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嬸借驢【忘不掉的記憶】

2020-09-05 銘志千年健

記得那是一個早晨,生產隊上班的鐘聲正在敲響,九嬸子匆匆地走進我家院子,「二嫂,二哥上山走了嗎?我著急。」

「哎呦,桂蘭吶,啥事兒?」母親手拎著擀麵杖快步走出屋來,看著九嬸子臉色很急,就笑笑接著說:「你二哥他在園子裡給白菜地起壠呢。白天上班沒功夫,家裡這點兒活只能一早一晚幹。咋啦?有事兒跟我說,」

正在這時,父親提著鎬頭從園子裡走出來,瞅見九嬸子要和他搭話,就問:「九妹啊!隊裡敲鐘上班了,沒走呢?有事兒?上屋說。你嫂子剛好烙單餅。她大清早現薅的小白菜洗乾淨的,進屋卷兩張,吃完再走。趕趟!咋,聽說老九這兩天就回來啦?」

九嬸子上前抻起母親的圍裙邊兒,隨著母親走進屋子。母親從蓋帘子上揀起兩張單餅遞給九嬸子,「你先吃,我再烙幾張。剛在外邊叨叨忘了,鍋裡的幾張餅沒熟透:軟柴火,灶底的火滅了。」說著,母親笑著潮弄九嬸子,「你咋回事兒嘛,有啥秘密話兒偏和二哥單說?」九嬸子一手捲起鋪好菜的單餅一手輕輕地懟了下母親的胳膊,對站在門口貓腰洗臉的父親說:「二哥,我有話回來說。現著急求你,想讓你去跟支書吱一聲,求生產隊借個毛驢。」

父親洗完,邊用手巾擦臉邊應九嬸子:「哎呀,這早晚怕是牛倌撒群已把牲口趕出去了。借牲畜幹啥用?今兒不上班了?」

九嬸子一邊嚼著卷單餅,邊蹲下幫母親給灶裡添柴,這會兒聽父親問她,便忙回父親的問話,「二哥,原本想趁早趕緊去隊裡抓牲口。今天不能上班了,想著有事出門回來再說,怕時候不趕趟。」

母親靠灶臺探身向鍋裡翻著單餅,問父親:「這會兒牛群不能趕走?抓牲口趕趟嗎?」

父親端起昨晚上剩下的那碗麵湯,邊喝邊說:「他天天走得比咱早。不怕!這兩天牛群都趕去上灣林子。我剛才看到大園子裡有人,可能是要剎苘麻,這會兒聽說話人多起來了。支書說不準也得來。一會兒出去時問一問。隊裡不忙的時候牲口好借。我一會兒也趕羊去灣子,直接就抓了。」

「二哥,董武臣這人不好說話呢。我怕去不行,才想起還是找你求他好辦事。」

「也別說人家不好辦事兒。當個隊裡頭行人,心裡啥都沒數還行?啥都好說話也不行,大傢伙兒都來沾集體咋行?那會亂套。憑咱們個自的力量辦不成的,沒辦法,張口借得值!桂蘭,借驢是去趙戶溝老人那裡借糧吧?要是為借糧的事依我看就別去了,咱這屋把倆大殼郎糟損後沒再抓豬羔子,省了糧食。今兒七月十幾,還有個十多月下新糧了,日子好對付。老九回來也上班,每天還能跟你多掙二兩,日子一對付就過去了。」

母親聽父親把話說完,扭頭對九嬸子笑著說:「咯咯,說真格的,這會兒政策寬泛點兒,二哥放羊在山上刨些鎬頭地管大用了。沒啥好的!咱莊戶人家,現這會兒能有糧食混飽肚子不比過去強多了。」說到這兒,母親又回過臉兒對父親說:「我想桂蘭子不止糧的事兒。桂蘭子,對二哥說是不是住房的事兒還沒譜呢?」

