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功夫貼(民間故事)

2020-09-09 泉湖二月八

民間故事選刊·上 2017年6期

■芥末

小布從小就崇拜那些武林大俠,一心想學武,將來行俠仗義。可他出生在書香世家,父親在學堂裡當先生,爺爺中過舉人,在鎮子裡德高望重。小布從小就被家裡人教導要好好讀書,將來出人頭地,練功習武是想也不要想的。

這天,一位遠道而來的行腳商來到鎮上,他背著一個大大的行囊。

「你這裡都有什麼啊?」孫大娘問道。

「什麼都有。」行腳商拍拍自己的行囊,「你想要的東西我都有。」

孫大娘想了想,說:「我家裡的鐵鍋壞了,你有鐵鍋嗎?」

「有。」行腳商翻了半晌,拿出一個新鐵鍋來,說,「三錢銀子。」

圍觀的人群立馬沸騰了,紛紛報出自己想要的東西。

「我要一根新的煙杆。」

「你這裡有沒有刺繡?」

……

很快,大家都買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紛紛散去。

小布走到行腳商旁邊問:「你這裡有功夫賣嗎?」

「功夫……」行腳商想了想,「我給你找找。」於是,他埋頭鑽進那個大行囊裡翻。

好半晌,行腳商拿出了三張膏藥,說:「這玩意叫功夫貼,每一張都藏著一種武功,用的時候貼在自己身上就可以了。我都忘了這是從哪裡收來的了,不如就送給你吧。」

小布十分詫異地伸手接過功夫貼,還是把自己身上僅有的幾個銅板給了這個行腳商,畢竟人家跋山涉水做生意也不容易。

「你不好好看書又去哪裡瘋玩了?」剛一回家,父親就開始訓起小布來。

小布吐吐舌頭,連忙跑進書房。他偷偷拿出功夫貼放在桌子上,相比之下,三張似乎都差不多。到底裡面有什麼功夫呢?小布心裡好奇得直痒痒。

如來神掌?六脈神劍?小布聽過不少武林秘籍裡的招式,也曾幻想過自己有朝一日能打遍天下無敵手。

如今夢想就在眼前了,小布迫不及待地撕開一張功夫貼,貼在自己的胳膊上,感覺完全和普通的膏藥沒有區別,熱烘烘的,小布心想:是不是那個行腳商糊弄自己呢?

但是,很快小布就發現自己錯了,他的身體明顯輕盈了許多。縱身一躍,小布竟然飛到了頭頂的房梁。

小布覺得書房實在太矮了,不然還能跳得更高更遠。他往門外跑去,一不小心撞到了正要進來的父親身上。

「你又要去哪裡?」父親看著小布又不老實,伸手就要去抓他的胳膊。

小布身形一扭,躲過了父親的阻攔,直接跳上了門口那棵高大的梧桐樹。

「你這是從哪裡學來的輕功?」父親在下面看得目瞪口呆。

小布抓著樹幹對父親說:「這是我用銅板買來的功夫,這感覺簡直太棒了!」說完,又是輕輕一跳,跳上了更高的樹枝。

小布從來沒有站到這種高度看過自己生活的地方,完全就是一覽眾山小,整個小鎮的景色盡收眼底,落山的夕陽給屋舍鍍了一層金黃的光暈,不少人家正在生火做飯,嫋嫋炊煙籠罩著小鎮,營造出一種讓人陶醉的朦朧美。

咦,小布看到遠處冒著黑煙,難道是哪裡著火了?

小布雙腳一蹬樹幹,「嗖」的一聲就落在了前方的屋簷上。接著又是幾步燕躍,身影便已經出現在了冒黑煙的地方。

「快來人啊,土匪搶糧食了!」有人在聲嘶力竭地呼喊著。

院子中央,一個兇神惡煞的壯漢踹倒緊抓著糧食袋子的老婦人,旁邊還有同夥在搬屋裡的東西,院子裡的茅草正在熊熊燃燒。

事不宜遲,小布連忙跑回去把看到的景象告訴了父親。父親叫小布躲在屋裡不要出去,他去通知大家。小布看到書房桌子上的兩張功夫貼,似乎想到了什麼,微微一笑把它們塞進懷裡,飛身出了門。

