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與六便士》:男女主人公眼中的理想和生活,有沒有倒影你?

2020-09-10 芒裡修閒

斯特裡克蘭德,倫敦一家證券經紀人。結婚17年,育有兩個孩子,40多歲,某一天突然棄家出走,他是為理想——畫畫,他妻子認為他是為了別的女人拋棄了家。之後半生顛沛流離,放浪形骸,視家庭、責任、道德如敝履,只為畫畫活著。生前無人問津,死後盛名遠播。


一、斯特裡克蘭德的妻子阿美,一個熱衷於小說家和藝術家聚會的太太,打理家庭、教育孩子的稱職母親。他對斯特裡克蘭德的愛基於男人對家、對孩子、對妻子的責任,當斯特裡克蘭德為理想放棄,阿美理智果斷地開始了自己養活自己的新生活。

  1. 她拼命克制著自己的感情,我注意到她的兩手一會兒握緊,一會兒又鬆開。那種痛苦簡直太可怕了。
  2. 我永遠也不會同他離婚。把我的話告訴他,他永遠也別想同那個女人結婚。我同他一樣,是個拗性子,我永遠也不同他離婚。我要為我的孩子著想。
  3. 告訴他,他的家在召喚他回來。家裡什麼都同過去一樣,但是也都同過去不一樣了。沒有他我無法生活下去。我寧可殺死我自己。
  4. 女人的腦子真可憐!愛情。她們就知道愛情。她們認為男人離開了她們就是因為有了新寵。你是不是認為我也是這麼個傻瓜,還要再做一遍我已經為一個女人做過了的那些事?
  5. 可是你已經四十了。 正是因為這個我才想,如果現在再不開始就太晚了。
  6. 我告訴你我必須畫畫兒。我由不了我自己。一個人要是跌進水裡,他遊泳遊得好不好無關緊要,反正他得掙扎出去。不然他就得淹死。
  7. 我把良心看作一個人心靈中的衛兵,社會為要存在下去制訂出一套禮規全靠他來監督執行。良心是我們每個人心頭的崗哨,它在那裡執勤站崗監視著我們別做出違法的事情來。它是安插在自我的中心堡壘中的暗探。
  8. 只要他是同一個女人跑掉的,我總認為他還有回來的可能。我不相信這類事能鬧出什麼名堂來的。不出三個月他對她就會討厭死了。但是如果他不是因為戀愛跑掉的,一切就都完了。
  9. 他要是發瘋地愛上一個人,同他逃跑,我是能夠原諒他的。我會認為這種事很自然的。我不會太責備他。我會想他是被拐騙走的。男人心腸很軟,女人又什麼手段都使得出來。
  10. 如果他為了一個女人離開你,你可以寬恕他的;如果他是為了一個理想離開你,你就不能了,對不對?你認為你是前者的對手,但同後者較量起來,就無能為力了。
  11. 我還從沒有像這樣恨過一個人呢。你知道,我一直寬慰自己說,不管這件事繼續多久,最終他還是要我的。我想在他臨終的時候會叫我去,我也準備去。我會像一個母親那樣看護他,最後我還會告訴他,過去的事我不記在心裡,我一直愛他,他做的任何事我都原諒他。
  12. 但是現在——現在什麼都完了。我對他就像對一個路人似的什麼感情也沒有了。我真希望他死的時候貧困潦倒、饑寒交迫,一個親人也在身邊。我真希望他染上惡瘡,渾身腐爛。我同他的關係算完了。
  13. 卑鄙與偉大、惡毒與善良、仇恨與熱愛是可以互相排斥地並存在同一顆心裡。
  14. 災難不幸可以使人性高貴,這句話不對。叫人做出高尚行動有時候反而是幸福得意,災難不幸在大多數的情況下只能使人們變得心胸狹小、報復心更強。

二、斯特裡克蘭德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遇到第二個女人勃朗什。勃朗什愛上斯特裡克蘭德,愛上了這個只為畫畫活著的人。勃朗什在斯特裡克蘭德身上發現了同類,只不過斯特裡克蘭德是為理想不顧一切,而勃朗什是為愛情。勃朗什放棄了愛自己的人,放棄了生活,甚至放棄生命,這和斯特裡克蘭德為了畫畫拋棄身外一切何其相似。這是一種飛蛾撲火般的感情,對自己就是災難。

