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葬禮那天,有個北京來的老頭,隨完禮就落寞地離開了村子

2020-09-03 談情的玲

奶奶葬禮那天,村裡來了很多人,我爺爺、4個伯父伯母、我父親母親以及孫輩都哭得很傷心。

奶奶很慈祥,小時候我在她的懷裡對她說:「奶奶,等我長大了,要在城裡買個房子,讓你當個享福的奶奶!」結果,我還沒長大,奶奶就得癌症走了,想到這,我的眼淚又流了出來。

最傷心的還是我爺爺,那天,他嘴裡喋喋不休地念叨奶奶的好,說奶奶走了,他不知道以後該怎麼過,儘管我的伯父、父親都在安慰他,村裡的鄉親也叫他節哀順變,但他的眼淚還是止不住地流。


示意圖:傷心的爺爺


有個開大奔的老頭來了


爺爺奶奶都是地道的農民,我的幾個伯父、父親也是根在農村的農民工,親戚朋友、鄉裡鄉親也基本上都是窮人。

奶奶葬禮那天,村裡來了一輛奔馳,在不遠的鄉村公路上停了下來,很是惹眼,有個衣著講究的老頭從車裡鑽了出來,我很驚訝,「這人一看就是城裡的有錢人,他應該是過路的,或是村裡其他家的親戚吧?」

老頭徑直朝我們家來了,爺爺也看見了,他擦了擦眼淚,起了身,走了幾十米去迎,在鄉間小路上,兩人緊緊地擁抱,隨後,爺爺把他迎了進來。

老頭隨了禮,在我奶奶的靈前鞠躬,我發現他的臉上有兩行熱淚,接著,他和爺爺單獨坐在一起,寒暄了好久。

我好奇地問父親:「那是爺爺的親戚嗎?」父親一臉納悶地說:「我也不知道!」

沒多久,老頭就起身離開了,爺爺把他送上了車,給他揮了揮手,那大奔連同那老頭很快消失在我的視野裡。


示意圖:開大奔來的老頭


「他是我們家的恩人!」


夜深了,人群早已散去,只剩下爺爺、伯父伯母、父親母親和孫輩。

三伯父問:「爸,今天開大奔來的老頭是誰啊?就他隨禮隨得最多,一個人隨了5000元,沒聽說你和媽有這樣的親戚朋友啊!」

爺爺仿佛有什麼心事,沉默了一會兒,說:「他不是我和你媽的親戚朋友,是我們家的恩人!」

「恩人?怎麼沒聽你提起過?」

「哎!」爺爺嘆了一口氣,拍了拍三伯父的肩膀,說:「老三,你出生那年,乾旱,沒什麼收成,你媽身體也不好,家裡窮得叮噹響,揭不開鍋,村裡有人告訴我和你媽,可以把你送給別人,得點錢度過難關,你媽不肯,叫我去借錢,我借了好多家都沒借到,後來是你們這位叔叔,給了我們錢,我們才挺了過來!」

「我聽媽說,當年你是找你一個遠房親戚借的錢啊?」三伯父說。

「這事是我騙了你媽!你媽要是知道我是在他那借的錢,打死也不會要!「

」怎麼回事呢?「三伯父追問,我們都一臉茫然。


示意圖:奶奶操持家務

」他欠你們媽一份情!「


爺爺點燃了葉子煙,說起了塵封多年的往事:

他是一個北京來我們村的知青,有知識,人也白淨,說話很有禮貌,那時候,你們媽是村裡的一朵花,包括我在內,很多年輕人都喜歡她,但她就稀罕他,時間長了,他們相愛了,說實話,我心裡很嫉妒,但誰叫自己是個泥腿子呢?儘管我和她從小一塊長大,但她說把我當哥哥看。

後來,知青返城,他離開了,那天,你們媽送了他很遠,他說等他在城市裡穩定了,就來接她到城裡結婚。

她等啊等,卻等來了一封信,信裡說他父母不同意他們的婚事,他已經和別人結婚了,叫她別等了。

她哭了好多天,有一天,叫我帶他去北京找他,我在家裡偷了錢,帶他去,走到小鎮上的時候,她哭著說不去了,以後和我好好過日子。

於是,我和你們媽結婚了,你們媽就把她所有的愛給了我和你們。

他寫過幾封信,你們媽看都沒看就叫我燒了,我沒有燒,留著,我也沒看,後來,老三出生那年,我們過不去生活這道坎,我把信看了,得到了他的電話,於是厚著臉皮向他借錢,他很高興,二話沒說就把錢打了過來,還說有需要隨時找他。

