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星大比拼:三國殺中諸葛亮的3位徒弟到底誰更出色

2020-08-30 烽火戲三國

各位客官大家好啊,小鋒又和您見面了。在整部三國大戲中,諸葛亮的戲份絕對是裡面的第一主角,演義中的光環甚至蓋過了魏蜀吳三家的主子。這樣傳神的一位人物必然是要將自己所掌握的所有技藝一一傳授給後來人,而在諸葛亮的一生中也確實帶過三位徒弟,這三人也都繼承了諸葛丞相的遺風,但是結局卻不盡相同。

回到三國殺移動版中,我們的諸葛丞相也確實有一項獨門絕技,就是&34;,這樣的神技堪比先知,能對牌堆進行改動就如同能夠知曉天時一樣,牢牢將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而這項絕技也在他的三位徒弟中得到了傳承。今天,小鋒就帶各位客官看看到底這三位徒弟的觀星技能誰更出色?

1、馬謖

這第一位徒弟當屬參軍馬謖,馬謖跟隨諸葛亮多年,才智過人,軍事素養極高,因此諸葛丞相對其十分器重,甚至有令其接班之意。但無奈實戰經驗不足,痛失街亭,才落得一個&34;的悲慘畫面。

馬謖雖然英年早逝,但在三國殺移動版中卻也得到了丞相的部分真傳,早期版本的馬謖&34;一技就是對&34;的致敬。可以觀看牌堆頂三張牌,然後拿走紅桃,再按任意順序放回其他牌。小鋒覺得當時的馬謖再配上二技能&34;極其好玩。畢竟&34;就是一次小&34;,可控牌可改判,雖然觀看牌數的限制和&34;還相差一定距離,但是即使提升到現在的遊戲強度與速度也依舊可用。不知三國殺移動版的主創們為何將這樣經典的技能配置(和歷史契合度也很高)改為了&34;和&34;,這樣的改動小鋒覺得完全木得靈魂啊?不知各位客官您怎麼看。

2、諸葛瞻

能夠繼承諸葛亮遺風的必然也少不了自己的親兒子諸葛瞻,他也是蜀漢後期的肱股大臣。大名鼎鼎的《誡子書》便是諸葛亮用來教育諸葛瞻的,那自然也得到了諸葛亮的真傳。他雖然在功績上不如其父那樣卓著,但才能也十分過人。無奈蜀漢的衰敗令其在同鄧艾的決戰中戰死沙場,但這份忠心卻像極了其父的壯志。

到底說還是基因的作用異常強大,諸葛瞻在三國殺移動版中的技能可以說是全面複製其父,一技能&34;似&34;,雖然也只是三張牌,但這是在結束階段,摸牌控場掉體力一氣呵成,玩家可以根據場上情況和自己需要相應觸發,操作度極高。二技能&34;賽&34;,雖然只能擋一輪,但是效果已經十分明顯。有這樣的技能相信諸葛丞相也在天有靈了。目前諸葛瞻已經在三國殺移動版的測試服出現了,相信用不了多長時間就能再次體驗到諸葛丞相的遺風了。

3、姜維

這最後一位想必小鋒不用多說,那就是諸葛亮找到的真正接班人,繼承其遺志的幼麟姜伯約。姜維有多厲害,能和&34;、&34;齊名並執掌蜀漢後期大權便可見一斑。可以說我們的諸葛丞相真的是慧眼識金。

這樣的大人物三國殺自然也是不敢怠慢,出了一版又一版,可見姜維於整個三國的重要性。不知三國殺主創們能否給姜維一個登堂入室進入神將的資格?我們拭目以待。回到技能上,如果說以上兩位徒弟是繼承&34;,那姜維就是直接複製&34;。雖然技能名叫&34;,但覺醒後實則就是&34;,而且有意思的是普通姜維繼承的是標包&34;,而界限突破的姜維繼承的則是界諸葛亮的&34;(回合結束階段也能觀星)。三國殺移動版的主創們為了保持遊戲的強度與平衡真是用心良苦啊!

不知聽了小鋒的介紹,各位客官您對哪位高徒的&34;技能更感興趣呢,歡迎您在評論區與小鋒一起交流。如果還不過癮,也歡迎與您一起咱們共赴三國殺移動版的戰場。

評述技能,比拼歷史,小鋒給您還原一個真實的移動版三國殺武將和三國殺對決,有理、有據、有面兒,為您的移動版三國殺增彩助力!各位客官老爺們,咱們三國殺移動版的戰局中相見!

