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生緣》是一部帶有悲劇色彩的小說,它是張愛玲眾多小說中的一個,主要圍繞沈世鈞和顧曼楨的愛情悲劇展開,實際折射的卻是大時代下一群人的悲劇。
顧曼璐和顧曼楨是一對漂亮的姐妹花,家中一共有六個孩子,原本也過著愜意的日子,父親在書局工作,一家人這才能六安老家搬到繁華的大上海,收入雖不算多,但也足夠家用。
可是,父親死後,一切都變了,家裡失去了頂梁柱,一時間亂做了一套,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顧母扮演起了那個讓人恨得牙痒痒的可惡角色。
17歲,是一個女孩子最美好的青春年華,顧曼璐學習成績優異,本有著大好的前途,因為性格討喜又懂事,她被張豫瑾媽媽相中,兩家長輩就此訂下了親事。而顧曼璐和張豫瑾兩個人也十分相愛,曾度過一段幸福的時光。
但父親去世以後,家裡失去了頂梁柱,本該承擔起這個家庭重擔的顧母,也是一個懦弱無能的女人,她每天就懂得哭泣,用眼淚來換取女兒的同情,根本從未想過靠自己的雙手為孩子們打拼出一片天地。
大女兒顧曼璐長相出眾,顧母便讓她去做了舞女。明面上,她拿出了一副老好人的做派,仿佛顧曼璐做舞女養家餬口是自願的,實際上,當顧曼璐與家裡人發生爭執時,她替自己爭辯:「你去做舞女又不是我逼你的!」
簡簡單單的一句話,就把自己擇得乾乾淨淨,仿佛她才是最大的受害者。
難道生養6個孩子,不是你自願的?難道你不可能去幫人家縫縫補補,貼補家用?難道偏愛兒子,犧牲女兒,不是你的做派?
就連顧曼璐的婚姻,也被她利用,明明知道祝鴻才在鄉下還有一個老婆和女兒,明明知道女兒要去給人家做小妾,不但不反對,還覺得女兒就是配不上醫生張豫瑾,私自撮合二女兒曼楨和張豫瑾成婚,這樣的母親,真的是自私到家了。
顧母之所以選擇祝鴻才做自己的大女婿,正是看上了祝鴻才的家產,雖然祝鴻才算不是頂級的富豪,年齡也大,可是,他靠著偷偷摸摸的生意也攢下了不少財產。而且,祝鴻才還答應顧曼璐,婚後也會承擔起顧家老小的生活開支。
即使沒有祝太太的身份,即使犧牲了女兒的婚姻,那又算什麼?反正早在10年,決定讓顧曼璐去做舞女的時候,女兒的人生就已經毀了。
對於顧母而言,顧曼璐是家裡的「恥辱」,但她又離不開這個「恥辱」,畢竟,一家老小,還需要顧曼璐的幫扶。
把大女兒「吃幹抹淨」之後,顧母又把主意打到了二女兒身上。顧曼楨比顧曼璐多讀了幾年書,大學畢業的她,可以自由選擇更好的工作,對於另一半的要求,也就高了很多。
可是,顧母不知曉沈世鈞的家世,只以為他是南京小地方出來的窮學生,看不上他,明裡暗裡撮合顧曼楨和張豫瑾,甚至還對顧曼楨作家教的有錢男主人起了心思,想讓顧曼楨嫁給這個有錢的二婚男人,兩個人的年紀相差十分大,虧她也能想得出來。
當顧母得知顧曼楨被祝鴻才夫妻倆算計,失了貞潔之後,她二話不說,拿了大女兒給的錢財,迅速搬了家,還造謠曼楨嫁給了張豫瑾。如果說顧曼璐和祝鴻才是毀掉曼楨的幕後真兇,那麼,顧母就是最大的幫兇。
母親是女人們的專屬詞,可並不是所有的女人,都能夠配得上這兩個字。之前我曾寫過《天水圍的夜與霧》裡王曉玲的母親,為了能夠在村子裡炫耀,她讓14歲的女兒外出打工,從事sq行業。
看著女兒帶回了跟自己年齡相當的男朋友,她笑臉相迎,一臉諂媚,仿佛對方是家裡來的救世主一般,當女兒遭受了家暴之時,她勸女兒不要反抗,哪個男人不打女人?這太正常了,結果,女兒和外孫女都被殺害了。
犧牲了女兒的生命,換來的優越生活,她的下半輩子能過心安嗎?
同樣的問題,我也想問顧母一句,犧牲了兩個女兒的一生,過上了安穩的日子,你的良心不會受到譴責嗎?
沒做母親之前,我是體會不到這種感受的,真正有了孩子之後,我才相信了那句母親真的可以為孩子豁出一切。換位思考,如果相同的處境,我會選擇犧牲自己,做苦力同樣也可以養家餬口,勉強度日。
作者:一朵
圖片:源自網絡
-END-
顧母是一個怎樣的人?一起來說說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