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心的種子(民間故事)

2020-09-05 藏在心裡的愛當成回憶

傍晚,張靜剛回到家,看到兒子張宸銘獨自坐在沙發上,悶悶不樂。

張靜忙問:「兒子,你怎麼啦?」

張宸銘一臉委屈地望著張靜,說道:「媽媽,同學們都笑話我,說我是一個嬌氣的小少爺。」

「啊,為什麼呀?」在張靜的詢問下,張宸銘道出了因由。今天的活動課上,有幾個男生邀請張宸銘一同踢球,但他覺得身體不適,就拒絕了,沒想到,竟遭來一通嘲諷。

聽了兒子的講述,張靜皺起了眉頭。

張宸銘是個乖巧懂事的孩子,但他自幼體弱,還患有哮喘,所以,不能參與激烈的競技運動,許多不明原因的同學常因此嘲笑他。

「媽媽,我是不是很沒用啊?」

「傻小子,你怎麼會有這樣的念頭?你在媽媽心裡是最棒的!」

張靜見兒子的情緒低落,也很煩惱。突然,她腦中靈光一閃,說道:「兒子,過兩天媽媽還想請你幫個大忙呢,這件事,除了你以外,誰都辦不成。」

張宸銘頓時興奮起來:「啊,我能幫你大忙,那是什麼事呀?」

張靜神秘地一笑:「暫時保密!」

周末,張靜準備了許多小禮物,帶著張宸銘來到了兒童醫院。

「媽媽,我們來醫院幹嗎?我又沒有生病。」張宸銘覺得有些納悶。

張靜笑著回道:「今天不是帶你來看病的,媽媽是想讓你探望一下這裡的小病人,把禮物送給他們。」原來,張靜是一位醫務工作者,她與兒童醫院經常有業務往來,當她看到許多血液病的小患者飽受病痛之苦時,心裡很不好受。於是,她便想讓張宸銘來慰問一下這些小病人。她覺得參與這樣的社會活動,既能重塑兒子的自信,還能培養他的愛心,可謂一舉兩得。但她也有些擔心,兒子第一次面臨這樣的場面,會不會顯得不知所措呢?

其實,她的擔心是多餘的。張宸銘來到病房後,起初有些拘謹,但很快,他就和這些小病人打成了一片。他為孩子們送去了禮物,還主動陪他們玩遊戲、講故事,病房中,笑聲不斷。看到這一幕,張靜覺得非常開心。

不過,在回家的路上,張宸銘一直悶聲不語,好像若有所思。

「兒子,你在想什麼呢?」張靜問道。

「媽媽,我覺得這些小病人太可憐了,我想以後經常去看看他們,給他們講講故事,好嗎?」

兒子的這番話,讓張靜有些意外,她笑著說道:「好啊,你有這樣的愛心,媽媽很高興。以後,只要有時間,媽媽就帶你來看望他們,你就做個小小志願者吧。」

「太好了!哦,媽媽,我還有個想法。」

「什麼想法?」

「我想用自己的零用錢為他們買禮物,好嗎?」

「好!」

從那天起,只要一有空,張宸銘就讓媽媽帶他去兒童醫院探望病人。他在關愛他人的同時,也提振了自信心,更增強了社會責任感。張靜對此深感欣慰,她知道,自己為孩子播種的愛心種子已經發芽開花了。

