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必須學會看穿的人性,一本《金瓶梅》就說盡了

2020-09-13 影事錄

一、《金瓶梅》中有趨炎附勢

且不說西門慶如何大費周折,兩番耗費巨資為蔡太師慶壽誕;且不說西門慶熱結十弟兄,是論「財」排行;只說西門慶做了副提刑之後,院中的煙花女子李桂姐兒立刻就拜了他的正室吳月娘做乾娘,同行的吳銀兒不甘落後,緊隨其後拜了最得寵的李瓶兒做乾娘。她們與西門慶家結識已久,西門慶也屢屢往她們院中尋歡作樂,一擲千金,為何早不肯拜做乾親?可見,能打動人的,不僅要「有財」,還要「有勢」。

二、《金瓶梅》中有雙面人生

李瓶兒是《金瓶梅》中的女主之一。她先後四嫁,第一嫁是梁中書的妾,因為被李逵殺了梁中書全家,她和養娘逃了出來;第二嫁是富戶花子虛,她對這個丈夫冷漠無情,趁著他遭了官司,把家中的財物悉數轉移到了西門慶家。最終,花子虛在貧病加交中被活活氣死;第三嫁是貧寒的醫者蔣竹山,兩人一言不合,李瓶兒把他攆出家門,四嫁西門慶。

在西門慶家,李瓶兒溫良恭儉讓,仁義禮智信,就連兒子被潘金蓮害死,她也忍氣吞聲,最終因為對兒子的思念鬱鬱而終。

三、《金瓶梅》中有經營之道

西門慶的父親留給西門慶的只有一間生藥鋪。在西門慶的鑽營之下,短短幾年時間,他的產業就擴大到了緞子鋪、絨線鋪、綢絨鋪、印子鋪、鹽業等多個行業,並且還做了提刑、千戶之職。與敗了老爹留下了的綢緞鋪的應伯爵,毀了世襲千戶的謝希大等人相比,西門慶發達之路雖然不甚光彩,也算得頭腦精明、心思活泛了。

四、《金瓶梅》中有勾心鬥角

「三個女人一臺戲」,更何況西門慶家女人無數。其他的妻妾之爭過於繁瑣,三順略過不提,只說說唱主角的潘金蓮,她對吳月娘說,李瓶兒對她不敬;轉過臉來,又對李瓶兒說吳月娘對她不滿。

因為李瓶兒的獨寵,她不惜用上了「屠岸賈神獒殺趙盾」之計,馴養獅子貓害死了李瓶兒之子西門官哥,導致李瓶兒思子心切,鬱鬱而終。

五、《金瓶梅》中也有真愛

李瓶兒之所以在西門慶家處處忍讓,溫良賢德,是出於她對西門慶的真愛,怕西門慶因為家中的妻妾之爭憂心。為了這份真愛,她氣死親夫,攆走後夫,雖然讓人不齒,但是她也用自己的命償還了自己的債;反之,西門慶雖然在外花天酒地,但是李瓶兒死後,他一跳三尺高,痛哭不已。每日茶飯,西門慶親眼看著丫鬟們擺下,他便對面同吃,舉起箸兒來,對著靈位言道:你請些茶飯。

許久之後,看到李瓶兒的畫像,他依然會潸然淚下。

六、《金瓶梅》的主題思想

《金瓶梅》開篇第一回,直點主題:單道世上人,營營逐逐,急急巴巴,跳不出七情六慾關頭,打不破酒色財氣圈子,到頭來同歸於盡,著甚要緊!

西門慶再有錢,再有權,再苦心鑽營,隨著他的早早命喪,他的一切都化為烏有。女兒被女婿勒逼致死,兒子被幻化出家,偌大的家業,被眾人坑的坑,騙的騙,剩下的都歸了家人玳安兒。

