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最激昂的幾句話:若曹賊來犯,吾為大王吞之

2020-09-06 流水遇瀟湘

《三國演義》作為羅貫中創作的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雖然在情節真實性上與正史有所衝突,但就其本身而言,是一部出色的歷史小說。今天,我們來探討小說中最激昂振奮人心的五句話。

1.「雲雖肝腦塗地,不足報也」

儘管趙雲在正史中似乎有一種不受劉備待見的說法,但在演義中,趙雲是與劉備白手起家、共創基業的夥伴,「劉備摔阿鬥」無論是有意還是無心之舉,都能看出來劉備對趙雲的重視,而趙雲一生,也是為劉備,為蜀漢鞠躬盡瘁,打下了大大小小的勝仗,後世稱之為「常勝將軍」。

2.「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

劉備與曹操的爭鬥是整部三國演義的核心情節,望青梅,煮美酒,論英雄,在小說的描繪下,這一情節比起戰場上的廝殺更為驚心動魄。曹劉二人雖然日後反目,但在他們短暫共事的這段時間內,曹操認可了劉備。試想一下,如果劉備選擇了跟隨曹操,歷史是否會因此發生大轉折呢?

3.「若曹賊來犯,吾為大王吞之」

這句話在三國演義中的原話是:「若曹操舉天下而來,請為大王拒之;偏將十萬之眾至,請為大王吞之」,當時劉備任命魏延出任漢中太守,劉備問曰:「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欲云何?」魏延坦然而答,如果曹操舉全國之力攻打,我可以守住此地,如果只是曹操手下一個小將率十萬兵馬來犯,我可以替大王消滅他們。

魏延作為蜀漢後期重要的軍事將領,歷史對他褒貶不一,演義中把他描述成一個有野心的反骨賊,但無論如何,魏延的存在為蜀漢的苟延殘喘贏得一絲生機。

4.「大丈夫生於亂世,當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

孫策至孫權,太史慈的一生是悲壯的。少年成名,酣戰孫策,歸附孫策之後,以為遇上明主可以大顯身手,不料孫策英年早逝。後侍奉孫權,在與張遼的交戰中死亡,可嘆可惜,大志未酬。

5.「若當下無孤一人,不知幾人稱帝,幾人稱王矣」

他是亂世的奸雄,橫掃北方的大軍閥,手下謀士良將如雲,敢挾天子令諸侯。卻終究,還是沒有跨出稱帝的那一步。奸詐也罷,曹操,在東漢末年穩定中國北方社會的作用是不可忽略的。在那個群雄並起的時代,他做了一件符合歷史潮流的事,那就夠了,剩下的,留給後人評說去吧。