相關焦點

  • 聊齋故裡民間故事4(老大太貪拿寶關洞裡的故事)
    聊齋故裡民間故事4(老大太貪拿寶關洞裡的故事)今晚月明星稀,天氣燥熱,樹上傳來蟬鳴的叫聲,但也擋不住人們聽老奶講故事的熱情,老奶拿起旱菸袋,點上一袋,開始了講故事;在不遠處的一個村子裡,有兄弟二人,父母死的早,老大為人狡詐,老二做人憨厚,因為家窮,一直也沒找到媳婦。
  • 聊齋故裡民間故事3(王二捉蠍太多命喪的故事)
    蒲聊齋民間故事3(王二捉蠍太多命喪的故事)今晚沒有月亮,天穹掛滿星辰,偶爾有賊星從天空划過(流星我們當地人叫賊星),我早早的趕到大槐樹下,佔好有利位置,等老奶講故事,老奶蹣跚的來到大槐樹下,看著等她的人們說,今晚有點不好受,但說好今晚要給大家講故事的,不能說話不算數,老奶拿著把蒲團扇子,不停的扇著蚊子,就慢慢的到來:話說在我們東山裡有個村子,有個人好吃懶做,不好好種莊稼
  • 愛心故事:疫情下,何謂「活著」的智慧?絕處逢生的希臘
    這張地圖根據疫情的嚴重程度將希臘的每個城鎮分為四個風險等級,並用不同顏色標記:預備級(綠色)、監測級(黃色)>、加強監控級(橙色)和危險級(紅色)。餐館老闆和慧慧一起策略謀劃,外送便當盒服務從(綠色)到(紅色)區域及從易到難
  • 吳女恨(民間故事)
    民間故事選刊·上 2017年1期■李謙長山在蕭山東北,山形狹長,林木蔥蔥。勾踐也並沒有像其他山民那樣,用荏草的種子榨油,而是收穫了種子以後,大量囤積起來。誰也不知道他打的什麼主意。自從被吳國夫差囚禁了三年、每天給夫差當馬夫以後,勾踐性子越來越平和,處事卻越發不合常規了。
  • 石母峪(民間傳說故事)
    石母峪(民間傳說故事) 黎青屏顏萍搜集整理王母娘娘派九女下凡,管理人間,交待:風颳到山裡,雨下到川裡。九女聽成了:風颳到川裡,雨下到山裡。王母娘娘親自下凡察看,風颳在川裡,雨下在山裡。擰住九女耳朵,一擰,用勁大了點。一隻耳朵擰掉了。
  • 「衛輝民間故事」「缺德蟲」的傳說
    還有一種民間解釋是說這嗚鳴聲是野外風的氣流吹過狹窄的孔洞(樹洞或建築物孔隙)產生的哨音……。總之對嗚鳴聲產生的原因眾說紛紜。說起缺德蟲當地老鄉講了一個傳說故事。很久很久以前,某一個山腳下住著一戶人家,家中分別是一個老婦人和她的兩個兒子,共三口人,兩個孩子一個叫玉樹,一個叫玉春(化名,筆者添加),玉樹是老婦人親生兒子
  • 故事:撿破爛的小女孩把唯一過冬的新衣服送進了愛心屋
    她想到路邊有一個愛心屋,上面寫著把愛傳遞下去,如果把這件衣服送進愛心屋,那麼不久就會有一個可憐的小女孩穿上它。於是小女孩吃力地站了起了來,她把那件羽絨服取了下來,裝在塑膠袋裡,她提著塑膠袋,來到愛心屋邊,她撫摸了幾下衣服,就從愛心屋的窗口投進了愛心屋。小女孩轉身離開,不小心摔了一跤,她躺在地上昏迷了過去,天空的雨灑脫在她身上,仿佛是為她流眼淚。
  • 酒神(民間故事)
    民間故事選刊·下 2018年11期■蔡興榮王福面有異相。凡是見過他的人,都不會忘記他的形象。這是他童年最大的快樂之一,也是他的酒種子。王福在浙西有了名氣,紅酒喜宴有人請,白酒喪宴有人請,酒坊開張有人請,他往那一坐,就有股氣場輻射開來,空氣中也仿佛會飄蕩出酒香,一下子就勾起大家喝酒的欲望。出來喝酒,王福有兩樣東西是必帶的,一個碧綠色的玉質酒杯,一條雪白的毛巾。
  • 河曲民間故事(7) 馬尾巴
    ​河曲民間故事(7)馬尾巴 清·光緒三年,河曲大旱,顆粒無收,百姓少吃無穿,城裡人們吃了上頓沒下頓。正在災難危重之時,也是糧店的掌柜發財機遇。>圖片來源網絡責編:盧未娟(著作權屬於作者,轉載請署名)大美忻州法律顧問:趙麗18636016677
  • 故事:為了給你送愛心早餐唄
    就是為了送一個愛心早餐(下)文轉載自柳榴琉1,圖源網絡,侵刪。「是不是誰欺負你了?」秦朗仰起頭來,感覺今日份蘇鈺有些秧秧的,就像是霜打的茄子一般。「好了,趕緊把早點端來,吃完我就走了。」蘇鈺仰起頭來努力的笑著,可是那笑臉,怎麼看,怎麼像是哭臉。「敢欺負我的人,活膩了,今日工錢翻倍,抄傢伙。」
