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應該用自己的身份活著了

2020-12-03 精短小言情

南郊,梁家。

自從林星情來過一次之後,林悅白的情緒就開始變得很不對勁。

梁鈺自然都是看在眼裡的,父母的意思是說,讓她自己想通,他忍耐了幾天,終究沒忍住,來跟她談話。

「小悅。」

「哥哥。」林悅白連忙從床上起來。

梁鈺阻止了她,遞過去給她一杯水,說:「你的傷還沒有全好,別動。」

林悅白接過水喝了一口,卻不知道要說什麼。

梁鈺也沒有拐彎,直截了當地問:「小悅,你對你那個親哥哥,是不是有什麼印象?」

「他不是我親哥哥!」林悅白沒去看梁鈺。

她想了這麼多天已經想明白了,她覺得自己應該對梁鈺坦白。

他是她的救命恩人,給了她安身立命之所,連帶還給了她父母的關懷。

梁鈺一愣。

林悅白深深地吸了一口氣,慢慢說道:「說來話長,其實……我沒有失憶。只是發生了一些很不愉快的事情,所以我不想回到過去,所以才騙你說失憶的,對不起!」

「你不願意跟你哥哥回去,是不是他欺負你了?」梁鈺早就懷疑了,現在聽她說出真相,也不意外,他在思索那個「不是親哥哥」是什麼意思。

「算是,也不算。」林悅白苦笑,把自己跟林星情的關係簡單說了一下。

這些心事,她從來沒跟任何人說過,哪怕是文天晴也沒有。

文天晴知道她喜歡林星情,卻不知道林星情不是她親哥哥,還有兩家的恩怨,她更是誰也沒有說。

梁鈺聽得一片震驚:「居然……還有這樣的事情!所以說,那個叫做文天晴的,算是鳩佔鵲巢了?」

林悅白搖頭:「也不算吧,她是我哥哥要娶的老婆,哪還能有我什麼位置?」

「可是你……」梁鈺回想了一下自己對林星情的印象,中肯地說:「可是我覺得,你哥哥……對你也不是全然絕情的。」

林悅白卻還是搖頭:「算了,反正我不想回去了。梁鈺哥,既然你把我當成你的妹妹,不如就把我留下來吧?」

住在這裡的人,其實也都知道,她不是梁悅。大家都沒說什麼,不代表這個身份,她真的能背一輩子,遲早要說開的。

梁鈺摸了摸她的頭,嘆了一口氣,說:「行,你想留下來,這裡就是你的家,我就是你親哥哥!我爸媽,就是你爸媽!不過……你也應該用自己的身份活著了!」

「嗯!」林悅白說清楚後,終於勾出一抹笑容。

梁鈺又問:「如果你哥哥再來,你要怎麼做?」

林悅白剛剛露出的笑容,頓時收斂回去,臉上顯出愁容:「我也不知道,不過我很確定:只要有文天晴的地方,一定不能有我!」

當然,此時的兩人都沒有想到,他們剛剛把話說開過了幾天,林星情就又來了。

這回來的,不光是他一個人,還有龍三和律師!

林悅白心頭大驚。

所以說,林星情還是要把她告上法庭,故意傷人罪嗎?

畢竟,她傷了文天晴是不爭的事實!

