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影視劇誤解的人物形象——謝遜篇

2020-08-27 金庸聽書

謝遜,可以說是整部《倚天屠龍記》中最關鍵的人物,主線劇情幾乎全部圍繞他和他手中那把屠龍刀展開。

他武功卓絕,文採也斐然,謝遜十歲拜入成昆門下,二十八歲就已經位列四大法王之首,有望即位明教教主。

但不幸的是,轉頭就慘遭最信任的人——授業恩師殺害了自己全家,此番厄運,接踵而來,當他的憤怒淹沒了最基本的良知理性,他變得暴怒無常,兇殘嗜血。

復仇路上,他犯下三十多起滅門慘案,心態不可謂不瘋狂;王盤山下,他一聲獅吼,震瘋了其餘數人,又將船上的無辜船夫全部刺聾耳朵,逼他們服下啞藥,手段不可謂不毒辣。

謝遜


他的仇恨和衝動,是他身上無法洗脫的罪孽,也是推動劇情發展的「最佳助力」,但他仍然在該有所思慮時保持著他的教養、城府和智慧。

所以他其實是一個很複雜,很兩面性的一個人。

他正邪一體的特點在影視劇翻拍中,並沒有完整展現於觀眾面前。這既是對謝遜塑造上的缺失,也同樣降低了整體劇集的刻畫深度。

首先我們一起來全方位看看,金毛獅王謝遜除了發狂瘋魔、罪孽滿身外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遠見卓識

金毛獅王本就聰慧,對天下武功乃至天下人,他都能看個八九不離十,其中精髓更是摸得門清,講起來頭頭是道。

但聽得謝遜不住口的咒罵,從老天罵起,直罵到西方佛祖,東海觀音,天上玉皇,地下閻羅,再自三皇五帝罵起,堯舜禹湯,秦皇唐宗,文則孔孟,武則關嶽,不論那一個大聖賢大英雄,全給他罵了個狗血淋頭。謝遜胸中頗有才學,這一番咒罵,張翠山倒也聽得什有興味。


突然之間,謝遜罵起武林人物來,自華陀創設五禽之戲起,少林派達摩老祖,嶽武穆神拳散手,全給他罵得一文不值。可是他倒也非一味謾罵,於每家每派的缺點所在卻也確有真知灼見,貶斥之際,往往一針見血。只聽他自唐而宋,逐步罵到了南宋末年的東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罵到了郭靖、黃蓉、楊過、小龍女,猛地裡罵到了武當派開山祖師張三丰。

謝遜不僅博聞強識,對天下武學有著非同尋常的真知灼見,看人也是準確無比。

張翠山心中突的一跳,有似胸口遭人重重打了一拳,說道:「你……你……」謝遜道:「你心地仁厚,原該福澤無盡,但於是非善惡之際太過執著,難免厄難重重,你一切小心。無忌胸襟寬廣,看來日後行事處世,比你圓通隨和得多。五妹雖是女子,卻不會吃人的虧。我所擔心的,反倒是你。」

其實也是因為謝遜太聰明,才有了橫生變故後的一念成魔,也才有了放下屠刀後的一念成佛。

胸襟寬宏


這兩個特徵一定是謝遜理性時的狀態,原先風光無限的謝遜,在光明頂位列四大法王之首時,就有著同別人不一樣的寬宏胸襟。

金花婆婆道:「謝三哥,你向來心腸挺軟,我當時真沒料到,武林中那許多成名的英雄豪傑,都是你一手所殺。」謝遜嘆道:「我心懷父母妻兒之仇,什麼也不顧了。我生平最不應該之事,乃是連發一十三招七傷拳,打死了少林派的空見神僧。」

......

金花婆婆走上幾步,撫著一塊大石,緩緩坐下,說道:「昔年光明頂上,只陽教主和你謝三哥,我才瞧著順眼。做妹子的嫁了銀葉先生,唯有你們二人,沒怪我所託非人。」謝遜也坐了下來,說道:「韓大哥雖非本教中人,卻也英雄了得,他武功雖不如我,膽氣卻不輸於我,我是很佩服的。

金花婆婆,其實也是個遇事認死理的主兒,無論別人對她多好,只要有一件事情不順心,她都會變本加厲地怪罪,所以呢,能讓金花婆婆記這麼久的好,足以見得當時還沒「變質」的獅王曾是個多麼溫柔的人。

