁門關上的宋軍、關下的群豪……均知契丹人雖然兇殘好殺,但向來極是守信,與大宋之間有何交往,極少背約食言,何況遼帝在兩軍陣前親口頒令,倘若日後反悔,大遼舉國上下都要瞧他不起,他這皇帝之位都怕坐不安穩。

若說蕭峰因愧對契丹軍民,以死謝罪,文中又給出明確答案:

……眼光從眾士卒臉上緩緩掠過,只見一個個容光煥發,欣悅之情見於顏色。

眾士卒想到即刻便可班師,回家與父母妻兒團聚,既無萬裡徵戰之苦,又無葬身異域之險,自是大喜過望。

最終,耶律洪基立誓後嘲笑蕭峰,「為宋立了大功,高官厚祿,指日可待。」

前面的種種疑問都已推翻,蕭峰真的會為這一句話而自盡嗎?

蕭峰大聲道:「陛下,蕭峰是契丹人,今日威迫陛下,成為契丹的大罪人,此後有何面目立於天地之間?」拾起地下的兩截斷箭,內功運處,雙臂一回,噗的一聲,插入了自己的心口。」

三,蕭峰是契丹的大罪人?歷史給出了真相,卻非宋遼之戰。

故事中蕭峰助耶律洪基平定皇太叔之亂的時間,被推後了30年,這一細節使得文中的另一歷史人物——金的建國者完顏阿骨打與耶律洪基在時間上拉近了。

大家都知道,《天龍八部》裡的故事,在歷史時間上雖然早於《射鵰》三部曲,但在寫作上,實際在《射鵰》之後。在這裡提到金國的創建者,是故事上與《射鵰》的銜接,金庸在此埋下的一處伏筆。

20年後,完顏阿骨打建立金國,並於10年後滅遼,再10年後滅北宋,故事因此繼上了《射鵰》開始的靖康之恥年代。

為何金庸要在《天龍八部》裡提到完顏阿骨打,並讓他在蕭峰死前再次出場?

從歷史的角度看,耶律洪基當時不攻北宋是失誤的決策。《天龍八部》裡提到北宋太皇太后死後,小皇帝趙煦的急功近利,雁門關外的將士嘴臉,結合歷史上北宋向遼納歲貢等情況來看,若遼攻宋取得勝利,在完顏阿骨打還未成勢前,遼的國力增長,有可能會改變被金國滅掉的歷史軌跡。

