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板橋奇案奇破(民間故事)

2020-09-20 泉湖二月八

《民間故事選刊·下》 2018年7期

■柯雲

1742年春天,鄭板橋到山東範縣赴任知縣,上任第一天就有人擊鼓鳴冤。鄭板橋一面坐案,一面令師爺喚擊鼓人進堂。

老婦喊冤

一位60多歲的農村婦女進了大堂,含淚呈上一張狀紙:「早聞大人為官清正,求您為女把冤伸。女兒名叫王秀春,為人善良心眼誠。相夫教子是典型,勤儉持家傳美名。女婿在外把商經,大務小事一肩承。只因去年婿猝死,背上謀夫冤罪名。不日將要問斬刑,天大冤枉求洗清……」

鄭板橋看罷訴狀,問道:「王秀春是你家女兒?你家在何處,姓甚名誰?」老婦說:「稟告大人,王秀春是我的女兒,我姓劉,家住陳家莊,人叫我王劉氏。」

原來王秀春的丈夫叫陳二毛,是個生意人。二毛從小母親病故,由父親陳三拉扯成人。陳三是個獸醫,行醫時結識了王秀春的父親。陳、王兩家雖相距約十裡地,但二毛與秀春童年時在一個私塾念書,青梅竹馬,感情甚篤。

二毛和秀春結婚後,夫唱婦隨,相敬如賓,特別是秀春為陳家生了一個大胖小子後,全家大喜,更是和睦有加,十裡八村的人都羨慕二毛得了一個賢惠善良的好妻子。二毛經商常年在外,陳三每天走村串戶,擦黑才能回家,家中大小事全由秀春一人操勞。鄰居一個叫陳四久的男人常常幫她幹些重活,從不計酬。秀春感激陳四久,常給他做些針線活兒,以作酬報。陳四久與陳三同宗同族,雖年齡與二毛相差不大,但論輩分,二毛管叫他四叔。陳四久妻子病故,一直獨處,把二毛當作親侄子,二毛更視四久為親叔叔,兩家關係格外融洽。

二毛家中通常只有公媳和孩子三人。公公陳三長期單身過活,又有拈花惹草的惡習,日子一久,對兒媳也產生了非分之想。聰明的秀春想方設法逃避公公的侵擾,過著提心弔膽的日子。可是時間長了,防不勝防。一天深夜,陳三偷看秀春洗澡後,淫心大發,入室將熟睡的兒媳緊緊抱住。秀春從夢中驚醒,早已明白眼前的處境,心生一計,裝作糊塗,大喊捉賊!喊聲划過寧靜的夜空,四久聽到「捉賊」聲,隨聲附和道:「該死的賊子,看你往哪兒逃!」抄起傢伙就追了出來。陳三見事不妙,氣極敗壞,越牆逃走。

陳三惱羞成怒,懷疑秀春與四久有染,處處監視他倆的言行,並常對秀春大施淫威。秀春忍無可忍,本想把這件事告訴丈夫,仔細一想又覺得不妥,好歹還是自己的公公。家醜不可外傳,秀春只悄悄告訴了母親。劉氏聽了十分氣憤,要找陳三算帳,被秀春制止,要母親先忍一忍。

去年夏末的一天,二毛從外突然回家,秀春喜上眉梢,趕忙備飯為丈夫接風。劉氏見女婿久別歸來,高興之至,特地從集市上買了一隻大公雞送到陳家,秀春宰了,燉了一大缽,好讓二毛吃個痛快。

陳三想從酒席上發現秀春和四久的蛛絲馬跡,假惺惺地叫過四久,一齊同桌共飲,並要秀春的母親劉氐同外孫坐了上席。席間秀春心疼二毛,只顧給二毛奉菜,首先奉上雞頭。二毛接過雞頭,認為四久常為他家幫忙,過意不去,便將雞頭遞在他的碗中。四久不受,又推讓給二毛。二毛無奈便推給嶽母。心地善良的劉氏推給陳三:「還是您親家公吃吧!」陳三眼珠一轉,為了討好兒媳,把雞頭轉給秀春。秀春婉拒,仍將雞頭放在缽中。二毛夾起雞頭說:「兩位大人都不願吃,那還是讓四叔吃吧。」邊說邊向四久碗中送去。四久一手擋住:「我看都不用推讓了,二毛吃掉算了。」秀春連忙插話:「相公,既然都心疼你,你就吃了吧。」盛情難卻,二毛不再推讓,就和兒子分著吃了。

