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賈家內囊盡上來,王夫人為了省錢,也是很拼了

2020-10-03 憑欄翠袖

大家都認為,《紅樓夢》裡寫盡了封建時代公府大家的富貴繁華。而四大家族中,王家算是闊氣的。

鳳姐聽了,翻身起來說:「我有三千五萬,不是賺的你的。如今裡裡外外上上下下背著我嚼說我的不少,就差你來說了,可知沒家親引不出外鬼來。我們王家可那裡來的錢,都是你們賈家賺的。別叫我噁心了。你們看著你家什麼石崇鄧通。把我王家的地縫子掃一掃,就夠你們過一輩子呢。說出來的話也不怕臊!現有對證:把太太和我的嫁妝細看看,比一比你們的,那一樣是配不上你們的。」

這說明,王夫人娘家是富有的,嫁妝也很貴重。可是,當黛玉初到賈府,來到王夫人房間:

正面炕上橫設一張炕桌,桌上磊著書籍茶具,靠東壁面西設著半舊的青緞靠背引枕。王夫人卻坐在西邊下首,亦是半舊的青緞靠背坐褥。見黛玉來了,便往東讓。黛玉料定這是賈政之位,因見挨炕一溜三張椅子上也搭著半舊彈墨椅袱,黛玉便向椅上坐了。

一連三個「半舊」,寫出了王夫人的生活節省。因為她嫁入賈家多年後,隨著賈家經濟日衰,逐漸失去了奢華的興致,養成了樸素低調的習慣。



在原著第二回,賈家已經開始衰敗了。冷子興說:

如今雖說不似先年那樣興盛,較之平常仕宦之家,到底氣象不同。如今生齒日繁,事務日盛,主僕上下安富尊榮者盡多,運籌謀畫者無一;其日用排場,又不能將就省儉。如今外面的架子雖未甚倒,內囊卻也盡上來了。

內囊盡上來,說明家底快要消耗光了。

作為榮國府的實際掌權內眷,王夫人對此心知肚明。但是,她讀書不多,能力有限,所以,不能像探春那樣承包開源,也不能像鳳姐那樣放貸賺錢。她能做到的,只有一個辦法:節儉。

可是,作為王夫人的親侄女,鳳姐穿戴使用的每樣東西都是光彩照人的,絕對不會有半舊的東西出現。

鳳姐出場時,「彩繡輝煌,恍若神妃仙子:頭上戴著金絲八寶攢珠髻,綰著朝陽五鳳掛珠釵;項下戴著赤金盤螭瓔珞圈;裙邊繫著豆綠宮絛雙魚比目玫瑰珮;身上穿著縷金百蝶穿花大紅洋緞窄裉襖,外罩五彩刻絲石青銀鼠褂,下罩翡翠撒花洋縐裙。」

鳳姐日常在家裡,「門外鏨銅鉤上懸著大紅撒花軟簾,南窗下是炕,炕上大紅氈條;靠東邊板壁立著一個鎖子錦靠背與一個引枕,鋪著金心閃緞大坐褥,傍邊有銀唾盒。那鳳姐兒家常帶著紫貂昭君套,圍著攢珠勒子,穿著桃紅撒花襖、石青刻絲灰鼠披風、大紅洋縐銀鼠皮裙,粉光脂豔,端端正正坐在那裡,手內拿著小銅火箸兒撥手爐內的灰。」

除了年輕愛美愛享樂的心態之外,還因為,鳳姐小時候,王子騰已經得勢,使得王家在經濟上也跟著發家致富了。所以,鳳姐自幼養成了奢侈的生活習慣,雖然嫁到了賈家,用的都是帶來的王家嫁妝。

可是鳳姐這樣的奢靡,根本沒被王夫人放在眼裡。王夫人氣定神閒對鳳姐說:「我雖沒受過大榮華富貴,比你們是強的。」

就是說,王夫人年輕時的生活享受,比鳳姐要奢華得多。那麼,如今到了這種一概半舊的級別,說明她真的是相當節儉了。

但是節儉的人偏總遇到花錢的事。

賈母是愛奢靡的,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吃的是把天下蔬菜寫成水牌轉著吃。穿的又從不肯穿外人贈送的。但是送來的禮物都被賈母珍藏密斂捨不得拿出來。她還要聽戲、捐款給廟觀,還要時常送禮物給親戚。今天送個丫鬟,明天送件皮裘。