小布回到土匪落腳的院子時,鎮長已經帶著一大隊村民集結在了鎮口。這時,為首的土匪頭子騎著高頭大馬,一臉絡腮鬍子,惡狠狠地對鎮長說:「把你們的糧食統統交出來,不然我一把火燒了你們這個地方。」

土匪們拿的都是大刀長槍,而趕來救援的村民們卻只有一些用來自衛的農具。縣衙離這裡太遠,官兵一時半會兒趕不到。雙方劍拔弩張,空氣像是凝結住了一樣。

這時,只聽一個稚嫩的聲音對著眾土匪說道:「你們從哪裡來的,就滾回哪裡去吧。」大家循聲看去,小布拿著一根和他一樣高的竹竿,氣勢威嚴地站在人群前面。

小布的父親嚇了一跳,連忙跑出來把他往回拉,說:「你一個小孩子家,怎麼跑出來了?」

土匪頭子看到說話的是個小孩,不由得露出輕蔑的表情,說:「怎麼,你們這裡是一個小屁孩管事嗎?」

小布擋住父親的手,對土匪頭子說:「你要能接我三招,我隨你處置;要是不行,你就跪地投降,等著官府來抓你吧。」

土匪頭子晃了晃自己手中的銅環大刀,說:「小毛孩,你看清楚了,我這可不是玩具,說不定要了你的小命!」

小布沒有答話,身形一扭,跳起足有一丈高,拿著竹竿向土匪頭子劈頭蓋臉砸去。一個小孩竟然有如此高的輕功,在場的人都驚訝地張大了嘴巴。

顯然,土匪頭子沒有料到小布有這般功夫,連忙舉刀招架。只聽「啪」的一聲,竹竿打在刀背上,土匪頭子只覺得虎口一陣發麻,刀落在地上。

小布順勢一竿子把土匪頭子打下馬來,其他土匪還沒反應過來,小布又朝他們打去。鎮長見多識廣,看著小布的招式驚呼道:「好一個打狗棒法!」

不一會兒,十幾個土匪全被打倒在地,大家連忙拿繩子把他們綁了起來。

「真是英雄出少年啊,英雄出少年啊!」鎮長摸著小布的腦袋感嘆道,「還以為你只是一個小才子,沒想到竟然還會這麼厲害的武功。」

小布不好意思地吐吐舌頭,大汗淋漓地跑向父親,貼在胳膊上的兩張功夫貼已經沒有了粘性,搖搖欲墜。再舉起手中的竹竿,剛才那種輕盈的感覺不復存在,看來是功夫貼要失效了。

回家的路上,父親忍不住好奇地問:「你這身功夫是誰教你的?」

小布從懷裡掏出僅剩的一張功夫貼說:「我買來的呀,你看這就是功夫貼,不過好像用不了多久,就會失效。」

父親接過功夫貼端詳了很久,也沒有看出什麼名堂來,最後把功夫貼還給小布,嘴裡不斷讚嘆道:「果真是大千世界無奇不有!」

看著前方的夕陽,父親沉默了一會兒,說:「通過這次的事件,我看出你有學武功的慧根,以後你想習武,我也不攔著你了。」

小布聽後,並沒有表現出特別的喜悅之情,反而是一蹦一跳地說:「不,我要好好讀書,將來讓所有人都有書讀,這樣做土匪的人,才會越來越少。」

父親聽到年幼的兒子說出這樣的話來,不由欣慰地笑了。

選自《絕妙小小說》2017.2

(段明 圖)