九嬸子聽母親這樣一說,睜大眼睛愣住了,「二嫂,二哥你們都知道了。聽誰說的?」

沒待父親搭話,母親小聲對九嬸子說:「先沒待問你,你說回來說。夜兒過晌馬家堡子四舅從后街過來,碰上我媽在這呢,四舅進屋兩人嘮了半過晌。老嬸子聽說景龢復原回來了,就提早要你倆出來住。四舅和我媽告訴那些挺氣的。也是,別怪老人!她也沒法子。兒子多,都是大小夥子,能吃飯的時候。她有多餘能讓你挨餓?四個兒子,三間房。不待景龢回來就打發你們出來也沒啥不對。老人心裡有數,景龢到家再讓你們出來景龢不幹咋辦?好了!天不早了,上班去。傍晌回北街把鋪蓋抱過來,住我西屋。」

九嬸子頓時流下眼淚,兩手緊抱著母親,側臉看著父親哽咽了。父親發話,「還瞅啥!沒地看你笑話?家務!哥兄弟,妯娌間的事兒。行啦!拾掇拾掇,該上班上班。」

那會兒我還小,父親當時的神情、氣度直到現在我都記得真真的。父親、母親的為人處事,無論是大家庭或是小家裡,一輩子對外辦事都是值得讚譽的,「凡是都為別人想的周全」。

2020.09.02.(舊曆•七月十五)