王夫人的女兒元春封了妃,要建造大觀園省親,要買花木、僱工匠、配古董,養戲子尼姑。

然而賈家的地產投資失敗,農田收成不好。同樣這年,劉姥姥家多打了兩石糧食,瓜果蔬菜豐盛。可是賈家的田莊上就是三月下雨到八月,九月有碗大的雹子。可見連老天爺都不照顧賈家。

除此之外,還有各種例行的社交活動,也需要花錢。

於是,王夫人想方設法地省錢。

這份兒吝嗇持家的風格,黛玉也感應到了。

我因身上不好了,每年犯這個病,也沒什麼要緊的去處,請大夫,熬藥,人參肉桂已經鬧了個天翻地覆;這會子我又興出新聞來,熬什麼燕窩粥。老太太太太鳳姐姐這三個人便沒話說,那些底下的婆子丫頭們未免不嫌我太多事了。你看這裡這些人,因見老太太多疼了寶玉和鳳丫頭兩個,他們尚虎視眈眈,背地裡言三語四的;何況於我,又不是他們這裡正經主子,原是無依無靠,投奔了來的,他們已經多嫌著我了,如今我還不知進退,何苦叫他們咒我。

這話,主要是說婆子丫頭們見黛玉在賈家受供養,感到不服氣。其實黛玉真正忌憚的並不是他們。畢竟黛玉是主子,他們不能把黛玉怎樣,而且賈母對黛玉待遇頗豐,所以黛玉賞賜下人也很大方。但是,沒話說的舅媽,可就不好說了。沒話說,是指嘴上,人家心裡可不定是怎麼想的。

第二十八回裡,王夫人派人來叫寶黛二人吃飯。

王夫人見了林黛玉就問:「大姑娘,你吃那鮑太醫的藥可好些?」


有人說這裡表現了王夫人對黛玉的關心。不過這稱呼有點突兀,賈府上下,叫林黛玉有「林姑娘,林丫頭,玉兒,顰兒」等等。唯獨只有王夫人,管黛玉叫「大姑娘」。當然,王夫人對黛玉還是以禮相待的,只是,這禮上透著生分。可畢竟只是舅媽而已,還能怎樣?
王夫人問起了鮑太醫的藥效,黛玉說:

「也不過這麼著。老太太還叫我吃王大夫的藥呢。」

王大夫就是太醫院正堂王君效的侄孫,賈家世交,名醫世家的優秀人才。賈母很信任王醫生,一開始就讓他給黛玉看病,但是藥效並不明顯。於是後來王夫人又換了鮑太醫。結果效果似乎還不如王太醫。黛玉講話很小心,只說老太太還叫她吃王太醫的藥。其實她自己肯定也覺得王大夫的藥更好。但是畢竟這是在人家家裡,換醫生換藥畢竟也是個麻煩人的事情。人家幫你換,本來就是一片好心,你直接說新換的還不如原先那個,未免傷人好心。所以黛玉把老太太搬了出來。
寶玉插嘴說:


「太太不知道,林妹妹是內症,先天生的弱,所以禁不住一點風寒,不過吃兩劑煎藥就好了,散了風寒,還是吃丸藥的好。」


寶玉分享對黛玉的病情的研究心得,意在暗示,誰都不如他跟林妹妹熟。


這種口氣,有點離間舅媽和外甥女之嫌。就算王夫人不是寶玉的親媽,她也不可能會很喜歡他這種口氣。於是王夫人也說原來聽醫生說了個丸藥名字,只是又忘記了。也許是她真的記性不好,也許是前邊被黛玉和寶玉的話潑了冷水,所以現在對黛玉的治病問題也不想多置喙了。


可是寶玉似乎熱情越來越高,接連說了人參養榮丸、八珍益母丸、左歸、右歸、麥味地黃丸五個丸藥名字。

王夫人道:「都不是。我只記得有個『金剛』兩個字的。」

寶玉扎手笑道:「從來沒聽見有個什麼金剛丸。若有了金剛丸,自然有菩薩散了。」說的滿屋裡人都笑了。

寶釵抿嘴笑道:「想是天王補心丹。」

王夫人笑道:「是這個名兒。如今我也糊塗了。」

寶玉道:「太太倒不糊塗,都是叫金剛菩薩支使糊塗了。」


菩薩二字都是草頭。王夫人記成了金,寶玉偏以草相對,真是絕妙!後文寶釵提點出正確答案是天王補心丹,與金剛菩薩皆無瓜葛,寶玉還意猶未盡,打趣母親被金剛菩薩指使糊塗了,此語也許預示王夫人本不糊塗,只因金草之爭而做出了糊塗事。
王夫人此時有點惱羞成怒,畢竟當著釵黛兩個表親晚輩被兒子這樣沒大沒小搶白可不是體面事,於是說道:

