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外貿村」的假貨生意經:六七千元一件的「加拿大鵝」,這裡只賣245元

2020-12-14 法制新聞

來源: 電商智庫(ID:ECzhiku)

加拿大鵝」走紅

天冷了,又該買羽絨服了。

除了波司登、森馬、太平鳥,年輕人最近迷上了一個新的羽絨服品牌——加拿大鵝(Canada Goose)。

這是一隻很有背景,並且聽起來挺有範兒的鵝。

1957,它創建於加拿大,原本是供給民警衛隊的軍用品牌,在轉為民用之後,這隻鵝迅速走紅全球。

走紅原因很簡單,一個是質量好,一個是會營銷。

大家都知道,加拿大是北美洲最靠近北極的國家,常年有很大部分國土都是冰天雪地的。

因此,在很多人看來,加拿大生產的羽絨服,保暖性必然相當好。這是品牌信任的基礎。

與此同時,這隻鵝也確實爭氣,它的早期供給對象,除了在北極圈內巡邏的警察,還有南極科考隊員。

後來,俄羅斯總統普京、英國足球名將貝克漢姆、好萊塢明星等,都曾穿上這隻鵝出現在公眾面前,免費為其帶貨。

特殊人群的背書,無疑給這隻鵝送上了一枚又一枚的好評獎章。

此外,在市場營銷方面,這隻鵝也相當在行。

除了屢屢出現各種全球大片當中,比如《007》《國家寶藏》《南極大冒險》,BBC紀錄片,它甚至還為《權力的遊戲》《後天》等劇組製作禦寒衣物。

於是這隻鵝很快贏得了北美年輕人的歡迎,在紐約,上班族們幾乎人手一件加拿大鵝。

當然了,這隻鵝並不便宜。900美元折合人民幣將近6000元一件,遇上黑五打折,最便宜也需要5000多元,更貴的則要上萬元。

有意思的是,這隻鵝在正式進入中國市場之前,中國人早就穿上了假加拿大鵝。

常熟「外貿村」的假貨生意經

誰也說不清楚,到底是誰第一個發現了加拿大鵝的商機。

總之,2017年,馬雲穿上了這隻鵝。

2017年1月,馬雲在美國會晤總統川普,當時他穿的正是一件墨綠色的加拿大鵝牌羽絨服。

當年12月,在杭州烏鎮舉辦的世界網際網路大會上,馬雲再次將這隻鵝作為了逛街外套。

很快,這隻鵝就成了一線城市年輕人的心頭好。

當時有一篇刷屏文章說,900多美元一件的「加拿大鵝」,在冬日的北京街頭幾乎人手一件。

有北京網友直接評論:加拿大鵝已經爛大街了,在通往西二旗的地鐵上,你可以在一個限定247人的車廂裡至少看見6隻鵝。

其火爆程度可見一斑。

然而彼時,這隻鵝卻還沒有在中國開設一件門店,也沒有登錄中國任何一家電商網站。

除了代購,更多的加拿大鵝,其實來自溫州和常熟。

根據最近新京報「重案組37號」報導,在常熟「外貿村」,外觀完全一樣的三件加拿大鵝羽絨服,標價分別為650元、550元、245元。

老闆說,每款衣服看似一樣,但是充絨量、面料和工藝都有差別。

不同質量的衣服,會分別賣給實體店、網店和微商。其中,便宜貨給微商和網店,質量好的送去實體店。

老闆還表示,「650元價位的可以達到跟真品差不多的程度」,在實體店完全可以以假亂真,賣出六七千元的價格。

河南的一家實體店從他家拿550元每件的羽絨服回去,在當地則能賣上1000元以上的價格。

很顯然,賣假貨,實在是一門暴利生意。

弔詭的假貨市場:愛者比恨者還多?

政治正確的說,賣假貨既不道德,同時也是違法的。

此前智叔曾經寫過一個案例, 賣假貨獲利220萬,直接被罰款超1000萬 ,賠得是傾家蕩產。

但是從另一個角度去看,假貨在消費者這邊卻相當有市場。

有博主發起過一項投票,正品太貴,你會選擇更便宜的高仿品替代嗎?結果,有將近90%的人都選擇了「高仿品」,也即是買假貨。

為什麼?