相關焦點

  • 四嬸的訣別
    四嬸走的時候63歲。年青時四嬸大眼高鼻梁,身材高挑豐滿,在70年代農村,絕對是美女。四叔高大英俊,兩人特般配。他倆有2個特帥的兒子,可惜小兒子有癲癇病。婚後,四嬸有點好逸惡勞,每到農忙,總是和四叔吵架,然後藉機回娘家,雙搶農活都是他們的大嫂我媽幫忙完成。四叔脾氣暴躁,與四嬸經常打架,一次戰後,四嬸從娘家搬來救兵把四叔肋骨打斷了,四叔一氣之下就離了婚。
  • 閉塞的四嬸
    四嬸小四叔七歲,雖然四嬸農村婦女,粗拉拉的不事裝扮,四叔總是處處讓著她。我與他們相處的時間不長,每次回家在他們身上總有一些重大事情發生。比如唯一的兒子考上大學了,畢業了,縣城裡找了份教師的工作,又比如傻小子苦追上一個長相俊美的護士,接著四嬸的孫女出生了....歲月在這些故事裡輪迴,我也沒有意識到,我們,包括四叔和四嬸他們也都老了。
  • 琉璃美人煞:璇璣入萬劫八荒鏡,只恢復戰神記憶?九世記憶未恢復
    而最為令觀眾們期待的其實是禹司鳳和褚璇璣的九世記憶,兩人命運糾纏了十世,這十世的記憶是最虐的也是最為精彩的,兩人在前面的九世中禹司鳳每一世都深愛褚璇璣,為他犧牲良多,可惜褚璇璣從未有一世記得禹司鳳,兩人結局都是虐心收場,那麼褚璇璣進入萬劫八荒竟,會看到這些麼?
  • 前院的三嬸
    前院的三嬸兒又生了,家裡沒得半點喜氣,偶有稀落的人聲,冷冷清清,奶奶放下手裡的水瓢,望了一眼:「看來又是個女孩了」,三嬸兒已經生了3個女兒了,這是第四胎!三嬸兒不是我本家的,只是村裡依著輩分喊三叔三嬸。隔天,三嬸兒婆婆就在院子裡罵開了:「掃把星,盡帶些賠錢貨來,早知道你這麼沒用,當初我兒子就是打一輩子光棍兒,也不要你……」。
  • 琉璃:烏童那麼壞,為何玲瓏卻怎麼都忘不掉?真相太現實
    > 烏童那麼壞,為何玲瓏卻怎麼都忘不掉 若是可以的話,玲瓏也想要忘記烏童,想要和敏言從前開始,然而,她忘不了,不僅腦海中全是有關烏童的記憶 相比於愛,恨才更折磨人,玲瓏恨烏童,恨烏童毀了她的人生,毀了她的驕傲,但正是因為這份恨,所以直到如今,她都忘不掉烏童這個人
  • 張嬸,吃飯了嗎?
    從我家下山,穿過阡陌螺旋的稻田,再翻過山脊就是8隊的張嬸家了。家有兩兒,大的叫金寶,小的叫銀寶。金寶很少碰到,一直在外務工,銀寶長我5歲,平時放牛沒少在一起,所以還算熟絡。張嬸家有2間屋,對著山脊的是住房,地勢稍高,門前有塊水泥壩。壩子邊沿立了四根松柱作支撐,頂上鋪了厚厚的柴草遮雨,這是一個牛圈。
  • 八嬸不在了
    接了個電話,說,八嬸不在了,便放下手頭的事,和幾個兄弟一起趕過去。剛過75歲的八嬸是個苦命人。少時家窮對普通老百姓來說不奇怪,可八叔去世的早,撇下年幼的兩女一兒,卻讓天地落淚。那是公元1979年秋,身患肺結核的八叔,由庫區城下村遷移至閆幢高朵綿羊坡僅三年便撒手而去,年僅36歲。
  • 微小說:三叔三嬸
    大疆媳婦一咬牙,「不行你去找找三嬸?」大疆抬頭看了她一眼,馬上又低下了頭,好像一頭剛戰敗了的獅子,有氣無力的樣子。三嬸比三叔大一歲,長得五大三粗,像個男人一樣強壯,嗓門也洪亮,雖沒讀過多少書,卻是個精打細算的精明人。想起三嬸那如鷹般犀利的眼神,大疆搖了搖頭,「能借給嗎?雖然三叔和咱家關係很好,可錢都在三嬸手裡,三叔說了也不算啊!」「你不去試試怎麼知道?」
  • 記憶奶奶三四事
    (2)三嬸剛嫁進來的那幾年,和奶奶住在一個院子裡但根植在孩子心中的記憶,好像是越早越好。雖然和奶奶一個院子,但是三嬸和奶奶卻是分開鍋灶吃飯的。於是奶奶做好了吃的,就會站在院子裡喊一聲:「小妮兒,來奶奶這吃飯咯」。聲音不大,妹妹能聽見,三嬸也能聽見。所以這也成了多年後,奶奶落在三嬸口中的一個話柄。「你說說恁奶奶,這事兒怎麼能做得出來,恁三叔不在家,多我一張嘴,能怎麼樣啊,她就是光喊你妹妹吃飯,就是不管俺吃不吃。」
  • 三嬸的寬恕(民間故事)
    三嬸答道:「嗯,是不錯,看看這車上的小物件。」說著,她拔下電動車的鑰匙串來,那上面繫著一個鴛鴦荷包,繡得很精緻。   三嬸似乎動了心,讓年輕人在院裡等著,她自己走到裡屋去拿錢。年輕人左等右等不見三嬸出來,又不好意思進屋去催促。