「扯你娘的臊!又欠你老子捶你了。」

王夫人雖然受教育程度不高,但人前大家閨秀的氣派十足,很少有失身份的言行出現,這裡要算一次。此言一出,前邊那種詼諧輕鬆的氣氛便有些淡了。所以後邊釵黛都不再言語。只有寶玉在慈母跟前放肆慣了,沒有意識到母親的不滿,繼續由著性子胡扯。
王夫人罵了兒子一句,就希望轉移話題,說以後照這個藥名買來給黛玉吃就好了。寶玉還沒說夠,又插嘴說這個藥沒用。

「太太給我三百六十兩銀子,我替妹妹配一料丸藥,包管一料不完就好了。」


王夫人對這句話的第一反應是:

「放屁!什麼藥就這麼貴?」


這話較前一句更為失態。畢竟這是在說給外甥女配藥,當舅媽的第一反應就是嫌貴,捨不得,即便如此,也該委婉些表達嘛。好在不是在賈母跟前,否則這種天真爛漫的直白表現必定會令婆婆不滿。


由此推測,王夫人為什麼要換掉王太醫的藥,轉為鮑太醫呢?八成是嫌王太醫的藥太貴了吧?面對黛玉這樣一個每年需要消耗大量金錢配藥還不見好的外甥女,王夫人可怎麼省錢呢?


黛玉明白王夫人的心思,所以儘量不麻煩人家。自己紗窗舊了,也不急於更換。她知道,王夫人為了錢,是可以罵街的。

所以,當賈母發現此事,她馬上向王夫人提議換窗紗,而不是鳳姐。因為她知道,這些細節上,做主的是王夫人。

我們在書裡看到賞賜人東西的,主要是賈母,而王夫人很少賞人。偶爾賞賜的,主要是衣服,確切說,是她自己的舊衣服。舊社會有錢人的衣服材質金貴、工藝複雜,那些緙絲、錦緞、織金的衣服,哪怕樣式舊了,也都價值不菲。而且,主子太太賞賜的東西,好歹也是個體面。

王夫人曾經賞賜自己的舊衣給襲人和秋紋。一來,這些鮮亮顏色的衣服已經不再適合她的年紀,賞賜丫鬟,屬於廢物利用;二來,可以收買人心,還不用另外花錢,真是惠而不費!

可是,當她攆走金釧,導致其投井致死時,她除了撫恤金,也想賞賜一些衣服。但這一次,她不想賞賜自己的衣服,或許是覺得應該給金釧穿新衣服才對得起她;又或許,她覺得用自己的衣服給死人裝裹未免太喪氣?

但是現做新衣服,一來怕大熱天來不及做好屍體就要下葬,二來,還要另外花一筆錢……於是王夫人想到了經常助人為樂的寶釵。


王夫人道:「剛才我賞了他娘五十兩銀子,原要還把你妹妹們的新衣服拿兩套給他妝裹。誰知鳳丫頭說可巧都沒什麼新做的衣服,只有你林妹妹作生日的兩套。我想你林妹妹那個孩子素日是個有心的,況且他也三災八難的,既說了給他過生日,這會子又給人妝裹去,豈不忌諱。因為這麼樣,我現叫裁縫趕兩套給他。要是別的丫頭,賞他幾兩銀子就完了,只是金釧兒雖然是個丫頭,素日在我跟前比我的女兒也差不多。」口裡說著,不覺淚下。

寶釵忙道:「姨娘這會子又何用叫裁縫趕去,我前兒倒做了兩套,拿來給他豈不省事。況且他活著的時候也穿過我的舊衣服,身量又相對。」王夫人道:「雖然這樣,難道你不忌諱?」寶釵笑道:「姨娘放心,我從來不計較這些。」一面說,一面起身就走。王夫人忙叫了兩個人來跟寶姑娘去。

王夫人計劃拿黛玉的生日衣服給金釧裝裹,可黛玉生日在二月十二,金釧死在五月,哪有那麼早就預備生日衣服的呢?探春生日在三月,迎春和惜春生日在四月到臘月之間,哪個都比金釧的死期更近吧?怎麼就惦記上黛玉的衣服了呢?

