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孩子就不再追劇的我最近卻被網絡熱議的新劇《隱秘的角落》吸引了。我倒要看看這部豆瓣評分9.2僅僅12集的劇到底是怎樣的一匹黑馬,讓人如此追捧。
看過之後真的有被吸引,反覆看了好幾遍,看過這部劇的人都在議論,有人說是恐怖片,有人說是懸疑片,有人說是犯罪片,我卻覺得它是教育片。
故事中發生了不少的悲劇,嶽父嶽母的墜崖身亡、妻子的死亡、晶晶的死、普普、嚴良的死。每一個生命的離去都有他的原因,有人說,幕後黑手,真正的大Boss是朱朝陽。有人說導致這一切的發生都是張東升一手造成的。其實都不是。
罪魁禍首要追溯到孩子的家庭教育,是親子關係是孩子內心世界的「孤獨感」,是沒有得到親子共情而產生的必然結果。
家庭存在的問題為孩子如今的行為種下了「因」必然會有這樣的「果」
朱朝陽的家庭:父母婚姻破裂,奉獻犧牲型的母親給予懂事的朝陽一種無形的壓力。母親看似一切為兒子好。卻忽略了孩子內心的孤獨和需求。家長們要知道「親子關係」的融洽,一定是建立在平等和自由的前提下,讓孩子毫無負擔的感受愛這才是真正的愛。
接下來說一說讓「朝陽」成為今天這個樣子最主要的原因那就是父親。
父親朱永平,做為商人的他生意場上做的風生水起卻未曾真正的關心過自己的兒子,不知道兒子的腳穿多大碼的鞋子,不知道兒子考第一,不知道孩子的內心是真正需要父愛的。得不到真正父愛的「朝陽」最終把這一切歸結在妹妹「朱晶晶」的身上。
父親在孩子心裡是偉大的是榜樣即便有些不堪,也願意為其找藉口。朝陽覺得他本應擁有的一切都被晶晶搶走的。
商場買鞋的那一幕,朱永平還沒來得及付款就被現任妻子和晶晶拉走了,因為要給朱晶晶買裙子,被晾在一邊的朝陽看著原本屬於自己的父親,他是多麼渴望這種父愛,卻從未得到過。
如果父親能夠做到關愛自己的孩子,了解孩子的內心,彼此形成良好的親子關係,即便父母婚姻破裂,但對孩子的愛從未減少,那麼朝陽的心理就不會扭曲,也不會產生後續晶晶死時「朝陽」遲疑未救的一幕。
朝陽的內心是孤獨的,是充滿嫉妒和憎恨的,晶晶得到父親的偏愛,讓他有恃無恐的去傷害哥哥,毫無尊重可言。
現實生活中,多少二胎家庭,有了「二寶」忽視「大寶」的感受。而這種來自於家長的偏心恰是日後無法形成良好兄弟姐妹關係的根本原因。
英國評論家戴維•弗羅斯特曾經說過:「當你只有一個孩子時,你是一個家長。當你有兩個孩子,你就是一個裁判。」
對於孩子來說,比不愛更可怕更傷人的,是偏心。因為他們見過什麼是愛,才更懂得不被愛的心酸。
在二胎家庭中,很多父母都會讓大寶無條件的去包容原諒弟弟妹妹,這是錯誤的。無形中讓一個孩子承受了非公平對待帶來的惡果。他的心裡是不公平的。而這種不公平就會被歸結到,「二寶」搶奪了他應有的待遇。委屈了大寶,另一方面「縱容」了「二寶」。這樣的結果可想而知,大寶內心是扭曲的,二寶又是囂張跋扈的。
正確的做法是,平等對待,就事論事。無論大小,錯了就要接受懲罰,對了就要接受讚美,更重要的是學會給予大寶信任讓他做個哥哥和姐姐應該做的榜樣。而因此讓弟弟妹妹折服於他進而學會尊重哥哥姐姐。
在這一點上「黃磊」老師做的特別好,多多這個姐姐做的相當不錯。弟弟妹妹的生日蛋糕布場禮物等等幾乎都是姐姐在做,而姐姐的生日又是爸爸媽媽比較重視的,一家人,彼此尊重,平等。孩子之間互相關愛,盡顯濃重親情。
劇中每每看到朝陽孤獨的身影都會期待去抱抱這個孩子。很多時候,越懂事的孩子越是隱藏了許多我們看不見的東西。
高智商的朱朝陽選擇了一種特殊的方式來實現心中的不滿。表面看來他還是個單純的孩子,成績優異,好到無可挑剔。可心靈已經千瘡百孔。讓一個孩子失去原本的童貞是一個家庭模樣的映射。人之初性本善,白紙一般的他們,沒有道德尺度,沒有行為規範一切都來自於家庭的示範,好的家庭教育是多麼的重要。「哪有什麼天生就壞的小孩子,只有沒有做好榜樣的父母」
沒有共情的親子關係是問題兒童爆發的導火線
大人都知道,有時我們感覺特別的孤獨,縱使存在於一群人中,自己也會感到孤獨。為什麼?大人們把這叫做「沒有人懂你」。而這個「懂你」恰恰就是我們孤獨的內心所需要的「共情」。涉世多年的我們依然需要有人懂,需要有安放寂寞的地方,何況一個心靈脆弱無依無靠的孩子。
「親子共情」即為家長做到與孩子共情,「共情」一詞起源於西方,也可以理解為「同理心」有感同身受的能力。換句話說就是讓家長換個角度從孩子的視角去感同身受的理解和處理問題。
「親子共情」是良好親子關係的基礎。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家長和孩子都需要有「親子共情」的能力,這樣會減少家長和孩子之間的矛盾。也會讓孩子感覺到來自於父母真正的關愛和體諒。