而且謝遜心中沒有什麼門派之別,對有英雄氣概的人一律報以欣賞的眼光,實在是不可多得的公平公正之人。

紫衫龍王黛綺絲

心思縝密


儘管在心性大狂之時,殘忍殺害了眾多無辜之人,但謝遜搶奪七傷拳拳譜,練習七傷拳之事,其實也經過了十分縝密的思考。

謝遜道:「正是。我師父外號叫作『混元霹靂手』,掌含風雷,威力驚人。我找到他後,如用這路七傷拳功跟他對敵,他定以為我使的還是他親手所傳武功,待得拳力及身,他再驚覺不對,可已遲了。五弟,你別怪我用心深刻,我師父外表粗魯,可實是天下最工心計、城府奇深的毒辣之人。若不是以毒攻毒,大仇便無法得報……」

又比如在周芷若迷暈他,搶去屠龍刀,又栽贓給趙敏的那段時間,其實他也一直都心中有數。只是迫於形勢假意相信周芷若,其強大的洞察力和偽裝能力實在令人嘆服。

而且我們也能發現,謝遜的邏輯也是很強的。當眾人聚集於屠獅大會,謝遜直接當面開撕成昆,有條不紊,有理有據,可謂是「辯論老手」。

劇照

所以在正式開打時,在場江湖人士,只要是沒有和謝遜有舊仇的,都希望謝遜能手刃仇人,大仇得報。

謝遜與成昆仇深似海,苦候數十年,此刻方始交上了手,張無忌本來料他定要不顧性命的撲擊,與成昆鬥個兩敗俱傷,那知他一招一式竟沉穩異常,門戶守得極為嚴密。張無忌初時略覺詫異,又看了數十招,當即領悟,成昆武功之強當在謝遜之上,謝遜若一上來便逞血氣之勇,只怕支持不到三百招以上。顯然謝遜心中仇恨越深,手上越穩,生怕自己先毀在成昆手下,報不了父母妻兒的血仇。

開始報仇後,卻一招一式極為嚴密,沉得住氣。待到趙敏以鬼魂之談出口相助時,謝遜又找準時機,對仇人出手果決。

舐犢情深


在冰火島之時,殷素素臨盆之際,謝遜突然發狂,嚇得殷張二人不知如何是好,決心無論如何都要將謝遜除去,但讓我們都沒想到的是,當初生嬰兒的第一聲啼哭響起,謝遜的良知就那麼被喚回了。

只聽得嬰兒不住哭嚷,突然之間,謝遜良知激發,狂性登去,頭腦清醒過來,想起自己全家遭害,兒子還不滿三足歲,活潑可愛,竟也難逃仇人毒手。這幾聲嬰兒啼哭,令他回憶起無數往事:夫妻間的恩愛,父子間的依戀,敵人的兇殘,無辜孩兒給敵人摔在地下成為一團血肉模糊,自己苦心孤詣、竭盡全力,仍無法報仇,雖得了屠龍刀,刀中秘密卻總不能查明……他站著呆呆出神,一時溫顏歡笑,一時咬牙切齒。

而後謝遜對小無忌百般照料關愛,將一腔溫柔全數賦予了他。

劇照

當然,陷入仇恨泥沼的謝遜犯下的殺戮是絕不可以被輕易原諒的,都需要他自己贖罪,並且為之付出代價。

當滅門之仇將他拉入深淵,他漸瘋入魔,空見大師的慷慨赴死讓他的良知有了間歇性的回顧,冰火島上艱難臨世的小生命,又仿佛在他心裡又重新種下了有溫度的種子,將他逐漸從黑暗中拉回人世。




