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秘的角落》|每個壞小孩都映射出一個家庭親子關係的不完美

2020-08-31 早教媽媽育兒優選

有了孩子就不再追劇的我最近卻被網絡熱議的新劇《隱秘的角落》吸引了。我倒要看看這部豆瓣評分9.2僅僅12集的劇到底是怎樣的一匹黑馬,讓人如此追捧。

看過之後真的有被吸引,反覆看了好幾遍,看過這部劇的人都在議論,有人說是恐怖片,有人說是懸疑片,有人說是犯罪片,我卻覺得它是教育片。

故事中發生了不少的悲劇,嶽父嶽母的墜崖身亡、妻子的死亡、晶晶的死、普普、嚴良的死。每一個生命的離去都有他的原因,有人說,幕後黑手,真正的大Boss是朱朝陽。有人說導致這一切的發生都是張東升一手造成的。其實都不是。

罪魁禍首要追溯到孩子的家庭教育,是親子關係是孩子內心世界的「孤獨感」,是沒有得到親子共情而產生的必然結果。

家庭存在的問題為孩子如今的行為種下了「因」必然會有這樣的「果」

朱朝陽的家庭:父母婚姻破裂,奉獻犧牲型的母親給予懂事的朝陽一種無形的壓力。母親看似一切為兒子好。卻忽略了孩子內心的孤獨和需求。家長們要知道「親子關係」的融洽,一定是建立在平等和自由的前提下,讓孩子毫無負擔的感受愛這才是真正的愛。

接下來說一說讓「朝陽」成為今天這個樣子最主要的原因那就是父親。

父親朱永平,做為商人的他生意場上做的風生水起卻未曾真正的關心過自己的兒子,不知道兒子的腳穿多大碼的鞋子,不知道兒子考第一,不知道孩子的內心是真正需要父愛的。得不到真正父愛的「朝陽」最終把這一切歸結在妹妹「朱晶晶」的身上。

父親在孩子心裡是偉大的是榜樣即便有些不堪,也願意為其找藉口。朝陽覺得他本應擁有的一切都被晶晶搶走的。

商場買鞋的那一幕,朱永平還沒來得及付款就被現任妻子和晶晶拉走了,因為要給朱晶晶買裙子,被晾在一邊的朝陽看著原本屬於自己的父親,他是多麼渴望這種父愛,卻從未得到過。

如果父親能夠做到關愛自己的孩子,了解孩子的內心,彼此形成良好的親子關係,即便父母婚姻破裂,但對孩子的愛從未減少,那麼朝陽的心理就不會扭曲,也不會產生後續晶晶死時「朝陽」遲疑未救的一幕。

朝陽的內心是孤獨的,是充滿嫉妒和憎恨的,晶晶得到父親的偏愛,讓他有恃無恐的去傷害哥哥,毫無尊重可言。

現實生活中,多少二胎家庭,有了「二寶」忽視「大寶」的感受。而這種來自於家長的偏心恰是日後無法形成良好兄弟姐妹關係的根本原因。

英國評論家戴維•弗羅斯特曾經說過:「當你只有一個孩子時,你是一個家長。當你有兩個孩子,你就是一個裁判。」

對於孩子來說,比不愛更可怕更傷人的,是偏心。因為他們見過什麼是愛,才更懂得不被愛的心酸。

在二胎家庭中,很多父母都會讓大寶無條件的去包容原諒弟弟妹妹,這是錯誤的。無形中讓一個孩子承受了非公平對待帶來的惡果。他的心裡是不公平的。而這種不公平就會被歸結到,「二寶」搶奪了他應有的待遇。委屈了大寶,另一方面「縱容」了「二寶」。這樣的結果可想而知,大寶內心是扭曲的,二寶又是囂張跋扈的。

正確的做法是,平等對待,就事論事。無論大小,錯了就要接受懲罰,對了就要接受讚美,更重要的是學會給予大寶信任讓他做個哥哥和姐姐應該做的榜樣。而因此讓弟弟妹妹折服於他進而學會尊重哥哥姐姐。

在這一點上「黃磊」老師做的特別好,多多這個姐姐做的相當不錯。弟弟妹妹的生日蛋糕布場禮物等等幾乎都是姐姐在做,而姐姐的生日又是爸爸媽媽比較重視的,一家人,彼此尊重,平等。孩子之間互相關愛,盡顯濃重親情。

