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老韓講故事:派飯

2020-10-25 雲中臥龍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時,我經常下鄉。去抗旱、去支農、去進行社教。鄉下沒有食堂,吃飯就被安排在老鄉家裡,叫做「吃派飯」。吃派飯,每頓飯半斤糧票,兩角錢,是政府的規定。不多給、也不準少給、更不準不給。

吃派飯的規律都是從這個村子最前邊或最後邊的一頭開始,挨家挨戶地輪流指派。派飯的權力一般掌握在村上的會計或保管手裡,「地富反壞」家當然不能去,條件太次的人家,他們也有權跳過去。

經常下鄉的人都有經驗,對於情況熟悉的村子,吃飯時不用村幹部指路,一家一天地吃下去。吃完飯放下糧票和錢就走,也不用說甚客套話。

我在後山下鄉時,曾遭遇過一次吃派飯的尷尬。那天,村保管給我選派了一戶最典型的人家吃飯。我一進這家,只見一位半邊臉上有胎記的中年婦女,正蹲在灶前燒火。她一見我進門,就哇啦哇啦地迎我上炕,原來這個女人是個啞巴。在鋪著破炕席的土炕上坐著一位蓬頭垢面的老太太,懷裡抱著一個不滿周歲沒穿衣褲的小女孩。老太太雖然雙目失明,但她聽見我進屋,就挺客氣地說:「家裡日髒的,歡歡坐哇。」

我在沒有炕沿的土炕邊上,坐了大約二十分鐘。那個啞巴女人從鍋裡舀了一碗黑綠色的大燴菜,端上桌來。啞巴女人在端飯時,黢黑的大拇指插在碗裡。把碗放在飯桌上後,又在自己汙垢的前大襟上,反覆地擦拭著手指。儘管我的肚子已經餓得咕咕叫了,見狀頓時沒了食慾。不吃又怕違反勞動紀律,所以,只好強擰著鼻子,端起飯碗,準備就這樣吃下去了。我剛要吃第一口飯,啞巴女人又從鍋臺上端上來一盤玉米面窩窩。還沒等她把盤放下,老太太懷裡的光屁股女孩,「噗」地一聲拉了一泡稀屎。稀屎不僅拉在了老太太的懷裡,估計還濺到了飯桌上。啞巴女人只顧收拾孩子的屎,把手裡端著的窩窩放在了一片稀屎的土炕上。這時,我實在忍不住了,險些嘔吐出來。於是放下飯碗慌忙下地,把半斤糧票、兩角錢,扔在了飯桌上,背起書包,落荒而逃。

後來我和村保管說起此事,他眯縫著眼睛笑個不停,說:「我又不是故意的,實在是趕到那家了。」

第二天我去供銷社花一塊多錢買了一瓶燒酒和兩盒煙,送給了那個保管,後來他再也不往太窮的人家打發我了。

類似的事情並不鮮見,父親說他也遇到過,那年他去派飯的某農家,那家年輕媳婦既要看孩子,又要做飯。那家的娃娃還小,媳婦就讓娃娃坐在案板上,邊哄孩子邊做飯。忽然那媳婦覺得娃娃表情不對,像是要拉屎的樣子。拽起娃娃一看,可不咋的,已經拉出來了。恰巧此時父親進門,媳婦情急之下,拿起一個大碗就將娃娃的屎蓋住,滿臉堆笑地對父親說:你來了,快坐快坐,飯馬上就好。這個過程父親已看的明明白白,他急中生智說:我來就是告訴你一聲,公社召開緊急會議,讓我馬上回去,今兒的飯就不吃了。哈哈!

通常,派飯是沒肉的。一來老鄉沒錢割肉,二來鄉間的習慣是逢年過節才吃肉,所以胡麻油炒雞蛋就算葷菜了。那年月的炒雞蛋咋就那麼香!一盤炒雞蛋端上桌,全家人都目不轉睛地盯著看。一般東家是沒資格上桌陪的,但他們的眼光讓我心神不寧。我讀懂了他們心思,即:上帝保佑,你可千萬別把它吃光了,給我們多少剩點哇!