最直接的原因,誰的錢都不是大風吹來的。

大家都知道,大牌的品牌溢價相當高,差不多的質量,看起來一樣的大牌,大家當然要做性價比更高的選擇。

這是人的本能。

而更曲折幽微的解釋,則在於馬斯洛的需求理論。

在馬斯洛的需求理論中,人有五個需求層次,除了最基礎的生理需求,上面分別是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實現需求。

我相信,除了生理需求,絕大多數人都分不清後四個需求到底有多大區別。

這就是問題所在。

我們的消費能力,要與自身的經濟水平相契合。舉個例子,假如有高、中、低三個層次的收入人群,按理他們分別可以購買奢侈品、優質品、合格品。

那麼售價高昂、同時溢價也離譜的加拿大鵝們,顯然是為高收入人群準備的。

更露骨的說,奢侈品之所以要賣高得離譜的價格,其實就是一種幫助高收入人群彰顯自我的手段。

問題在於,不少中等收入人群,他們同樣認為自己「配得上」這樣的奢侈品。經濟實力不足怎麼辦?假貨就成了最佳選擇。

這正是無數假貨橫行市場的需求所在。

智叔想說的是,奢侈品本身就是專為「有錢人」創造出來裝點門面的玩具。

真正的有錢人,大多都將精力集中於人的最高需求,也即是自我實現,為社會創造更多的價值,財富對於他們來說,是事業成功之後的附加品。

穿背心拖鞋或者奢侈品,對於他們來說並沒有太大差別。

反觀無數的「中產人士」,有點錢,錢又不夠多,因為忙著標榜自我,於是最容易陷入奢侈品牌們打造的消費陷阱:「你穿什麼,你就是什麼」,「不買奢侈品,你就是loser一個」。