劇中每每看到朝陽孤獨的身影都會期待去抱抱這個孩子。很多時候,越懂事的孩子越是隱藏了許多我們看不見的東西。

高智商的朱朝陽選擇了一種特殊的方式來實現心中的不滿。表面看來他還是個單純的孩子,成績優異,好到無可挑剔。可心靈已經千瘡百孔。讓一個孩子失去原本的童貞是一個家庭模樣的映射。人之初性本善,白紙一般的他們,沒有道德尺度,沒有行為規範一切都來自於家庭的示範,好的家庭教育是多麼的重要。「哪有什麼天生就壞的小孩子,只有沒有做好榜樣的父母」

沒有共情的親子關係是問題兒童爆發的導火線

大人都知道,有時我們感覺特別的孤獨,縱使存在於一群人中,自己也會感到孤獨。為什麼?大人們把這叫做「沒有人懂你」。而這個「懂你」恰恰就是我們孤獨的內心所需要的「共情」。涉世多年的我們依然需要有人懂,需要有安放寂寞的地方,何況一個心靈脆弱無依無靠的孩子。

「親子共情」即為家長做到與孩子共情,「共情」一詞起源於西方,也可以理解為「同理心」有感同身受的能力。換句話說就是讓家長換個角度從孩子的視角去感同身受的理解和處理問題。

「親子共情」是良好親子關係的基礎。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家長和孩子都需要有「親子共情」的能力,這樣會減少家長和孩子之間的矛盾。也會讓孩子感覺到來自於父母真正的關愛和體諒。

在「親子共情」教育方式的薰陶下,孩子會形成良好的情商。家長懂得共情,孩子更懂得體諒和寬容,這樣的孩子性格好、看待問題全面,不偏激更懂得感恩與接納。

未成年人在無法調整好自己情緒的時候,恰巧遇到不同情的父母,是件很可怕的事。

沒有親子共情,情感忽視會影響孩子的發展

無親子共情的家長通常是這樣的:

①家長缺少尊重,控制欲過強。

孩子一個獨立的個體,一歲左右就已經開始有自我意識了,是不會任由你擺布的到了兩歲左右他們開始有自尊,這時和成人一樣,我們要學會尊敬他們。長期處於被管制壓抑的狀態下,無法反抗的孩子內心扭曲,隨著長大會越發的想脫離家長脫離家庭也會隨著自己能力的增長願意不同的方式反擊。所以作為家長,教育孩子,一定要做到讓孩子「心服口服」。

②性格焦躁易怒,經常對孩子大吼大叫。

成年人即便生活不易,切勿讓你的壞情緒左右你的行為,傷害你最的至親。尤其孩子。

教育家馬爾庫沙說:孩子的目光就像永不休息的雷達一樣注視著你。

家長的一言一行,都會被孩子看在眼裡。你情緒的變動都會讓孩子感覺到。如何處理自己的情緒,你的做法也是未來孩子的做法。所以若想孩子性格平和未來人際關係好,情緒管理也是「共情」必備的一課。

③家長工作忙,缺少與孩子的互動和溝通。

這一點,比較可怕,也是現在親子關係問題的主要原因。大部分家庭中存在這樣的問題。現在的父母是重視教育了,他們開始努力賺錢,說是為了給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但一定要記得,一個人能夠健康快樂的活在這個世界上,並不只有學習是關鍵,最主要的是有健全的心理和身體。具備這兩樣為前提才可以做好其他的事情。

無互動與溝通註定沒有感情。試想與自己最親近的人都沒能開口吐露心聲,這個孩子是多麼的壓抑自己,一切都自己承擔。任何委屈自己咬咬牙咽到肚子裡。能後讓你的孩子這樣,那麼這對父母是多麼的失敗。孩子對你一點信任都沒有。

而這些父母身上容易存在的現象在親子教育中都會產生不良的後果:

①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

沒有得到父親關懷的朝陽,面對父親對「晶晶」的寵愛,內心是多麼的煎熬。但他總是默不作聲,默默的承受。但終有一日,以他自己的方式報復了所有人,發洩了自己的不滿。

②形成孤僻的性格

朝陽的性格是孤僻的,老師有提到這一點,媽媽卻沒有重視起來。

③與父母關係疏遠

朝陽即便得到了媽媽無條件的愛與照顧,但可以看出,他們之間是有距離的。在朝陽臉上早已失去了這個年齡該有的快樂,這一點是可悲的。對於爸爸,距離感更強些,即便他崇拜爸爸,渴望得到爸爸的愛,卻從沒像「晶晶」一樣放肆毫無顧忌的去拉拉爸爸,抱抱爸爸。

