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遜,可以說是整部《倚天屠龍記》中最關鍵的人物,主線劇情幾乎全部圍繞他和他手中那把屠龍刀展開。
他武功卓絕,文採也斐然,謝遜十歲拜入成昆門下,二十八歲就已經位列四大法王之首,有望即位明教教主。
但不幸的是,轉頭就慘遭最信任的人——授業恩師殺害了自己全家,此番厄運,接踵而來,當他的憤怒淹沒了最基本的良知理性,他變得暴怒無常,兇殘嗜血。
復仇路上,他犯下三十多起滅門慘案,心態不可謂不瘋狂;王盤山下,他一聲獅吼,震瘋了其餘數人,又將船上的無辜船夫全部刺聾耳朵,逼他們服下啞藥,手段不可謂不毒辣。
謝遜
他的仇恨和衝動,是他身上無法洗脫的罪孽,也是推動劇情發展的「最佳助力」,但他仍然在該有所思慮時保持著他的教養、城府和智慧。
所以他其實是一個很複雜,很兩面性的一個人。
他正邪一體的特點在影視劇翻拍中,並沒有完整展現於觀眾面前。這既是對謝遜塑造上的缺失,也同樣降低了整體劇集的刻畫深度。
首先我們一起來全方位看看,金毛獅王謝遜除了發狂瘋魔、罪孽滿身外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金毛獅王本就聰慧,對天下武功乃至天下人,他都能看個八九不離十,其中精髓更是摸得門清,講起來頭頭是道。
但聽得謝遜不住口的咒罵,從老天罵起,直罵到西方佛祖,東海觀音,天上玉皇,地下閻羅,再自三皇五帝罵起,堯舜禹湯,秦皇唐宗,文則孔孟,武則關嶽,不論那一個大聖賢大英雄,全給他罵了個狗血淋頭。謝遜胸中頗有才學,這一番咒罵,張翠山倒也聽得什有興味。
突然之間,謝遜罵起武林人物來,自華陀創設五禽之戲起,少林派達摩老祖,嶽武穆神拳散手,全給他罵得一文不值。可是他倒也非一味謾罵,於每家每派的缺點所在卻也確有真知灼見,貶斥之際,往往一針見血。只聽他自唐而宋,逐步罵到了南宋末年的東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罵到了郭靖、黃蓉、楊過、小龍女,猛地裡罵到了武當派開山祖師張三丰。
謝遜不僅博聞強識,對天下武學有著非同尋常的真知灼見,看人也是準確無比。
張翠山心中突的一跳,有似胸口遭人重重打了一拳,說道:「你……你……」謝遜道:「你心地仁厚,原該福澤無盡,但於是非善惡之際太過執著,難免厄難重重,你一切小心。無忌胸襟寬廣,看來日後行事處世,比你圓通隨和得多。五妹雖是女子,卻不會吃人的虧。我所擔心的,反倒是你。」
其實也是因為謝遜太聰明,才有了橫生變故後的一念成魔,也才有了放下屠刀後的一念成佛。
這兩個特徵一定是謝遜理性時的狀態,原先風光無限的謝遜,在光明頂位列四大法王之首時,就有著同別人不一樣的寬宏胸襟。
金花婆婆道:「謝三哥,你向來心腸挺軟,我當時真沒料到,武林中那許多成名的英雄豪傑,都是你一手所殺。」謝遜嘆道:「我心懷父母妻兒之仇,什麼也不顧了。我生平最不應該之事,乃是連發一十三招七傷拳,打死了少林派的空見神僧。」
......