我的惻隱之心佔了上風,一般只動兩筷子,就開始跟著東家吃大燴菜了。雖然女東家再三說:「這是來亨雞下的蛋,可香呢,你多吃點哇!」我總是笑著說:「大嫂,你別勸了,我經常吃炒雞蛋,嘗嘗就行了。」女東家又說:「來這兒應該像回到個人家一樣,咋還像客人似的。」我就說:「大嫂,你看我吃著呢,一直就沒停啊!」……

其實男東家和娃娃們打掃我們的剩菜,是一件最享受的事情,有時我還沒離開,娃娃們就開始爭搶了。

上世紀七十年代,全面實行計劃經濟。就是手裡攥著錢,也買不到東西。一回,我在一個農戶吃飯,男主人吞吞吐吐地問我:「你認識木材公司的人不?能不能給我買幾根椽,兒子結婚蓋房子用。」我尋思後說:「現在木材都是國控物資,私人根本買不出來。不過我有個同學在物資局工作,可以幫你打聽一下。」男主人知道,打聽其實就是辦不成的同義詞,便沒再說話。我當時非常尷尬,人家熱情接待我,我連這麼點事都給人家辦不了。再後來見到人家,不好意思說話,就連目光都不敢直視。

1974年,我還在土左旗參加過社教工作隊。那個村比較別處強些,社員們對工作隊也另眼看待。輪到誰家,老鄉們都會盡力做一頓好飯,不是烙油餅就是擀麵條。那時候一人一年才分十幾斤麥子,出不了多少白面,很是金貴。等到新麥快下來時,大多數人家的麵缸裡早已空空如也。這時候工作隊來吃飯,沒面的人家就會去有面的人家借一兩碗白面來。面少了不值得蒸饅頭,又麻煩又費火,不如烙油餅擀麵條省事。

一天,我在地裡和社員挑大渠,苦很重。早飯吃的是玉米面糊糊、攤圜兒,中午回來已是飢腸轆轆。趕到派飯的那家,看到有兩碗撈麵擺在桌子上,端起一碗就狼吞虎咽地吃了起來。

卻說這家有個五六歲的孩子,做飯時看見他媽在廚房煮麵條,吵著要吃,他媽說:「等這個叔叔吃剩下了你再吃。」孩子不鬧了,眼睜睜地看我吃飯。那天,我頭一碗才吃了個半飽,剛端起另一碗,那個小孩子就哭著去院子裡找他媽:「人家都吃完了!」說著大哭起來,搞得我萬分尷尬。

記得1975年在商都支農時,午飯派在一個寡婦家。那個寡婦很窮,有七八個孩子。那是個冬天,她家非常冷,正在做飯時,水蒸汽把家裡打的啥也看不見。等水汽下去,才發現有一排孩子衣衫襤褸地依大到小靠牆坐在炕上。

那個寡婦給我擀了一碗麵條。麵條做的味道很寡,只是熗了點蔥花、撒了點鹽。就這點面,還是她轉了半個村子借來的。

麵條端了上來,幾個小孩子也圍了過來,眼睜睜地看我吃飯。那個最小的孩子口水流的滿胸脯都是。我吃不下,眼睛有點溼潤,我用筷子把麵條挑起,依次餵給了孩子們。

那個寡婦的眼睛也紅了,她說:「實在對不起了公家人,娃娃們不懂事。」

後來,我也從她鍋裡舀糊糊喝。糊糊不知是啥面的,裡面煮著幾根幹豆角,豆角皮又幹又硬。糊糊沒有一絲油星,連點鹽味都沒有,寡婦給我在糊糊上面舀了一小勺辣椒糊。我一邊吃一邊猶豫,嚼不爛的渣滓是吐出來還是咽下去。看這個寡婦,竟然吃得乾乾淨淨,一點渣子也沒有,我也只好把豆角皮強咽下去。心裡鼓勵自己,再堅持一段,等回了呼市就好了。眼下不管吃什麼,都要填飽肚子。