金庸安排了蕭峰與完顏阿骨打相識,並安排他在最後出場,意在暗指,蕭峰阻止耶律洪基攻宋,導致遼國兩百多年的歷史被金國毀滅。

這個未來,蕭峰不知,但金庸知道,為了不讓蕭峰背這個大鍋,成為契丹的千古罪人,只好讓他以悲劇英雄的結局收場。

若蕭峰最終避世歸隱,待30年後金國滅遼,豈非又要在耶律和完顏這兩位義兄之間,再經歷一次忠義兩難全。

倒不如:自古英雄如美人,不使人間見白頭。

—完—

由於金庸小說改編的影視作品眾多,本文中對人物的點評,均來自三聯版小說原著的內容。【趣味讀經典,通透品人心。歡迎關注我的帳號,記得點讚哦~感謝!】

相關焦點

  • 《天龍八部》蕭峰的歷史原型,真是遼南院大王?
    在金庸先生的武俠世界裡有很多人物,原來是在歷史上真實存在的。《天龍八部》裡頭蕭峰憑藉降龍十八掌在亂軍中救了老大遼道宗一命,備受皇帝耶律洪基的信任,於是八拜結交,對其以 &34; 相稱。而歷史上的這位耶律仁先更是立下大功一件,如果不是他在危難時刻、明辨是非,當機立斷,一下消滅了耶律重元父子的叛亂,現實中真實的遼道宗耶律仁先恐怕早已馭龍賓天,而大遼帝國極可能因這場內亂而四分五裂。可以這麼講,如果不是蕭峰的原型耶律仁先,莫說是遼道宗,就連大遼王朝,也就玩完了。這可是影響歷史走向的重大事件。
  • 《天龍八部》金庸改了兩處細節,蕭峰三兄弟最後全都成了悲劇
    《天龍八部》是金庸的鴻篇巨著,儘管倪匡的文筆功力值得信賴,但是倪匡先生的思路過於天馬行空,以至於《天龍八部》的情節和金庸先生的原本設計出了一些偏移。當然,這些文字在金庸先生的數次修訂中,也基本都被刪去。每次修訂,《天龍八部》都首當其衝,尤其是最後一次修訂,《天龍八部》更是被金庸改成了完全屬於自己的《天龍八部》。因為,曾經的所有武俠夢,都被金庸先生自己給打破了。比如蕭峰三兄弟的結局,亦是如此。
  • 天龍八部之蕭峰之悲劇
    (選自金庸《天龍八部》)  遼軍中鼓聲擂起,一通鼓罷,立時止歇。  耶律洪基說道:「大軍北歸,南徵之舉作罷。」他頓了一頓,又道:「於我一生之中,不許我大遼國一兵一卒,侵犯大宋邊界。」說罷,寶刀一落,遼軍中又擂起鼓來。
  • 深度解讀金庸史詩級武俠巔峰之作天龍八部,一個多姿多彩江湖世界
    金庸先生作為一代武俠大師,構建了多姿多彩的武俠江湖虛擬世界,受到華人世界的高度認可和讚譽,金庸小說成為人們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糧。在其創作的15部小說中,《天龍八部》無疑是金庸小說中的鴻篇巨製,史詩級武俠小說。此書所描繪出的江湖世界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藝術性,其影響力日益深遠。本文將深度解讀《天龍八部》這部小說的內容和創作思想,與讀者一起分享。
  • 對於《天龍八部》中的歷史,你不妨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摘要]金庸借用歷史背景寫小說,也只當歷史是掛酒瓶的釘子。將歷史融入小說能讓讀者漲知識,畢竟這段「冷僻」歷史在必修歷史課上學不到。讀者也得分清內部的歷史虛實,以免說出「假歷史」而貽笑大方。 浩淼如海,氣勢磅礴的金庸小說《天龍八部》,講述了北宋宋哲宗時代的武俠故事。
  • 《天龍八部》蕭峰為何看不上康敏?
    眾所周知,蕭峰是天龍八部世界中的第一英雄豪傑,為人忠肝義膽、義薄雲天。身為天龍四絕之首,蕭峰的武功出神入化,兩次在英雄大會上獨戰群雄,最後還能做到全身而退,這一點,我想除了蕭峰之外無人可以做到。從聚賢莊英雄大會上看到蕭峰深受重傷,馬夫人一臉擔心的表情就能說明問題。既然馬夫人如此全心全意的愛慕蕭峰,為什麼蕭峰不給她一次追求幸福的機會,三番兩次的拒絕她呢?
  • 揭秘金庸武俠小說:《天龍八部》「老」姐姐戀愛秘史(附:音樂)
    金庸武俠人物傳2:《天龍八部》之無崖子、李秋水、天山童姥(中-2)續【(中-1)】:《天龍八部》裡有蕭峰打虎。丐幫副幫主馬大元被夫人康敏勾結執法長老白世鏡所害。主要是懸案和線索的鋪陳——所謂:草蛇灰線,伏筆千裡——金庸先生做到了!尤其是在《天龍八部》裡,太多這樣的例子!最著名的就是蕭峰的身世之謎、「帶頭大哥」身份的揭露過程。
  • 《天龍八部》三大未解之謎,金庸避而不言
    連載的屬性決定了他的武俠小說必須要不斷留下伏筆,增強小說情節的吸引力;也由此出現了,因為過度伏筆,臨時發揮,最後造成小說的完整性不足,甚至達到難以自圓其說的地步。金庸先生對自己小說的要求是很高的,所以二十一世紀之後,他為了保持情節的流暢自然,故事的完整,他在八十歲左右的高齡,將其所有的小說又開啟了新一輪的修訂工作,人們稱這個版本的小說為「世紀新修版」。
  • 《天龍八部》| 通俗小說外殼下裹不住的悲劇內核