所以,王夫人對寶釵這番話,八成是虛張聲勢,她唯一的目標就是寶釵。故意說黛玉,是因為黛玉寶釵都是客家小姐,具有可比性,以黛玉的「有心」對比,把寶釵架到了一個道德制高點。暗示寶釵,你比黛玉懂事,她不能為我分憂,你不會令我失望的。

寶釵只得捐出了她的衣服,當然她也看穿了二姨的套路,嘴上說著客氣話,心裡是厭惡的,所以沒等把話說完,「起身就走」。王夫人生怕她反悔,「忙叫了兩個人」跟去拿衣服。

所以,有關王夫人蛇蠍心腸殺人不眨眼的說法是完全錯誤的。她並不想逼死金釧,她只想裁員,逼死了她,還要另外給撫恤和裝裹,真是太費錢了!所以,金釧之死,是她的「過失殺人」,絕非謀殺。

金釧死後,王夫人把金釧的工資補給了她妹妹玉釧,讓她吃雙份兒,其實還是完成了一次順利的裁員。雖然工資成本沒有減少,但是以後賞賜之類的福利,完全可以省下一人份了。此外,王夫人從自己的月錢裡拿出二兩銀子一吊錢給襲人作月錢,這只是為了收買襲人,給她畫餅,讓她以為自己有希望成為寶玉姨娘,從而更加忠於王夫人。畢竟襲人是賈母的人,王夫人並不完全信任。他更願意從自己的丫鬟裡選拔姨娘給寶玉。起先她選的是金釧,可惜金釧觸了她逆鱗,於是她看中了更沉穩的玉釧。而且,玉釧這二兩銀子,走的是官中的帳目和銀子,她要轉正成姨娘,比襲人將更加順理成章。


所以,王夫人的錢,沒有一分是白花的

王夫人少有的一次大方是對待劉姥姥。劉姥姥第一次來榮國府,王夫人授意鳳姐給了二十兩銀子。第二次來,賈母等人送的是衣食藥品等,王夫人給了一百兩銀子。

一方面,劉姥姥算是王家親戚,王夫人有義務照顧她。另一方面,劉姥姥這樣的窮親戚三番兩次上門來打秋風,於王夫人並不光彩,而且,二十年前,狗兒家與金陵王家聯過宗,知道王家不少底細。後來周瑞曾經爭買田地,「其中多得狗兒之力」——田地購買,有何可爭?八成是仗勢欺人巧取豪奪平民資產。這些不光彩的事情如果抖漏出來,於王家聲譽也大為不利。所以,王夫人寧可花錢買心安,打發劉姥姥遠走少來。


王夫人對待丈夫的妾,也是相當吝嗇的。趙姨娘抱怨「成了樣的東西也到不了我手裡來」。這其中固然有她自己不擅理財,又盲目貼補娘家的原因,但是作為賈政的寵妾,她的日子確實不夠滋潤。這其中,自然有鳳姐暗地的剋扣,但是這種剋扣,也必須有王夫人的暗示和授意。

趙姨娘的兄弟死了,吳新登家的向王夫人要錢分配撫恤金,王夫人只說知道了,叫她向探春李紈匯報。其實,王夫人完全可以自己做主審批,然而她非要推給探春。

這樣做的目的,一是要檢驗探春是否秉公執法,是否會偏心生母。二來,也是把一個燙手山芋推了出去。

如果要王夫人自己審批,她直接照章辦事,那就只給二十兩銀子。但是趙姨娘肯定會不爽,八成要去找賈政訴苦。到時候恐怕還是要多給她,不但省不了錢,而且會惹賈政不快。按照平兒後來的說法,多給的也不是沒有,二十兩銀子只是常例。那麼,兒女雙全一直受寵的趙姨娘,究竟算不算「常例」,就見仁見智了。

所以,王夫人把決策權交給探春,給多了,是眾人看探春的笑話;若是給少了呢?那就正好省下這筆錢——趙姨娘親閨女作的決定,她還能找誰去?所以,王夫人一定要讓吳新登家的去找探春。她實在不想給趙姨娘多餘的錢,就算給,也不能由她自己手裡給出去啊!

