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毛姆四大名篇第二本《月亮和六便士》——人間如何是值得?下篇

2020-08-28 鴻飛冥冥弋人何篡

(二)《月亮和六便士》——人間如何是值得?(下篇)

讀《月亮和六便士》,越讀越覺出現實主義創作的偉大。

和當代網文新勢力的崛起不同,現實主義的細節乃至全篇都是要反覆推敲的,要符合邏輯讓人找不出明顯漏洞的,在這之上才能談教育意義,這也是斯爺的故事取材高更而主題屬於毛姆之所在。對於斯爺,毀滅即重生,哪一環都繞不開,一切也需要一步一步地來,對於我們,這中間的閱讀體驗同樣重要,你只要有一點說不過去,那斯爺就是個徹頭徹尾的混蛋!

舉幾個例子:《紅樓夢》自不必說——增刪五次批閱十載;路遙寫《平凡的世界》,硬是為了一本書快把自己寫死了;人問嚴歌苓你咋那麼高產,她說自己每天必須堅持寫6個小時,因為在中國的部隊呆過,她懂得什麼是紀律;毛姆每天只創作不多不少3個小時,若不服,你也可以去找他的漏洞。


但就架空的各種修仙、玄幻包括部分「借殼上市」的假科幻來說,我自信看得出它們對《魔戒》《哈利·波特》和《山海經》的模仿與莫言對福克納、馬爾克斯的模仿孰優孰劣。


屬於一代文青的清韻書院也曾是我的夢想應許之地,可它關門大吉了。


《此間的少年》一度讓我們驚異於江南的才情,可當看到包括北大中文系主任陳曉明、阿來、劉慈欣等都在為《九州縹緲錄》背書,我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這裡面是有問題的呀,近些年資本的導向對文學的影響很不好,很不好!


我也幾乎不看電視劇,很多編劇太負責任,不管不顧,奮力營造:

我看到幾個衣袂飄飄的年輕男女在一點兒也不唯美的稻草堆和滿地散落、石獅子般的雕塑間持劍上下翻飛、互述門派恩怨時,並不為盛世美顏所動;

我看到又廷和冪冪寬袍大袖地坐在几案前面無表情地說出:「啊,三千年過去了,你在哪裡,啊,十萬年過去了,你還沒來」時,也沒有笑到肚子疼;

就算看到王鷗的演技的的確確在越變越好,《驚蟄》也絕非秘密戰線上無名英雄的真實寫照(我還是最喜歡她演的小三);

如果說羅檳從《百年孤獨》中只能讀出「回憶是一條沒有歸途的路……唯有孤獨永恆」,他可能有能力成為一個精英律師,我就只能說他不是精英讀者;

《延禧攻略》打著各種超越《甄嬛傳》牌子,根本沒有《甄嬛傳》裡通過語言、表情、細微的肢體動作展現的那種勾心鬥角的慘烈,現在想想連「賤人就是矯情」這樣的金句都不曾留下——功力差太遠了;

就連這幾天刷完的《都挺好》,雖然內心高度認可,以為國產良心,可明總的成功還是顯得機緣巧合與偶然因素佔比太重;

儘管漫威把科幻題材拍成了超級英雄情懷電影,可為了前後邏輯順暢,還是有一個龐大的編劇團隊在那運作……

前面盛傳李蘭娟院士談明星天價片酬,我感覺這事真實性極低,但社會導向的確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沒當兵之前,我也喜歡造型突出、身材纖細修長、全身亮晶晶、長發遮住半個臉的明星,但當兵讓我見識了男性女性身上另一種陽剛之美後,那就都是浮雲了。


所謂「一力降十會」,保家衛國、看家護院總不能靠回眸一笑和百媚千嬌吧?既然爹娘給了這個軀體,總得探索一下它的奧妙和極限吧,何況強身健體還是件有利於自己的事——當過兵的人一般不會太缺乏硬氣。

從這個角度看,現實主義創作的導向作用就是要把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的真實推出來,先推出來讓大家看看再說嘛,總比在月亮永遠圓滿的故事裡飛天遁地神遊物外美美與共壽比南山要強吧?