在「親子共情」教育方式的薰陶下,孩子會形成良好的情商。家長懂得共情,孩子更懂得體諒和寬容,這樣的孩子性格好、看待問題全面,不偏激更懂得感恩與接納。
未成年人在無法調整好自己情緒的時候,恰巧遇到不同情的父母,是件很可怕的事。
沒有親子共情,情感忽視會影響孩子的發展
無親子共情的家長通常是這樣的:
①家長缺少尊重,控制欲過強。
孩子一個獨立的個體,一歲左右就已經開始有自我意識了,是不會任由你擺布的到了兩歲左右他們開始有自尊,這時和成人一樣,我們要學會尊敬他們。長期處於被管制壓抑的狀態下,無法反抗的孩子內心扭曲,隨著長大會越發的想脫離家長脫離家庭也會隨著自己能力的增長願意不同的方式反擊。所以作為家長,教育孩子,一定要做到讓孩子「心服口服」。
②性格焦躁易怒,經常對孩子大吼大叫。
成年人即便生活不易,切勿讓你的壞情緒左右你的行為,傷害你最的至親。尤其孩子。
教育家馬爾庫沙說:孩子的目光就像永不休息的雷達一樣注視著你。
家長的一言一行,都會被孩子看在眼裡。你情緒的變動都會讓孩子感覺到。如何處理自己的情緒,你的做法也是未來孩子的做法。所以若想孩子性格平和未來人際關係好,情緒管理也是「共情」必備的一課。
③家長工作忙,缺少與孩子的互動和溝通。
這一點,比較可怕,也是現在親子關係問題的主要原因。大部分家庭中存在這樣的問題。現在的父母是重視教育了,他們開始努力賺錢,說是為了給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但一定要記得,一個人能夠健康快樂的活在這個世界上,並不只有學習是關鍵,最主要的是有健全的心理和身體。具備這兩樣為前提才可以做好其他的事情。
無互動與溝通註定沒有感情。試想與自己最親近的人都沒能開口吐露心聲,這個孩子是多麼的壓抑自己,一切都自己承擔。任何委屈自己咬咬牙咽到肚子裡。能後讓你的孩子這樣,那麼這對父母是多麼的失敗。孩子對你一點信任都沒有。
而這些父母身上容易存在的現象在親子教育中都會產生不良的後果:
①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
沒有得到父親關懷的朝陽,面對父親對「晶晶」的寵愛,內心是多麼的煎熬。但他總是默不作聲,默默的承受。但終有一日,以他自己的方式報復了所有人,發洩了自己的不滿。
②形成孤僻的性格
朝陽的性格是孤僻的,老師有提到這一點,媽媽卻沒有重視起來。
③與父母關係疏遠
朝陽即便得到了媽媽無條件的愛與照顧,但可以看出,他們之間是有距離的。在朝陽臉上早已失去了這個年齡該有的快樂,這一點是可悲的。對於爸爸,距離感更強些,即便他崇拜爸爸,渴望得到爸爸的愛,卻從沒像「晶晶」一樣放肆毫無顧忌的去拉拉爸爸,抱抱爸爸。
而這些疏遠的現象恰恰反映出孩子與你的隔閡。親子關係是一切問題的源頭,孩子出現問題,先考慮是否親子關係出現了問題。改善好親子關係讓孩子足夠信任你。是解決問題的關鍵,也是讓孩子敞開心扉向您吐露所有的最好辦法。
如何做到「親子共情」培養優秀的陽光寶貝
①正確看待你的孩子。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感同身受,順暢親子溝通,增進親子關係。
尊重、平等為前提。要清楚的知道,他就是個「孩子」,在孩子的角度,面對這樣的問題會是什麼感受。有時候共情並不只是讓你去理解孩子,更多的是通過共情調節好自己無處安放的情緒。遇事不發火,是條理清晰最基本的前提。感同身受讓孩子感受到來自於你的愛,這才是關鍵,「愛」真的可以化解一切。有時候一個簡單的抱抱會讓「無理取鬧,瘋狂發火」的寶貝安靜下來,變得柔軟。這就是愛的力量,當你緊緊抱住他那一刻。來自於父母莫大的支持和鼓勵會讓孩子獲得強大的依靠和滿足。當孩子真正相信你了。一切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一定要給予孩子這個年齡段所需要的無壓力愛。試想如果朝陽擁有來自於父親足夠的父愛,他就不會心理扭曲,也不會憎恨後媽王瑤更不會傷害妹妹朱晶晶。這裡也希望所有二胎家庭父母可以一碗水端平呵護每個孩子的心靈。而重組家庭的父母也不要忽視對任何一個孩子的愛。畢竟孩子的健康成長是離不開愛的澆灌。
②育兒路上,遇到問題記得「就事論事」。「以事育人」。
共情本身並不能完全的解決問題,他只是解決問題的基礎。有了解決問題的基礎,接下來就是正確的引導。這一點切忌帶情緒責備孩子。「就事論事」是最好的切入點。
舉個簡單的例子,兒子去廚房取牛奶不小心瓶子碎了牛奶灑了一地。你會怎麼辦?