相關焦點

  • 《三國演義》諸葛亮北伐的執念太深,只為完成自己的政治理想
    電視劇《三國演義》,看到諸葛亮去世這集還挺傷感的。一代將星隕落,可嘆!前半場,諸葛亮幫劉備爭天下的時候,只覺得諸葛亮非常智慧。真是超一流的人才,非常佩服。看到下半部分的時候,覺得其行為並沒有他自己說的那麼高大上。
  • 從《三國演義》中的兩個戰例看司馬懿之軍事素養
    受《三國演義》小說及戲劇的影響,很多人對司馬懿這位歷史人物並不陌生。此公老謀深算、生性多疑,雖長於用兵卻始終為諸葛孔明的光芒所壓蓋,以致那句「死諸葛嚇走生仲達」的笑話在民間流傳甚廣。然而,即便是同一部《三國演義》,當我們細讀之後,也不難發現「另一個司馬仲達」,至少是在軍事指揮方面!在《三國演義》中,有兩個並不起眼的戰例最能充分展現司馬懿作為一名指揮官所具備的軍事素養。
  • 《三國演義》中的十大唬人戰例「原創」
    本文謹枚舉《三國演義》中最具代表性的有以下八宗事:   第一、關羽顯靈殺呂蒙、曹操、越吉元帥,神唬人是沒得救的。 關羽後來的統治者崇為「武聖」,那不是一般的人,由「萬世人傑」上升到「神中之神」,成為戰神,財神,文神,農神,是全方位的萬能之神啊!
  • 《三國演義》趙雲年齡BUG之謎,羅貫中:我把自己都搞不明白
    趙雲作為《三國演義》中五虎上將之一,在中國可謂是個家喻戶曉的人物,長坂坡七進七出的故事更是為人們津津樂道,然而,按照《三國演義》的描述看來,單騎救主時的趙雲年齡已經在五十歲左右了,這與大家印象中那個白甲白馬的少年形象區別甚大,而到了被敕封為五虎上將時,趙雲已年過花甲…這一系列的問題根源只是因為正史上的趙雲年齡並沒有明確的記載,正因如此,以至於到了《三國演義》
  • 故事:古代志怪故事:蝦怪,蛇吞雞卵
    使者把施榮領進去,宮殿高大雄偉,大王侍衛用具和皇帝一樣。士人跪倒,大王封他為司風長,並招為駙馬。公主很美,就是長著鬍子。士人在朝中地位顯赫,也不缺珍珠寶貝,但是每次回來,看到長著鬍子的公主就很不高興。大王在月圓的夜晚大宴群臣,士人看到後宮的嬪妃都有鬍鬚,因此寫了兩句詩說:「花無葉不妍,女有須亦醜。」大王笑著說:「駙馬對小女的鬍鬚還在耿耿於懷嗎?」這樣過了十多年,公主生下一兒兩女。
  • 《三國演義》:武鄉侯能夠罵死王朗,依靠的到底是什麼?
    94版《三國演義》從開播以來創造過無數經典名場面,其中讓小影印象最為深刻的一場戲便是第69集。這一集的主要內容便是「收服姜維」以及「罵死王朗」,尤其是「罵死王朗」這一段叫陣戲尤為經典,被後輩剪輯者奉為最
  • 《三國演義》人物之牆頭草陳登,哪家強大事哪家
    《三國演義》初期,各個軍事力量儘管都以漢朝臣子自稱,但是很少把漢朝天子放在眼裡,自然也很少把其他軍事力量放在眼裡,相互之間攻佔不斷,在這些兼併之中,各個軍事力量內部的文臣武將隨波逐流也屬正常。但是其中有一人,筆者真是搞不懂其隨心所欲的政治傾向,這人便是《三國演義》中的陳登(字元龍)。
  • 《三國演義》中女子的善妒與痴情
    作者:福建師範大學文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段春旭在《三國演義》的作者看來,女人善妒是萬萬要不得的,不但使男人家宅不寧,而且直接影響了男人的政治前途。小說中好幾個地方,都寫了因女人善妒而引發的血案。央視1994年版電視劇《三國演義》中,趙越飾孫尚香例如第十三回,寫李傕、郭汜挾天子以令諸侯,橫行無忌。太尉楊彪利用郭汜之妻善妒的弱點,決定使反間計讓兩人反目。
  • 《三國演義》中最喜歡的人物是就是周瑜
    洪宇宙飾演的周瑜《三國演義》劇中周瑜和小喬《三國演義》中最喜歡的人物是就是周瑜: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覺得他是個英雄。覺得洪宇宙很帥很帥,他演繹的周瑜亦正亦邪,眼神豐富得很,人物刻畫得到為,他的形象很符合心目中周瑜的形象。後來很少見他的作品,偶爾一出現,也覺得沒有周瑜的英氣了,可能那時他演繹事業的一個頂點吧!《三國演義》有一些醜化了周瑜,把他刻畫得心胸狹窄,但《三國志》地記載卻對周瑜評價很高。無論如何,都喜歡周瑜。
  • 潘鳳、蔣幹、邢道榮……盤點《三國演義》中的口遁狠人