還是在商都的時候。一天晚飯,寒暄幾句後,女主人端來了一大碗像加了湯的餃子。我粗粗一看,頗為高興,連聲說,這麼破費!這麼破費!女主人趕忙說「家常飯、家常飯,破費啥?我端起碗,用筷子夾起一個「餃子」就吃,孰料咬了一口才知道不是餃子,而是當地老百姓日常吃的稀粥煮幹蔓菁。蔓菁曬乾後大小和餃子一樣,煮成的飯有股怪味,但當地老年人一般比較喜歡喝。我第一次吃這種飯,不習慣這種味道,無奈已經吃了一個,只好強忍著把這碗「餃子」吃完。
在農村吃派飯時常會遇到一些尷尬事。有一位女工作隊員特別愛乾淨,平時吃東西也很講究。當時農村衛生條件很差,特別是夏天,家家蒼蠅紛飛。一天這位女隊員吃派飯時,在飯碗裡發現了一隻死蒼蠅,頓覺胃裡翻江倒海。終於控制不住自已,跑到院子裡吐了。房東忙問怎麼了?可她又不好意思說出真實的原因,我只好給她打圓場說:「沒事的,她可能是懷孕了。」把我們那位大小姐氣的回去大哭了一場,和我半個月不說話,因為人家那時還是姑娘呢。

還有一次,是在冬天。因為天氣冷,那家做飯時水汽瀰漫,啥也看看不見。主婦把燴菜盛上來時,家裡的霧氣已漸漸消散。我用筷子頭一扒拉燴菜,竟然發現,菜盤裡有一隻童鞋。不知道童鞋是如何搞到鍋裡的,主婦嚇得臉都白了,連聲說對不起。我頓時胃裡翻江倒海,落荒而逃。後來,不知那鍋燴菜她家吃了沒有。

有時候,老鄉的實在也讓你發愁,吃燴菜時給你舀得過多,大瓷碗還要冒尖。你剛剛把那個尖尖吃下去,冷不防,人家又從天給你蓋下來一勺。讓你吃也不是,不吃也不是,苦笑不已。

還有一件事情我猶豫了很久,不知該不該說。記得一年夏天去包頭郊區抗旱。農村的酷暑是很熱的,每天晌午,那家房東女人總是光著上身忙碌著,一對豐滿雪白的奶子在我們眼前晃來晃去。作為血氣方剛的小夥子,開始很不好意思,只顧低頭吃飯,偶爾抬頭瞄一眼那對從沒見過的寶貝,然後再埋頭吃。可她卻象沒有事一樣,完全沒有那種羞恥感,更沒有那種挑逗感。日子久了,我們也就習慣了。

唉,派飯之事真是令人唏噓不已呀。

後記:

一個朋友看完此文後留言說:哈哈,我也吃過派飯。那年秋收打場,作為大隊的工作組,被派到一個村子去做監督工作。一天,我被到一個少婦家吃派飯。這個少婦,長得白淨豐滿,是方圓十裡少有的美人坯子;他老公卻瘦小枯乾、獐頭鼠目,我嘆息這又是個錯配的婚姻。吃飯時,少婦非常熱情,一個勁兒地讓飯夾菜,不停地說,吃哇吃哇,就像到個人家一樣,不要作假。傳言此女很風流,我雖然心裡真有一點點波動,但不敢造次,因為那天她老公一直在門口圪蹴著傾聽屋裡動靜。我不敢多言,趕緊吃完就走。幾十年過去,那個場景,深深地銘刻在腦海中。