我想大體上分為兩種:
1.情緒型父母。發火責備然後自己收拾乾淨。
孩子愛說被懲罰心情不好或嚇壞,這樣的孩子膽子小,以後會很少願意去嘗試,因為他們清楚的知道做錯了就會有懲罰。內心壓抑會憎恨父母容易逆反。得不償失的教育方法,很糟糕不建議這樣做。
2.理智型父母。
這裡給大家分享一個媽媽的做法:
牛奶瓶碎了,孩子是驚到的,首先觀察孩子的表現,給予安慰。聽到聲音,媽媽立刻趕來。用眼睛全身觀察下孩子是否受傷,確認沒有傷到對孩子說「哇!白白的牛奶好像一條河」我們一起折個紙船吧!看看小船是否能在河裡航行。在與孩子摺疊紙船的同時,媽媽將玻璃碎片收了起來。兩個人玩的小船比賽,紙船真的可以在牛奶河裡漂走,幾分鐘過後,媽媽說:「好了,牛奶發揮了他的價值,我們也探索到了,學到了知識。現在媽媽取來毛巾我們一起把他吸乾拔掉好麼?」
孩子很願意,一條幹毛巾慢慢將牛奶吸收這個過程孩子很喜歡,並且知道了液體灑掉的處理方法。
都清理乾淨過後,媽媽耐心的對孩子說,「每一樣東西都有他的價值值得被珍惜,所以下次記得要小心」
擁有想像力的孩子是幸福的
這樣做的結果:
孩子知道了改正,知道了正確處理問題的方法,並且勇於探索和發現。有助於寶貝長遠的發展。
兩種方式你又會選擇哪一種呢?當然這只是個例子。通過這樣的事例,教育反思後期待家長們能夠有所改變。遇事三思而後行。
③若想孩子心裡陽光,請勿做到「情感忽視」多一些親子陪伴。創造更多有力量的回憶。
情感忽視是對孩子的冷暴力。現在社會多多少少每個孩子都遭受過「情感忽視」。
孩子需要你的時候記得要回應
屢屢被忽視孩子會選擇沉默,隱忍。而隱忍的孩子表面看似風平浪靜,內心早已漣漪層層。有句話叫不要惹怒善於隱忍的人,是的,當他們真正爆發的時候,真的無法控制。
朝陽不哭不鬧,次次拿第一,從未像「朱晶晶」一樣真實過,朱晶晶快人快語,覺得哥哥搶了爸爸就說不出來,想要爸爸買裙子就拉著爸爸撒嬌,開心了就笑不開心了就哭。
有人輕而易舉獲取的寵溺,他卻需要用考第一、懂事、不胡鬧來換取。
劇中朱永平問兒子以前都愛坐副駕駛,為什麼現在喜歡坐後邊了的時候,鏡頭給了扎眼的全家福合照掛墜,孩子已經清楚的意識到這個車裡早就沒有他的位置了。自己在父親心裡的份量讓他覺得不安。
而作為父親的朱永平根本沒有精力也沒有意識去關注兒子的內心感受。
他以為每個月給兒子偶爾買點禮物給點零花錢就已經盡到了做父親的責任。
他想的太簡單了,孩子是一個有血有肉有情感的個體,他的生活是需要有父母參與並與之建立良好關係的,親子關係的良好是未來人際交往的前提。親子關係的建立又是「兒情感」發展的紐帶。沒有好的親子關係,孩子的情感發展必然有缺陷。
而穩定牢固的親子關係一定少不了親子陪伴。多一些陪伴,給孩子多一點的肯定與看得見。他就是一個小孩,不要拿成人的目光去要求他。多創造屬於彼此的回憶,而這些是孩子成長的力量所在。
親子互動的過程中並不總是完美,也不是一直充滿溫暖與幸福的。父母和孩子之間有衝突和誤解也是正常的,可能有三分之一的時間親子關係是和諧的,三分之一的時間是不和諧的,而三分之一的時間處於從不和諧到和諧的協調中。就是這樣的調整與彼此的努力才逐漸的建立了「穩固的親子關係」。在這個過程中父母有修復親子關係的責任。
要知道安全、穩定的親子關係才是孩子有能力和勇氣去面對困難的原動力。
願每個「不完美的小孩」都有一對懂得他們的父母,從此遠離「壞小孩」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