謝遜這個角色複雜多樣,他承受著不堪忍受之痛,卻也被世間最光明的溫柔救贖,最後也被自己默默救贖了。

最終他選擇寬恕,寬恕那個推他入深淵的惡魔,也開始承擔起自己的罪孽,承擔起曾經那個如瘋似狂的自己。

小說裡的一切刻畫都在說明著,金毛獅王不是只只會發狂的獅子,大多數時候,他仍然還是那個運籌帷幄,心思縝密的獅中之王。

相關焦點

  • 那些因影視劇被誤解的人物形象
    大多影視劇裡塑造的達爾巴,可能為了表達他的憨厚性格,一般都是下圖風格:劇照插畫任我行長期沉浸在李亞鵬版任我行的形象中留言在你心裡還有哪些影視劇人物形象
  • 被影視劇誤解的人物形象——滅絕師太
    影視劇裡的滅絕師太只一昧的霸道狠絕,形象過於單薄。並沒有將最真實立體的滅絕師太展現給觀眾們。主要存在這樣三個問題:一是關於滅絕師太的年齡和外貌定位不準確,二是忽略了滅絕師太在武學上的造詣,三是忽略了滅絕師太偏激性格下的自我執著。外貌甚美?
  • 被影視劇誤解的人物
    在金庸先生的筆下,有一些很特別的人物,他們戲份不多,卻讓讀者印象非常深刻,甚至很多小說改編的影視劇,都為他們加戲。比如,《倚天屠龍記》中的滅絕師太,便是這樣一位人物。她在小說中的戲份很少,甚至遠不如武當七俠,但在影視劇中,她的戲份一般都要多過武當七俠。不論是在小說中,還是在影視劇中,滅絕師太給人的印象都非常深刻。
  • 她是金庸筆下唯一不被男主鍾情的女主,被影視劇誤解了很多年
    金庸聽書為金庸先生獨家授權漢語有聲項目,點擊關注閱讀更多精彩文章今天來跟大家聊聊被影視劇誤解了人物形象,世間第一毒物七心海棠的培育者——程靈素。書裡的程靈素不漂亮,面黃肌瘦,身材瘦弱,書中一開始甚至直接用「村女」二字來稱呼她。
  • 《倚天屠龍記》人物故事,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謝遜
    今天重點來分析一下金毛獅王這個人物,但從字面意思以及明教這個組織的結構,我們就不難分析出他的人物原型。整本小說就是謝遜殺人,武林冤案,外加屠龍寶刀。一條線順下來讓你覺得合情合理。乃至於最後屠獅大會,以謝遜皈依佛門,《倚天》小說差不多也接近尾聲,但謝遜的戲份不論小說還是電視劇都不是很足,可整個故事所有人都在念叨謝遜。
  • 《還珠格格》:被誤解的人物
    作為瓊瑤的經典之作,它在給很多人帶來童年回憶的同時,也在我們長大重讀的時候有了一層新的見解,畢竟隨著年歲的增長,很多對人物的看法有了改觀。好在《如懿傳》已經為皇后和容嬤嬤平了反,對於這樣一些被誤解的人只有等到真正長大後才能夠看懂他們,否則就是真正的「千古奇冤」。只有真正地理解並思考才不會陷入真正固定的盲區。
  • 《倚天屠龍記》原著裡的謝遜,實在是超有魅力的一個人
    小時候看《倚天屠龍記》電視劇,總感覺謝遜就跟個瘋老頭一樣,一出場要麼大開殺戒,要麼一頓獅吼功。雖然後來也知道了,謝遜是個聰明有才幹的人,但他瘋老頭的形象實在太根深蒂固,很難扭轉。其實,《倚天屠龍記》原著中,對謝遜這一人物的刻畫十分精彩。
  • 射鵰三部曲中有兩位「獅王」,金毛獅王謝遜的武功,比不上另一位
    提起金庸武俠小說裡面的「獅王」,估計有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都是《倚天屠龍記》裡面的金毛獅王謝遜。謝遜,是一個非常複雜的人物,他跟成昆一樣,都是被命運折磨,進而被仇恨衝昏頭腦的可憐人。其實很多讀者,都誤解了謝遜這個角色。謝遜的外表是一位鐵塔般的壯漢,虎背熊腰,身軀魁梧。
  • 《被誤解的三國》|正史和小說,三國究竟有何不同?
    初讀紅樓甚覺驚豔,原來故事還可以這樣描繪,草蛇灰線伏脈千裡,人物形象嬉笑怒罵躍然紙上,讓人讀起來欲罷不能,確如作者所言「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應是無人能解,所以才女張愛玲才會說,三恨紅樓未完。
  • 《被誤解的三國》:小說裡的「假三國」和其背後不為人知的真相
    顯然,小說比真正的歷史傳播的更加廣泛,比如《三國演義》讓很多人對三國的一些人物和歷史,有了很多的了解。但是,卻也存在很多誤解。當看到《被誤解的三國》這本書時,才知道,原來之前從電視劇或者小說裡了解到的三國人物及其事件,並不是完全跟真正的歷史上的人物和事件吻合。