  1. 她對斯特裡克蘭德的恐懼是對她自己的恐懼的一種奇怪的移植,因為他叫她迷惑不解,心煩意亂。斯特裡克蘭德生得粗野不馴,眼睛深邃冷漠,嘴型給人肉慾感,他的身體高大、壯碩,這一些都給人熱情狂放的印象。
  2. 他毫無心肝地辜負了朋友對他的信任,為了自己一時興之所至,給別人帶來莫大的痛苦,這都不足為奇,因為這都是他性格的一部分。他既不知感恩,也毫無憐憫心腸。我們大多數人所共有的那些感情在他身上都不存在;如果責備他沒有這些感情,就像責備老虎兇暴殘忍一樣荒謬。
  3. 有時候一個人的外貌同他的靈魂這麼不相稱,這實在是一件苦不堪言的事。他心裡有羅密歐的熱情,卻生就一幅託比·培爾契爵士的形體;他的秉性仁慈、慷慨,卻不斷鬧出笑話來;他對美的東西從心眼裡喜愛,但自己卻只能創造出平庸的東西;他的感情非常細膩,但舉止卻很粗俗。他在處理別人的事務時很有手腕,但自己的事卻弄得一團糟。大自然在創造這個人的時候,在他身上揉捏了這麼多相互矛盾的特點,叫他面對著令人迷惑不解的冷酷人世,這是一個多麼殘忍的玩笑啊。
  4. 只要我不時地能叫你開開心,你是永遠也不會真正討厭我的。
  5. 她極力隱藏的遠遠不止是一個令她感到羞恥的秘密。她的安詳沉默就像籠罩著暴風雨侵襲後的島嶼上的悽清寧靜。她有時顯出了快活的笑臉也是絕望中的強顏歡笑。
  6. 我不需要愛情。我沒時間搞戀愛。
  7. 女人可以原諒男人對她的傷害,但永遠不能原諒他對她做出的犧牲。
  8. 這是人性的一個弱點。我是個男人,有時候需要一個女性。但是,一旦我的情慾得到了滿足,我就準備做別的事了。
  9. 我無法克服我的欲望,我恨它,它囚禁著我的精神。我希望將來有一天,我會不再受欲望的支配,不再受任何阻礙地全心投入到我們的工作中去。
  10. 因為女人除了談情說愛不會幹別的,所以她們把愛情看得非常重要,簡直到了可笑的地步。她們還想說服我們,叫我們也相信人的全部生活就是愛情。實際上愛情是生活中無足輕重的一部分。我只懂的情慾。這是正常點的,健康的。愛情是一種疾病。女人是我享樂的工具,我對他們提出什麼事業的助手、生活的伴侶這些要求非常討厭。
  11. 要是一個女人愛上了你,除非連你的靈魂也叫她佔有了,她是不會感到滿足的。因為女人是非常軟弱的,所以她們具有非常強烈的統治欲,不把你完全控制在手就不甘心。
  12. 女人心胸狹窄,對那些她理解不了的抽象東西非常反感。她們滿腦子想的都是物質的東西,所以對於精神和理想非常妒忌。
  13. 男人的靈魂在宇宙最遙遠的地方遨遊,女人卻想把它禁錮在家庭收支的帳簿裡。

三、斯特裡克蘭德追求理想道路上的第三個女人愛塔。愛塔對斯特裡克蘭德的愛沒有回報的需要,沒有道德責任的綁架,只是單純的生活。簡單的吃飯、睡覺、照看孩子,生活回歸到最為原始簡單的需求,卻成為實現理想最為重要的土壤。

