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張靜剛回到家,看到兒子張宸銘獨自坐在沙發上,悶悶不樂。
張靜忙問:「兒子,你怎麼啦?」
張宸銘一臉委屈地望著張靜,說道:「媽媽,同學們都笑話我,說我是一個嬌氣的小少爺。」
「啊,為什麼呀?」在張靜的詢問下,張宸銘道出了因由。今天的活動課上,有幾個男生邀請張宸銘一同踢球,但他覺得身體不適,就拒絕了,沒想到,竟遭來一通嘲諷。
聽了兒子的講述,張靜皺起了眉頭。
張宸銘是個乖巧懂事的孩子,但他自幼體弱,還患有哮喘,所以,不能參與激烈的競技運動,許多不明原因的同學常因此嘲笑他。
「媽媽,我是不是很沒用啊?」
「傻小子,你怎麼會有這樣的念頭?你在媽媽心裡是最棒的!」
張靜見兒子的情緒低落,也很煩惱。突然,她腦中靈光一閃,說道:「兒子,過兩天媽媽還想請你幫個大忙呢,這件事,除了你以外,誰都辦不成。」
張宸銘頓時興奮起來:「啊,我能幫你大忙,那是什麼事呀?」
張靜神秘地一笑:「暫時保密!」
周末,張靜準備了許多小禮物,帶著張宸銘來到了兒童醫院。
「媽媽,我們來醫院幹嗎?我又沒有生病。」張宸銘覺得有些納悶。
張靜笑著回道:「今天不是帶你來看病的,媽媽是想讓你探望一下這裡的小病人,把禮物送給他們。」原來,張靜是一位醫務工作者,她與兒童醫院經常有業務往來,當她看到許多血液病的小患者飽受病痛之苦時,心裡很不好受。於是,她便想讓張宸銘來慰問一下這些小病人。她覺得參與這樣的社會活動,既能重塑兒子的自信,還能培養他的愛心,可謂一舉兩得。但她也有些擔心,兒子第一次面臨這樣的場面,會不會顯得不知所措呢?
其實,她的擔心是多餘的。張宸銘來到病房後,起初有些拘謹,但很快,他就和這些小病人打成了一片。他為孩子們送去了禮物,還主動陪他們玩遊戲、講故事,病房中,笑聲不斷。看到這一幕,張靜覺得非常開心。
不過,在回家的路上,張宸銘一直悶聲不語,好像若有所思。
「兒子,你在想什麼呢?」張靜問道。
「媽媽,我覺得這些小病人太可憐了,我想以後經常去看看他們,給他們講講故事,好嗎?」
兒子的這番話,讓張靜有些意外,她笑著說道:「好啊,你有這樣的愛心,媽媽很高興。以後,只要有時間,媽媽就帶你來看望他們,你就做個小小志願者吧。」
「太好了!哦,媽媽,我還有個想法。」
「什麼想法?」
「我想用自己的零用錢為他們買禮物,好嗎?」
「好!」
從那天起,只要一有空,張宸銘就讓媽媽帶他去兒童醫院探望病人。他在關愛他人的同時,也提振了自信心,更增強了社會責任感。張靜對此深感欣慰,她知道,自己為孩子播種的愛心種子已經發芽開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