於是最終,遠在異國的加拿大鵝,近在家門口的常熟「外貿村」,都向這群韭菜舉起了鐮刀。

相關焦點

  • 農村老太太8元賣了豬仔,又掏28元買回來,多年來一直被蒙在鼓裡
    這老太太一看這頭豬,比自家賣的那頭稍大,毛色黑亮,身體肥嘟嘟的,很是上心,讓她有種親切感。不由得伸出手去摸一下,這頭小豬仿佛和自己很熟悉,「哼、哼、哼」的向她表示親暱,並企圖掙扎著撲向自已。老太太心裡想,這可能就是緣分吧!對方開價三十元,老太太誠心想買就還價二十元。對方說他瞞著媳婦來賣的,若他媳婦來,多少錢都捨不得賣的。
  • 劉振華隨筆:關於做生意「小說」(第2859篇)
    至於地面消費現在很少了,主要是在地面上老買到假貨,我不想再去挑戰概率了。三、我選定的生意就是帶貨與帶課。至於《道德經》、《莊子》,沒必要讓小孩碰(太深了,小孩確實看不懂)。厚臉皮交流VIP群(198元),我就是帶大家循環這樣的生意。
  • 晚上賣西瓜,碰上一個女人買,竟然給了這樣的一張五十元!
    我在上海打工時,一個賣西瓜的給我講了他經歷的事,我們用他的口吻講述他的故事。我和我老婆都是農村的,在上海的二環擺攤賣西瓜,白天生意還不咋滴,可到了晚上生意就好了,因為那時候夏天炎熱,這裡又夜生活豐富,所以買西瓜的人也多。
  • 收藏故事(1):為什麼3000元的古玩,他能賣1.5萬,太人才了
    在市場不景氣的時候,反而逆勢成長,不僅生意紅火,還盤下了隔壁的店面。通過了解,除了他的超前意識、敢想敢幹的膽識和紮實的專業知識外,創新思維和想像力是我們他身上看到的閃光點。 有人可能會問:收藏需要什麼創新思維和想像力?那咱聽聽這個故事:他是如何將一把價格最高賣3000元的秤桿賣到1萬5的?
  • 二十年前老漢靠養鵝娶了一個帶兒女的老伴,現在他們對老漢咋樣
    2005年夏天他們這裡進行了第三次調整土地,他爸媽去世後他家3個人的田地就要退出去兩個人的,就只剩下他一個人的土地了。農閒的時候他就出去放鵝,十年前他爸媽每年都要養幾十隻大白鵝。每年秋下都可以賣幾百元,他發現養殖大白鵝還是挺賺錢的。於是,近幾年他每年都要養殖500多隻大鵝。
  • 《三十而已》裡澳洲橘能賣25元一個?國內柑橘只能賣2.5元一斤?
    因為這個橘子並不便宜,售價25元一個。看起來這個普普通通的橘子,怎麼就要花25元一個呢但一個大概也要10元左右。我一直有個疑問,中國水果產量那麼高,為什麼普遍只能賣低價?而進口水果長途跋涉進來,新鮮度打折扣了,卻還能賣高價?人們對於水果的選擇,更多的是看重水果的味道,不會像其他消費品(服飾等)那麼看重品牌,所以在水果行業按理說是不存在崇洋媚外這一說法的。那就只有進口的水果普遍種植技術比較高,味道不錯,品控做的很標準等方面的原因了。
  • 五元女子宿舍默默關閉:有人一生都在品嘗失去,將這裡作最後避難所
    女子宿舍每晚5元,男子宿舍每晚6元。外界對這一價格很是驚訝,但在當地,這依然是一樁可以運轉的生意。吉林市火車站附近,最便宜的單人間,只需要20元一晚,上下鋪的宿舍,5元、6元是合理的價格。在東市商圈,她第一次碰見正在招徠顧客的孫世清,住進彼時每天2元的女子宿舍。現在李桂蘭住在這裡,每月花銷300多元。相比吉林市每月至少一千元的養老院,女子宿舍價格低廉很多。除了住宿本身,這裡也讓她有信任感。孫世清平時會常備一些感冒藥、胃藥、止痛片,有人身體不舒服,就發給對方。
  • 給八十歲老父親過壽去飯店點了六道菜花了300元,大家說我摳門不
    因為疫情的原因,店裡沒生意,我們一家人到的時候,整個酒樓上下兩層,只有我們一個包廂開席。我們點了六個菜,因為只有五個人,多了也吃不掉。點完菜沒坐一會,服務員就把菜上齊了。第三道:老鵝燉鵝血,鵝血在下面吸收了鵝肉的鮮味,也特別嫩滑好吃。
  • 二十五元錢
    可馮四他娘心心念念的仍是把家裡的狗作價一百元賣出去,不知道是對狗的恐嚇,還是對人的安撫。  念叨賣狗的次數一多,鄰人信了,馮四他娘也信了。  那天雨剛見停,鄰家的老伯就招呼馮四他娘去向買狗的人詢價,他說自己專門把狗販子從北邊路上截過來的。  馮四便看著家裡的狗跟在母親後邊一路往西跑了。
  • 真人真事:500元起練攤到月入萬元
    一個人,一個包,身揣1000元錢,隻身來到了西安,這個曾經不是很喜歡的城市。因為我總是認為大城市不適合我們這些小人物生存。但是我的第一桶金卻是在這裡賺到的。現在想想,還記憶猶新。有一個周末我發現從外面來的兩個男孩賣一種軟陶手工藝品,很多人都圍著他們,生意好的我們只有羨慕的份。但是他們賣的比較貴。我就在想怎麼著我也是個上過大學的人。回去各種查各種篩選,終於找到了幾家價格質量都不錯的廠家。