  1. 你不打我,我怎麼知道你愛我呢?
  2. 他幾乎無法忍受地感到必須把自己的某種感受傳達給別人,這是他進行創作的唯一意圖。
  3. 這個人世樂園無法用言語形容的。他就住在那裡,不關心世界上的事,世界也把他完全遺忘。
  4. 她不打擾我,她給我做飯,照管孩子。我叫她做什麼他就做什麼。凡是我要求一個女人的,她都給我了。
  5. 在英國或是法國,斯特裡克蘭德可以說是個不合時宜的人,圓孔裡插著個方塞子,而在這裡卻有各種形式的孔,什麼樣的塞子都能各得其所。我並不認為他到這裡以後脾氣比過去變好了,不那麼自私了,或者更富於人情味兒了;而是這裡的環境對他比以前更適合了。假如他過去就在這裡生活,人們就不會注意到他的那些劣點了。他在這裡所經歷到的是他在本鄉本土不敢希冀、從未要求的——他在這裡得到的是同情。
  6. 使斯特裡克蘭德著迷的是一種創作欲,他熱切地想創造出美來。這種激情叫他一刻也不得寧靜。逼著他東奔西走。他好像一個終身跋涉的朝香者,永遠思慕著一塊聖地。盤踞在他心頭的魔鬼對他毫無憐憫之情。世上有些人渴望尋獲真理,他們的要求非常強烈,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就是叫他們把生活得基礎完全打翻,也在所不惜。斯特裡克蘭德就是這樣一個人,只不過他追求的是美,而不是真理。
  7. 世界上只有少數人能夠最終達到自己的理想。我們生活很單純、很簡樸。我們並不野心勃勃,如果說我們也有驕傲地話,那是因為在想通過雙手獲得勞動成果時的驕傲。我們對別人既不嫉妒,也不懷恨。
  8. 別人誰願意走誰就走吧。我不離開你。你是我的男人,我是你的女人。要是你離開我,我就在房子後面這棵樹上上吊。我在上帝面前發誓。
  9. 你是我的男人,我是你的女人。你到哪兒去我也到哪兒去。
  10. 有那麼一瞬間,斯特裡克蘭德的鐵石心腸似乎被打動了,淚水湧上他的眼睛,一邊一滴,慢慢地從臉頰上留下來。但是他的臉馬上又重新浮現出平日慣有的那種譏嘲的笑容。
  11. 他在創作這些巨畫時也許終於尋找到了心靈的平靜,纏繞著他的魔鬼最後被拔除了。他痛苦地一生似乎就是為這些壁畫做準備,在圖畫完成的時候,他那遠離塵囂的受折磨的靈魂也就得到了安息。對於死毋寧抱著一種歡迎的態度,因為夢想,他一生追求的目的已經達到了。

看經典,品故事,些許啟示,點滴開悟;

人生百味,冷暖自知,痛不言,笑不語;