當天晚上,二毛和秀春躺下不到半個時辰,二毛就覺得腹中劇痛,接著睡在隔壁的兒子也「哎喲」直叫。秀春起床點燈一看,二毛和兒子臉色烏黑、口吐白沫,秀春嚇得七竅生煙,忙呼叫公公。孰料陳三趁酒興與野女人幽會去了,忙而無計的秀春只好叫四久幫忙去接醫生。醫生還沒有接來,二毛和兒子就一命嗚呼了。

雞頭有毒

二毛和孫子暴死,陳三既悲且恨,一口咬定是四久與秀春勾搭成奸,在雞肉中下毒,謀夫奪妻,一狀告到縣衙。

縣官劉青暗中收了陳三銀兩,連夜派人將四久與秀春一同捉拿歸案,不由分辯,一口認定謀夫奪妻案成立。四久和秀春再三苦訴,劉青卻一意孤行,決定來個屈打成招。可四久與秀春寧死不服,劉青令衙役將二人打昏過去,強行按了他們的指印,打入死牢,定於年前問斬。

就在此時,鄭板橋接任知縣,秀春母親劉氏聽說鄭板橋是個大清官,抱著一線希望,來為女兒和四久鳴冤。

鄭板橋早知劉青的劣跡,決心重審此案。第二天,他查閱案卷,果見漏洞百出。走訪四久的左鄰右舍,村人都說四久與秀春絕無通姦之事,倒是說陳三有亂倫之意。鄭板橋反覆琢磨:同桌6口共餐,都吃過雞肉、喝過雞湯,為什麼只有二毛和孩子中毒?如此看來,公雞頭便是元兇了。又想,難道一隻雞僅僅只有雞頭有毒?鄭板橋一時陷入困境。

一連數天,鄭板橋一直調查與本案有關的人和事。一天,來到城郊的一個小村子裡,見一胖一瘦兩個婦女吵架,胖子罵瘦子是陳年公雞頭,瘦女人暴跳如雷,要與她拼命。鄭板橋忙上前將她倆勸開,問那個瘦女人,為什麼罵她陳年公雞頭?瘦女人告訴他說,公雞是蠍子和蜈蚣的剋星,它的頭部是劇毒,所以餵了10年的公雞是不能吃雞頭的,它比什麼劇毒都厲害。

鄭板橋恍然大悟,速回縣衙,令衙役到鄉村買一隻餵了10年以上的公雞,將它殺掉,煮其頭,餵了狗。狗食後,不到兩個時辰就死了。

鄭板橋覆審案情,再次取證,先找到劉氏家,問她公雞的來源。鄭板橋在劉氏帶引下,找到公雞賣主,一問其情,正是餵了10年的公雞。再傳原告陳三,問他有何證據,陳三無言對答。鄭板橋當即將王秀春和陳四久無罪釋放,對蓄意誣害他人的陳三判了5年徒刑。