那以後,我偶爾會跟他打電話,在我眼裡,他不是無情無義的人,只是命運拆散了他們,他後來離了婚,雖然有錢,但一輩子並不快樂,他說這就是命。

當李春波那首《小芳》紅遍大江南北的時候,他說他每次聽那首歌,就莫名地難受。

而你們媽,這輩子也最討厭這首歌。「


示意圖:那個年代的他們


老輩人的愛情,純真而動人


奶奶和知青的愛情,是那個時代最絢爛的煙花,但卻只能以悲劇結束。

那個我們家的恩人、奶奶眼中的負心人,實際上一輩子只愛過我奶奶,他並沒有什麼錯,只是屈從了父母之命,在那個年代無可厚非,他的一生是悲涼的,只有一份回憶陪伴著他。

奶奶是痛徹心扉的,付出了純真的愛,卻遭受了殘酷的打擊,我想在小鎮上她說不去找他了,也就是徹底地放下了,認命了。

我最佩服的還是我爺爺,一輩子呵護著奶奶,用樸實的愛治癒著她的心傷;生活無奈之下,選擇向當年的情敵低頭,厚著臉皮借錢,護一家周全;在借錢還錢之間,還試著理解、包容他,讓他悲哀的一生有了些許的安慰。

我開始懂得了鄉間小路上兩個老人的那個擁抱了,那是同樣深愛奶奶的兩個男人的惺惺相惜,也是奶奶去世後他們孤寂晚年的相互慰籍。

相關焦點

  • 知青老師的葬禮上,來了個衣著講究的老太太,隨完禮就默默地走了
    前年年底,我的小學老師去世了,我趕回老家村子參加了他的葬禮,那天,來了很多人,師母哭得呼天搶地,每個人的臉上都寫滿了悲傷。我的小學老師,姓袁,是上山下鄉時期來到村裡的知青,當時,村長感嘆這窮鄉僻壤終於來了個有文化的人,就讓他教孩子們讀書認字,就這樣,袁老師成為了村裡唯一的一名老師,後來,知青返城,他已經在村子裡有了師母和孩子,更捨不得一磚一瓦建起來的學校和孩子們,就留在了村子裡。
  • 爺爺的葬禮來了個陌生人,隨完禮就騎自行車走了,讓奶奶泣不成聲
    從老頭腳上穿著的棉五路,和身上披著的破大衣來看,應該是個活得不寬裕的那種老農。可這老頭過來,好像發小全家人都不熟悉。發小叔叔上前禮貌的點點頭,遞上了一顆煙:凍壞了吧,叔!完後,起身就往外走。俺怎麼能要你的錢呢!奶奶噌的下了地,招呼發小叔叔趕快去追趕。
  • 爺爺的葬禮來了個陌生人,磕完頭就騎自行車走了,讓奶奶泣不成聲
    老村長他孫子大我三、四的樣子,他喜歡給我們這幾個比他小的孩子講故事。一直我們關係很好,直到我上初中我才好奇地問道:聽說你爺爺去世時,你奶奶可以下地溜達了怎麼回事啊。他說:打我記事起,我也是第一次看看奶奶,走出院子。爺爺去世那天媽媽也沒有讓我靠前,我一直和堂哥在後面來著。
  • 老太一生未嫁無兒無女,去世後葬禮當天,卻來了八個女兒來抬棺
    故事純屬虛構,只為弘揚社會正能量老太一生未嫁無兒無女,去世後葬禮當天,卻來了八個女兒來抬棺村裡有一個老太,她終身未婚,沒有孩子。這位老太很善良,經常幫助她的鄰居。不管村裡哪個家庭需要幫助,一開口她就來了。她一生都在務農,勞累了幾十年。每個人都勸她找個丈夫,這樣她就可以互相照顧了。有人互相交談,不那麼孤獨,也有些人把她介紹給別人。但是老太說她不想拖累別人。
  • 只因在別人葬禮上多說一句話,結婚當天死人來給他隨禮,怪事了!