    三國文化影響之深,光國產遊戲方面就佔了半壁江山。《三國演義》中最為精彩的當屬這諸多特色鮮明的人物角色,亂世裡梟雄四起,就這樣,蔣幹中了計中計成了周瑜的反向說客,憑自己一己之力毀了曹操的赤壁作戰計劃。最狠毒的是,周瑜撤退途中,聽所有敵軍按照諸葛亮要求大喊: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諸葛亮把反諷之語用大喇叭變為了群噴,這連一般人都受不了何況周瑜,被諸葛亮連氣幾次後,周瑜卒。
  • 擁劉反曹的三國演義,可為什麼今天曹操的影響力還會大過劉備呢?
    但是今天,我們突然發現,曹操的形象在不知不覺中已然大為改觀,他在人們的心目中不再是什麼「曹賊」和「奸臣」,而成為一個具有雄才偉略的歷史人物了。這就表明,在中國社會,人們對於曹操這一歷史人物已經有了一個更為全面客觀的認識和評價。
  • 《哪吒之魔童降世》:一粒靈丹吞入腹,始知我命不由天
    一句「一粒靈丹吞入腹」就是《哪吒之魔童降世》的開頭,李靖夫人懷胎三年,太乙真人帶來一顆靈丹,終產一子——哪吒。可是別忘了《悟真篇》「一粒靈丹吞入腹,始知我命不由天」的後面,緊跟著還有兩句:「大藥修之有易難,也知由我亦由天。」
  • 《三國演義》中「借刀殺人」的名場面,天道好輪迴,蒼天饒過誰
    借刀殺人作為三十六計之一,在《三國演義》這樣一個時刻上演計謀、戰略、智慧較量的小說中,出現的頻率相當之高,而且充滿了戲劇性。「借刀殺人」在三國殺的卡牌遊戲中,定義為A向B使用「借刀殺人」,對象是C,如果B不對C使用「殺」,A可以拿走B裝備區的一張武器牌
  • 初中四大名著之三國演義
    他開始草創江東基業的過程裡最主要的助手有哪幾個?如「其酒尚溫」,化抽象為具體,顯示戰鬥速度之快,凸顯了關羽的神勇。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九十五回;「如魏兵到時,不可擅動,吾自有計。」請簡述《三國演義》中「空城計」的故事情節。 答:諸葛亮把部隊都派去攻打魏軍,只留少數老弱殘兵在陽平城中。
  • 在《三國演義》裡夜觀星象,一語道破玄機
    夜觀星象這項技能,《三國演義》裡約有十數人知曉,皆是些智謀之士,普通百姓飢不飽腹,流亡逃竄,又怎會有時間仰望星空看夜色呢?如果看見了,或許是身受重傷,躺倒在血色染紅的大地望著天空悲哀、絕望?那日宴請董卓,為降低其防備之心,極盡奉承,「允自幼頗習天文,夜觀乾象,漢家氣數已盡。太師功德振於天下,若舜之受堯,禹之繼舜,正合天心人意。」這自然是假意,董卓死後王允仍自認漢室忠臣,執掌朝政,直到李郭之亂。
  • 美女貂蟬:《三國演義》虛擬的「雙面間諜」
    從實的說來,若一字不實,我打死你這小賤人,決無幹罷。(貂蟬跪,雲)望老爺停嗔息怒,暫罷虎狼之威,聽您孩兒慢慢的說來。您孩兒不是這裡人,是忻州木耳村人氏,任昂之女,小字紅昌。因漢靈帝刷選宮女,將您孩兒取入宮中,掌貂蟬冠來。因此喚做貂蟬。靈帝將您孩兒賜與丁建陽,當日呂布為丁建陽養子,丁建陽卻將您孩兒配與呂布為妻。後來黃巾賊作亂,俺夫妻二人陣上失散,不知呂布去向。
  • 《三國演義》中除了桃園三結義,還有哪些義氣兄弟情
    這也或許是羅貫中寫《三國演義》時,給他們兄弟三人加了一場桃園三結義,讓他們在小說裡能真正的結拜為兄弟。《三國志》中記載和《三國演義》裡面一樣,關羽對曹操說:「吾極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劉將軍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
  • 以《三國演義》徐庶為例,分析一個人的自知是多麼重要
    《三國演義》中的謀士數不勝數,最為閃亮的當屬輔佐劉備的諸葛亮了,而諸葛亮這位謀士是徐庶推薦給的劉備,後來因為「孝」被曹操騙進曹營,但進入曹營後為對魏國貢獻一計,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於他有底線,並且非常有自知。
  • 漢末聖裔——《三國演義》中的"儒家"化身是怎樣的存在?
    孔融在漢朝末期非常有名,位居&34;之首。孔融不僅擁有聖裔身份,而且還十分有才氣,因此也導致他為人狂妄不羈。聖裔的正統身份以及他的才華過人,是構成孔融性格的兩個方面。孔融在德行與乖張中並行,這種情況在聖裔中並不多見,《三國演義》的作者在塑造乖張形象時,也加入了自己的道德評判以及政治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