在文藝上我覺得蒙蔽是一種欺騙,張冠李戴是一種欺騙,偷梁換柱是一種欺騙,以假亂真是一種欺騙,視而不見同樣是自欺欺人

做不到真,起碼是藝術真實和藝術邏輯,你創造出的美就是虛化的美,至少是空洞的美吧。從這個角度講,什麼是美,什麼是虛偽,好像並不那麼難以分辨。

我想起少年時難以分辨而現在已經信服的事——那是高中老師蘇文軍對我們的評價,他說我們中語文能力水平最強的是趙聰,誰都不以為然,因為他的理由僅僅是趙聰有那麼厚的幾個大日記本,她已經堅持記了十年。

我們都自命不凡,覺得天資聰穎、稟賦過人,但現在想想,的確如此,沒有一個比較大的體量的積累,是很難完成飛躍性的蛻變的,而提高水平最好的方法莫過于堅持寫、天天寫、一直寫!


如果方方連日記都不能寫,隨意寫一點就連微信、微博這種在當代既有「威信」又常常標榜願為文藝事業出微薄之力的社交工具都給屏蔽,誰能用情感和身體同步的真實去面對這個真實的世界,還怎麼談現實主義?

我可不敢說微信沒有威信、微博就是微薄。我只不過是讀了《月亮和六便士》而不敢不願也不想做斯爺的真小人!

加西亞是我最大的偶像。要知道,馬孔多的各種魔幻現實第一基於古老的印第安迷信,第二基於《拉丁美洲被切開的血管》中記錄的三角貿易,第三基於政局顛覆、軍閥混戰和美國果品公司的滲透,第四基於無所顧忌的性關係。

即使是馬爾克斯本人,也對西方主流關於「魔幻現實」的定義保持高度警惕,而事實也正是如此,在迷狂與幻夢之下拉丁美洲被切開的血管依然流淌著鮮血,魔幻現實的落腳點還是現實,魔幻現實主義也還是現實主義。


大家可以看看小李子的《血鑽》,只要主人公在任意節點改變想法稍稍更多地展現貪念,電影的血腥和殘忍就會更加淋漓盡致,相較而言凱奇的《戰爭之王》就無需如此,而《何以為家》更加高明,黎巴嫩小男孩扎因所需要的只是沉默和一個空洞的眼神——現實主義未嘗不可鮮明到透明、華麗到冷酷,也盡可以抽絲剝繭深入原子核的更深處。

要寫,就得從現實主義開始,要活著,也不要活在無限積極正面溫馨可親優美絕倫的虛幻之中。

下一章,我們來說《面紗》,它又是另一種的風格,我模糊地感覺這甚至牽扯到女權主義運動,但相信我,那不是主題。

未完待續……

(感謝熱愛閱讀的你,感謝善良的你)