相關焦點

  • 故事:老韓講故事:打長途
    紋革時打長途,電話接通,拿起電話要先講一句「為人民服務」,電話那邊立刻應答道:「我們都是來自五湖四海,為了一個共同的革命目標,走到一起來了。」然後再說:「請找某某某」。如果你不講段語錄,對方就會認為你不革命,而把電話掛斷。叫聽電話時,喊人者用很大的聲音念領袖語錄或喊革命口號,如果沒人出來,他會用更大的聲音接著喊:「要鬥私批修!
  • 故事:老韓講故事:典妻
    再給大家看一張民國時期雁北的典妻字據,說說這背後的故事:「立典約據字陳阿旺,茲緣鄙人家無恆產,度活維艱,況且一家數口,殊難供給。際此米珠薪桂,百物飛漲,無法救濟撫養兒女。今承何珍君介紹,情願將旺妻張氏典與楊林鎬生兒育女,三面言明典價,計京谷一千三百斤,隨時收足無存。張氏典之後,所有男女產生應歸林鎬撫養,長大成人,接續楊氏宗。
  • 故事:老韓講故事:夜壺軼事
    提到人中白,林奶奶自然不懂,王先生就耐心解釋,人中白是書裡講的名稱,其實就是夜壺壁上尿液長期積澱形成的固體物,也就是俗稱的「夜壺砂」。一說夜壺砂,林奶奶立馬就明白了。次日一早,林奶奶就去堡子灣買回一隻豬肚,反覆洗淨,往豬肚裡塞進幾塊冰糖、幾片老薑,然後用針線將豬肚的破口處縫合,塞入林爺爺的夜壺。
  • 故事:老韓講故事:土豪老耿
    人們本以為老耿吃了幾年洋麵包,這次回來有了吹牛的資本,酒桌上一定會海闊天空,講一些人們見所未見聞所未聞的事情,誰知酒過三巡菜過五味,老耿竟然哭得淚流滿面。他說:真後悔那時沒好好學習,至今一句英語都不會說,上街說個迷路,家都尋不見。
  • 故事:老韓講故事:盤炕
    關於老家的炕還有太多的故事,有太多的愛和溫暖蘊藏其中。火炕凝聚著親人無盡的愛,講述著家鄉最美的故事。得勝堡是我的故鄉,我總想寫點東西給這個曾經養育過我的地方。自己雖有艾青對故土的深沉大愛,卻無沈從文清新雋永的筆端,只好細數碎念記憶的片段了。
  • 老韓說:一旦做錯,想吃後悔藥都沒地買
    由於老韓做滷肉生意,兜裡並不缺錢;加上房子年年升值,於是決定早房不要錢,並打算把房子分給子女,也讓子女們擁有更多家產。大家日子好過了,他這個一家至尊也就能得到更多的尊重,然後就等著晚年享福吧!越想越美,竟然好幾天沒睡好覺。
  • 故事:老韓講故事:相親
    聽介紹人講,我走後,一屋子的人展開了充分的討論,一致認為我冷熱不分,腦子肯定有毛病。就因為一個假領子,好好的一樁婚事泡湯。4、還有一個閨女,雖然沒有工作,但有城鎮戶口。頭一次見面,雙方印象還湊乎。我第二次登門時,母親讓我給人家帶了些禮物,那時點心很貴,母親就從家裡給拿了幾坨子自己壓的粉和三四十個油炸糕。
  • 老韓講故事:山西陋食
    黃花梁戰國稱黃華,北魏、北齊名黃瓜堆,隋唐以後稱黃花堆、黃花嶺,是個有故事的地方。過去的晉商過雁門關後再走上兩天的路程,就到了一個村莊叫做歧道地。爬上這個村子附近的黃花嶺,他們可以看到兩條路,一條通往殺虎口,一條通往張家口。這兩條路都可以到達蒙古草原。
  • 故事:老韓講故事:餓死鬼傳奇
    四以下故事,是聽表哥說的,真假無從考證。我加以改編,與大家分享。說的是雁北某村,村口有家小飯鋪,名為「上一當」,老闆是當地人,姓胡。故事真正詭異的地方,要從2008年的一個冬夜說起。那天臨近冬至,天氣寒冷,北風呼嘯。大約晚上九點時分,老胡看見再無顧客上門,收拾停當,準備關張。
  • 老韓講故事:吃肉
    聽父親講,1962年,內蒙古衛生廳舉辦的幹部培訓班結束,會餐時,炊事員做的紅燒肉每席一碗,每碗八塊,每人一塊;席間,有一碗少了一塊,未吃著的人找炊事員爭吵,後來領導知道了同意補一塊;而另一席碗裡多了一塊,多的這一塊誰吃呢?定不下,後經全席人同意拈鬮。就在大家聚精會神拈鬮時,多餘的那塊肉不知被誰偷吃了。
  • 故事:老韓講故事:醫療隊軼事
