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傑之柳樹巷奇案(11)
東方已泛魚肚白,寧州刺史府依然燈光通明,狄仁傑、喬泰、馬榮等徹夜未眠,反覆推演案情,不放過任何蛛絲馬跡。
「報,王廷守知縣到!」 一衙役通報。
「狄刺史,喬校尉、馬校尉。」 王廷守進入刺史府邸議事廳,隨即拱手說道。眾人亦是回禮。
「王知縣,昨日之事想必你已知曉,這般早請你過來,想共同商議下一步如何處置。」 狄仁傑開門見山說到。
「狄刺史,昨晚讓刺史及家眷受驚,都是下官治理失職,深感慚愧。」
「王知縣,事已至此,唯有儘快破案,以敬周衡全家9口在天之靈,給全城百姓一個交代。」
「周衡縣尉與我18年同僚,好似兄弟情義,又是縣府衙重吏,於公於私不敢怠慢,我已命所有衙役捕頭全城緝拿兇手,一旦拿獲,定當儘快法辦……」
「王知縣,18年前修建寧州刺史府監工劉全你可了解?」 狄仁傑打斷王廷守,問道。
「劉全?下官不甚了解,在刺史府新修時,有過幾次相識。聽聞其近年在長安和吐蕃邏些之間販賣商品,也是多年未謀面。」
「兩年來,寧縣300多人失蹤,發案數百起,王知縣可曾想過何故?」
「這……稟告狄刺史,近年寧縣治安混亂,確是本官失職,但朝廷撥付糧餉遲緩,天氣乾旱少雨,不少農民生活悽苦,流落他鄉者不在少數,今後下官定當夙夜在公,為民鞠躬盡瘁。」
「好一個,天旱少雨,夙夜在公,鞠躬盡瘁!」狄仁傑面有怒色道。
「呃……。」
「桂花山情況你可掌握?」狄仁傑又問道。
「下官已近70,身體多病,多有不便,明年年底即致仕(退休),日常縣衙瑣事多由周衡縣尉代勞,多年不出巡縣城外,桂花山更是十餘載未至,情況確實不知……」王廷守低頭答道。
「縣衙工作繁糅,衙役捕頭稀缺,近年朝廷撥付庫銀有限,想面面俱到,也是為難知縣。」狄仁傑略一思索,悅色說到。
「狄刺史明察,乃吾萬幸。下官年事已高,諸事力不從心,疏漏之處,還望刺史海涵。」
「你我都為同僚,皆食朝廷俸祿,治理一域,今縣域案件多發,更需勠力同心。」
「狄刺史,所言極是。」
「王知縣,根據近日情況,我等初步推測,柳樹巷集市口口留香包子鋪或有疑犯藏匿,欲今晚子夜前往緝拿,還請知縣調度府衙捕快合力處置,此事重大,還望保密行事。」
「請刺史放心,定當周密安排!請問刺史還有其他安排否?我可否先行告退,及早安排。」
「有勞知縣了。」狄仁傑拱手道。
「喬泰、馬校尉,你們做何感想?」待王廷守離開刺史府後,狄仁傑問道。
「周衡一家慘遭滅門,篤定是走漏風聲,多年縣域案件頻發,與縣衙重吏脫不了干係。」
「敵暗我明,府衙之內或藏有耳目,匪徒橫行,或與不法官吏沆瀣一氣,有意縱容使然。」
「恩,此案複雜程度可比一般,敵我難辨,甚是棘手,今晚柳樹巷集市包子鋪緝拿疑犯,爾等更需倍加小心。」
「報,刺史府門外有一蓬頭垢面行乞的老者求見狄大人,說有要事稟告。」一衙役急來通報。
「那位可是……狄仁傑,狄大人?」老翁進議事廳後,跪在屋正中,臉色驚慌問道。
「快請起,見本官有何事相告。」狄仁傑道。
「昨日下午,我照例在距縣府衙不遠處行乞,有一穿官服之人,神色慌張從府衙走出,交與我一錦囊,託我今日晌午務必親手交予狄仁傑,狄大人之手。」
「可有其他物品一併轉送?」狄仁傑接過錦囊。
「這……,」老翁頓時驚慌失措。
「還交於我一兩碎銀……」
「那不礙事,往後好生照顧自己,今日之事,切莫告知第三人。」說罷,狄仁傑吩咐洪亮拿幾兩碎銀,交於老翁。老翁千恩萬謝出了刺史府。(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