金釧被攆走,令王夫人嘗到了甜頭——用狐媚的理由攆走不順眼的年輕女僕,可以名正言順地裁員降低成本。於是王夫人就在尋訪狐媚上多花心思,以備裁員。這一點,她與鳳姐想到了一處:

不如趁此機會,以後凡年紀大些的,或有些咬牙難纏的,拿個錯兒,攆出去配了人,一則保得住沒有別的事,二則也可省些用度。

但是王夫人不好直接裁減小姐們的丫鬟。

但從公細想,你這幾個姊妹也甚可憐了。也不用遠比,只說你如今林妹妹的母親,未出閣時,是何等的嬌生慣養,是何等的金尊玉貴,那時像個千金小姐的體統。如今這幾個姊妹不過比人家的丫頭略強些罷了。通共每人只有兩三個丫頭像個人樣,餘者縱有四五個小丫頭子,竟是廟裡的小鬼。如今還要裁革了去,不但於我心不忍,只怕老太太未必就依。雖然艱難,難不至此。我雖沒受過大榮華富貴,比你們是強的。如今寧可我省些,別委屈了他們。以後要省儉,先從我來倒使得。

所以,抄檢大觀園這個主意應運而生——抓住錯處,就好裁員了呀!王夫人主要從自己人裁起。除了迎春的司棋和惜春的入畫,王夫人主要裁減的是寶玉房內的晴雯、芳官、四兒,後來還有跟著芳官一起出家的藕官和蕊官。此外,還有賈薔的奶媽,罪名是妖喬。

被王夫人裁員的人,大多沒有實在的罪證。與其說是真為了人品,不如說,就是為了裁而裁。裁別人不好下手,裁自己的兒子孫子才是最容易的。為了裁員,王夫人放下了以往的菩薩身段,變成了閻王。


李紈年輕守寡,賈家敬重寡婦守節,貌似對李紈待遇不錯,鳳姐算帳說:

你一個月十兩銀子的月錢,比我們多兩倍子,老太太太太還說你寡婦失業的,可憐不夠用,因有個小子,足的又添了十兩,和老太太太太平等;又給你園子地,各人取租子;年終分年例,你又是上上分兒。你娘兒們主子奴才共總沒十個人,吃的穿的仍舊是官中的,一年通共算起來,也有四五百銀子。

從鳳姐敘述來看,這給與李紈的特別優待,似乎是賈母首先想到和提出的。王夫人主要是附和。如果賈母不提,王夫人能想到嗎?很難說。兒子早逝,兒媳自然有照顧不周和克夫的嫌疑。而且李紈娘家不是大富大貴,不能給賈家實際的好處,她本人也不能幹,無法持家,如今花這麼多錢在她母子身上,是否值得呢?


所以,王夫人雖平時對孫子兒媳無甚關照,一到裁員就馬上想起要裁賈蘭的奶媽。寶玉與襲人云雨之後,奶媽依然能隨侍身邊進言禁酒,賈蘭才十歲出頭,已經要撤奶媽了。也難怪李紈母子對賈家態度疏離,「不問你們的廢與興」。王夫人對待長子遺下的獨子,未免刻薄了些。

沒辦法,還不是為了省錢?

這些能自己走出榮國府的被裁者還算幸運的,像晴雯這樣生病的,直接只穿著內衣就被扔出去了,所有衣服首飾都被扣下,王夫人說要留給好丫鬟穿。

確實,賞衣服賞了這麼多年,王夫人的舊衣箱只怕也快空了吧?所以,當襲人要回娘家時,她只賞了一件不擋風的青緞灰鼠褂,又叫鳳姐去安排襲人的省親。於是鳳姐又給了襲人一件石青刻絲八團天馬皮褂子,還有一個玉色綢裡的哆羅呢的包袱包了一件半舊大紅猩猩氈雪褂子。鳳姐這樣做完全是揣摩了王夫人的心思,故意要給襲人體面,讓她風光地回家省親。

金釧的衣服有寶釵捐,襲人的衣服有鳳姐捐。其他丫鬟如果賞衣服不夠用,還可以給她們從晴雯那裡扣下的衣服。王夫人真會算計!

看遍了這麼多王夫人勤儉持家的創意行為,回到你們一直念叨的那個老問題上來吧!

王夫人為什麼喜歡寶釵兒媳,而不是黛玉?

當然,原因有很多,但是其中最實際的原因就是,寶釵這樣一個兒媳,比黛玉要經濟適用得多。

同樣穿鶴氅,黛玉穿的是大紅羽紗面白狐皮裡;寶釵穿蓮青鬥紋錦上添花洋線番絲,衣服也是半新不舊。

黛玉吃東西講究,咽不下玉粒金蓴噎滿喉,吃螃蟹還要就燒酒,早起吃燕窩粥,中暑要香薷飲,平時拿人參養榮丸當日常補品,零食是潔粉梅片雪花洋糖。

而寶釵把家裡的螃蟹、進口豬魚瓜藕都拿給賈家人吃,自己偶爾吃個油鹽炒枸杞芽。生病只需要冷香丸即可。就算有朝一日賈家窮到吃不上飯,豐滿寡慾的寶釵也必定是最後餓死的那個!