鄭板橋奇案奇破,震動齊魯。

選自《文史月刊》

相關焦點

  • 《乾隆皇帝送禮》等民間對聯故事
    民間對聯故事(一)《乾隆皇帝送禮》一次乾隆皇帝到江南私訪,看到一戶農家在操辦喜事。他便差人去送一份賀禮。民間對聯故事(二)梅建斌根據民間故事整理從-九八八年起,連任政協黃梅縣三、四、五屆委員;連任縣工商聯(總商會)第六、七屆常委。曾被縣政協多次評為「先進工作者」並曾受過湖北省工商聯表彰還被《湖北日報》、《黃岡報》等媒體作過專題報導。
  • 法制故事:鄭板橋妙斷僧尼偷情案
    法制故事:鄭板橋妙斷僧尼偷情案乾隆年間,有位才子叫鄭燮,就是大家熟知的鄭板橋。鄭板橋在山東濰縣做縣令,當地大悲庵的老尼姑來告狀,一問,原來有個佛寺叫崇仁寺,和大悲庵門對門,崇仁寺的小和尚老是跟大悲庵的小尼姑眉來眼去的,要求懲治老和尚教徒不嚴之罪!鄭板橋下令升堂審案,並邀請百姓旁觀。庭審的現場萬頭攢動,大夥都倍感新奇,且看縣太爺如何了斷此案!
  • 故事:屈打成招(民間故事)
    鄭板橋新任知縣不久,便帶著三個衙役,裝扮成做生意的,深入民間察訪民情。剛入睡不久的王老黑聽見鄭板橋咳嗽一聲,知道太爺醒了,忙翻身起來,先看他煮的雞蛋。不好!咋少了一個!出門四下望望,遠近不見一人。他納起悶來:四個雞蛋,剛好一人一個,現在剩下三個了,咋吃呢?
  • 乾隆年間的「烏盆記奇案」(民間故事)
    民間故事選刊·下 2017年2期《烏盆記》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鬼戲,由於這部戲舞臺形象可怖、唱腔動人,又被多位名人關注或演繹,所以名氣極大。不過下面要講的,卻是發生在乾隆年間的一個奇案,它被清代著名文學家袁枚記錄在《子不語》一書中,這起案件的弔詭之處極多,比如,從一開始就和《烏盆記》扯上了關係。假包公遇上「真鬼魂」乾隆年間的一天,廣東省三水縣的縣衙前人聲鼎沸,萬頭攢動—這天正趕上吉慶的日子,戲班子搭起了舞臺要演整整一天的戲。
  • 故事:秀才報案(民間故事)
    鄭板橋生平最恨的是仗勢欺人之輩,覺得這件事他不能不管。他將夏蓮留在後宅,帶人去了大圩河邊,接著又下令,全縣查訪,看比較富足之戶,哪家有老年人失蹤的,假如排行或者姓名裡帶「三」字的,尤其要留心。十多天過去,派出去的差役陸續回報,找不到被害人的一點兒線索,這讓鄭板橋大傷腦筋。
  • 故事:鄭板橋畫墨竹林太逼真,吸引來了許多麻雀
    鄭板橋出身於書香門第,康熙末年中秀,雍正十年中舉人,乾隆元年中進士,五十歲起先後任山東範縣、濰縣知縣計十二年。話說鄭板橋有一個朋友,家裡新砌了一道牆,他一直請求鄭板橋給在牆壁上畫個畫,無奈鄭板橋總是忙著沒時間。   有一次,這朋友請鄭板橋還有一些朋友到家裡喝酒。酒席喝到一半,主人當著大家的面,非請鄭板橋在牆壁上畫一畫不可。
  • 「雙面人」奇事(民間故事)
    民間故事選刊·上 2017年1期■婁尉一清朝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官庫中丟失了玉器比如乾隆年間的這起「冤魂附身奇案」,就是作案人因為殺害了一個無辜的少年,而長期背負沉重的心理負擔和精神壓力,總懷疑受害者的冤魂圍繞在自己的周圍,因此,一年後,當內務府審訊一樁古玩失竊案時,他誤以為東窗事發,再也撐不住了,用受害者的聲音和舉止講出了自己的罪行。
  • 故事:民間奇案:喋血聖龍杯(上部)
    (一)龍杯之謎  在四川岷山腳下,有個依山而建的莊子,莊主人叫胡天成。二十年前,胡天成孤身來到這個地方,買了幾千畝田地,建起了胡家莊。胡天成性格隨和,又善於經營,漸漸地成為了岷山一帶首屈一指的富豪。  這天傍晚,胡天成卻有些心神不寧,在大廳裡來回踱步。  原來胡天成有個兒子叫胡至林,年方十八,由於其母去世得早,胡天成自然是十分溺愛。
  • 飛針奪命奇案(民間故事)
    《民間故事選刊·下》 2018年7期■李建南宋初年,戰禍不斷,北方難民紛紛逃往江南因此搞得民間人心惶惶,談針色變,每家每戶若有人死,都不敢掩埋,生怕死者是中了飛針奪命穴而枉死地下。蘇州知府接案後,大為驚嘆,若此穴為賊人所用,必將生靈塗炭,便立即吩咐蘇州名醫濟世楷前往常熟查探,協助常熟知縣將飛針奪命之人緝拿歸案。
  • 撿只鴿子救公主(民間故事)