相關焦點

  • 合小圖薦書|月亮與六便士
    的《月亮與六便士》。經典代表作:《月亮與六便士》《人性的枷鎖》。4「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報名|編程一小時第一期:海底世界贈書|葉聖陶名篇《聰明的野牛》,教孩子如何不被騙贈書 | 文學大師汪曾祺畢生閱讀心得與寫作經驗贈書|時間不夠用?
  • 如果男孩喜歡《月亮與六便士》這本書,我會果斷讓女兒和他分手!
    如果斯特裡克蘭沒有獲得成功,人們又該如何定義這個人呢?會是評論區裡說的「渣男」或者「混蛋」嗎?100年後的今天,再次審視這個已經成功的可憐追夢者,為什麼大家依然會有這麼大的反應和爭議?讀者如此兩極分化的評價,值得深思。
  • 你抬頭看月亮,我低頭撿六便士,有錯嗎?毛姆:人生就是自我探索
    ——毛姆 1918年,英國劇作家毛姆不幸患上肺結核,這種可怕的疾病曾經奪走了他最親愛的母親。為了得到更好的療養,毛姆來到他佔地十七英畝的倫敦別墅休養。 身心得到療愈,毛姆燃起了創作激情。他開始動手寫作,僅用三個月的時間就完成了一部小說。這就是暢銷100多年,時隔今日仍舊讓人津津樂道的《月亮和六便士》。
  • 《月亮與六便士》:在論斷與被論斷中成長,追月亮請先拾起六便士
    ,與英國作家毛姆《月亮與六便士》筆下的主人公查爾斯斯特裡克蘭追求理想不一樣。斯特裡克蘭是完全把抬頭看到的月亮與低頭撿起的六便士完全割裂,不顧世俗拋妻棄子地去畫畫追求理想,生活窘迫到身無分文飢餐露宿也繼續迷醉堅持他的「我要畫畫。」這次看到《月亮與六便士》的版本是由一位八零後的廣東人編譯的,他叫李繼宏。
  • 淺談《月亮與六便士》的現實意義:如何讓夢想照進現實
    鮮為人知的是,這幅畫還成就了一部長盛不衰的小說,那就是《月亮與六便士》。而高更以這個島為創作源泉的遺世之作,引起了毛姆的強烈共鳴。於是,他以此畫為靈感,以高更為人物原型,精心創作了一個的關於理想、關於世俗、關於人該如何活著的故事---《月亮與六便士》。三十五歲之前的高更,是一名成功的股票經紀人。為了成就做著名畫家的夢想,他毅然拋業棄家,歷經窮困,輾轉奔赴原始島嶼。
  • 毛姆《月亮與六便士》:淺析愛塔為什麼成為斯特裡克蘭最後的女人
    文|希凝&34;——毛姆《月亮與六便士》前言《月亮與六便士》是英國小說家毛姆的三大代表作之一。《月亮與六便士》那麼對女性如此挑剔的斯特裡克蘭德,會僅僅因為有房有產業,就向一個女人委身妥協嗎?愛塔內心的卑微愛情觀,讓她甘願為斯特裡克蘭德付出一切&34;——毛姆《月亮與六便士》01 當地女孩都想嫁給白人當時的社會環境,讓本地人(澳大利亞土著人)和白人(英國人)有著不對等的社會地位。
  • 《月亮與六便士》:「拋棄」過去的自己,作為全新的自已重生
    我重讀作家毛姆寫的《月亮與六便士》深入了解書中斯特裡克蘭丟下六便士去摘心中月亮的勇氣和力量。期間攜手同行,遊覽了中國、印度、拉美等地,被稱為「世界旅行家」,1915年發表作長篇小說《人間的枷鎖》,1919年篇小說《月亮和六便士》問世。他一生崇尚自由,崇尚人的自然的天性,這也許就是他寫這本書的秘密與初心。
  • 重讀《月亮與六便士》:發現為夢想而活的人都有這些特質
    《月亮和六便士》是一部以法國後印象派畫家保羅·高更生平為藍本的現實主義小說,也是英國作家威廉·薩默塞特·毛姆的成名作。此次出版的李繼宏譯《月亮和六便士》延續了「李繼宏版世界名著」的體例,依然由導讀、正文和注釋構成。
  • 瘋狂追夢人:以存在主義視角解讀《月亮與六便士》
    「故事聖手」《月亮與六便士》是英國作家威廉-薩默塞特-毛姆的創作的長篇小說,成書於1919年。我想,這一切都取決於一個如何看待生活的意義,取決於他認為對社會應盡什麼義務,對自己有什麼要求。」 《月亮和六便士》是毛姆以法國印象派畫家保羅為原型創作的一部長篇小說,主人公查爾斯-斯特裡克蘭德是一名證券經紀人,他追求和嚮往自由,為了追逐繪畫理想,掙脫世俗羈絆,實現鳳凰涅磐的過程,這具有典型的存在主義精神。
  • 《月亮與六便士》| 35+ 的人生岔路口
    最近讀完了毛姆最著名的長篇小說《月亮與六便士》,經典小說的價值在於書中人物的困惑和舉動放在當下社會一點也不違和,依然有很強的代入感,引人思索。小說的標題,如果按照現在自媒體標題黨的文風,應該是「35+金融精英男,拋家棄子為哪般?」或是「35+的後現代人生,中年男人的另類選擇」又或是「按照自己的意願過一生,可以嗎?」等等。
  • 理想與現實的糾葛-- 讀《月亮與六便士》
    理想與現實的糾葛--《月亮與六便士》《月亮與六便士》是英國作家毛姆的代表作。小說主人公斯特裡克蘭德原本有著舒適的生活,突然拋妻棄子前往巴黎學習繪畫藝術,在巴黎生活困頓、貧病交加卻始終不改「初心」。小說中,我們可以感知,月亮象徵崇高的理想追求和美妙的精神世界,便士代表生活當中的蠅頭小利和蠅營狗盜。理想與現實,對於世上的人是個永恆的話題。年少時的我們,天不怕地不怕,總是幻想著成就一番事業。然而,歲月流逝,當皺紋爬上了額頭,驀然回首,人生虛擲。工作生活中帶著面具,言不由衷,向領導表現出「不懈奮鬥、砥礪前行;乘風破浪,揚帆遠航」,「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