相關焦點

  • 一個人應該有體面地活著,更應該有體面地死去
    「我」不是小說鑑賞家,想通過閱讀小說得到人生啟示!」欺騙總是帶有貶義色彩,如果事情萬不得已,找個很好的理由,欺騙也會變成善意,只是我們不要忘記,它是謊言的實質不會改變。軍人要有體面地活著,也要有體面地死去。
  • 《悲慘世界》啟示了我,人應該怎樣活著
    在人與人之間象狼一樣的世界,人,為什麼活著?應該怎樣活著?」米列哀主教火眼金晴,認定此人是可以救贖的。於是,把愛的種子播在了冉阿讓的心田,期待長出幾十上百倍的收穫。米列哀主教成功地救贖了冉阿讓!讓一個苦役犯得到了靈魂的救贖。代價是兩個銀燭臺。2冉阿讓,於是隱姓埋名,去搞玻璃工藝發財。然後,辦工廠,學校,去解決貧苦的人的生活與教育。
  • 品《活著》:悲慘徐富貴——百鍊成鋼,活著才是王道
    佛曰:「命由我造,福自己求,命運一改,富貴自來。」美國《時代》周刊對這本書的專解:「中國過去六十年代發生的一切災難,都一一發生在富貴和他的家庭身上,接憧而至的打擊或許令讀者無從同情,但餘華至誠至真的筆墨,已將富貴塑造成一個存在的英雄,當這部沉重的小說結束時,活著的意志,是富貴身上唯一不能被剝奪走的東西。」
  • 小說《活著》的精神內涵是活著
    近日讀了餘華的小說《活著》。小說用主人公敘述的方式,展示了一個來自中國農村的叫福貴的男人的一生。他的一生是動蕩和苦難的,也是平靜和快樂。福貴的講述跨越了中國從國民黨時期到後毛澤東時期。那個年代中國所發生的一切災難,都一一發生在福貴和他的家庭身上。
  • 《流浪漢》:追求有用,需要活著的權力,是人的社會性的基本體現
    小說講述的是一個二十七歲的木匠雅克·朗臺爾,為了養活自己踏上找工作的旅途,飽受排擠和冷眼之後窮困潦倒,被迫流浪直至犯下大錯被判刑二十年的故事。一、對「有用」的追求是人的社會性體現莫泊桑從小說一開始就已經讓朗臺爾處在了「無用」的境地,流浪漢在被定義為流浪漢之前,在故鄉芒什省,他是個「身強力壯,做得一手好木工」的木匠。但在大規模失業的背景下,擁有木匠身份的朗臺爾失去了被社會機器認可的作用體現,沒有活計可做。
  • 《活著》:活著,卻又不止是活著
    在2018年9月,《活著》入選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最有影響力小說,在同年10月,還獲得「中國版權金獎」——「作品獎」。餘華作為現代「先鋒派」作者,十分擅長在悲劇和苦難中詮釋生命的真諦,用平靜的語氣講述著平凡世界裡的生老病死和底層小人物的命運。相比於原著《活著》的結局,在情感上我比較喜歡張藝謀的同名電影《活著》,因為二喜和苦根都活著,故事到這裡戛然而止,倒不至於太過悲愴。
  • 《活著》:在兵荒馬亂年代裡,活著就是給自己最好的禮物
    影片是根據一本小說改編的,講述了四十年代地主家少爺倘若心裡不夠強大的人,早就以死謝罪了,可是福貴沒有,他還是好端端活著,儘管家裡已經揭不開鍋,福貴拿自己的本領來賺錢,雖然一無是處,可皮影戲還是自己的拿手戲,福貴拿著皮影箱子到處賣唱賺錢,又遇上了國民黨,被抓去充軍。
  • 再讀《活著》,人最大的悲哀是沒為自己而活
    》是我人生中買的第一本小說,也是我唯一看過3遍的一本書,這次重讀給我帶給我不一樣的人生思考。前段時間重新拿起《活著》時,我發現這部作品描述的並不僅僅是福貴的悲慘命運,而是通過主人公的成長經歷來告訴讀者這個現實的社會。激勵人們用樂觀和坦然的眼光去看待世界,珍惜身邊的每一個人。再一次讀《活著》,這次我沒有為福貴的悲慘命運感到惋惜,讓我心痛的是福貴背後的兩個女人(福貴的母親和家珍),她們從來沒有為自己而活,這才是最大的悲哀。
  • 讀小說《活著》有感
    我用一周的時間為大家朗讀了餘華的小說《活著》,《活著》用第一人稱的手法,老人富貴用自述的方式講了自己苦難的一生,但我們從他的講述中沒有感受到悲傷,而是感受到力量。 當所有親人都先他死去時,他有時想想傷心,有時想想又很踏實,他說:「家裡人全是我送的葬,全是我親手埋的,到了有一天我腿一伸,也不用擔心誰了,我也想通了,輪到自己死時安安心心的死就是。」 在小說的結尾,作家寫道:「我看到廣闊的土地袒露著結實的胸膛,那是召喚的姿態,就像母親召喚他的兒女,土地呼喚著黑夜的來臨。」讓人感受到的是力量,接納和包容。
  • 再讀餘華《活著》,解讀活著的意義(之一)
    小說的開頭,如果我不是有意識提醒自己這是在看小說,真要非常嫌棄那個爛泥扶不上牆的福貴了。這什麼人哪,在妓院廝混整晚,還要讓妓女背著,到開米行的老丈人門前晃一晃,故意提起聲打個招呼,羞得丈人躲到櫃檯後面不敢讓他看見。
  • 為了活著而活著:《活著》