    孔慶東教授曾言:「《天龍八部》可以說是一部中國的《戰爭與和平》,又是一部中國的《罪與罰》。」 龐大的支脈,眾多的人物,讓這部初寫於1963年的《天龍八部》,歷時4年方才完成。而《天龍八部》,則將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陰熾盛(《法苑珠林·八苦部》),這人間八苦歷述的令人心痛。正所謂:天龍八部,有情皆苦。人生在世,生老病死,在所難免,但金庸筆下的主人公的悲劇更多的來自這後四苦。
  • 天龍八部真正的結局:大英雄蕭峰並未真正死在雁門關
    琳琅原創金書第一悲劇:《天龍八部》是個悲劇,伴隨主角蕭峰一生經歷,寫出了北宋末年那個風雲詭譎、時代動蕩背景下的民族矛盾、欲望糾纏。《天龍八部》為什麼是個悲劇?因為主角喬峰的結局很悲劇,成功阻止了遼國南侵,挽救了成千上萬的無辜人命,卻無法挽救自己的命。而更令我感到悲劇的,則是蕭峰死後的一件事。
  • 《天龍八部》:因果輪迴中看破人世疾苦,快意恩仇間書盡俠骨柔情
    我買得第一本武俠小說就是《天龍八部》,對不起金庸先生得是,那時候我只買得起那種論斤稱的盜版書。所以,今天,我想買一套正版書,並且和大家分享這套《天龍八部》,一表悼念,二表敬意。2 大俠們的命運幾多相似,精神境界也殊途同歸金庸先生筆下俠客不僅被嵌入了歷史,還被賦予了更廣泛的意義——融合了儒釋道文化,這些意義一直會影響當代,以至於後世。
  • 揭秘金庸武俠小說:關於《天龍八部》最精彩的總結!(附:彩蛋)
    金庸武俠人物傳1:《天龍八部》之慕容博(補遺)續【(終結篇)】電視劇《天龍八部》(2003)「玄慈方丈」與「葉二娘」 雙雙殞命蕭峰被中原人撫養,變成「漢人」,可當他的身世被揭露出來後,又遭丐幫和中原群雄的集體驅逐與仇視!
  • 《天龍八部》中的那些插畫
    所以金庸的書裡面我都挑字比較少的作品來讀,像是《碧血劍》、《飛狐外傳》這些,倒是看了很多次了,而《天龍八部》這麼大規模的小說,印象中我竟然只有看過一次而已。前段時間,趁著疫情期間閒來無事,我又看了一次《天龍八部》,但這一次感觸跟其他的金庸小說非常不同,我看的非常慢,天龍所有的情節我都在我腦海中演練過一遍,任何畫面我都看的津津有味。
  • 天龍八部:如果沒有少林掃地僧,慕容復可能就做皇帝了
    一天龍八部中的大神太多了,最牛的當是少林掃地僧,雖是驚鴻一瞥,卻給人留下極其深刻的印象。對於這個人物,有人崇拜,也有人質疑。鳩摩智來踢館以及玄慈方丈被逼死之時,他為何不肯現身?總之,掃地僧毫無徵兆地突然出現,明顯是來救場做裁判的,有些糊弄人。有些人難免會想,金庸是編不下去了,這才讓掃地僧來化解不可調和的矛盾。很有些像林清玄為古龍準備的收尾「炸彈」。
  • 揭秘金庸武俠小說:在《天龍八部》裡,怎麼也會有《無間道》啊?
    金庸武俠人物傳1:《天龍八部》之慕容博(下-3)續【(下-2)】:電視劇《天龍八部》(2003)胡軍-版從戰略角度上來說,慕容博在藏經閣電視劇《天龍八部》(2003)胡軍-飾-蕭峰他指著慕容博說電視劇《天龍八部》(2003)藏經閣 「掃地僧」蕭峰說到這,「
  • 天龍八部:究竟是哪八部?
    金庸在《天龍八部》開篇介紹道:「本書內容常涉及佛教,但不是宗教性小說,主旨也不在宣揚佛教。因書中角色信仰佛教者甚多,且有出家之僧侶,因之故事不能不帶到佛教。大乘佛教含義極廣,不單以人世為然,天上地下,無所不包。做人固然苦,做牛做馬、做鬼做神也都苦。
  • 《天龍八部》中的真實歷史——其中一件金庸搞錯了年代?
    《天龍八部》是金庸代表作之一,小說懸念叢生、跌宕起伏、背景宏大、人物眾多,其中涉及很多真實歷史人物與北宋末年的歷史事件。起始地——無量山小說講述的故事自大理附近的無量山開始。金庸先生在《天龍八部》中也有著精彩的描寫。
  • 揭秘金庸武俠小說:《天龍八部》告訴你什麼叫「燈下黑」
    金庸武俠人物傳1:《天龍八部》之慕容博(下-1)續【(中-3)】(點連結):電視劇《天龍八部電視劇《天龍八部》(2003)王語嫣-老衲今日再死,實在已經晚了。】——————未完待續:金庸武俠人物傳1:《天龍八部》之慕容博(下-2)
  • 天龍八部——兄弟三人的悲劇人生
    要想讀懂一部作品,切實的感受和觀照必不可少,對歷史和文化的內容也要有必要的了解。《天龍八部》是金庸先生於1963開始創作的小說。為何說《天龍八部》是一部悲劇色彩較濃的小說,可以從小說的書名隱喻、人物經歷和歷史背景分析知曉一二。
  • 《天龍八部》名字的含義是什麼?
    小時候看《天龍八部》,以為段譽是主角,在大理還有天龍寺的存在,總感覺結局太悲壯,幻想著蕭峰跳崖後還能像蕭遠山一樣不死,期待著後面七部的故事,現在想來也是十分搞笑。今天番茄就為大家解釋一下,金庸的《天龍八部》到底有​何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