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初上京城
清晨,黎明的曙光把疾馳的車窗照亮,坐在去北京的火車上,王長清和高東的心情也像曙光一樣激情蕩漾。他們肩負著高河酒廠全體員工的希望和重託,帶著他們研發的新一代高河大曲,前往首都推銷。兩個人談論著,憧憬著,一夜未睡,討論著高河大曲的營銷計劃。
和他們同座位的一位戴著眼鏡有學者模樣的中年人正聽著他倆的談話。
中午,到了吃中飯的時候,高東拿出了一盒牛肉乾,王長淸從包裡拿出半斤裝的兩瓶高河大曲,倆人邊吃邊喝起來。
旁邊的學者模樣的中年人正在吃隨身帶的黃魚乾,聞到了清香的酒味,忍不住說:「小兄弟,這麼好的酒,讓我也嘗一嘗好麼?」
王長清把酒瓶遞給他說:「先生,你喝一口,說說酒怎麼樣?」
學者喝了一口酒說:「我先給你倆講個故事吧」 。說話間他侃侃而談起來。
前幾天,我和朋友到上海的一家餐館,上酒時一個服務生很專業地問要啤酒、白酒還是紅酒。我說要啤酒。服務生又問要溫啤還是冰啤。我說冰啤。我以為這樣就可以喝到啤酒了,誰知道服務生繼續執著地問要本地啤酒還是外地啤酒。我沒好氣地說要外地的。服務生繼續禮貌地問:請問你要的外地啤酒是什麼牌子的?
我衝口說隨便,只要能喝就可以!不要說了,趕快拿啤酒來。服務生下去了,拿了一箱德國的啤酒,我看價格,有點傻眼,剛想發火,可服務生卻一直向我點頭微笑著,當著客人的面,我還是壓住了自己的憤怒。你們說這事是怪誰呢?」
「是服務生問的不仔細,還是我太隨便,讓服務生鑽了空子?」
「其實,我講的故事和你們銷酒也有關係,推銷的思路就是要堅持笑臉,百煩不厭,當別人被煩急時就會隨你使了。」王長清和高東聽著學者的故事,會心地笑了。
王長清和高東正一覺睡醒的時候,已臨近晚上,列車的廣播裡報出了即將到達北京的消息,車廂像人打冷擺般,猛烈抖動了幾下,火車的速度減緩了。春夜的空氣非常清新,有月牙兒掛在晴空,星星眨巴著眼睛,在黑夜中似睡非睡。遠方,一片燈火輝煌,北京火車站到了。
接站的車就停在廣場對面,一幅橫幅在明亮的燈先下十分醒目,「接高河來的高東先生!」 高東和王長清走了過去,高東對著一個正在舉條幅的女學生模樣的人說道:&34;
那位女同學轉過身揚著臉問,「你是問我嗎?咯咯……你可真逗,叫我小大姐,請問我是小姐,還是大姐啊?可笑死我了,咯咯……」
高東抓了抓腦袋,不好意思的說:「我們那裡都是這樣叫的。」
一旁一個滿臉疙瘩豆,身穿老色軍服,頭髮卷著,打扮的不倫不類的年輕人接口道:「你們那裡是鄉下,我們這裡是京城,知道不,鄉巴佬!」
一旁的王長是第一回進京城,第一回走進大城市,他和高東這兩個下鄉人,對陌生的城市很是尷尬,就像紅樓夢中的劉姥姥初進大觀園一樣,一切都覺得新鮮和好奇。王長清聽到這個人叫他鄉巴佬,也就隨口答道:&34;
捲毛的嘴裡哼了一聲,腳下的油門加得更大了,吉普車飛一般的駛出車站。
一小時以後,車子在一個胡同的大院門口停下,女孩領著王長清和高東進一個四合院,院子裡有幾棵松樹和銀杏樹,花壇裡的幾棵櫻花和桃花開得正豔。
客廳裡傳來了吳老和老伴講話的聲音:「是家鄉的客人來了。」 王長清和楊東趕忙走上前去,吳老的老伴望了望兩人,又望了望隨後的吳茵,只見小丫頭臉色緋紅,一副春情泛濫的樣子,笑了笑沒有說活。
吳老招呼王長清和楊東坐下,吳茵進屋為他倆砌了杯茶。高東從挎包裡拿出了計劃書,雙手遞給了吳老,請吳老給予指正。吳老戴上老花鏡認真的看了一下,見這份計劃書圖文並茂,數據翔實,思維敏銳便知道高東和王長清都是做實事的人。
吳老抬起頭來看向兩人,肯定的說這份銷售計劃很好,相信你們能夠打動京城的糖菸酒公司領導,我只提醒你們一句話,任何的經濟運行規律,都要由政治來進行制約,只有把政治和經濟緊密的結合起來,你們的經濟計劃才能取得成功。兩人明白吳老所說的意思,點了點頭沒有說話。
吳老又向高東和王長清問了一些高河酒廠的建設情況,聽了二人的匯報,肯定了高河酒廠發展的思路。
吳老說完,向吳茵招招手,&34;
吳老指著在廚房忙碌的吳茵的背影說道:「我這個寶貝孫女能幹著呢,高中一畢業就參加了工作,你們可別小看了這小丫頭,工作才三年,就是咱東城區糖煙公司的副經理,專門負責酒類營銷。在京城,她的門路廣著呢!」