而這些疏遠的現象恰恰反映出孩子與你的隔閡。親子關係是一切問題的源頭,孩子出現問題,先考慮是否親子關係出現了問題。改善好親子關係讓孩子足夠信任你。是解決問題的關鍵,也是讓孩子敞開心扉向您吐露所有的最好辦法。

如何做到「親子共情」培養優秀的陽光寶貝

①正確看待你的孩子。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感同身受,順暢親子溝通,增進親子關係。

尊重、平等為前提。要清楚的知道,他就是個「孩子」,在孩子的角度,面對這樣的問題會是什麼感受。有時候共情並不只是讓你去理解孩子,更多的是通過共情調節好自己無處安放的情緒。遇事不發火,是條理清晰最基本的前提。感同身受讓孩子感受到來自於你的愛,這才是關鍵,「愛」真的可以化解一切。有時候一個簡單的抱抱會讓「無理取鬧,瘋狂發火」的寶貝安靜下來,變得柔軟。這就是愛的力量,當你緊緊抱住他那一刻。來自於父母莫大的支持和鼓勵會讓孩子獲得強大的依靠和滿足。當孩子真正相信你了。一切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一定要給予孩子這個年齡段所需要的無壓力愛。試想如果朝陽擁有來自於父親足夠的父愛,他就不會心理扭曲,也不會憎恨後媽王瑤更不會傷害妹妹朱晶晶。這裡也希望所有二胎家庭父母可以一碗水端平呵護每個孩子的心靈。而重組家庭的父母也不要忽視對任何一個孩子的愛。畢竟孩子的健康成長是離不開愛的澆灌。

②育兒路上,遇到問題記得「就事論事」。「以事育人」。

共情本身並不能完全的解決問題,他只是解決問題的基礎。有了解決問題的基礎,接下來就是正確的引導。這一點切忌帶情緒責備孩子。「就事論事」是最好的切入點。

舉個簡單的例子,兒子去廚房取牛奶不小心瓶子碎了牛奶灑了一地。你會怎麼辦?

我想大體上分為兩種:

1.情緒型父母。發火責備然後自己收拾乾淨。

孩子愛說被懲罰心情不好或嚇壞,這樣的孩子膽子小,以後會很少願意去嘗試,因為他們清楚的知道做錯了就會有懲罰。內心壓抑會憎恨父母容易逆反。得不償失的教育方法,很糟糕不建議這樣做。

2.理智型父母。

這裡給大家分享一個媽媽的做法:

牛奶瓶碎了,孩子是驚到的,首先觀察孩子的表現,給予安慰。聽到聲音,媽媽立刻趕來。用眼睛全身觀察下孩子是否受傷,確認沒有傷到對孩子說「哇!白白的牛奶好像一條河」我們一起折個紙船吧!看看小船是否能在河裡航行。在與孩子摺疊紙船的同時,媽媽將玻璃碎片收了起來。兩個人玩的小船比賽,紙船真的可以在牛奶河裡漂走,幾分鐘過後,媽媽說:「好了,牛奶發揮了他的價值,我們也探索到了,學到了知識。現在媽媽取來毛巾我們一起把他吸乾拔掉好麼?」

孩子很願意,一條幹毛巾慢慢將牛奶吸收這個過程孩子很喜歡,並且知道了液體灑掉的處理方法。

都清理乾淨過後,媽媽耐心的對孩子說,「每一樣東西都有他的價值值得被珍惜,所以下次記得要小心」

擁有想像力的孩子是幸福的

這樣做的結果:

孩子知道了改正,知道了正確處理問題的方法,並且勇於探索和發現。有助於寶貝長遠的發展。

兩種方式你又會選擇哪一種呢?當然這只是個例子。通過這樣的事例,教育反思後期待家長們能夠有所改變。遇事三思而後行。

③若想孩子心裡陽光,請勿做到「情感忽視」多一些親子陪伴。創造更多有力量的回憶。

情感忽視是對孩子的冷暴力。現在社會多多少少每個孩子都遭受過「情感忽視」。

孩子需要你的時候記得要回應

屢屢被忽視孩子會選擇沉默,隱忍。而隱忍的孩子表面看似風平浪靜,內心早已漣漪層層。有句話叫不要惹怒善於隱忍的人,是的,當他們真正爆發的時候,真的無法控制。

朝陽不哭不鬧,次次拿第一,從未像「朱晶晶」一樣真實過,朱晶晶快人快語,覺得哥哥搶了爸爸就說不出來,想要爸爸買裙子就拉著爸爸撒嬌,開心了就笑不開心了就哭。

有人輕而易舉獲取的寵溺,他卻需要用考第一、懂事、不胡鬧來換取。

劇中朱永平問兒子以前都愛坐副駕駛,為什麼現在喜歡坐後邊了的時候,鏡頭給了扎眼的全家福合照掛墜,孩子已經清楚的意識到這個車裡早就沒有他的位置了。自己在父親心裡的份量讓他覺得不安。

