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現實生活裡還有家珍這種女人嗎?

2020-09-03 夏侯千曉

張藝謀導演的《活著》裡,鞏俐憑藉家珍這個角色,讓很多外國人熟知。在講述電影美學的著名教科書《認識電影》裡,有一張鞏俐飾演家珍的照片。

家珍餘華的小說《活著》裡是個狠角色:她和福貴算是白頭到老,福貴一生出軌多次,但終究無法「逃脫」家珍的手掌心。在福貴窮困潦倒時,只有家珍從闊卓的娘家跑出來,願意和福貴共苦,放在現在的社會,這種女人真的是比鑽石還珍貴。


而福貴給了家珍什麼呢?

是懷孕時無盡的擔憂,是生兒子前痛苦的別離,是獨自面對重病的婆婆還有高燒燒壞的女兒鳳霞


不論是看電影還是讀小說時,最扎心的就是看到鳳霞的笑容。這個單純善良的女孩一生短暫又悲苦,卻總是面帶笑容乖巧懂事,是比她母親更悲催的存在。

但不論是面對兒子還是女兒,家珍這個做母親的,再努力都無法給他們更好的生活,這是屬於一個時代的悲慘。


而作家最狡猾的,不是讓我們在一個家庭的經歷中看到了中國時代的變遷,而是舉重若輕的用最簡單的文字述說了最悽涼的故事。我在故事裡的女主角家珍身上,看到了舊社會裡做女人的悲催,現實生活裡也許從物質條件上看,沒有家珍這種女人了:她們不用再給兒女手工做鞋,可有和家珍一樣思維的女人卻還是存在。


她們把男人當作她們的天,凡事都聽從男人教唆,自願放棄成長的機會。可以說,她們完美的學習到了家珍的缺點,卻沒有學到一丁點家珍的優點。

儘管家珍始終放不下福貴,放著娘家好日子不過去伺候福貴,但家珍卻屬於自強不息的類型。原著《活著》裡,家珍生病已經不能下地幹活,她傷心欲絕得不到福貴的理解,那是她的自尊心受到了傷害,她最擔心自己不能養活自己,所以拼了命的要逞強繼續幹活,從不停歇;家珍雖生在富貴人家,卻能吃得這種苦,是很多現代女性也無法做到的。


家珍一輩子都在苦難中掙扎,從來不抱怨生活中的不公,只想自己能做的,這也是很多現代人無法做到的,因為不少人容易眼高手低,從來不想自己能做的,卻寄希望於天上掉餡餅。

我欽佩家珍的這些優點,但同時惋惜她封建傳統思想的局限。


她為什麼要容忍富貴一而再的出入青樓?為什麼要苦守著這個殘破的家,讓自己一雙兒女都命喪黃泉?但轉念一想,她處在的那個年代,即使不從一而終又能如何?福貴在眼看著龍二被送上斷頭臺時曾嚇出一身冷汗: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龍二說他是替福貴死的,不管這說法對不對,作為福貴,都是細思極恐的。



照這個邏輯,家珍之前家境不錯,那假如她回娘家再也不回來,也很難說不遇到和龍二相同的情況,加上打仗,家珍就算回娘家了,也不一定能過的比福貴好。



但即使是這樣,家珍三從四德的那套思想在現代社會也已經過時了。家珍可以代表舊社會的優秀女性,她們身上有勤勞、善良、淳樸、溫柔等等一系列特性,但同樣的,短板也非常明顯,《活著》這部小說,讓我看到了一個男性幻想中的舊社會完美妻子的人設,她太好了,所以不真實。


更多文學作品精彩分享,請關注


.END.