黛玉是除了寒冷季節,都是要薰香的,而寶釵從來不薰香,連花兒朵兒的打扮都不需要。而且寶釵皮膚好,一貫素顏。皮膚也好,如雪瑩潤,同住的湘雲犯了杏斑癬,還得找黛玉借薔薇硝。總之,寶釵要是做兒媳,首飾和化妝品費用全都省下了

黛玉的房間精緻講究,像上好的公子書房。而寶釵的房間,裝修簡樸如同雪洞一般,衾褥十分樸素,連門帘都是半舊的。看到這樣的房間,王夫人自然是驚喜交集——真是太好養活了!

黛玉是美人燈,風吹就壞,所以絕對不能給她派活兒,怕她勞碌。她最大興趣就是寫詩,可是這種愛好不能給家務和經濟上帶來任何好處。

而寶釵善於管家,還勤於女工,到了夏天就主動做活到三更,有這樣一個媳婦兒,家裡的裁縫和針線嬤嬤都可以裁掉了。黛玉可不行,別人做好的針線活兒可能還會被她剪壞。

寶釵脾氣好,能容人,還能施放小恩惠給下人。而黛玉的脾氣比較尖刻,周瑞家的被她懟,李嬤嬤被她譏諷,連小紅都知道她愛刻薄人,這要是娶了她,以後家裡的是非矛盾自然也更多。

寶釵不嬌氣,沒架子,生病時自己描花樣,放出小丫鬟去院子裡玩。名義上有兩個丫鬟,其實只有一個,因為文杏太小,指望不上。而黛玉身邊必須隨時使奴喚婢。清虛觀打醮時,別的小姐都只帶兩個丫鬟,唯獨她帶了三個。所以黛玉身邊是絕對不能裁員的。

這樣綜合看下來,娶寶釵這樣一個兒媳,確實比娶黛玉要划算得多。

所以,拋開血緣親疏、正統思想、金玉之說等原因,光是省錢這一項優勢,就足以讓王夫人支持寶玉娶寶釵了!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貧窮是最大的惡,因為貧窮能迫使人無所不用其極。

為了省錢,王夫人真的也是很拼了!