金花婆婆走上幾步,撫著一塊大石,緩緩坐下,說道:「昔年光明頂上,只陽教主和你謝三哥,我才瞧著順眼。做妹子的嫁了銀葉先生,唯有你們二人,沒怪我所託非人。」謝遜也坐了下來,說道:「韓大哥雖非本教中人,卻也英雄了得,他武功雖不如我,膽氣卻不輸於我,我是很佩服的。
金花婆婆,其實也是個遇事認死理的主兒,無論別人對她多好,只要有一件事情不順心,她都會變本加厲地怪罪,所以呢,能讓金花婆婆記這麼久的好,足以見得當時還沒「變質」的獅王曾是個多麼溫柔的人。
而且謝遜心中沒有什麼門派之別,對有英雄氣概的人一律報以欣賞的眼光,實在是不可多得的公平公正之人。
紫衫龍王黛綺絲
儘管在心性大狂之時,殘忍殺害了眾多無辜之人,但謝遜搶奪七傷拳拳譜,練習七傷拳之事,其實也經過了十分縝密的思考。
謝遜道:「正是。我師父外號叫作『混元霹靂手』,掌含風雷,威力驚人。我找到他後,如用這路七傷拳功跟他對敵,他定以為我使的還是他親手所傳武功,待得拳力及身,他再驚覺不對,可已遲了。五弟,你別怪我用心深刻,我師父外表粗魯,可實是天下最工心計、城府奇深的毒辣之人。若不是以毒攻毒,大仇便無法得報……」
又比如在周芷若迷暈他,搶去屠龍刀,又栽贓給趙敏的那段時間,其實他也一直都心中有數。只是迫於形勢假意相信周芷若,其強大的洞察力和偽裝能力實在令人嘆服。
而且我們也能發現,謝遜的邏輯也是很強的。當眾人聚集於屠獅大會,謝遜直接當面開撕成昆,有條不紊,有理有據,可謂是「辯論老手」。
劇照
所以在正式開打時,在場江湖人士,只要是沒有和謝遜有舊仇的,都希望謝遜能手刃仇人,大仇得報。
謝遜與成昆仇深似海,苦候數十年,此刻方始交上了手,張無忌本來料他定要不顧性命的撲擊,與成昆鬥個兩敗俱傷,那知他一招一式竟沉穩異常,門戶守得極為嚴密。張無忌初時略覺詫異,又看了數十招,當即領悟,成昆武功之強當在謝遜之上,謝遜若一上來便逞血氣之勇,只怕支持不到三百招以上。顯然謝遜心中仇恨越深,手上越穩,生怕自己先毀在成昆手下,報不了父母妻兒的血仇。
開始報仇後,卻一招一式極為嚴密,沉得住氣。待到趙敏以鬼魂之談出口相助時,謝遜又找準時機,對仇人出手果決。
在冰火島之時,殷素素臨盆之際,謝遜突然發狂,嚇得殷張二人不知如何是好,決心無論如何都要將謝遜除去,但讓我們都沒想到的是,當初生嬰兒的第一聲啼哭響起,謝遜的良知就那麼被喚回了。
只聽得嬰兒不住哭嚷,突然之間,謝遜良知激發,狂性登去,頭腦清醒過來,想起自己全家遭害,兒子還不滿三足歲,活潑可愛,竟也難逃仇人毒手。這幾聲嬰兒啼哭,令他回憶起無數往事:夫妻間的恩愛,父子間的依戀,敵人的兇殘,無辜孩兒給敵人摔在地下成為一團血肉模糊,自己苦心孤詣、竭盡全力,仍無法報仇,雖得了屠龍刀,刀中秘密卻總不能查明……他站著呆呆出神,一時溫顏歡笑,一時咬牙切齒。
而後謝遜對小無忌百般照料關愛,將一腔溫柔全數賦予了他。
劇照
當然,陷入仇恨泥沼的謝遜犯下的殺戮是絕不可以被輕易原諒的,都需要他自己贖罪,並且為之付出代價。
當滅門之仇將他拉入深淵,他漸瘋入魔,空見大師的慷慨赴死讓他的良知有了間歇性的回顧,冰火島上艱難臨世的小生命,又仿佛在他心裡又重新種下了有溫度的種子,將他逐漸從黑暗中拉回人世。
謝遜這個角色複雜多樣,他承受著不堪忍受之痛,卻也被世間最光明的溫柔救贖,最後也被自己默默救贖了。
最終他選擇寬恕,寬恕那個推他入深淵的惡魔,也開始承擔起自己的罪孽,承擔起曾經那個如瘋似狂的自己。
小說裡的一切刻畫都在說明著,金毛獅王不是只只會發狂的獅子,大多數時候,他仍然還是那個運籌帷幄,心思縝密的獅中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