相關焦點

  • 《活著》:能遇到家珍這樣的妻子,是富貴修了十輩子的福換來的
    餘華的《活著》中,最不幸也是最幸運的主角是福貴,不幸的是他身邊的人一個接著一個地離開,到最後只有一頭老黃牛陪伴他,幸運的是他一直被愛著,他有一個堅毅的、始終不曾放棄丈夫的妻子。今天就和大家說一下福貴的妻子家珍,一個堅強到讓我們不得不敬佩的女人。
  • 家珍跪求福貴戒賭卻遭毒打,她卻仍一片痴情:下輩子還做你的女人
    在富貴最後一次豪賭時,家珍去到了賭場,當時就「撲通」給福貴跪下了求他回家,賭錢賭紅眼的福貴哪聽得進去,直接就給了家珍兩耳光,家珍當時已經懷有7個月的身孕,她一直跪著不起,可恨的福貴竟讓人把家珍拖到了大街。家珍扶著牆,好不容易站起來,大晚上摸著黑走了十多裡路才回到家,一路上都是狗吠,剛下雨的地滿是泥濘,不知道留下家珍多少眼淚。
  • 《活著》:活著,卻又不止是活著
    「做牛耕田,做狗看家,做和尚化緣,做雞報曉,做女人織布,哪只牛不耕田?這可是自古就有的道理,走呀,走呀。」「二喜,有慶不要偷懶;家珍,鳳霞耕得好;苦根也行啊。」《活著》由老人「福貴」與老牛「福貴」耕田的場景展開故事。
  • 《活著》裡的家珍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女人?看完後,我沉默了
    看完《活著》這本小說好幾天了,裡面的情節在腦海裡還是揮之不去。尤其是關於家珍的那些情節。其實,整本書中對於家珍的情況並沒有過多的筆墨,對她的想法和行為也沒有過深的研究,可是這個女人就是讓人難以忘懷。通篇讀下來,我覺得家珍是個很矛盾的女人,因為她的身上有柔弱,有無能,有沒有主見的特點,也有堅強,果敢,獨當一面的閃光點。
  • 餘華《活著》:那個死得很好的女人,活得更好
    「家珍死得很好,死得平平安安、乾乾淨淨,死後一點是非都沒留下,不像村裡有些女人,死了還有人說閒話。」這是餘華寫的《活著》裡主人公福貴對自己妻子家珍的評價。要知道福貴可是個曾經嫖妓賭博、輸光家產的敗家子,什麼樣的女人能讓一個曾經沒心肝的男人最後說出這樣溫情的話來。從餘華的筆下來看,家珍是封建時代裡少有的好女人,是腐朽世風裡的一輪白月光。
  • 在不忍卒讀的《活著》中,表達的卻是對生活極致的熱愛
    後來福貴迷上了賭博,成天整夜的不回家,他的妻子家珍一個溫柔賢惠的女子,挺著懷孕六月的肚子去找他,跪在地上勸他回家,被他叫人拖了出去,家珍最後拖著大肚子在晚上沿著下過雨後泥濘的小路走了十幾裡地回家了。福貴在這種富足安逸的環境中漸漸地迷失自我,被他那不切實際的夢所牽引,漸漸落入了被人設下的圈套。
  • 《活著》:在人世間最令人絕望的情境下,體會生活的意義
    《活著》是餘華的一篇代表作,是作者聽到美國民歌《老黑奴》,由老黑奴一生悲苦,家人相繼離開卻仍善待世界的經歷,有感而發創作的。作者曾說他和現實關係緊張,甚至以敵對的態度看待現實,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作者意識到一位真正的作家的使命不應該是發洩,而是向人們展示高尚。
  • 《活著》「好女人」家珍:一生受盡磨難,卻堅守兩個字
    福貴的一生遭遇的所有幸與不幸,都應驗了一句話:人生在世,沒有誰可以一帆風順,活著便是最大的福分。不同的時代,人們對生活的追求也是不一樣的。福貴生活的那個時期,人只要能活著,就已經是莫大的幸運了;如若能安然無恙地走完一生,便是被上天眷顧的好福分。
  • 為了活著而活著:《活著》
    家珍問還能回來嗎,鎮長則說著不說這個送走了兩人。餘華就給了張藝謀《活著》的清樣,張藝謀看完小說後,被深深感動,於是決定改拍《活著》,之後花了將近半年的時間和主創人員溝通,最後張藝謀用最平常的方法講了一個平常家庭的故事。電影沒有過分渲染,一切都是平靜的,生或者死,喜或者悲,一點都不喧囂吵鬧,那些坎坷就像是每個人都會常見的,電影就用這種平靜的方式展示著一家人的經歷。
  • 《活著》活著不易,堅持不下去的時候,就想想福貴的這幾個品質
    雪上加霜,家珍被嶽父帶走了,他沒有辦法。一貧如洗的生活,嗷嗷待哺的孩子,需要照顧的老娘,他沒有時間想其他。只能悶聲的變成一個貧苦的佃戶,無奈卻又自然。社會就是這樣,你不想長大,現實總能扇你耳光告訴你,你必須要長大,因為你要活下去。父親的離世是一個少年從荒唐到懂得責任,從賭徒變成有擔當的人的救贖。代價很大,痛苦很深,可是成長卻也深刻。