心自由,得安寧。


芒裡修閒:讀書、寫字、思考。育兒、娛己、愉生活。

相關焦點

  • 《月亮和六便士》:理想與現實,你會怎麼選?
    也許,每個人會有不同的答案。有些人追求金錢和社會地位,功成名就,受人敬仰,但有些人只想在喜歡的環境裡生活,做自己想做的事,寧靜致遠;有些人過著世俗、瑣碎的生活,忙忙碌碌;但也有人追尋理想,為了理想不惜一切代價。
  • 《月亮與六便士》|若你只讀到了理想和現實,一定是你沒有讀懂它
    這本書的神奇之處在於:你初讀它的時候或許會有一種看不下去的狀態,而且年紀越小這種讀不下去的感覺越甚,可偏偏在你不想繼續讀的時候總能看到很多人在大力推薦它,而且它本身也總是讓你有如鯁在喉的感覺,似乎你不讀完就不舒服似的,於是你總是在讀和不讀之間拉扯。這本書有一個最被普遍接受的主題理解:理想與現實的衝突,大家普遍認為書名「月亮與六便士」中月亮代表理想,六便士代表世俗的生活。
  • 理想與現實的糾葛-- 讀《月亮與六便士》
    理想與現實的糾葛--《月亮與六便士》《月亮與六便士》是英國作家毛姆的代表作。小說主人公斯特裡克蘭德原本有著舒適的生活,突然拋妻棄子前往巴黎學習繪畫藝術,在巴黎生活困頓、貧病交加卻始終不改「初心」。小說中,我們可以感知,月亮象徵崇高的理想追求和美妙的精神世界,便士代表生活當中的蠅頭小利和蠅營狗盜。理想與現實,對於世上的人是個永恆的話題。年少時的我們,天不怕地不怕,總是幻想著成就一番事業。然而,歲月流逝,當皺紋爬上了額頭,驀然回首,人生虛擲。工作生活中帶著面具,言不由衷,向領導表現出「不懈奮鬥、砥礪前行;乘風破浪,揚帆遠航」,「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
  • 《月亮與六便士》,我不想稱它為理想之書
    當一個人快要餓死的時候,六便士銀幣似乎比一個高高在上的月亮更崇高。一個評論家說《人性的枷鎖》的主人公和很多青年人一樣,終日仰慕月亮,卻沒有看到腳下的六便士銀幣。毛姆喜歡這個說法,於是準備用《月亮和六便士》作為下一本小說的書名。可能有人看了這本書會佩服主人公追求理想的勇敢,但小說畢竟是虛構的,藝術就是讓生活中難以實現的情節在藝術中得到升華。
  • 《月亮與六便士》:在論斷與被論斷中成長,追月亮請先拾起六便士
    ,與英國作家毛姆《月亮與六便士》筆下的主人公查爾斯斯特裡克蘭追求理想不一樣。斯特裡克蘭是完全把抬頭看到的月亮與低頭撿起的六便士完全割裂,不顧世俗拋妻棄子地去畫畫追求理想,生活窘迫到身無分文飢餐露宿也繼續迷醉堅持他的「我要畫畫。」這次看到《月亮與六便士》的版本是由一位八零後的廣東人編譯的,他叫李繼宏。
  • 《月亮與六便士》:拋開現實和理想,還應該看到一個天才
    一個評論家在評論毛姆《人性的枷鎖》的主人菲利普時說,「他像很多青年人一樣,終日仰慕月亮,卻沒有看到腳下的六便士銀幣」。毛姆喜歡這個說法,就用《月亮與六便士》作為下一本小說的書名。然後一本關於理想和現實的衝突也就產生了,很多人讀到這本書的時候 ,可能都會考慮所謂的「月亮」和「六便士」之間的關係,感慨拋棄六便士可惜有之,感慨月亮耀眼也有之,但是我今天想從另外一個角度上來探討一個問題,那就是:一旦一個人成為某一領域的頂級人才(甚至可以說成是天才)那他其他方面的缺陷是否可以被原諒?
  • 你抬頭看月亮,我低頭撿六便士,有錯嗎?毛姆:人生就是自我探索
    這就是暢銷100多年,時隔今日仍舊讓人津津樂道的《月亮和六便士》。不論是天上皎潔的白月光,還是地上散落的六便士,都值得你去追求。你抬頭看見了月亮,我低頭撿起了六便士,其實沒有對錯之分。關鍵是你賦予人生怎樣的追求,人生便有怎樣的意義,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
  • 重讀《月亮與六便士》:發現為夢想而活的人都有這些特質
    《月亮和六便士》是一部以法國後印象派畫家保羅·高更生平為藍本的現實主義小說,也是英國作家威廉·薩默塞特·毛姆的成名作。此次出版的李繼宏譯《月亮和六便士》延續了「李繼宏版世界名著」的體例,依然由導讀、正文和注釋構成。
  • 《月亮與六便士》:不被世人理解的斯特裡克蘭德
    《月亮與六便士》是英國作家威廉·薩默塞特·毛姆的一部著名長篇小說。在這部作品中,作家用犀利的語言和跌宕的情節,構造出了一個震蕩人心的故事。小說的主人公斯特裡克蘭德原本是一位證券經濟人,有著體面的工作,漂亮的妻子,幸福的家庭,但是,突然有一天,他卻毅然決然地拋下了這一切,決心成為一名畫家。
  • 瘋狂追夢人:以存在主義視角解讀《月亮與六便士》
    我想,這一切都取決於一個如何看待生活的意義,取決於他認為對社會應盡什麼義務,對自己有什麼要求。」 《月亮和六便士》是毛姆以法國印象派畫家保羅為原型創作的一部長篇小說,主人公查爾斯-斯特裡克蘭德是一名證券經紀人,他追求和嚮往自由,為了追逐繪畫理想,掙脫世俗羈絆,實現鳳凰涅磐的過程,這具有典型的存在主義精神。