相關焦點

  • 秦可卿在賈家的地位其實很低,賈家落魄的族人也有些看不起她
    她的葬禮既奢華又靡費,死時全家都為她哀嚎痛哭,所以很多人都認為,秦可卿在賈家的地位很高。然而秦可卿的出身又充滿了爭議,她是秦業在養生堂抱養的一個棄嬰,不僅家庭背景和賈家相差太多,血統還不明確。因此秦可卿這樣的出身,在賈家能有這樣的待遇,讓她在賈家的生存狀況充滿了爭議。那麼秦可卿在賈家的地位真的這樣高嗎?
  • 偽善的王夫人,為什麼說她最可怕?
    這是邢夫人在大觀園中偶然所得,也是王夫人管家不力的證據,她覬覦管家位置多年,自然不肯放過打擊王夫人的機會。 對於賈家來說,這是一步死棋,由王夫人親手堵上了賈家的出路。 賈家之所以能夠中興,依靠的是賈元春這個女兒,在賈家沒有出現能夠肩挑大梁的男人前,聯姻是最好也是最有效的出路。
  • 皇帝要對賈家動手,賈元春省親頻頻給提示,賈母等賈家人都沒看懂
    賈元春省親是賈家「鮮花著錦烈火烹油」的盛事,也是她人生最高光時刻。歷史上從沒有妃嬪省親的先例,元春回家省親該是何等榮耀和自豪!可惜賈元春省親過程並不美好,從一進門到離開,前後哭了六、七次,不但如此,還對賈家和皇帝口出怨言,十分令人詫異。
  • 劉姥姥二進榮國府,並非為了答謝,她的心思只有王夫人母子清楚
    見過王夫人的劉姥姥對當時的王家二小姐印象深刻,平和、慷慨,瞧得起她們這些窮親戚,這是王夫人待字閨中的樣子。估計見當年未出閣的王夫人,劉姥姥要辦的事和一進榮國府的動機一模一樣。王夫人知道劉姥姥二進榮國府的心思,用一百兩銀子幫了劉姥姥王夫人和劉姥姥的女婿有點沾親帶故的關係,也曾幫助過狗兒一家,但賈府也是個空架子,賈母過生日,王夫人沒錢送禮,急得團團轉,還是鳳姐兒提了一句,把不用的銅錫傢伙押了三百兩銀子,王夫人才算把這個遮羞禮搪過去。
  • 王夫人攆走晴雯後,欺騙賈母是「女兒癆」,可笑她自己又說漏嘴
    大觀園出現這種東西對賈家和賈家兒女不啻名譽盡毀。隨後,受王善保家的教唆,王夫人悍然發動了抄檢大觀園的行動。從王夫人這邊看,晴雯是挑唆賈寶玉不好好學習,致使寶玉裝病逃學。晴雯不守奴才本分,與賈寶玉沒大沒小,咬尖跋扈……都令王夫人容不得她。三,晴雯是賈母的丫頭,打狗看主人。王夫人不顧賈母情面攆走晴雯,就存了撕破臉,不管如何也要攆走。
  • 賈環一個稱呼,看出趙姨娘多得寵,王夫人多心酸
    《紅樓夢》裡面,賈家的嫡妻們看似尊貴,實際上個個都蠻心酸。整個寧榮兩府的嫡妻裡面,王夫人看似最體面。她娘家是金陵王家,又育有兩子一女,女兒元春還進宮當了貴妃。可以說,她在賈家,算是最體面的一個嫡妻。但實際上,王夫人體面的表象下,也是滿滿的尷尬。
  • 看紅樓|王夫人屋裡半舊的陳設折射出什麼
    很簡短的一段文字,作者在這裡一連用了三個「半舊」,這就很有強調的意思了,很多讀者也對「半舊」一詞很感興趣,有人在心頭疑惑,也有人直接發問:賈家這時候是不行了嗎?怎麼王夫人屋內的陳設全是半舊不新的?換一些新的軟裝很費錢嗎?賈家已經窮到掏不起了嗎?
  • 薛家和賈家的差距有多大?半杯茶水,一顆珍珠,二兩人參裡有答案
    賈寶玉說完後王夫人不信,後來王熙鳳出來作證,說是薛蟠確實配過這種藥,為此還跟自己要過珍珠。從薛蟠的話中可知,為了配藥,到處找珍珠。薛家有薛姨媽和薛寶釵,他們居然都沒有珍珠;如果要用,必須到外面去買。這充分說明了薛家女人的首飾中是沒有珍珠的。事實上,普通人的珍珠也無法與王熙鳳使用的珍珠相比。夏太監派一個小太監到賈家借銀子,王熙鳳當即讓平兒拿出兩個金項圈去當銀子,打開看時,有一個金累絲攢珠的,上面的珍珠在蓮子大小,與宮中之物不離上下。
  • 榮國府大少奶奶李紈,和婆婆王夫人從來沒有說過話,這是為什麼?
    婆媳關係也是一樣,雖然關係都不怎麼樣,但是不怎麼樣的還各有特色。尤氏和秦可卿的婆媳關係,表面上看很好,實際上共享一個男人。自己的兒媳婦和自己老公扒灰,這一般人可受不了,關係自然也好不到哪兒去。秦可卿出殯,「尤氏正犯了胃氣疼的舊症,睡在床上」,只怕也是不願意出頭嫌丟人。邢夫人這個形象,在《紅樓夢》裡就沒有什麼好的描寫,曹雪芹寫她「婪取財貨為自得」、「克嗇異常」。
  • 林黛玉吃人參不治病,王夫人為何一直給她吃?賈母朽壞人參是答案