相關焦點

  • 故事:劉海戲金蟾,步步釣金錢(經典民間故事)
    想必很多朋友,都聽說過劉海戲金蟾的故事,作為經典民間傳說故事,本故事最早本是道家典故,出自《列仙全傳》,用來宣揚遁世修仙的妙處。在民間,金蟾寓意財富,所以劉海戲金蟾又添加了喜慶色彩,寄託了人們渴望發財致富的淳樸觀念,成為了受人喜愛的旺財祥瑞之物,被製作成各種工藝品,擺放在店鋪之中,希望以此財運亨通,招財進寶。
  • 「雙面人」奇事(民間故事)
    民間故事選刊·上 2017年1期■婁尉一清朝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官庫中丟失了玉器那人便準確地說出了在河岸的第幾棵柳樹旁,派了衙役去挖掘,果然發現了一個少年的屍體,屍身還沒有完全腐爛,讓二格的父親李星望去辨識,李星望悲慟地哭泣:「我的兒子啊!」
  • 石母峪(民間傳說故事)
    石母峪(民間傳說故事) 黎青屏顏萍搜集整理王母娘娘派九女下凡,管理人間,交待:風颳到山裡,雨下到川裡。九女聽成了:風颳到川裡,雨下到山裡。王母娘娘親自下凡察看,風颳在川裡,雨下在山裡。擰住九女耳朵,一擰,用勁大了點。一隻耳朵擰掉了。
  • 宿州民間的朱洪武神話傳說行將湮滅(38)
    筆者現文抄《酸甜苦辣》中一段文字,助說筆者傳太祖殺牛在宿州山窩裡的神化故事非筆者臆造:「解放前後的一段時期,農村文化生活很是貧乏,因此農閒時常常有一些說書的藝人(大多是盲人)來到村上唱絲弦,說大鼓和洋琴,他們一唱起來就是十天半個月。每天晚上吃罷飯後,全村男女老少,抱兒攜女趕到村中心去聽書,有時唱到熱鬧處,不聽雞叫決不罷休。孩提時代我就好聽故事,絲弦大鼓和洋琴類的曲藝演唱,一有機會我是場場必到。
  • 神醫麻武( 民間故事)
    民間故事選刊·下 2017年7期■許世禮山西有座山,叫饅頭山,山下有個鎮,叫泰安鎮,鎮裡有條街,叫麻武街。這條街原來不叫麻武街,叫白事街,因大部分商鋪賣喪葬用品而得名。後來出了個麻武就改成了麻武街。泰安鎮的人,男的是英俊少年,美男子,連老頭子都是倍兒帥;女的是美少女,俏姑娘,半老徐娘,漂亮老太太。泰安鎮成了美人鎮。人們都怕自己變醜了,做事越來越公道,心地越來越好。選自《小說月刊》2017.2(段明 圖)
  • 河曲民間故事(7) 馬尾巴
    ​河曲民間故事(7)馬尾巴 清·光緒三年,河曲大旱,顆粒無收,百姓少吃無穿,城裡人們吃了上頓沒下頓。正在災難危重之時,也是糧店的掌柜發財機遇。>圖片來源網絡責編:盧未娟(著作權屬於作者,轉載請署名)大美忻州法律顧問:趙麗18636016677
  • 蠟人(民間故事)
    民間故事選刊·上 2017年6期■孫興運選自《遼河》(段明 圖)
  • 靈異事件與民間癔病 科學並不能解釋大千世界的所有疑問(續集)
    本文續(1月23日)本文只記錄民間趣聞軼事,只闡述一些記載和傳聞,也有自己所見所聞,我的意圖不是讓觀眾盲目相信,也不想搞封建迷信,意在增長民間知識,若有一天您有緣經歷百思不得其解的事情,能想起這篇文章足矣。昨天講述到,深夜的白狐神秘的消失,向它開槍,槍居然沒響......我知道一定有人懷疑說我胡編亂造,你見過槍長什麼樣子嗎?
  • 滿族民間故事(爺爺講給我的故事)
    滿族民間傳說(爺爺講給我的故事) 滿族民間傳說老罕王努爾哈赤小的時候在明朝末年首輔(相當於宰相)家裡當書童,叫小罕子,有一天首輔上朝了,小罕子和首輔的小老婆聊天,小罕子問首輔的小老婆,為什麼咱家老爺能在朝裡當官,小老婆告訴小罕子說,這都老天爺註定的,因為老爺的腳底下有三顆紅痣,相當於腳踏三星所以能當首輔,皇上腳底上有七顆紅痣,那是腳踏北鬥七星,是天子,小罕子聽後說,那我的腳底下也有七個紅痣呀
  • 後半句話( 民間故事)
    民間故事選刊·下 2017年7期■尹全生民國初年,霧蒙山一帶土匪猖獗,打家劫舍,殺人越貨,民不聊生。那時的官府只管向百姓攤派所謂的「太平費」,並不真心剿匪,象徵性地派兵到村寨串串也就是了。若真剿滅了土匪,「太平費」更難收繳了。