    我可是認認真真的來一份記一份。不知道哪裡還會多出五百」然後,二狗子把一大筆禮金和帳單給雪梅。檢查一下,確實如此。誰能這麼愚蠢?沒有留下名字?雪梅找到丈夫和兒子並問了這件事後,父子搖了搖頭,說他們不知道。到了晚上,五百元讓雪梅翻來覆去無法入睡,她想不出是誰給的。臨近天亮,雪梅昏昏欲睡。但是當她剛入睡時,夢中出現了一個熟悉的人物。是村裡的梅鳳。她只聽美鳳對她說:「雪梅,五百元是我的禮金。
  • 故事:父親在地上爬,兒子參加「狗」葬禮,爹,俺錯了
    慢慢地,大家就說他是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也就有了劉三的稱號。這年深秋,劉三村子裡的同伴,扶著一白髮蒼蒼的老人,找到正在路邊瞎逛的劉三。老人是劉鐵錘,生病了,村裡好心人給扶著,來找出息了的兒子劉三。同伴把老人交到劉三手上,有急事就離開了。
  • 大奶奶的葬禮(六)
    下午一點整,大奶奶的棺材要啟動了。只聽得同族的一位叔叔高聲喊道:「摔盆!起棺!」只聽院內「嘭!」地一聲響,一隻陶土燒制的黃盆,被摔碎了。請來的十六名「舉重」者一齊喊:「嘿!」用一方松木做的「四、五、六」棺材,被十六位大漢,用雙手,面對面從屋內抬到院外的棺架上。傾間,院外爆竹聲大作,院內像炸了鍋的一樣,男女哭聲一片。
  • 故事:二奶奶的葬禮
    聽我父親講過,他從二十來歲開始就是我們村的村長了。當了三十多年的村長,一直是村裡很受大家尊敬的一個人。村裡不管哪家有什麼紅白喜事,他都是最積極幫忙張羅的那個人。還沒等主人家發話,他已經開始有條不紊的安排人在搭靈堂了。因為經驗豐富的他心裡清楚這個時候的主人家還沉浸在悲痛之中,是沒有精力來安排這些瑣碎的事情的。
  • 孩子升學宴,媽媽當年恩師隨完禮就騎自行車走了,媽媽泣不成聲
    文/趙主任他家離我這就幾十裡地,這幾十年我都不曾去看他一眼。我家孩子升學,他這麼大歲數了,騎車子幾十裡地來隨禮,你這可叫我怎麼活啊!老師的孩子考大學辦酒席,我負責在門口寫禮帳。我和班主任關係處的很好,畢業之後一直有聯繫,一般她家有啥大事小情,我都過去幫忙。
  • 125個銀元引發的風波
    村裡的張奶奶過世了,享年89歲。聽說張奶奶出生於一個大戶財主人家,光陪嫁的嫁妝裡就有600塊大洋,還有幾件紅木家具和柜子之類的。張奶奶年輕時多富有我不知道,我只記得每年的暑假收割稻穀時,都會看見張奶奶背著個竹框子在別人割完的稻田裡撿穀子。一串一串的撿,一把一把將掉落在田裡的稻粒從土裡撿出來拿回家晾曬。因為她家養了十幾隻雞,張奶奶養雞主要是為了下蛋,自己肯定是吃不完的。不過村裡誰家媳婦生孩子或者誰家孩子不舒服時她都會送幾個雞蛋過去,所以村裡的後輩都很尊敬張奶奶。
  • 奶奶已隨雨水而去
    01過完年,湘中的春天如同老屋旁側竹林裡的筍尖尖,毛茸茸的鵝黃實在惹人心疼。七十有三的奶奶就開始為去南嶽山燒香做準備,還念叨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叫自己去。去南嶽山給聖帝爺燒香是奶奶七十大壽時許下的願,我爹我娘都答應了,還當著奶奶娘家侄子阿林表叔的面,從禮金中拿出一百塊錢交給奶奶。
  • 愚公夜話:壞老頭何正