    ,賈母忘了用,可知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賈家已經不是當日的繁華。但是王夫人一口咬定晴雯是「女兒癆」,影射她認為林黛玉也是「女兒癆」,是好不了的病。王夫人曾經給林黛玉換了個鮑太醫。「鮑」者臭也,出自《孔子家語·六本》: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王夫人換了個醫術臭,藥臭的庸醫給林黛玉,代表她對林黛玉確實沒有真心。
  • 邢夫人吝嗇王夫人惜老憐貧,差距在對待金錢的態度上
    文|夢姿筆談圖片來源於網絡邢夫人是賈赦之妻,邢夫人作為賈家的大兒媳,但並不討賈母的歡心,也沒有當家的權力,就連自己的媳婦王熙鳳又一味奉承賈母與王夫人。當然也是在請示王夫人後,鳳姐裁奪著給的。劉姥姥靠著二十兩銀子度過了難關,第二次來榮國府是為了送些自家地裡種的糧食蔬菜來回報恩人。
  • 《紅樓夢》中王夫人出手趕走晴雯到底對不對?
    同一件事情,當事人立場不同,看法完全不同,比如說晴雯從大觀園被離開,在晴雯看來,那就是天大的冤屈,人家什麼都沒幹呢,而在王夫人看來,那就是維護自己主子的權益,這個丫頭就是不行,就是得攆出去。那麼,王夫人出手趕晴雯,到底對不對?
  • 劉姥姥一來榮國府,王夫人就連續給錢,只因她有把柄在劉姥姥手中
    其實她與賈家毫無關係,不過仗著和王夫人當年認識。按說王夫人可給也不給。不給的話劉姥姥也沒辦法,她見王熙鳳拿腔作勢,也以為不可能給了。王夫人多年後對劉姥姥記得很清楚,包括周瑞家的那麼勢利眼的人,也不曾怠慢了劉姥姥,可見當初劉姥姥親家老爺與王夫人父親連宗,並不只王夫人所說「一個姓,一處做官,狗兒家攀附王家勢力」那麼簡單。
  • 賈政擇媳標準是書香門第型,當年迎娶王夫人,不過是家族利益使然
    寧榮兩公當年依靠戰場廝殺、軍功起家,掙下了這份家業,到了賈赦、賈政這一代,降等襲爵的弊端已積累到頂點,賈赦雖然襲了國公爵位,但是個空銜兒,賈府必須出來幾個科舉起仕的人才,才能重新振興賈家往日的繁榮。賈珠也是個人才,14歲進學,但早早去世。賈寶玉是個例外,因為賈母溺愛,不喜讀書,只愛濃詞豔賦,這也是賈政不喜歡賈寶玉的原因所在,但寶玉到底有些歪才。賈探春不用說,四春姐妹中,才華僅次於元春,比迎春、惜春高出一大截。
  • 賈母與王夫人之間的婆媳關係,並沒有人們說的那麼糟糕
    這一場祈福,重點似乎是為了祈求「平安」。一個身居高位的妃子,卻在心裡惴惴不安,需要靠「祈禱」來找尋些許安全感。這場法事本身就顯示出元春的憂慮,她的地位,甚至生命都是菜板上的一塊魚肉罷了。書中提到,元春兒時也與寶玉相似,也是在賈母身邊養大的。按理說,賈母作為祖母不也該為親手養大的孫女擔憂嗎?也該想著能為這個孫女做些什麼嗎?
  • 趙姨娘挑事生非,王夫人一忍再忍?那是你沒看清王夫人真面目
    從中能看出王夫人雖然表面不顯,內裡也是善妒之人。王熙鳳對待賈璉的方式,正是學習王夫人。而王熙鳳的悲劇是她不像王夫人肚子爭氣,能接連生兒子,才會進退失據。因為王夫人陪房,也是賈家奴才,與襲人外頭買的丫頭的母親是好人家出身並不同。
  • 讓賈母出奇的憤怒,王夫人卻在家笑出聲
    張道士出身賈家,算半個賈家人,與賈母等說話也比較隨便。最後,結合賈家流行的金玉良姻說法,打醮清虛觀前賈元春賜節禮寶玉寶釵一樣,以及清虛觀打醮是賈元春的意思,王夫人又躲在家中沒有跟來……賈母怎麼可能想不到這幫人聯合起來在給自己設套。所以,賈母雖然表面平靜,嘴裡的話卻非常不客氣了。
  • 賈母支持鳳姐管家,是因為她早把王夫人的心思看透了
    很大程度上在於這位老人家早看透了王夫人的心思,借力打力。一、王家向賈家的滲透王熙鳳的婚姻其實比她兩個姑媽都好,因為賈璉的身份在那兒放著。二、王夫人的小心思王夫人剛嫁到賈府是不管家的,從邢夫人的陪房費婆子「起先也曾興過時」可以看出來,一開始,賈赦作為嫡長子或者世子,邢夫人是世子夫人,兩個人一主外,一主內,後來
  • 冷淡,因為無法割捨的愛——王夫人與李紈
    王夫人與李紈的婆媳關係,安穩平淡,既沒有風波衝突,也沒有真情互動,雙方恪守婆、媳之道,令人覺得寡淡甚至有些冷漠。仔細推敲,這種關係似乎是合情合理的,因為畢竟維繫這兩個女人之間的關鍵人物過世了。王夫人長子賈珠,是個青年才俊。紅樓夢裡最開始提到賈珠這個人物是在第二回《賈夫人仙逝揚州城,冷子興演說榮國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