  • 難怪黃衫女要救謝遜,你看看謝遜與楊過之間不為人知的關係
    中原六大門派之所以圍攻光明頂,有一半原因是出在謝遜身上,他為了報仇,殺了江湖數十個門派的高手,甚至連峨眉派滅絕師太的兄長都被他所害,如此一來,明教遂成了眾矢之的,六大派終於向明教展開了復仇行動。關進少林寺後,武林又舉辦了一場英雄大會,名為「屠獅大會」,書中代言自郭靖為抵抗蒙古大軍舉辦的兩場英雄大會後,數十年來江湖武林都未曾舉辦過這樣的盛會,直到《倚天》時代才再次舉行了,當年舉辦英雄大會是為了對抗蒙古大軍,如今卻為了一個區區金毛獅王謝遜,武林沉淪,令人唏噓,難怪金庸會在華山之巔安排一群三流人物舉辦華山論劍。
  • 影視劇和原著差距有多大?這兩位你熟知的人物是否顛覆了你的印象
    筆者作為男性,自然也對除《紅樓夢》外的三部作品都十分感興趣,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其中兩部中的兩位經典人物——豬八戒和李逵。如果在看過影視劇之後,再通讀原文進行對比,結果會令你極為驚詫,甚至可以說是目瞪口呆,因為原著和影視中的形象對比相去甚遠,不但毫無可比性,甚至完全可以說得上是天壤之別。
  • 5本精彩絕倫的民國軍閥類小說,人物形象生動,戰爭激情澎湃
    大家好,我是小馬哥,今天推薦5本精彩絕倫的民國軍閥類小說,人物形象生動,戰爭激情澎湃!國士無雙不像一篇傳統意義上的網文,反倒像是一篇老派的現實主義小說,作者在這篇文章裡面寫了北京與上海的三教九流歷史風情,寫了從北洋到共和國建國的風雲浪潮。從一個土匪一個車夫成為了北洋軍閥,再成為了革命元老,最後卻又掉下雲端。可謂「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了。
  • 成昆殺謝遜全家,少林空見大師卻要勸謝遜放下,他是個濫好人嗎?
    於是空見大師出面,想化解成昆與謝遜的仇恨,讓謝遜不再向成昆尋仇。空見與謝遜打賭,自己甘願受謝遜一十三拳,代表謝家一十三條人命。空見大師說:謝居士,我跟你打一場賭。尊師殺了你一家十三口性命,你便打我一十三拳。倘若打傷了我,老衲便罷手不理此事,尊師自會出來見你。
  • 張翠山寧可自殺,不肯出賣謝遜,竟是只知小義,無視大義?
    長期以來,談起張翠山殷素素夫妻揮劍自刎,喋血武當山之事,總有很多人深受相關影視劇影響,以為他們是被少林等六大門派逼死。還頗有金庸迷以為如果換了是郭靖、楊過、蕭峰等武功蓋世的男主角,一定不會被逼到如此束手待斃的地步。
  • 明教人才濟濟,陽頂天為何選擇謝遜當繼承人
    在這種情況下,陽頂天的遺囑選擇了謝遜,本文就來辨析一下,謝遜為何是最佳人選。武功上,二使四法王其實都差不太多,很難一人壓倒其餘眾人,但謝遜文武全才,就強於了其餘三法王。我義父文武全才,陽教主死後,我義父已是明教中第一位人物。只可惜陽夫人沒看到這信,否則明教之中也不致如此自相殘殺,鬧得天翻地覆。」
  • 總被影視劇弱化的五位高手,左冷禪不被待見,郭靖必須給一人讓步
    由於種種原因,連續劇都喜歡弱化一些和主要劇情沒太大關係的人物。雖然這種改動屬於藝術加工,但從一定程度上,也是使很多觀眾對作品中的人物實力有一定的誤解。而經常被影視劇弱化的高手也有不少,這五位卻是最典型!第一,丘處機丘處機是雙鵰時期的重要人物,更是全真七子中武功最高強的人。很多人都認為丘處機是典型的高開低走,出場時大殺四方,但是越往後面越弱。
  • 《封神演義》和正史裡的姜子牙,是怎樣的形象
    今年的十月一日,動畫電影《姜子牙》正式上映,雖然本文的關注重點並不在《姜子牙》到底有沒有講好中國故事上,但《姜子牙》對歷史和《封神演義》的大膽改編卻十分的吸引筆者的注意力,譬如說出任最終反派的天尊,在《封神演義》中可是和老子是同門師兄弟法力深不可測的元始天尊,號稱是「奉天承運御道統,總領萬仙鎮八方」,結果在電影裡卻成了心機深沉精於算計道貌岸然的反派人物。
  • 重溫《上尉的女兒》,普希金筆下的人物形象和性格塑造
    這部小說被果戈裡譽為「俄國最優秀的敘事作品」,簡單的故事享譽全球和暢銷不衰,其中最經典的莫過於故事中人物形象和性格塑造,其成功完全主要取決於作者普希金對人物的把控力度,我們就來聊聊《上尉的女兒》中那些人物性格塑造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