  • 故事:劉海戲金蟾,步步釣金錢(經典民間故事)
    想必很多朋友,都聽說過劉海戲金蟾的故事,作為經典民間傳說故事,本故事最早本是道家典故,出自《列仙全傳》,用來宣揚遁世修仙的妙處。在民間,金蟾寓意財富,所以劉海戲金蟾又添加了喜慶色彩,寄託了人們渴望發財致富的淳樸觀念,成為了受人喜愛的旺財祥瑞之物,被製作成各種工藝品,擺放在店鋪之中,希望以此財運亨通,招財進寶。
  • 《頭條》讓我心中的種子發了芽#我和頭條的故事#
    也許從那時候起,我的心中就種下了一顆文學的種子。上學之後,我開始讀課外書,上學路上讀,睡在床上讀,甚至吃飯時、上廁所時也手不釋卷。讀得多了,自己就學著寫。我的作文,被老師在課堂上當做範文讀,被貼在教室的牆上,我心中那顆文學的種子開始膨脹,冥冥之中,我看到了種子在開花,在結果。始料不及的是,初三那年,我被人陷害,從此離開了學校。
  • 蠟人(民間故事)
    民間故事選刊·上 2017年6期■孫興運選自《遼河》(段明 圖)
  • 靈異事件與民間癔病 科學並不能解釋大千世界的所有疑問(續集)
    本文續(1月23日)本文只記錄民間趣聞軼事,只闡述一些記載和傳聞,也有自己所見所聞,我的意圖不是讓觀眾盲目相信,也不想搞封建迷信,意在增長民間知識,若有一天您有緣經歷百思不得其解的事情,能想起這篇文章足矣。昨天講述到,深夜的白狐神秘的消失,向它開槍,槍居然沒響......我知道一定有人懷疑說我胡編亂造,你見過槍長什麼樣子嗎?
  • 滿族民間故事(爺爺講給我的故事)
    滿族民間傳說(爺爺講給我的故事) 滿族民間傳說老罕王努爾哈赤小的時候在明朝末年首輔(相當於宰相)家裡當書童,叫小罕子,有一天首輔上朝了,小罕子和首輔的小老婆聊天,小罕子問首輔的小老婆,為什麼咱家老爺能在朝裡當官,小老婆告訴小罕子說,這都老天爺註定的,因為老爺的腳底下有三顆紅痣,相當於腳踏三星所以能當首輔,皇上腳底上有七顆紅痣,那是腳踏北鬥七星,是天子,小罕子聽後說,那我的腳底下也有七個紅痣呀
  • 後半句話( 民間故事)
    民間故事選刊·下 2017年7期■尹全生民國初年,霧蒙山一帶土匪猖獗,打家劫舍,殺人越貨,民不聊生。那時的官府只管向百姓攤派所謂的「太平費」,並不真心剿匪,象徵性地派兵到村寨串串也就是了。若真剿滅了土匪,「太平費」更難收繳了。
  • 民間故事:鄭氏的故事(一)
    大家好,歡迎來到詩文書畫匯,本故事為《民間故事》系列之第482期,如果您喜歡,不妨給個關注!定場詩:緣來緣去緣如水,情散情聚情何歸。緣已逝而情難止,生有涯而思無盡。念罷一首傷感的開場白,咱今天這則民間故事就要開講了。今兒咱這則民間小故事的主題思想同樣是宣傳正能量:善惡終有報,天道好輪迴。多行善事,切莫被金錢迷了雙眼,而莫做害人害己之事!
  • 宿州民間的朱洪武神話傳說行將湮滅(38)
    筆者現文抄《酸甜苦辣》中一段文字,助說筆者傳太祖殺牛在宿州山窩裡的神化故事非筆者臆造:「解放前後的一段時期,農村文化生活很是貧乏,因此農閒時常常有一些說書的藝人(大多是盲人)來到村上唱絲弦,說大鼓和洋琴,他們一唱起來就是十天半個月。每天晚上吃罷飯後,全村男女老少,抱兒攜女趕到村中心去聽書,有時唱到熱鬧處,不聽雞叫決不罷休。孩提時代我就好聽故事,絲弦大鼓和洋琴類的曲藝演唱,一有機會我是場場必到。
  • 命案只因荷花戒(民間故事)
    民間故事選刊·下 2018年4期■木瓜清朝末年,福靈寺是巴縣(今屬重慶)有名的寺廟。選自《傳奇故事》2016.9(段明 圖)
  • 「雙面人」奇事(民間故事)
    民間故事選刊·上 2017年1期■婁尉一清朝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官庫中丟失了玉器選自《民間傳奇故事》2016.7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