相關焦點

  • 三國時期一文一武兩大神秘隱士,教出的徒弟各個了得
    其實,他對自己三個徒弟的命運瞭然於心。但是天命不可違,只能順其天意。我們下面來看看水鏡先生最得意的三位門徒。要說司馬徽論徒弟成就是三國第一文隱士,那麼論徒弟武功上的修為,童淵真能算得上三國第一武隱士。雖然三國正史中沒有此人的記載,但是在戲曲和評書作品中是這樣被設定的。童淵是張繡、張任的師父。徒弟二人,一人是「宛城侯」張繡,另一人是西川的大都督張任。
  • 三國殺:司馬懿最害怕誰?第一鐵定張春華!不枉被稱妻管嚴
    三國時期,就屬魏國地方大,人口多,正可謂是兵多將廣,人才濟濟。難道,這就是讓司馬懿投奔曹操的原因?也是哦,只有曹魏打贏了天下,他才有機會竊取嘛!司馬氏晉朝,算是三國的唯一贏家。成功吞併了曹魏,劉蜀,孫吳三國,建立了大一統的晉王朝。然而,這個贏家,也是有諸多剋星,讓他害怕的呢。
  • 《三國演義》中郭嘉、司馬懿、諸葛亮、陸遜誰是三國最強軍師
    曹魏方前有郭嘉,後有司馬懿,蜀漢方有諸葛亮,東吳有陸遜,那麼郭嘉、司馬懿、諸葛亮和陸遜誰才是三國最強軍師呢?按這幾位的生卒年來看,司馬懿生於179年,活到72歲;郭嘉生於170年,活到37歲;諸葛亮生於181年,活到53歲;陸遜生於183年,活到62歲。誰活的最久,勝利就屬於誰,按這個來看,司馬懿熬死了所有的敵人,是他最後贏了。
  • 三國時期誰用過空城計,不是諸葛亮,而是趙雲、孫堅
    《三國演義》描寫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百年的歷史風雲,以描寫戰爭為主,訴說了東漢末年的群雄割據混戰和魏、蜀、吳三國之間的政治和軍事鬥爭,最終司馬炎一統三國,建立晉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國時代各類社會鬥爭與矛盾的轉化,並概括了這一時代的歷史巨變,塑造了一群叱吒風雲的三國英雄人物。
  • 周公瑾堪稱三國中被黑得最慘的儒將,那麼《三國志》中如何描述他
    但是作為一本小說,必然有著要突出的人物,而在突出這個人物的時候,就一定會對其他一些人物進行貶低,以通過人物之間的比較來讓想要表達的人物更加完美,在這方面,《三國演義》也不例外,為了突出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就在一些方面對周瑜進行了「黑化」,以達到更好的表達。周公瑾堪稱三國中被黑得最慘的儒將,那麼《三國志》中是如何描述他呢?
  • 《三國演義》中七位年少成名的大將
    正所謂英雄出少年,在三國群雄並起的亂世年代,活躍著一批又一批年少有為的英雄,他們馳騁於疆場之上,奮戰於兩陣之間,運籌於帷幄之中,決勝於千裡之外,在爭霸天下的過程中展現出一道道耀眼的光芒。今天來看下《三國演義》中七位年少成名的悍將。
  • 《三國演義》最被低估的名將,正史中他不亞諸葛亮,遠勝司馬懿。
    雖說後來關羽失荊州走麥城被殺,劉備夷陵慘敗逃回白帝城,這些都不再影響三國鼎立的局面。三國的版圖一直維持到到蜀漢滅亡。比如,《三國演義》中寫的溫酒斬華雄,為的就是突出關羽的武功高強,豈不知在《三國志》等正史中,華雄是被孫堅所殺。
  • 三國時期,除了諸葛亮等大神,真正擁有大智慧的人還有誰?
    ,人物角色刻更是畫的入木三分,比如:周瑜,張飛,曹操,諸葛亮等等歷史傳奇人物。然而,三國歷史上,對於東吳魯肅的刻畫卻是微乎甚微,在《三國演義》中,且其角色所傳達給讀者的是忠厚中略顯保守愚昧,儒雅中凸顯木訥可欺,穩重中又有失雄偉魄力。然而,在《吳書》中記載:「肅為人方嚴,寡於玩飾,內外節儉,不務俗好。治軍整頓,禁令必行,雖在軍陳,手不釋卷。
  • 魏延:到底算不算三國最冤的名將
    「誰敢殺我?」「誰敢殺我?」「誰敢殺我?」熟悉《三國演義》的朋友都知道說出這句話的是蜀國大將魏延,而三句說完魏延也被馬岱手起刀落人頭落地。真實的魏延作為蜀漢名將,文武兼備,智謀超群,是蜀漢不可多得的人才,也正因為如此,魏延之死也一直被不少人疑為詬病,覺得魏延死的實在冤枉,但魏延死的到底冤不冤呢?坦率的說魏延之死確實有點冤,但這裡面不但有魏延自身性格帶來的缺陷,還和當時蜀漢政權的實際一把手諸葛亮有著脫不開的干係,可以說魏延之死是有些悲劇色彩的咎由自取。
  • 三國殺原畫中的彩蛋
    ,大概是漢獻帝的密昭;眼呈血紅,表現出對曹操恨之入骨其手帕是漢獻帝密昭3、蜀漢史詩級外交人才張溫;背後諸葛亮矚目4、「爾等,竟如此狠毒」>還原了《三國演義》中兀突骨形象;背後的人為孟獲,可以判斷是《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第六次放孟獲走後,孟獲找兀突骨借兵(兀突骨為《三國演義》中虛構人物)5、水鏡和龐德公