    這是堂姐親口跟我講的。我和堂姐分析猜測這個民俗:莫非是這裡偏僻落後,老鄉希望有外來人改善人種?這是五十多年前的事了,現在可能不再這樣了吧?
  • 故事:老韓講故事:痴人劉元二
    4、1972年夏天,電建公司土建工地在呼市西郊電廠大禮堂召開全工地活學活用毛主席著作積極分子講用會。會前各班組此起彼伏地高唱革命歌曲,積極分子們剛陽之氣十足,歌兒唱得驚天動地,震得禮堂玻璃都呼啦啦地響。坐在主席臺上的劉元二看著臺下引吭高歌、汗流浹背的部下,心裡一熱,一把抓過麥克風:「來,來,來,我起頭,咱們全體一起唱!」
  • 在一起(18)梅愛華親赴湖北攻克難關,老韓幫助梅愛華做口罩
    梅愛華是通過老韓妻子才找到他的,她希望老韓同意跟著她回寧波去做口罩,畢竟在她認識的人中,知道口罩生產方法的只有老韓一個。為了表現出自己的誠意,梅愛華還承諾公司上市後給老韓原始股,但老韓依然還會為了之前的事情耿耿於懷,明明梅愛華說的是把口罩捐出去,但最後全都買了。梅愛華承認這件事情是自己做的不對,但是她現在只想為國家為社會出分力,但老韓依然不鬆口。
  • 老韓講故事:灶鑊
    雖有「穢柴不可作食」一說,但那是對有修養的人講的,草民饑寒交迫可顧不了那麼多!乾燥的玉米稈好燒,但火力小,煙囪一抽風,便隨風而逝。燒火時,儘管不停地往灶裡添,火頭竄起熄回,灶膛內頓時火出柴盡。最好的柴禾是硬柴,包括玉米芯、葵花稈、枯萎的樹枝、殘留的樹根。然而只有逢年過節,冬日取暖才捨得燒硬柴。
  • 故事:老韓講故事:小綹老二
    聽老二講,他學徒期滿即將出師時,師傅為了考驗他一下,一天深夜,帶著他到了一戶富裕人家的院牆外讓他翻牆入院。他剛翻進去,師傅就在院牆外大喊:「有賊進去偷東西了!」他在院裡急了,慌忙尋找出口,情急之下就從院裡平日供狗出入的洞口往外鑽。無耐狗洞插滿帶刺的圪針,他順手將一個陶瓷尿盆扣到頭上鑽了出來,師傅見狀說:「你出徒啦。」
  • 故事:老韓講故事:麻哥麻姐軼事
    周麻子也講了他的不幸,姑娘對他表示很同情。快到站了,姑娘很誠懇地說道:「周同志,我有個請求,如果你方便的話,能不能去我們學校去一趟,見見我的學生們呢?」這句話不要緊,周麻子可是心花怒放了:別的姑娘見了就躲,人家還讓我去她們學校,真是破了一個天大的荒呀,莫非她對我有意?這麼漂亮的姑娘,周麻子巴不得和人家多聊會兒呢,這樣的請求能不答應嗎?
  • 故事:老把頭講述:深山老林裡,他親眼見過一個神秘女人
    繼續講深山老林裡的故事。老韓這個人很有故事,上個故事講過,他以前是放野林的老把頭,七十多歲的年紀,有一身能耐。他說:狼這種畜牲,本來就生性多疑,更何況是老狼,狡猾的很,如果遇上狼搭肩,千萬不能停下來,因為你一旦停下腳步,它就會覺得你對它造成了威脅,就會毫不猶豫地向你發起攻擊。
  • 官場故事:省裡來的大官
    來源:故事會 文/滏陽這一天,一輛豪華小轎車停在老韓家的小屋前。老韓這麼大年紀還沒見過這麼大的官,更沒想到這麼大的官這麼關心自己,他感動得眼眶溼漉漉的,張了好幾次嘴,也沒說出那件心事。汪部長和老韓談話時,眼睛也不住地瞟他頭上的那塊白癜風,弄得老韓怪尷尬的。過了十幾天,方大嫂風風火火地跑進老韓家裡,說:「老韓,你到現在還想瞞我呀?過幾天省委韓書記就要來看你了!
  • 耐耐老師講故事 |《講故事的小星星》
    耐耐老師講故事《講故事的小星星》講故事的小星星小刺蝟撿到一顆小星星,趕緊把她抱回家。「那我每天給你講一個故事,講三天就送我回家行嗎?」 「那好吧。」 小星星第一天給他講了《一顆小星星》,第二天給他講了《撿星星的搬倉鼠》,第三天給他講了《星星和刺蝟》。「你該送我回家了吧?」 「可是,可是我很喜歡你,我捨不得你走啊!」 刺蝟讓小星星繼續天天給他講好聽的故事。天氣越來越冷了,刺蝟每天撿回來很多紅的黃的樹葉,搭在自己的屋子上,遮蓋得厚厚的。
  • 故事:老韓講故事:羊肉燴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