潘金蓮再爭強,再好勝,再能言善辯,最終還是死於武松刀下,成了世人的笑柄。

世間一切皆為虛幻,心靜如水才是人生真諦。

相關焦點

  • 戰疫記書之三:金瓶梅
    我喜歡金瓶梅這本書,在於它對人性幽微的刻畫,性描寫的肆無忌怛。可是我又不喜歡它甚至厭惡它,讀它時每次都會問,人性,或者中國人的人性,何以如此之壞?!你真覺得人性是看不見的深淵,你無法去面對。西門慶有多壞,我在港片上見過,也在日常生活中見過。港片中的黑社會,大傻那樣的,就是無理由的欺侮弱小。他在你頭上要撒尿,他要當著眾人面朝你臉上吐唾沫。他把你的人性縮編到最小,讓你豪無反抗的意志。這種人,我在舊時的鄉村生活中不止一次遇到過。
  • 《金瓶梅》故事;連載1
    毛澤東同志曾經稱道這部書,他認為:在揭露封建社會經濟生活的矛盾,揭露統治者和被壓迫者的矛盾方面,《金瓶梅》是寫得很細緻的。(見《毛澤東的讀書生活》一書,下同。)作為小說,《金瓶梅》在中國文學史上具有特殊的重要意義。它是我國第一部取材於現實生活的長篇小說,並以無所依傍的全新形式創造著成。
  • 金瓶梅:有命無運的武大郎
    人性的涼薄,瞧他怎麼看待武大便知道。武大郎死時,說了兩句話,總結了自己的一生:一個是苦呀苦呀!一個是我也氣悶!金瓶梅第五回寫到:那婦人揭起蓆子,將那藥抖在盞子裡,將白湯衝在盞內,把頭上銀簪兒只一攪,調得勻了。左手扶起武大,右手把藥便灌。
  • 戰疫記書之二:金瓶梅
    其一是金瓶梅。金瓶梅是一部淫書。我大學畢業,有個同學送了一套金瓶梅的盜版,我如獲至寶。看圖,看性的描寫,看男女在一起的姿勢。金瓶梅能識別人的德行。金瓶梅立即讓我意識到我是一個壞人,一個低級趣味的人。這種對性的陷溺充滿青春期,甚至人的一生。人類提倡的所有道德中,對抗性的道德是一個終極性的話題。性嘲弄人的道德,抗拒道德裝飾,越是壓迫越是反抗。
  • [隨感錄]8:讀《金瓶梅》
    剛剛讀完《金瓶梅》,就文學藝術的品鑑來說,那實在是無法與《紅樓夢》相提並論。但是,依然是在內心深為觸動的情況下將這一百回760頁的大部頭給讀完了。初始時毫無疑問為其大量的大出意料之外的情色細節描寫所刺激,不過看多了也就平常了。
  • 《深情世界》:人性經不起考驗,女人要學會依靠自己
    看完這本書,你會對金錢和人性有全新的認識,而我的感受就是人性是經不起考驗的,不要去考驗人性。首先我們來分析一下三人對金錢以及人性的特點。此時的林晨內心是矛盾的,他愛宋雪,但是他也深知沒有麵包的愛情很難長久,與其守著這份不確定的愛情,不如放手一搏,三年後如果自己成功了,不但事業有了,說不定還有追回宋雪重新獲得愛情的機會,他也決定賭一把,用自己的愛情賭上三年後的成功。
  • 連環畫版《金瓶梅》,圖文並茂……
    《金瓶梅》是明代「四大奇書」之首,是一部描寫市井人物的小說,被認為是第一部文人獨創的小說,所以在中國古代小說發展史上有著獨特的地位,在中國文學史上具有開拓性意義,成為中國古典小說的分水嶺。在中國古代小說中,它還是第一部細緻的描述人物生活、對話及家庭瑣事的小說,這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 從西門慶到賈寶玉,來看《金瓶梅》與《紅樓夢》的女性觀
    《紅樓夢》的女性視角就更為明顯了,紅樓夢的原名叫作《金陵十二釵》,《金陵十二釵》又包括正冊副冊又副冊,還有文末的一個情榜,將書中出現的所有女子盡皆錄入,這是一個龐大的人群。這兩部書的主人公分別是西門慶與賈寶玉,事實上二人都是多情的人,二人都帶一個淫字,金瓶梅號稱淫書,所以金瓶梅的第一男主人公西門慶就是一個十足的淫棍,書中說他是一個風流子弟,生得狀貌魁梧,性情瀟灑,終日閒遊浪蕩,專一在外眠花宿柳,惹草招風。寶玉也帶一個淫字,警幻稱其為「天下古今第一淫人」。
  • 聊齋傳說金瓶梅
    聊齋傳說金瓶梅作者:神來之筆WO筆下生花潘姓人家和李姓人家是街道鄰居,而其兩家並排的對面是一戶武姓人家;潘姓人家和李姓人家於一天黎明同時生下一女,而武姓人家早在十年前就生下了一個兒子。潘姓人家的獨一千金的名字就叫「潘金蓮」,李姓人家的獨一千金的名字就叫「李瓶兒」,武姓人家的獨一公子的名字就叫「武大郎」。
  • 《朗讀者》是一本即使熬夜也必須一晚讀完的小說
    有讀者評論說,《朗讀者》是一本即使熬夜也必須一晚讀完的小說。第一次和這部小說接觸到,是以看電影的方式,當時劇荒,偶然刷到,就被劇情所吸引了,其實,吸引我的就是小說裡對於愛、性的需求。這幾天,又讀了一遍原著,還是有那種忍不住讀下去的衝動,這部小說讀過的人有的看到的是世俗不應許存在的悲慘愛情,有的是看到男主米夏對於曾經的摯愛見死不救的窩囊和為漢娜的這份愛不值的憤憤不平,也有的看到的是人性的本質-性。