  • 精打細算的小妹,請姐姐們吃飯,只花36元,做了四道菜
    我是四姐妹的小妹妹,兩個姐姐住的地方離我住的地方走路不到二十分鐘,大姐退休在家,二姐開著店,姐姐們知道我做早餐生意辛苦,經常叫我們去蹭飯或送些水果、蔬菜過來。過日子我喜歡精打細算,今天小店的生意收工早,家裡蔬菜還有土豆、茄子,閨女4月份在網上購買了一箱桃子也剛收到,就去超市買了半邊木鴨,一些紅辣椒,木鴨11元一斤,不到三斤28元,和辣椒一共30元。
  • 故事:保姆拿幾千元衣服來典賣,兩年後女兒又買走,真相讓店主感動落淚
    溫茹芳在大學城附近開了一家服裝專賣店,來她這兒買衣服的大多是一些老師和學生,生意很不錯。這天傍晚,天上飄起了雪花,街上行人稀少,溫茹芳以為不會再有生意了,正要關門時,來了一位女顧客,從穿著打扮看,這女人像是一位鄉下來的大嫂,她在店裡轉了轉,最後在掛羽絨服的貨架前停下了。
  • 二十元釣走五百元
    我接過錢,摸摸,軟嗒嗒的,感覺有問題,為了保險起見,我帶著她來到馬路對面商店,把錢放進驗鈔機裡,結果五百元全是假鈔。原來,就在半小時前,有兩個西裝革履的年輕人,騎著摩託車來到傳達室大門口。當時,老王太太和老伴正在傳達室門口乘涼。老王太太和老伴是拆遷戶,臨時過度安排在這暫住。
  • 我被扒的只剩下褲頭啦!就是為了找那100元
    文/飛吧黑烏鴉為了100元錢,我被扒了個精光,只剩下褲頭。我只想趕快逃回家,逃離他們的目光從我姐家到我家裡,二十分鐘的坐車時間,十元錢的路費。沒有解釋的語言,一切都顯得尷尬萬分,沒有為自己辯護的餘地,感覺越說越覺得說不清楚,所以我選擇了沉默。
  • 父親借給乞丐1000元,三年後患癌沒錢看病,隨後乞丐卻來報恩
    我的父親是一名街頭小販,在菜市場上賣時令蔬菜水果,每天掙100多塊,足夠家庭使用。在今年的春天,有幾個寒冷的季節,所有的菜都被凍住了。蔬菜價格飆升,但生意卻一點也不好。我父親每天擺攤,等待生意。那天下午,父親看了看抽屜裡的錢。他甚至沒賺到30元,所以他準備收攤回家。
  • 兒子賣房得利三百多萬,母親三千元退休金,這養老費還要不要給
    後來下崗出來做早餐賣麵包之類的,人隨和,態度又好,因此生意很好,存了一些錢。蓮姨先是跟兒子出了一筆錢,加上小女兒支持了一些,就建了一棟二層半的樓房。兒子生了兩個孩子,他把其中一個孩子帶回老家讓蓮姨帶,而兒子繼續在深圳創業。蓮姨也感到疑惑:孫子他就在深圳,孫女就讓帶回老家讓老人帶,這不是重男輕女嗎。雖然有疑惑,但蓮姨也沒跟兒子計較什麼。
  • 故事:棋高一著(生意故事)
    王一丁的酒店與其他人開的酒店有些不同,從零散酒一直賣到名酒、洋酒,可謂名類繁多,凡能叫得出名的酒,在他這爿店裡都能買到。這一來,早先在這條酒街賣酒的老闆們不高興了。現在生意已經很難做,見又來了位賣酒的,他們便紛紛商量,要擠走王一丁。不久,酒街上便到處在傳,說王一丁的酒店,賣的都是假酒。這樣,沒人再敢去王一丁酒店買酒了。王一丁不知內情,依舊早晨開門,晚上關店。時間一長,王一丁終於覺察出有些不對勁了。便去看看其他酒店,順便討討經驗。
  • 農村修路大樹擋道,老人要5000元錢,村長使計拿600元就擺平
    這天,西莊有位姓田的樹販子來到了耿翔家,進門就問:「你這樹賣不賣?八百元,我買了。」耿翔搖搖頭:「不賣!」按說,買樹的沒說謊,這價格,勉強可以接受了。耿翔之所以不賣,是因為他心裡有想法。賠償的事,你懂的……」就在這個時候,那個姓田的樹販子又上門來了,進門就說:「耿老哥,想好沒有,你那棵樹八百元錢賣不賣?」耿翔搖搖頭:「不賣!」老田嘿嘿一笑道:「不賣,到時你可別後悔喲!」耿翔憤憤道:「一棵樹不賣,我有什麼後悔的。」
  • 第三章 天廢元根修復
    洪光立馬又搖頭否定,「被一個黃毛丫頭賣了,還幫著數錢的小屁孩怎麼可能?」「難道真是情種?」洪光凌亂了。「啊……!」洪光歇斯底裡的大吼一聲。眼睛冒著紅光盯著秦昊。「你想幹嘛?這可是孌童!」秦昊下意識的護著身子裸露的地方。洪光汗!「想什麼呢!」洪光被氣的不輕,吼道。「還不死去洗一下!」洪光指著大河怒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