而作為父親的朱永平根本沒有精力也沒有意識去關注兒子的內心感受。

他以為每個月給兒子偶爾買點禮物給點零花錢就已經盡到了做父親的責任。

他想的太簡單了,孩子是一個有血有肉有情感的個體,他的生活是需要有父母參與並與之建立良好關係的,親子關係的良好是未來人際交往的前提。親子關係的建立又是「兒情感」發展的紐帶。沒有好的親子關係,孩子的情感發展必然有缺陷。

而穩定牢固的親子關係一定少不了親子陪伴。多一些陪伴,給孩子多一點的肯定與看得見。他就是一個小孩,不要拿成人的目光去要求他。多創造屬於彼此的回憶,而這些是孩子成長的力量所在。

親子互動的過程中並不總是完美,也不是一直充滿溫暖與幸福的。父母和孩子之間有衝突和誤解也是正常的,可能有三分之一的時間親子關係是和諧的,三分之一的時間是不和諧的,而三分之一的時間處於從不和諧到和諧的協調中。就是這樣的調整與彼此的努力才逐漸的建立了「穩固的親子關係」。在這個過程中父母有修復親子關係的責任。

要知道安全、穩定的親子關係才是孩子有能力和勇氣去面對困難的原動力

願每個「不完美的小孩」都有一對懂得他們的父母,從此遠離「壞小孩」的行列。

相關焦點

  • 《隱秘的角落》,每個人渣都曾是壞小孩
    看了秦昊的《隱秘的角落》後,我果斷地拒絕了所有爬山請求。1.迷霧中,每個人都不是局外人 故事發生在沿海地區,三個孩子在山上玩耍時目睹了一場看似天衣無縫的謀殺局。一件白襯衫,戴著斯斯文文的眼鏡,全身上下一股知識分子的做派。
  • 《隱秘的角落》:「壞小孩」是如何形成的?
    《隱秘的角落》,改編自紫金陳小說《壞小孩》,豆瓣評分9分以上。(圖片源自於《隱秘的角落》)追溯原因,不禁感嘆: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成長和人格健全的發展實在是太重要了0-3歲寶寶什麼都不懂,丟給祖父母照看就好了,等孩子3歲以後送到好一點的幼兒園學本領就萬事大吉。而抱有這種心理的家長忽略了一個重要關鍵點:一個有愛的家庭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而這種愛是物質所不能替代的。
  • 《隱秘的角落》:好孩子朱朝陽變「壞」的背後,到底是誰在助力?
    《隱秘的角落》播出後,張東升已經成為繼安嘉和之後,最讓人害怕的角色。「別人家的孩子」開始變壞一開始,朱朝陽是大家眼中的「完美小孩」,學習成績好,懂事且讓人省心。媽媽上夜班,他自己乖乖在家做飯吃,然後學習,不讓媽媽操心。在學校被欺負也極盡隱忍,不與任何人起衝突,不給父母添麻煩。
  • 《隱秘的角落》:「壞小孩」的故事,惡不是起點
    不是涇渭分明的善與惡,沒有試圖用單一易懂的詞彙來狹隘地定義明暗交織的人性,在隱秘的角落裡,生活的真相晦澀複雜,甚至還帶著些殘酷。悲劇或許無可避免,但《隱秘的角落》在懸疑刺激的最裡層,仍然可以看到屬於愛的溫和底色。
  • 《隱秘的角落》每個跌入深淵的孩子,都是原生家庭的犧牲品
    《隱秘的角落》,一部幾乎零宣傳的網劇這幾天刷爆了我的朋友圈。表層故事很簡單,三個小孩無意中記錄下來的一樁殺人案件,讓幾組家庭捲入死神的風暴中心。最終,張東升被警察一槍斃命,朱朝陽回歸正常生活,掉進海裡的嚴良被老陳救活,並且答應老陳去讀書,普普被及時送到了醫院,和弟弟的配型也成功了。看似全員完美結局,除了張東升外沒有一個壞人。
  • 《隱秘的角落》壞小孩改編:凝視著深淵的眼睛,也許從來不分年齡