  • 四世同堂丨這是一部屬於中國人、關於中國人的小說
    而在所有中文版本裡,最靠近「原著」的,是這一本。而是一本專門針對抗戰而創作的書。這是一本怎樣的書呢,我認為這是一部中國人的小說。這是一部中國人的小說我這樣說有兩個原因,第一個是這本書與生俱來便帶有中國文化和精神。
  • 應當如何看待《紅樓夢》與《金瓶梅》的關係
    畢竟一本是風靡世界的大名著,而另一本,更多還是從各種港臺小電影裡知道的,這兩本書能有什麼聯繫呢?但其實,《金瓶梅》在文學界的地位,也是很高的。而且,它和我們偉大的《紅樓夢》,也有著一絲微妙的聯繫。比如毛主席曾說過:「沒有《金瓶梅》,就寫不出《紅樓夢》。《金瓶梅》是《紅樓夢》的祖宗。
  • 金瓶梅成了禁書,真的只是因為情色嗎?
    有這樣一個故事,說的是金瓶梅作者和貪官嚴世蕃的故事。據說,金瓶梅的作者,其實是明代的王世貞,而所謂蘭陵笑笑生,不過是王世貞的一個筆名。王世貞的父親王忬被嚴嵩和嚴世蕃害死。王世貞知道嚴世蕃喜歡酒色犬馬的生活,於是為了替父報仇,他就隱姓埋名,寫了一本《金瓶梅》獻給嚴世蕃。在寫這本書的時候,王世貞在書的頁腳塗了慢性毒藥,還故意把書頁粘在一起。這樣嚴世蕃為了快一點看到色情的描寫,就會用手指沾著口水來翻書。
  • 故事:員外中毒身亡,死在書房之中,一本《金瓶梅》竟然成了殺人工具?
    又或者說他真的不行?其實不是的,李萬才是個精明的人,同樣也是個好色的人。他暗地裡給父親算過一筆帳,父親的這幾個小妾每年花的錢就高達上萬兩,這些錢要是用來做別的,能幹不少好事。這一日,王秀才拿著一個包裹來到了李萬才的書房,然後一臉淫笑的對李萬才說了幾句悄悄話,李萬才聽完也是興奮不已,於是當場賞給了王秀才一個玉扳指兒。
  • 曾仕強:中國人為什麼喜歡留一手?
    所以老虎只學會了撲滾抓咬,以及各種尋獵追蹤術,就沒學會爬樹(貓是會爬樹的)。老虎也不計較,它認為學了爬樹也無多大用處,又不上樹摘果子吃;況且自己那麼重的身體,壓斷了樹枝掉下來會摔死的,所以不學為好。老虎學成之後,更是兇猛無比了。豹子野豬都怕了它。它要山中百獸封它為王,並每日獻上珍貴小動物為食。無奈眾獸只好照辦了。貓呢,自以為得意,逢人便講:「我是老虎的師父!」
  • 《金瓶梅》——四種心:菩薩、君子、小人、禽獸!
    著讀《金瓶梅》而生憐憫心者,菩薩也;生畏懼心者,君子也;生歡喜心者,小人也;生效法心者,禽獸耳。若有人識得此意,方許他讀《金瓶梅》也。奉勸世人,勿為西門慶之後車(車)(塵)。……香港在某年代推出的一些列有關金瓶梅的電影,說白了,第一是盈利;第二是娛樂;第三是沒文化;第四是誤導年輕子弟,害人不淺。幾人能生憐憫心?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 悲劇,中國人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中國人更喜歡這種洋溢著溫情的結局,人生已足夠悲苦,逆來順受的中國人沒有能力去抗爭,只能期待溫暖的慰籍來幫助承受現實的殘酷。中國人如此的情感喜好,所因為何?思來想去,應該是幾千年農業文明生產生活方式塑造的結果。
  • 四大奇書之首《金瓶梅》:「你可以不看,但不能不了解。」
    提起《金瓶梅》,估計很多人都會是迷之微笑,像隔著窗戶紙,偷窺見不得人的醜事。其實,大部分的人壓根就沒讀過《金瓶梅》,那些羞恥,一部分來自電影電視放大的色情薰陶,另一部分則是人云亦云罷了。那麼,金瓶梅裡到底講了什麼呢?
  • 解析《三體》:中國人的科幻神作,其世界毀滅的背後到底講了啥?
    在故事中,代表人性之美的程心,將人類引向了毀滅;而代表人性者的羅輯,卻拯救了地球。他體現的就是中國人特有的一種「小強」精神;書中史強對丁儀說:「是三體與地球人的差距大,還是蝗蟲與人的差距大。」,全換成中國人就行了,而是要找到內在的一種文化的認同感。
  • 《金瓶梅》系列:潘金蓮是怎麼走上墮落之路的?
    如果說潘金蓮和西門慶的相遇是命運的偶然,那麼王婆的推波助瀾和出謀劃策就是必然。偶然+必然,潘金蓮很快就淪陷了。 西門慶走到王婆茶房裡,王婆說:「大官人僥倖,好幾日不見面了。」明明剛才才見過,為什麼說好幾日不見面了呢? 王婆說的不是她和西門慶不見面,而是西門慶已經有一天不見潘金蓮的面了,正所謂,一日不見,如隔三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