    愚公夜話: 壞老頭何正 參加完老何的葬禮,感覺很有必要寫點啥,剖析一下這個剛滿70歲就匆匆離開人世的壞老頭,供當代關注個人成長的年輕人參考。 那天,晚飯後溜達到小區的健身區域想順便活動活動,轉了一圈看到每個器材上都坐著一堆老人家在聊天。你說人家沒使用吧,偶然也做兩個動作,你說她在運動吧,聊得如此熱鬧顯然短期內不可能離開。好不容易看到空閒的器材,上面卻放著衣服和一個小包。正準備離開的時候,一個年輕女性帶著小孩子來了。衝著人群直嚷嚷「這誰的東西啊」,可就是沒人搭理她。
  • 婆婆的葬禮,3個媳婦演了一場戲
    突然從屋裡飄出一個人來,一身肥大不合體的孝衣看不出誰的身材,頭上披著一個寬大的手帕,遮擋了臉,只露著一雙紅腫的眼。哎喲娘啊,原來這是俺媽。她一隻手緊攥了我一下,小聲說:「大聲叫奶奶。」我還沒反應過來,她就扯開嗓門嚎起來:「娘啊,您的孫女兒小昭回來看您來啦!」我沒經歷過家人的葬禮,現在知道怎麼做了,便學著媽媽的樣哭喊著:「奶奶,我回來了。」
  • 大奶奶的葬禮(三)
    農村的葬禮,不叫葬禮,而是非常喜慶的熱鬧氣氛。笙響連天,音樂陣陣,禮炮齊鳴,我見過得多了。城裡人也有請笙響的。近年來吹奏的無外乎《十五的月亮》、《九九女兒紅》、《九月九的歌》等流行樂曲,根本顯示不出哀樂的氣氛。
  • 大奶奶的葬禮(二)
    農村對老年人去世,有「喪事喜辦」之說。大奶奶娘家的家族是一個大戶,全村一千多戶人家,參加婚禮的無一戶漏下,全部派代表前來參加弔孝。拿紙的,扛紙馬的,拿錢的,送輓聯的,送花圈的,一群接一群的來到大奶奶家門前。大奶奶家門前是放不下那多的紙馬輓聯的。
  • 大奶奶的葬禮(一)
    第十八節、大奶奶的葬禮(一)「撞釘開始了!」族裡一位當主持的叔叔高聲的吆喝道:「願意再看老人一面的,趕快看吧,趕快進院子裡看吧!最後一次了!以後就再也見不到了!」院外成群頂著白孝布的婦女們紛紛進入院內,排隊等待再一次瞻仰我大奶奶的遺容。我和從市裡回來的姑夫沒有進去,反正我是不想進去的。
  • 八旬老人餓死在土坯房,兒子葬禮上卻請全村人吃肘子
    村西頭小區沿上老樹上面的烏鴉不知是什麼時候來的,來的同時伴隨著粗劣嘶啞聲在村上空迴響,帶給這個村莊恐懼,一周後,孫奶奶去世了。老一輩的農村人,沒有走出過那個生他養他的地方,去過最遠的地方就是縣城了。等到子女長大成人,孫子也差不多讀書了,這個將他從最好的青春刻畫成現在滄桑樣子的故鄉,那個被壓榨的風一吹就倒的身子骨,一口薄棺,裝載了他的一生,埋葬在這個村子的一角。
  • 故事:外婆大壽,三個兒子都沒來,我送去一碗麵條,半月後外婆送來大禮
    外婆大壽,三個兒子都沒來,我送去一碗麵條,半月後外婆送來大禮外婆70歲大壽,可三個兒子都沒來,只有身為外孫的我給奶奶送去了一碗麵條,哪知半個月後奶奶送給我一份大禮,可三個叔伯卻來我家吵鬧,最後事情是如何解決的呢?我叫小凱,今22歲了,從小生活在一個偏僻的農村,母親和我一直過著平靜的生活,可最近因為外婆的事,三個叔伯和我們家有了矛盾。
  • 故事:我照顧奶奶三年,我嫁給窮老公,婚禮當天奶奶送份大禮
    我照顧奶奶三年,我嫁給窮老公,婚禮當天奶奶送份大禮我叫小芬,來自農村,爸媽常年在外地打工,從小我和姐姐一直是奶奶照顧,直到我們上初中後,我爸媽才回到老家打工。由於母親常年多病,父親掙錢不多,而家裡同時要供我們姐妹倆念書,真的很不容易,姐姐看我學習成績好,於是自己說服了爸媽,輟學去了深圳打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