    一、壓抑、陰暗、缺愛的家庭環境家庭本來是應該由互相愛著的人們組成的,但是因為各種原因,常常有許多不盡人意的組合。朱朝陽的單親家庭張東升的無尊嚴家庭朝陽,東升,就像互為前世今生。他倆一個殺人於角落,另一個殺人於無形,手段不同,內心一樣。朱朝陽長大後,也許就成了張東升。
  • 隱秘的角落:壞小孩,突破原生家庭的繭,你仍是好孩子
    《隱秘的角落》堪稱國產劇佳作,目前知乎和豆瓣的評分分別為9.2和9.0。可見此劇在大眾間的影響力。如果想看,可以直接點擊下方名片,搜索「隱秘的角落」,就能立即觀看。一個是年級第一,一個是班級第二。兩人雖均是人人羨慕的學霸,可兩者在坊間的口碑卻完全不同。前者因不合群而被同學孤立,後者則與同學們打成一片,備受大家歡迎。總之,兩人雖然都是「別人家的小孩」,出身和境遇卻大不相同。不同的出身,不同的成長環境,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造成了截然不同的性格。而性格的不同,促使他們對待人和物的看法,也千差萬別。
  • 《隱秘的角落》:讀了原著才知道,壞小孩有多壞
    《隱秘的角落》大熱,我沒有認真看這部劇,反而看了原著。印象中,電視劇的結局是完美的。壞人張東升得到應有的懲罰,三個小孩雖然歷經坎坷,但是守住了內心的堅持,向陽而生,童話般的結局。但是讀完原著,內心是複雜而糾結的。當十幾歲的小孩子遇到兇殺案,激發起內心隱秘的角落中的暗黑面,竟一發不可收拾。
  • 《隱秘的角落》:從學霸到壞小孩,暴露3個家庭問題值得父母深思
    劇中三個孩子無意識拍攝到一次謀殺,由此串起幾個家庭捲入一場陰謀詭秘的故事,劇中學霸朱朝陽雖然沒有真正殺人,卻間接讓很多人去世,看得讓人膽戰心驚。一個「聽話」的孩子怎麼就變成了壞小孩?從劇中暴露的教育問題值得父母深思。人們常說:幸福的家庭都一樣,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其實這些悲劇的家庭也有共同的模式,都為了愛一個人,而失去了自我,也成為悲劇的開始。
  • 隱秘的角落:壞小孩是如何形成的?這個錯誤很多家長都犯了
    6月25日,根據原著小說《壞小孩》改編的電視劇《隱秘的角落》迎來大結局,微博熱搜、豆瓣高分、雙結局熱議…… 看完這部劇我一直在想,朱朝陽在眾人眼裡那麼「好」的一個孩子,最後怎麼就變成壞小孩了呢但在他的家庭時光中,觀眾卻能時時察覺到表面的溫馨與湊合下聳動著朱朝陽對每一個人的情緒暗流,這個看似乖巧的男孩隨時可能走向極端,而他的冷靜與高智商或許會助他釀成更可怕的慘劇。那麼壞小孩是如何形成的呢?我總結了兩點:一是家庭因素,二是同齡人的危險相伴。
  • 《隱秘的角落》:他殺了人,但他不是壞小孩
    可《隱秘的角落》確實是出圈了。每天都在熱搜榜上掛著好幾條熱搜,全網熱度第一。這部劇火成這樣,估計劇組也沒有想到。《隱秘的角落》用克制、老道的筆調,講述了一個驚悚、縝密的故事。在每個人內心深處,都有一個「隱秘的角落」,善與惡本就是一步之遙。對於涉世未深的孩子來說,更沒有無緣無故的惡。原生家庭帶來的傷害,是伴隨一生的傷疤。朱朝陽始終懷揣著對愛的執念,越是得不到,越渴望得到。
  • 《隱秘的角落》:每個凝視深淵的孩子,都是原生家庭的犧牲品
    《隱秘的角落》雖然播完了,但是這部劇的力量還在影響著看完劇的人。除了環環相扣的縝密劇情,我們還看到了朱朝陽、嚴良、普普三名主角的人格、命運與他們背後的家庭有千絲萬縷的聯繫。從最開始天真爛漫的孩童到漸漸展露出越來越深重的陰影,最後一步步跌落深淵。
  • 《隱秘的角落》不止藏著壞小孩!更有讓許多父母反思的現實…