聽吳老的一席話,王長清和高東感到無比的驚訝!俗話說得好「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鬥量」,吳茵這小姑娘,表面看嘻嘻哈哈,有點不成熟,可實際上呢,人家可是東城糖菸酒公司的領導。按理說,這可不是淮水縣,應是淮州地區糖菸酒公司的領導,乖乖,這聽起來挺嚇人的。自己和她相比,差好幾個級別呢!這京城的水真夠深呀,今後自己說話做事,更加要小心了,不然因為狗眼看人低,稍不留神,就把人給得罪了。
吳茵走過來,衝著高東和王長清嫣然一笑: 「爺爺說了,以後你們高河酒廠在北京銷售的事,由我們公司給你們包銷了,現在北京市場白酒有很多品牌,如果首都這一塊的市場能有你們的立足之地,那可夠你們高河酒廠忙的了。」
「吳經理你太能幹了,我們高河酒廠在北京的市場就拜託給你了,協議書我己帶來了,等會請你指教一下。」 高東按捺不住心中的高興,從大挎包裡拿出了幾瓶高河大曲說:「這是五年前的高河大曲,純高粱淌出的酒,讓吳老嘗嘗。」
「今晩多加幾個菜,好好給你倆接風洗塵。」吳茵說著就進廚房去了。
過了好一會,保姆劉大媽端上了五六個菜,吳茵打開了酒瓶蓋子,斟起了酒。吳老聞了聞酒杯中的酒,那透爽的酒香撲面而來,輕輕用嘴咂巴了一下,「這酒,夠味啊!來來來,為了我們的合作幹一杯。」「乾杯!」吳茵帶頭把杯中的酒一飲而盡,本來就有點紅潤的臉此刻變得更加的紅暈了……
「吳經理,你是行家,你覺得我們高河大曲的口味怎樣?」王長青小聲地問吳茵。
吳茵不說話,舉杯又喝下了一盅酒,然後用唇輕輕地抿著,皺了皺精緻而秀美的眉毛。
看著吳茵的表情,王長清和高東的心裡,不由得格登一下,心口涼了半截,是不是高河大曲不合她的口味?看她剛才喝酒的架勢又不像,他倆同時楞楞地看著吳茵,等待她的評價。
好半天,吳茵緊皺的眉終於放下,露出了滿意的笑容,接著她「咯咯」地大笑起來。
一旁的吳老急忙插話:「二位不要見怪,我這孫女從小就調皮,經常給客人鬧笑話。」
按著,他對吳茵道:「快說說,你對高河大曲的印象如何?」
吳茵停止了笑,開始一板正經起來。「要我說,這高河大曲還真不錯,雖然比不上茅臺、五糧液等八大名酒,但口味都有自己的特色,我用四個字概括,甘、純、綿、柔,不知你們有同感沒有?」
「孫女,你能不能說得具體些,我歲數大的人,不想跟你繞圈圈。」吳老睜大了眼,對吳茵道。
吳茵用黑亮的大眼,瞄了一下楊東和王長清。
高東和王長清就像小學生認真聽課一樣,虔誠地對吳茵說:「吳經理真是大行家,我們願聽聽你的見解。」
「那今天在你們這些專家面前,我就在關公面前耍一回大刀啦!這甘,是指高河的水好,聽爺爺講,六塘河的水,清洌甘甜,是天然釀酒的好水,好水自然能釀出好酒;這純,應是高河的氣候和土壤,江淮平原氣候溼潤,土地肥沃,產出的小麥、高粱、大豆,籽粒飽滿,色澤光鮮,可是絕好的做酒原料;這綿,和酒的工藝和度數有關,你們的釀造工藝,既有傳統的繼承,又有現代的創新,酒的品質獨特:這柔就是對你們高河酒工藝的總結,好水、好料、好工藝,自然就會做出精美柔和的好酒了。」
「孫女的話,我也有同感,只因我不懂行,心裡有數,說不出個道道來,就知道酒好,好喝!」說完,吳老爽然大笑一通。
「感謝吳經理的指教,高河酒要達到吳經理的要求,我們還要加倍努力。」王長清和高東,對吳茵的評價感到十萬高興,在吳茵的誇讚面前,兩人顯得有點誠惶誠恐了。
席間,吳老敞開了懷,大講家鄉的往事。由於興奮,開了的第二瓶又喝了精光。
吃完飯,吳老說:「休息的賓館我讓孫女給你們訂好了,就在附近,讓她帶你們去,我喝多就不送了,餘下的事,吳茵會給你們安排的。」
出了吳老家的院門,從胡同拐個彎,就到了東城賓館,吳茵在門口讓賓館服務員送來了房卡鑰匙,說明早九點讓公司的車來接他們。
【作者簡介】:吳其同,江蘇淮安人。上世紀九十年初的南京校園詩人,有作品發表在《文學縱橫》、《中華文學》、《雨花》、《深圳詩歌》、巜長江詩歌報》等刊物,出版詩合集《萬物生長》、《飛花集》、《心的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