  • 根發叔和秀英嬸
    秀英嬸還得去幹活,一雙兒女要吃要喝,等孩子大了就好了。屋漏偏遭連夜雨,連續下了好幾天的雨,家裡有好幾個地方漏水,家裡的盆,缽都用上了。天一晴,秀英嬸便讓兒子扶好梯子,慢慢地想從梯子上爬上屋頂,把碎了壞瓦換上新瓦,根發叔從地裡回來看見了,悶聲說到我來,爬上屋頂把瓦換上新的了。志強連聲說謝謝根發叔,根發叔摸摸志強的頭回家去了。
  • 胖嬸和賽西施
    胖嬸和賽西施☉羅兵兵北望村坐落於河西鎮偏南一隅,因被大山阻隔,落後貧困。巴掌大的村莊,以胖嬸和賽西施為樂器,彈奏出一首首鄉村交響樂。在大家眼裡, 胖嬸,勤勞,憨厚,為人本分,與人為善,勤儉持家;胖嬸的男人黑叔,皮膚黝黑,吃苦耐勞,踏實肯幹。
  • 為此,么嬸哭得泣不成聲
    有一段時間,么嬸其中的一個弟弟不想讀書了,九年義務都沒讀完,就只想出去打工賺錢終究,么嬸的弟弟還是答應念完了九年義務再出去打工;看到自己家的弟弟又上學了,么嬸幹活也更有動力了內心也更有奔頭了。么嬸有多勤快能幹,大家都有目共睹;她的弟弟妹妹也很勤快,學習也好。
  • 小說:三叔到底是怎麼換回房子和三嬸的?
    「當年前三嬸讓你去要錢的時候,你為啥沒要呢?」我困惑道。「你以為叔不想要?」三叔哼了一聲,敲著我的腦袋生疼生疼的。「你不知道,當初我去要錢的時候,我的朋友已經很不好了,癌症晚期,身邊只有一個女兒,就是你的三嬸,那時候你三嬸才將將十九歲。」
  • 琉璃中的彩蛋:騰蛇早就認定了主人,司鳳前九世都是帶著記憶歷劫
    琉璃這部電視劇是非常感人的仙俠劇,目前該部劇已經圓滿大結局了,在看這部劇的時候,相信很多人都是非常心疼男主司鳳,經歷了十生十世,其中九世被女主拋棄,最後一次才功德圓滿。劇中第2個彩蛋是其實司鳳前九世都是帶著記憶歷劫
  • 幫兒子兒媳帶孩子上初中後,三叔三嬸回老家了
    我族裡的三嬸今年近八十了,現在和三叔在老家的舊房子養老。他們之前一直在縣城給小兒子帶孩子,孩子是留守兒童,因為小兒子夫妻長年在廣州開服裝檔口。剛嫁過來的兒媳婦說,媽,以後你就跟著我,有我一碗粥,我就給你半碗吃這話是三嬸重複複述的,為什麼會有這句話?
  • 小小說 | 記憶中的歲月(曹石峻)
    白鹿塬上的故事 《記憶中的歲月》文/曹石峻二喜點著頭讓秋慧嬸放心,說只要有他在,就有拴牢在。一些女人私下議論,說秋慧嬸這人心腸太硬,娃當兵就要走了,她心裡不難愛,竟然還高興的不得了。秋慧嬸一家人,是民國十八年從藍田東山那邊,一路乞討來到白鹿塬上,在鄉黨們的幫助下,在村裡才安家落了戶。婆婆公公,一大家子人,吃了上頓沒下頓,為了全家不挨餓,欠下了村裡一大堆公產田的齋糧。
  • 雀兒嬸,一生只有唯一一張一寸的黑白照片,這成為她的遺像。
    雀兒嬸的臉型是方形的,臉色粉嘟嘟紅撲撲的自然美,臉蛋一邊一個深深的酒窩,真真正正是清水出芙蓉,天然無雕飾。說雀兒嬸是天仙一點不過分。這是雀兒嬸剛嫁我們村時的形象。新媳婦呀!什麼都是香的,不是有這樣的四香說辭嘛:雞的骨頭羊的髓,黎明的瞌睡新媳婦的嘴。雀兒嬸穿戴打扮這樣時興時髦,鶴立雞群一樣,因為她是縣城人。那時,城鄉差別大的去了。
  • 三青年玷汙了「三嬸」,為何卻成了三叔結義兄弟?莫言:因為口哨
    蠟燭和火把,是暗夜裡的微光,燭照著三嬸的悽慘人生,而口哨,則幾乎就是三叔的生命。因為口哨,三叔與三嬸走在了一起,也因為口哨,三叔陰差陽錯地和玷汙過三嬸的城裡青年,結拜成了弟兄。先來說口哨。三嬸和三青年曾經都是縣棉花加工廠的工友,後來三嬸離崗,最直接原因應該就是三青年玷汙了她。三嬸的心裡肯定是有恨的,但因為她父親曾在國民政府裡當過官,解放後又被判了10年刑,所以三嬸無處去伸冤,只能獨自承受傷痛。
  • 故事:三嬸兒要帳(小小說)
    今日頭條原創作者:釋懷故事三嬸兒把侄子劉笑告了,理由很簡單:因為現在是劉笑自己給他爺爺養老。劉笑說:「謝謝鄉親們了,這樣不行,俺三嬸兒的男人是俺爺爺的親兒子,俺只是他老的孫子,要論起來,還是他們的關係更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