    6月還沒過完,已經有人預言《隱秘的角落》將成為2020年最成功的懸疑劇。這部改編自小說《壞小孩》的網劇,以三個「壞孩子」、殺人犯為主角,因為詭秘的情節,細思恐極的細節,引發熱議。《隱秘的角落》是否也刷滿了你的朋友圈?如果爸媽們正打算在端午小長假追劇,別忘了,為人父母在《隱秘的角落》裡看到「壞小孩」,更該看到壞小孩走過的那條路。
  • 《隱秘的角落》:不是「驚悚片」,而是「親子教育」的真相
    ""我希望,一切可以重來"這是《隱秘的角落》全劇裡為數不多的一個暖情畫面:張東升帶著3個孩子坐在麥當勞裡吃兒童套餐,普普手裡的粉色小熊,真的能讓一切重來嗎?她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兒子朱朝陽身上,所以培養出一個「不是全班第一,就是全年級第一」的兒子,
  • 豆瓣9.0分《隱秘的角落》:小孩變壞,從父母不稱職開始
    這是《隱秘的角落》裡學霸朱朝陽的媽媽對老師說的一句話。《隱秘的角落》在豆瓣評分高達9.0,算是為數不多的高分國產電視劇。電視劇改編自小說《壞小孩》,講的是上門女婿張東升,把嶽父嶽母推下山崖佯裝成意外,本以為天衣無縫,誰料想作案過程被三個孩子錄了下來,由此展開一場精心設計的布局,善與惡的較量。
  • 《隱秘的角落》背後,藏著多少原生家庭教育中受傷的孩子?
    這句爆火的話,也是來源於今年夏天的黑馬網劇《隱秘的角落》。小主角朱朝陽身上映射著無數成長時期缺愛的少年影子。他的故事就像一面鏡子,照出了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缺位、失敗與難堪。14歲的他內向、心思縝密,一直在壓抑自己的情緒。他十分聰明,學習優秀,全年級第一,但是在他人眼裡這個別人家的小孩並不風光,在班裡沒朋友,在家裡也像是個棄兒一般。
  • 《隱秘的角落》:原生家庭催生的惡,是光照不進的隱秘角落
    近期很火的劇《隱秘的角落》豆瓣8.9高分,提前鎖定2020年的最佳國產劇。這部劇改編自小說《壞小孩》,劇中三位「壞小孩」的性格、行為處事,也再次引發了對於一個健康的母親,在一個家庭裡絕不僅僅是孩子的母親,她是有獨立工作和生活的人。這意味著,一個健康的家庭中,每個成員都應是獨立的個體,愛著彼此的同時尊重彼此。
  • 《隱秘的角落》:孩子隱秘的角落裡藏著父母的感受
    剛剛過去的國內懸疑熱劇《隱秘的角落》豆瓣評分8.9分,編劇留下一個開放式的結局,發人深思。這部小說是在為自己這群人發聲,同時喚醒中國沉睡的父母,確實很震撼,關於這部電視劇,關於家庭教育,關於原生家庭的討論,聲聲不絕。朱朝陽隱秘的角落裡藏著父母的感受,他會一直隱忍嗎?他會成為下一個張東升嗎?現實生活中有多少個朱朝陽,就有可能會有多少個張東升,到底該如何避免一個個的悲劇發生?
  • 《隱秘的角落》:陽光優秀少年如何成長為了壞小孩?
    一起合影的照相機意外錄下了一個可怕的殺人過程。於是,三個小孩的命運和一個兇手就此纏繞在了一起。這個故事就是最近大火的電視劇《隱秘的角落》,目前豆瓣 49 萬人評分,高達 8.9 分。>你小小年紀,已如此陰沉狠毒,不出二十年,就可與我爭一日之雄長,若非你已殘廢,我怎麼能放過你?
  • 《隱秘的角落》:深挖壞小孩身後的壞父母,才知「惡」不是沒來由
    《隱秘的角落》原著名為《壞小孩》,和《無證之罪》原著作者都是同一人,網劇也是同一個團隊製作的,調調都是一樣的壓抑。與《無證之罪》讓我感觸不同的是,《隱秘的角落》裡的惡是隱秘的,不同於《無證之罪》男主角明顯的黑化,是細思極恐,令人置身炎炎夏日卻背後冒涼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