  • 三國帝王哪家強?答案出乎你想像
    因為,曹操於公元220年3月15日去世,而三國開始於公元220年12月11日,曹丕受禪稱帝那一天。就在位時間來說,三國共有11位帝王,在位時間最短的是劉備,不到3年;而在位時間最長的,正是被我們群嘲的阿鬥劉禪同志。
  • 三國:諸葛亮足智多謀沒能一統三國,曹操統一北方與他兒時相關嗎
    諸葛亮那麼優秀為何沒有統一三國諸葛亮如此優秀,總以為諸葛亮和劉備會一統三國,可事實上劇情卻出現了反轉,一統三國並非是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和劉備,而是,赤壁之戰 諸葛亮利用火攻就能打敗曹操,草船借箭 諸葛亮利用草船就能夠把曹操的幾十萬隻箭 給借來。
  • 《三國5》書評
    這篇書評可能有關鍵情節透露很久沒有讀三國了,想起小時候,是小浣熊魔法士方便麵裡的人物卡喚起了我對三國人物的崇敬之情,那個時候我們關注的無非是卡片上颯爽的將領,以及迷之量化的智力值、武力值。後來,三國殺遊戲的興起再次帶起了「三國熱」,文韜武略,明爭暗鬥,三國殺裡的縱橫捭闔,比起童年的方便麵卡片,更接近了三國的真實面目和歷史的真相。
  • 諸葛亮欺他,劉備騙他,關羽瞧不起他,可他才是三國最有本事的人
    《三國演義》為許多三國時期的歷史人物披上了充滿傳奇色彩的神秘外衣,這其中最為出名的便是諸葛亮了。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可謂是獨得作者恩寵,羅貫中費盡筆墨將其塑造成了一個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大神級別的人物。在作者的刻意美化之下,他成為了三國之中數一數二的厲害人物。
  • 三國:為什麼趙雲死了諸葛亮只是哭,而張苞死了,諸葛亮卻吐血?
    《三國演義》中有載:「魏兵大敗,郭、孫二人棄馬爬山而走。張苞望見,驟馬趕來,不期連人帶馬,跌入澗內。不多日,忽報有人自成都來,說張苞身死。孔明聞知,放聲大哭,口中吐血,昏絕於地。」三國之中,曹魏、蜀漢、東吳,三國鼎立,名將眾多,為逐鹿天下,戰爭頻發。
  • 新三國播出十年記:披著三國外衣的宮鬥劇
    ,智足以識破諸葛亮計策,武足以殺退魏延救出曹真,司馬懿說曹爽之才遠在其父曹真之上,同時也遠勝自己的兒子司馬昭。關羽敬重忠義之士,所以他對張遼十分有好感,在諸葛亮火燒新野之後,關羽更對他心服口服,而新三國怕是為了突出關羽的傲,從頭到尾就沒見關羽真正服氣過諸葛亮。
  • 諸神亂《說唐》,人氣大比拼——誰是真英雄?
    《說唐全傳》是一部結合神話的戰爭類小說,說它是描寫隋唐年間故事的,但除了歷史大方向,基本全部情節都是原創的,而且這部書充分暴露了人性的險惡和真實的一面。在眾多人物中,有一部分是上界天神臨凡降世,那麼,在這些大人物中,誰稱得上真正的大英雄?人氣比拼又如何?
  • 品《三國殺》3—孫吳篇
    之前我們一起學習了《三國殺》裡面的蜀漢武將和曹魏武將,閒話少說,今天一起來學習江東諸將。1、孫權,字仲謀。承父、兄基業,與劉備建立同盟,共同抗曹,建立東吳,諡號大皇帝,稱吳大帝。孫權為人寬宏大度,崇尚俠義,喜歡蓄養賢才,為孫吳政權的建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 從「陰謀論」角度看《三國演義》最強謀士排名,諸葛亮僅排第四
    本文討論的是《三國演義》,而不是三國歷史。依照《三國演義》中出現的故事情節,且排除作者個人對人物的評價,就其中發生的人與事進行「陰謀論」討論。《三國演義》故事中,充滿了謀略與戰爭,如果拋棄了「陰謀論」單純講事件,會使三國趣味性大打折扣。本著對《三國演義》中出現的故事及人物,以「陰謀論」角度來探究一下:這一時期謀士前五名。
  • 「三國演義」中近乎「神人」的諸葛亮為何殺不了司馬懿?
    演義中前期諸葛亮幾乎處於無敵的狀態,就連東吳的」大都督「周瑜都被活活的氣得吐血此後在川蜀諸葛亮繼劉備遺願揮師北伐,欲助蜀國一統天下。魏國屢屢擺陣,大將軍曹真丟盔棄甲逃回魏都許昌。曹叡不得已只能啟用司馬懿上陣。在和諸葛亮的博弈過程中,司馬懿一直隱藏的才幹終於顯現出來。231年,諸葛亮第四次出祁山,浩浩蕩蕩的蜀軍將祁山包圍,司馬懿不得已只能迎擊。諸葛亮準備展開決戰,但是司馬懿看破諸葛亮軍糧不足,立下命撤軍,拒不出戰。諸葛亮用盡各種辦法皆沒法將司馬懿釣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