  • 《活著》:婚姻裡不要睡錯床
    今天聽完了餘華的《活著》,很多感觸。尤其是家珍對富貴的愛和付出,二喜對鳳霞的愛。富貴是地主少爺,是個遊手好閒吃喝玩樂的主,娶了家珍之後還是繼續逛妓院,更嚴重帶妓女回家。家珍一直不哭不鬧,只有有一次給他做了幾樣菜。
  • 花事日記2020.10.3:活著,難道只是活著嗎?
    福貴家原本挺有錢的,他還有一個漂亮溫柔的妻子。懷孕的妻子家珍一氣之下也帶著女兒鳳霞離家出走了。望著空蕩蕩的家,這時的福貴才如夢初醒……一年之後,當家珍聽說福貴戒賭之後,想要一家人團聚的她又帶著新生的兒子有慶回來了。
  • 梨熟了嗎——評《活著》
    我一下子就明白了餘華寫在序言裡的那句拗口的話「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 生命本身就值得尊敬,「想活下去」本身就是一種精神。這意味著對命運的接受和承擔,當生活一次次重錘在身的時候,他們仍能保持生命最原始的渴望:活著。
  • 活著,就是最大的英雄主義
    《活著》對現實的刻畫還是相當深刻,歷史感很強,讀完讓人是會思考良多的。福貴自己作,嗜賭成性,最後賭光了家產,從一個少爺淪為貧農,後來母親生病他又到處求醫,莫名其妙被抓了去當壯丁,後來在解放戰爭中被俘虜,最後回到了家,家中的妻子家珍獨自拉扯大一雙兒女,女兒在一次意外中成了啞巴,而母親則早就去世了。福貴的命運看似悲催,他也和有慶一樣,有著對生活的嚮往,然而,都破滅了。
  • 再讀餘華《活著》,解讀活著的意義(之一)
    >二十多年前,我通過電影《活著》認識了張藝謀導演鏡頭下的福貴和家珍,我當時有種被震撼的感覺,認為它是一部難得的國產好片,是張導電影裡最值得看的一部。書籍《活著》封面時隔多年,我翻開原版小說,走進作者餘華筆下的福貴和家珍
  • 《活著》|心理學: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在死亡恐懼中艱難生存
    後因生活所迫,開始種地,與妻子家珍艱難拉扯兩個孩子長大。雖然,他是一個壯年男性,但是心理年齡卻滯留在嬰兒水平,就是心理學家所說的「巨嬰」。由此看來,小說並非是個悲劇,而是體現了「活著」的意義,為了活著而活著,反而是個圓滿的結局。福貴的巨嬰角色,有賴於妻子家珍的護佑。2.家珍的心理角色。家珍是米店老闆的女兒,從小養尊處優,但是在嫁給福貴後,成為他的「新娘」,即新的「娘」(母親)。
  • 《活著》原著中那個困苦半生,仍許諾來世的女人
    在《活著》原著中,陳家珍即是兒媳,又是妻子,同時又是母親。如果在現代社會,恐怕很難找到家珍這樣的女性。夫家發達的時候,她逆來順受。夫家潦倒的時候,她不離不棄。她既能做有錢人家的少奶奶,也能當得了佃農的女人。她隨遇而安,並且滿足於生活中細微的幸福。家珍本是城裡米行老闆的女兒,她穿著月白色的旗袍,腳上的高跟鞋敲在石板路上,滴滴答答 像是在下雨。
  • 電影《活著》反映的不是好死不如賴活著,而是「笑著活下去!」
    該片是以國共內戰時期為背景,由葛優出演的大少爺徐福貴,鞏俐出演家珍,影片中徐富貴嗜賭成性,妻子家珍屢勸無效,帶著女兒鳳霞回娘家。而徐富貴依然故我,當福貴輸光全部家產之後,父親也被他氣死。就在福貴貧困潦倒之際,家珍帶著女兒和還在襁褓之中的兒子有慶回家,福貴非常感動,決定痛改前非,走埠演皮影戲維生。
  • 《活著》:三個女人三臺戲,戲說一生的幸福
    讀了《活著》這本書,大多數讀者都覺得福貴的人生很悲慘,是失敗者,失去了所有的家人,也是成功者,成功的活了下來。不知道有沒有這樣的感嘆:這種事千萬不要發生在我身上。有讀者在看的時候,腦子裡已經在想,如果我遇到這種事會怎麼辦,這至少說明,作為讀者,局外人,我們已經進入到小說裡了。
  • 餘華《活著》:讀懂人生的真諦,不為身外之物而活著
    在外人看來,也許福貴是一個命苦的人,但在福貴看來,他是最後一個活著的人,他再義無反顧。因為,他再也不用擔心,他死了,誰為家人送終。這也是福貴這一生完整的寫照,堅強,樂觀,與命運做著抗爭。就像他的心裡,永遠住著最好的妻子,最好的子女,最好的女婿和外孫,還有那個叫福貴的老牛,還有曾經幫過他的朋友,記錄著他人生的點點滴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