    《活著》是由張藝謀執導,葛優、鞏俐主演的劇情片,該片改編自餘華同名小說,1994年,該片在第47屆坎城國際電影節上獲得了評委會大獎、最佳男演員獎以及人道精神獎。最初,張藝謀看中了餘華的小說《河邊的錯誤》,為了全面了解他,張藝謀要求看他的所有作品。餘華就給了張藝謀《活著》的清樣,張藝謀看完小說後,被深深感動,於是決定改拍《活著》,之後花了將近半年的時間和主創人員溝通,最後張藝謀用最平常的方法講了一個平常家庭的故事。
  • 《活著》:倖存,還是活著?
    那麼我們,是倖存,還是活著呢? 果然一切都是緣分,若不是疫情,我也不會思考起人的活法,也不會想起看這本《活著》。人生不如意、甚至厄運,常常會不期而至,我們到底是那一次次災難倖存的人,還是活在自己人生主軸上沒有被插曲幹擾偏軌?
  • 《活著》︱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隨下活著
    但依舊堅強而又孤獨地活著的主人公形象,而這篇小說後來也為作者帶來了極大的榮譽。皮影戲作為電影中福貴生命寄予的載體,貫穿於他的一生,當失去「少爺」身份,需要自己賺錢養活家人,而向龍二借錢時,龍二以「自古以來,都是救急不救窮。」為理由,將皮影戲代替錢借給了福貴,從此之後皮影戲就成了伴隨福貴一生的東西。福貴是在唱皮影戲的時候被國民黨軍隊抓走充軍,大躍進期間唱皮影戲為煉鐵的鄉親們加油鼓勁,而影片的第一次高潮也發生在福貴唱皮影戲的時候。
  • 活著是為了什麼
    不知你是否有看過葛優和鞏俐主演,張藝謀導演的電影《活著》,它是由余華寫的小說改編過來的,小說裡的故事很壓抑,但也許它引發了你更多的思考。親情、愛情、友情,我們自生下來就已經不是一個個體,我們有著各種身份,兒子、女兒、丈夫妻子、父親母親,任何一個人的離去 ,都不是他一個人的事情。為了什麼而活,也許很多人的答案都是:為了我愛的和愛我的人而活。這是幾乎所有人的看得見摸得著的答案。
  • 《人生海海》活著才是勇氣,他原諒了整個世界,唯獨沒有放過自己
    救回喝了農藥的鄰居後,他哈哈大笑說:「你被我救活就是不該死,世上命最值錢,我被人罵成太監都照樣活著,你還輪不上」;為了自己的貓而自投羅網被批鬥時,他精神十足地對抓人的小瞎子說:「做人要講良心,我對得起你家,你不能誣陷我」;他仿佛什麼事都打不倒,卻在心底埋著深深的結。
  • 小說:女子想要逃離辦公室,男子卻要求女子用行動證明自己的身份
    為什麼每次碰到葉一心,他整個人就不自己的了,她憑什麼左右自己?沈寒越發憤怒,抓著她的頭髮往下壓,冷冷道:「現在就用實際行動記住你的身份!」他要讓她知道,他之所以留她在身邊,就是想報復她,羞辱她!「阿寒,別這樣......」葉一心搖頭,這裡可是辦公室啊,他怎麼可以這樣,難道用言語羞辱她還不夠嗎?
  • 故事:要為自己活著
    她用手按了按下部,問我疼不疼。有點疼,我回答。這時她把儀器拿起來,在我的小腹部掃了起來,突然,她驚叫了一聲,把我嚇一跳。醫生問我最近月經正常不正常,我回憶了一下。自從家庭冷戰開始以來,好像就沒有準過,我以為是更年期影響的,原來是因為裡面長了東西,而且長得讓醫生都大吃一驚。這是鬱悶生氣引起的,我知道,也知道生氣對身體不好,可我確實控制不住自己。
  • 《活著》電影獲國際大獎,小說卻被出版社銷毀,餘華:感謝張藝謀
    《活著》,寫的時候,他哭了很多次,他問自己:「連自己都感動不了,如何感動讀者?」第2天,餘華用這筆錢買了自己的第一臺筆記本電腦,硬碟100兆,一下子就花了一萬五,5萬元看起來也就不算巨款。後來餘華感嘆,北京五環的房子都要2萬多一平米,5萬元也就能買到兩三平。1994年,張藝謀改編的電影《活著》獲得了坎城電影節評審團大獎,男主角葛優獲得了最佳男演員獎。
  • 「電影《活著》中的隱喻」序
    肉聲原本是超越絲(弦樂)竹(管樂)之美的音樂表達形式,本應充滿美感,但福貴用盡氣力、嚎叫般的唱,完全衝淡了肉聲的美,只留下一種讓人內心撕裂般的疼痛:小人物用盡所有的氣力,只有一個目的——活著,抑或——活下去。另一幕場景帶給我的心理衝擊,可以用"震撼"兩個字來形容。
  • 康丫,活著活著就死了
    祭旗坡上,當炮灰們眼睜睜看著竹內連山的推土機把康丫的屍首從地底刨出來,推進波濤翻湧的怒江,那一刻,他們有沒有後悔,當初,應該聽了康丫的話,喊他做「康火鐮」?一個對著自己的袍澤連「扣子」都要問一句「有沒有」的窮光蛋,好不容易趕上了一場大捷,要是沒能以勝利者的身份掠奪點戰利品,那這場大捷的意義勢必要大打折扣——我一直覺得康丫去追鬼子兵的真正目的,就是為了撈戰利品,順道宰個鬼子兵。他跑得那樣快,對戰利品的渴望又是那樣急迫,以至於槍響之後,他渾然不覺中槍的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