  • 民間故事:鄭氏的故事(一)
    大家好,歡迎來到詩文書畫匯,本故事為《民間故事》系列之第482期,如果您喜歡,不妨給個關注!定場詩:緣來緣去緣如水,情散情聚情何歸。緣已逝而情難止,生有涯而思無盡。念罷一首傷感的開場白,咱今天這則民間故事就要開講了。今兒咱這則民間小故事的主題思想同樣是宣傳正能量:善惡終有報,天道好輪迴。多行善事,切莫被金錢迷了雙眼,而莫做害人害己之事!
  • 民間故事:山村少年得到一本奇書後定都稱帝
    到了唐朝末年,天下大亂民不聊生,定州一帶有天生聰慧的少年齊正,為人正直孝順,有一日因家中無糧,只得上山打獵的他在山中一處隱秘的洞穴之中發現了一具身披土黃色衣袍的骨骸,看樣子已經逝去了很久,他秉承著死者為大的觀念將這一具屍骨埋葬於山洞外的大樹之下。
  • 命案只因荷花戒(民間故事)
    民間故事選刊·下 2018年4期■木瓜清朝末年,福靈寺是巴縣(今屬重慶)有名的寺廟。選自《傳奇故事》2016.9(段明 圖)
  • 河曲民間故事(9) ​ 知縣與紳士
    河曲民間故事(9)知縣與紳士 河曲縣城關原來叫「河保營」 是明代駐軍的兵營之地,這「河保營」 戍邊的軍人大都沒有返鄉,在當地娶妻安家。責編:盧未娟(著作權屬於作者,轉載請署名)大美忻州法律顧問:趙麗18636016677
  • 貓殺(民間故事)
    民間故事選刊·下 2017年4期■李卻咎1半夜,偌大的肖大將軍府邸一片死靜。在這滴水成冰的冬夜,只有屋簷下的燈籠散發著暗淡無力的光,就連巡查的士兵也躲屋內烤火去了。選自《民間傳奇故事》2015.01上(段明 圖)
  • 絕釣(民間故事)
    民間故事選刊·下 2017年7期■行吟水手蟬街上的手藝人不多,有絕活兒的就更少,除了拉麵的老梅外,數來數去,還就是釣魚的老海了。這兩人都住蟬街,一在東,一在西,無事時常相互走動。蟬街人都稱他這一手為絕釣(明明是捉,卻稱釣,不知什麼道理。也許是因為老海平常就是個拿著釣竿釣魚的吧,還送他一個綽號:魚老鷹,意即他和魚鷹有得一拼。蟬街有人眼紅老海,問他,你釣魚可沒少掙吧?老海說,哪裡?我有幾個錢?
  • 聊齋故裡民間故事3(王二捉蠍太多命喪的故事)
    蒲聊齋民間故事3(王二捉蠍太多命喪的故事)今晚沒有月亮,天穹掛滿星辰,偶爾有賊星從天空划過(流星我們當地人叫賊星),我早早的趕到大槐樹下,佔好有利位置,等老奶講故事,老奶蹣跚的來到大槐樹下,看著等她的人們說,今晚有點不好受,但說好今晚要給大家講故事的,不能說話不算數,老奶拿著把蒲團扇子,不停的扇著蚊子,就慢慢的到來:話說在我們東山裡有個村子,有個人好吃懶做,不好好種莊稼
  • 聊齋故裡民間故事一(蒲先生深夜出診遇險故事)
    蒲聊齋民間故事一(蒲先生深夜出診遇險的故事)講故事的是位老奶奶,村裡人大人小孩都叫她老奶奶,老人家也不識字,但滿肚的故事,據她說,是她的父親和鄰居的一個秀才講給她聽的,也可能和當時的環境有關係,人們沒什麼業餘的活動,不像現在,電視,電影,手機,電腦,業餘時間都用在這方面了,那時沒這東西,聽前輩人講故事,就成最大的享受,老人們也都娓娓道來,講的有聲有色,深的大人小孩的喜愛。
  • 古代民間故事1則:義犬報恩
    文/林巖民間有「犬不八年,雞無六載」的說法,原意是指狗活了八年古籍中有很多關於義犬的故事,今日我們分享一段清朝順治年間義犬救助恩人的段子。《物猶如此》記載:「順治丙申秋,有太原客,南賈還,策一衛,橐金可五、六百。
  • 河曲民間故事(10) 梁龍頭關帝廟的由來​
    河曲民間故事(10)梁龍頭關帝廟的由來責編:盧未娟(著作權屬於作者,轉載請署名)大美忻州法律顧問:趙麗18636016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