  • 《月亮與六便士》:為什麼理想如此疼痛,他卻還要拼命追求
    說道《月亮與六便士》,大家就算沒看過,也一定聽過大名。書的標題名為《月亮和六便士》,月亮和錢幣在外形上都是閃著光澤的圓形,前者代表著嚮往的理想,後者代表著苟且的現實。放棄理想,我們內心不甘;但要放棄現實,我們又沒有勇氣承受後果。於是我們通常活在金錢的束縛中,又仰慕著遙遠的月亮,這種矛盾感正是大多數痛苦的根源。如何獲得內心的寧靜呢?
  • 《月亮與六便士》——名著需要「誤讀」,不看到最後一頁你就虧了
    02.月亮與六便士,不是矛盾體而是共同體毛姆用了《月亮與六便士》這個書名,來自於別人對他作品的一篇書評。月亮象徵著理想和美妙的精神世界,同時也代表著伴隨而來的清貧;而六便士則是世俗與物質的代表,面值微小,似乎追隨金錢的人格局也如同它的價值。
  • 《月亮與六便士》:不被世人理解的斯特裡克蘭德
    《月亮與六便士》是英國作家威廉·薩默塞特·毛姆的一部著名長篇小說。在這部作品中,作家用犀利的語言和跌宕的情節,構造出了一個震蕩人心的故事。小說的主人公斯特裡克蘭德原本是一位證券經濟人,有著體面的工作,漂亮的妻子,幸福的家庭,但是,突然有一天,他卻毅然決然地拋下了這一切,決心成為一名畫家。
  • 豆瓣評分9.0毛姆《月亮與六便士》:請不要為糟糕的人生找藉口!
    《月亮與六便士》是英國作家毛姆創作的長篇小說,成書於1919年。作品以法國印象派畫家高更的生平為素材,深入探討了生活和藝術兩者的矛盾和相互作用,是20世紀的流行小說。小說塑造了一位不通人情世故和不食人間煙火的純粹意義上的藝術家,完全不符合現實的邏輯,對於讀者來說更是不可理解。月亮代表高高在上的理想。六便士指當時英國貨幣的最小單位,即代表現實。小說為什麼以《月亮與六便士》為題目呢?
  • 《月亮與六便士》|若你只讀到了理想和現實,一定是你沒有讀懂它
    《月亮與六便士》是英國小說家威廉·薩默塞特·毛姆以法國後期印象派大師保羅·高更為原型創作的一部長篇小說,講述的是一個英國證券交易所的經紀人,在中年時期放棄已有的牢靠職業和地位、美滿的家庭,突然棄家出走到巴黎去追求繪畫的理想故事。
  • 《月亮和六便士》:追逐月亮的人——淺析思特裡克蘭德的複雜形象
    「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這句話可以算是對《月亮與六便士》中的主人公思特裡克蘭德的總結。《月亮和六便士》是英國小說家毛姆的創作的長篇小說,作品以法國印象派畫家保羅·高更的生平為素材飛速發展的時代背景六便士是當時英國貨幣的最小單位,有個朋友跟毛姆開玩笑說,人們在仰望月亮時常常忘了腳下的六便士,毛姆覺得這說法挺有意思,就起了這個書名。月亮代表高高在上的理想,六便士則是現實的代表。而故事也就是從思特裡克蘭德日復一日的六便士生活開始的。
  • 《月亮與六便士》:世界從來不會辜負,那些為夢想而痴狂的人
    「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這個抬頭看見了月亮的人,就是毛姆小說《月亮與六便士》中的男主思特裡·克蘭德,而他看見的月亮,就是他想畫畫的夢想。而英國作家伍爾芙說:「讀《月亮與六便士》就像一頭撞在了高聳的冰山上,令平庸的日常生活,徹底解體。」我想,伍爾芙她之所以說讀完小說,我們平庸的日常生活徹底解體,是因為這個小說中蘊藏一種強大的力量,而那種強大的力量,其實就是夢想的力量,它總讓人它痴狂。夢想是什麼?它是我們最美好的憧憬,是我們最大的前行動力。而《少林足球》中有一句經典臺詞:人生如果沒有夢想,和鹹魚有什麼區別。
  • 《月亮與六便士》,我不想稱它為理想之書
    當一個人快要餓死的時候,六便士銀幣似乎比一個高高在上的月亮更崇高。《月亮與六便士》▏月亮與六便士表面上看這本書在講理想與現實之間的選擇,更深入的看作者是在探究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己的相處模式。也可以說這是作者與自己的深度對話。
  • 如果男孩喜歡看《月亮與六便士》,我會果斷讓女兒和他分手
    《月亮與六便士》,這本書不長,也就7萬5千字,小說的故事梗概其實很簡單:一個四十多歲的中年男人斯特裡克蘭,為了追尋心中的繪畫理想,突然丟掉體面的證券經紀人工作,拋棄還算闊綽的中產家庭生活,輾轉多地,最後跑到一個原始風貌的大溪地島進行深度創作,最後在窮困和惡疾中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