    民間故事選刊·下 2017年4期■楊航一北宋年間,京城汴梁附近有個趙家村,村裡有個叫趙文生的書生一句「此乃奇毒」讓蔡居不由聯想起日前的公主中毒和陝西奇案,感覺這三者之間,似有聯繫,細思之下,心頭靈光一閃,不禁頻頻點頭,當下收起紙條,開始專心手術。手術前後用了半盞茶的工夫,過程相當順利,鴿子甦醒後果然無甚大礙。
  • 奇案(民間傳奇)
    府臺見狀又命人將此奇案報知武慶的家人,就此結案不再追究。 馮林見王家已經家財蕩盡,於是又贈送他了百兩紋銀,如此夫妻二人生活才有了著落。 王輝對馮林大為感激,以後兩人來往甚密,居然成了好友,終身都為莫逆之交,而這一段奇案也就到此而完。
  • 狄仁傑之柳樹巷奇案(8)
    狄仁傑之柳樹巷奇案(8) 逢旬休,各知縣也無緊急公文。清晨用過早膳 ,狄仁傑邀喬泰、馬榮、洪亮在堂屋飲茶。狄仁傑坐正中,喬泰、馬榮一左一右坐兩邊,洪亮居左手。 「新來寧州已經十日,諸位也是勞累,今日難得空閒,請大家品茶,嘗嘗武后親賜的上等普洱。」狄仁傑笑著給大家添茶。紅褐色茶湯鮮豔明亮,油麵醇厚,茶蓋一開,滿屋散發出沁人心脾的濃香。
  • 狄仁傑之柳樹巷奇案(9)
    狄仁傑之柳樹巷奇案(9) 「縣尉,這是何故?」狄仁傑問道。 「狄刺史,小官糊塗,自那日去訪菜園村後,小官思前想後,深感慚愧,無臉面對寧縣父老鄉親,辜負朝廷隆恩,特來辭官請罪。」 「周縣尉,請起,有話盡可道來。洪亮快快為縣尉備椅。」 洪亮搬來椅子,喬泰扶周衡起身坐下,狄仁傑親自沏了茶。 「謝,刺史大人。」
  • 狄仁傑之柳樹巷奇案(12)
    狄仁傑之柳樹巷奇案(12) 「想來周衡料定自己將有殺身之禍,又知身邊衙役不足信,故提前將此圖送出府衙,委託一行乞之人,真乃良苦用心。」狄仁傑打開錦囊,取出一張圖,閱後黯然說道。 喬泰、馬榮、洪亮看完手繪的桂花山地形圖後,愈發為周衡一家遇害深感悲痛。 用過午飯,喬泰、馬榮又安排知府幾個親信衙役輪流蹲守於柳樹巷口口留香包子鋪周邊,著便裝隱於鬧市。
  • 石母峪(民間傳說故事)
    石母峪(民間傳說故事) 黎青屏顏萍搜集整理王母娘娘派九女下凡,管理人間,交待:風颳到山裡,雨下到川裡。九女聽成了:風颳到川裡,雨下到山裡。王母娘娘親自下凡察看,風颳在川裡,雨下在山裡。擰住九女耳朵,一擰,用勁大了點。一隻耳朵擰掉了。
  • 狄仁傑之柳樹巷奇案(1)
    狄仁傑之柳樹巷奇案(1) 公元686年,狄仁傑因遭酷吏來俊臣誣告​被貶為寧州刺史,即刻赴任。中秋前幾日,狄仁傑帶少數家眷長途跋涉,經三日舟車勞頓,到達寧州。 到寧州刺史府衙內,已經太陽西落。
  • 狄仁傑之柳樹巷奇案(11)
    狄仁傑之柳樹巷奇案(11) 東方已泛魚肚白,寧州刺史府依然燈光通明,狄仁傑、喬泰、馬榮等徹夜未眠,反覆推演案情,不放過任何蛛絲馬跡。 「報,王廷守知縣到!」 一衙役通報。 「狄刺史,喬校尉、馬校尉。」 王廷守進入刺史府邸議事廳,隨即拱手說道。眾人亦是回禮。 「王知縣,昨日之事想必你已知曉,這般早請你過來,想共同商議下一步如何處置。」
  • 陝南民間故事——麻柳灣村奇案(一)
    今天我要講的故事,其毀屍滅跡比其有過之而無不及!在陝甘川交接處有個村莊,叫麻柳灣村。一條靜靜的河流,河流兩邊杵立著一排排麻柳樹,風景旖旎。此村因此而得名。說起這個村密密麻麻的麻柳樹,還有個典故,大家都看過一部『荒城紀』的電影,一個沒有文化的保長,為了錢財,把禮義廉恥堂聽成李憶蓮祠堂,把一個叫李憶蓮的寡婦迫害之死,故事離奇荒誕。
  • 故事:聊齋中最恐怖的故事:女子屍變殺人,其實是一樁盜屍殺人的奇案
    蒲松齡是清代著名的小說家,他寫的《聊齋志異》是一本奇書,裡面記載了很多非常奇怪的故事。其中有一篇相當經典恐怖,這篇故事就是《屍變》。目前對這個故事人們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一、這是一個山野村夫編製造的故事,不過是一種民間傳說。有人認為,這個故事太過離奇,完全超越了人的常識和極限。試想一個已死之人如何能夠起床吸氣,並且還追著車夫到處跑?從生物學上來說不可能,沒有一點可能。
  • 狄仁傑之柳樹巷奇案(15)
    狄仁傑之柳樹巷奇案(15) 狄仁傑、馬榮相視一眼,勒住馬韁繩,迎著追來的妖僧一字擺開。追來眾妖僧也停住馬,在對面排出一列。 「狄仁傑,終於又見面了!哈哈,我刀下又能沾染你們這些無用朝廷狗官之血了。」為首妖僧大笑說道。 「狂妄之人,報上名來,我從不殺無名之將!」狄仁傑喊道。 「告訴你們這些將死之人也無妨,讓你們死的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