  • 《月亮和六便士》:追逐月亮的人——淺析思特裡克蘭德的複雜形象
    「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這句話可以算是對《月亮與六便士》中的主人公思特裡克蘭德的總結。《月亮和六便士》是英國小說家毛姆的創作的長篇小說,作品以法國印象派畫家保羅·高更的生平為素材小說表現出了現代文明與原始文明、物質生活和精神追求、道德責任和滿足自我欲望的矛盾,這些矛盾和諧統一地集中在這位瘋狂的藝術家身上,也使他更加有血有肉,可恨可愛。文章從倫敦的平凡生活到巴黎求學,最後到大溪地島定居這條時間主線入手,來淺析主人公複雜矛盾的人物形象,力圖展現一個有血有肉、更加鮮活的思特裡克蘭德。
  • 《月亮與六便士》| 35+ 的人生岔路口
    最近讀完了毛姆最著名的長篇小說《月亮與六便士》,經典小說的價值在於書中人物的困惑和舉動放在當下社會一點也不違和,依然有很強的代入感,引人思索。小說的標題,如果按照現在自媒體標題黨的文風,應該是「35+金融精英男,拋家棄子為哪般?」或是「35+的後現代人生,中年男人的另類選擇」又或是「按照自己的意願過一生,可以嗎?」等等。
  • 《月亮與六便士》:為什麼理想如此疼痛,他卻還要拼命追求
    說道《月亮與六便士》,大家就算沒看過,也一定聽過大名。書的標題名為《月亮和六便士》,月亮和錢幣在外形上都是閃著光澤的圓形,前者代表著嚮往的理想,後者代表著苟且的現實。放棄理想,我們內心不甘;但要放棄現實,我們又沒有勇氣承受後果。於是我們通常活在金錢的束縛中,又仰慕著遙遠的月亮,這種矛盾感正是大多數痛苦的根源。如何獲得內心的寧靜呢?
  • 《月亮與六便士》:「拋棄」過去的自己,作為全新的自已重生
    我重讀作家毛姆寫的《月亮與六便士》深入了解書中斯特裡克蘭丟下六便士去摘心中月亮的勇氣和力量。(之前更欣賞斯特裡克蘭夫人,對斯特裡克蘭過激不負責的行為有點不太理解)《月亮與六便士》作者毛姆,有過很豐富的生活經歷:從事過很多種工作,40歲遇見22歲的美國人吉拉爾德·哈克斯頓,並與其結婚,一直幸福到終點。
  • 《月亮與六便士》——滿地六便士,他抬頭看星星
    《月亮與六便士》越到後面越是引人入勝,即能看見一個個性鮮明的主人公,又能發現一個象徵主義畫家的原型,收穫是雙重的。隨著書中「我」的調查,我們對這位天才的認識和了解就多了一分。但是直到終章,我們也沒能窺見那天才主人公的內心世界,這是相當遺憾的,永遠有意猶未盡的感覺。
  • 如果男孩喜歡《月亮與六便士》這本書,我會果斷讓女兒和他分手!
    可是當我們細看斯特裡克蘭這個人物時,卻發現他身上有諸多令人不敢苟同、甚至厭惡的品性和作為。比如,當他決定辭職時,他壓根沒有跟結婚17年的妻子和一雙兒女任何商量和解釋,留下一個便條就消失了,也沒有給她們留下「一個便士」的生活資金保障。
  • 《月亮與六便士》——洞見價值觀導向的生涯選擇,讀懂已是中年人
    這段時間宅在家裡,正好有時間重溫自己非常喜歡的一部小說《月亮與六便士》,這是一部關於理想與現實的小說。一本好書——《月亮與六便士》劇照 此時, 思特裡克蘭德擁有外人羨慕的天倫之樂的生活,結交的都是上流社會的紳士名媛,
  • 淺談《月亮與六便士》的現實意義:如何讓夢想照進現實
    鮮為人知的是,這幅畫還成就了一部長盛不衰的小說,那就是《月亮與六便士》。然而,無論是現實中的高更還是虛構的克蘭德,他們敢於反抗世俗和為追求理想不惜生命的勇氣都是相通的。當靈魂迷路的時候,誰又知道在庸常的物質生活之上,還有更為迷人的精神世界?儘管這世界就像頭頂夜空中的月亮,散發著寧靜又平和的光芒,可對一個眼前漆黑一片又只顧低頭撿六便士的人來說,誰又知道呢?英國作家伍爾芙說:讀《月亮與六便士》就像一頭撞在高聳的冰山上,令平庸的日常生活徹底解體。
  • 《月亮與六便士》——名著需要「誤讀」,不看到最後一頁你就虧了
    「難道做自己最想做的事,生活在讓你感到舒服的環境裡,讓你的內心得到安寧是糟踐自己嗎?難道成為年入上萬英鎊的外科醫生、娶得如花美眷就算是成功嗎?我想,這一切都取決於一個人如何看待生活的意義。取決於他認為對社會應盡什麼義務,對自己有什麼要求。」
  • 月亮與六便士,特裡斯克蘭是渣男還是偉人?
    月亮與六便士這本小說全篇不算長,是由英國作家毛姆於1919年創作。全篇大概講的是,一名中年男子,斯特裡克蘭,為了實現自己的繪畫夢想,放棄了現有的溫暖家庭和收入不菲的證券經紀人的工作,與世隔絕,幾經流轉,最後流浪到一處荒島獨自創作,最後於貧病交加中離世對於這本書主人公的評價,一向都是具有截然相反的兩個聲音。有的人十分欣賞敬佩主人公拋棄世俗,勇於追夢的勇氣,哪怕貧病交加飽經風霜,卻甘之如飴,未曾動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