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傾城之戀》的配角徐太太:過得好的人,往往都有高情商

2020-08-21 阮紅衣

導語

《傾城之戀》中,除了有白流蘇和範柳原兩個主人公,最為讓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徐太太。她只是一個小小的配角,但是卻推動了整個故事的發展。要是沒有她,這場「愛情戰爭」也不會發生或者繼續進行。


在整本書中,描繪她的語言挺多。尤其是在最開始的時候,由於她的出場,白流蘇的人生才發生巨大轉折。



徐太太在小說裡是一個富商的太太,賢惠能幹,很多大戶人家都願意讓她給幫忙。不管是給自家女子找夫婿,還是做一些傳遞的事情,往往都會想到她。


可以充分看出,在上層人的圈子,徐太太混得開。


為何會如此?情商高是最重要的原因。



高情商的人,會說話


在小說一開始徐太太就出場了,一是要給白家七妹找婚事的「媒婆」,二是給流蘇帶前夫葬禮消息的遠房親戚。


白家人都把徐太太當成座上賓對待,老太太更是要拿出自己私藏的新茶給她泡上,足以見得地位。

當流蘇被自己的母親、哥哥嫂嫂嫌棄時,只有徐太太站出來說了「公道話」。


「六小姐,別傷心了,趕快起來!」「你也太老實了,不怪人家欺負你,你哥哥們把你的錢盤來盤去盤光了。就是養活你一輩子也是應該的。」


因著這幾句話,流蘇對徐太太的情感就不一樣了。



這就是會說話人的魅力,隨便幾句話就可以講到人的心窩子裡,讓人自然而然與之相親近。用最少的成本,獲取身邊人的信任,這可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


有道是說好話容易,會說話難。像徐太太這樣的人,不管是在什麼場合都會吃得開,並且給人無限好感。


  • 當流蘇說自己活不下去了,一般人要麼迴避要麼贊同。但是徐太太直接說:「年紀輕輕的人,不怕沒有活路。」「找事都是假的,還是找個是真的。」


  • 當流蘇說自己年紀大了,找不到人了。徐太太又接道:「當著你這樣好的人才,二十八也不算什麼,我替你留心著。」



句句話都帶著安慰的氣息,但是又不會讓人失了面子,反而很能鼓勵人心。聽起來,很是舒心。


天生自帶親和感,在開口的一瞬間就會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這樣的人懂得察言觀色,更會從傾聽者或者訴說者的角度說問題,每一句自然又不刻意,很是讓人覺得暖心或是有道理。


大部分的人都會更願意和這樣的人相處,不用計較那麼多,也不需要絞盡腦汁回應,一切都是恰到好處。



高情商的人,會做事


徐太太到白家來是帶著「任務」的,要給白家七妹白寶絡和六妹白流蘇撮合親事。她辦事很是利索,沒過多久就找到了兩戶不錯的人家,分別是姓範的和姓姜的。


不僅如此,還對兩個人做了針對性的調查,都符合要求。這也就可以說明,為何這麼多大戶人家願意和徐太太打交道了,因為辦事可靠。


如果一個人僅僅只是嘴上說得開花,但是在行動上卻不令人滿意,那肯定是會遭人嫌棄的。



徐太太這樣的人,只要答應人的事,那一定規規矩矩給辦好了,絕對稱得上是「件件有著落,事事有迴響」。


本是為七妹準備的相親聚會,最后姓範的卻瞧上了六妹,鬧得不歡而散。家裡人都怪白流蘇不守規矩,但是卻沒人埋怨徐太太。


後來上白家,那說辭也是讓人佩服。一方面說七妹許的那人已經不在上海,另一方面說六妹的那位在外面有人。輕輕鬆鬆幾句話,讓姑娘們不尷尬,也保留了白家人的臉面。



不僅如此,後面還說要自費錢財帶流蘇去香港,為她找合適的人。雖說是範柳原的主意,但是徐太太在那樣的氛圍和環境中說出來,還不讓人生疑也著實厲害。最後,還令得白公館的人對流蘇又重視起來,真真是很有「手段」!


也正是因為這一舉動,男主角和女主角的愛情故事才得以進行下去。


由此也可以得見,會做事的人,往往情商都很高。可以審時度勢,充分將當前的劣勢轉化成優勢,並且為別人形成助力。


再看看那些成功人士,基本上人人都具有這個特質:做事,一定要做成;做成不夠,還一定要做好。就算出現一些意外的狀況,也可以掌控事情的發展態勢,不會讓自己處於被動的地位。



高情商的人,過得好


徐太太是典型情商高的人,說話辦事都不含糊。


不僅自己在外界有聲譽,還可以幫助丈夫促成生意,家庭和睦友愛,生活富足安康,可謂是真的「人生贏家」!


而徐太太並不是個例,不管在什麼樣的時代:情商高的人,往往都過得很不錯!



最近《婆婆媽媽》在熱播,伊能靜和秦昊這對夫妻受到了網友的廣泛關注。其中,伊能靜的高情商,讓許多人直呼:難怪她這麼幸福,這都是有道理的!


節目中有次吃完晚飯時,伊能靜看見婆婆沒吃幾口。什麼也沒問,直接去廚房煮了一個下飯的菜;後面婆婆去健身房,伊能靜怕她一個人孤單,也是全程陪著。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懂得照顧他人情緒和感受,注意到小細節,讓每一段關係變得友好舒適,每一件事情也做到極致。


這樣的人不過得好,那還有誰能夠過得好?



有人說:看一個人是否情商高,直接看這個人與家人的相處之道就可以知曉。要是一個人連自己的家庭關係都處理不好,在其他的關係中也不會多麼出色。


而高情商的人,會把一系列的關係處理得井井有條,在無意間就會為自己鋪好接下來的路。身邊的人願意和你相處,那便是「人脈」;事情可以做的好,那便是「實力」,可以得到重用。


這樣的人想要做大事,全世界都會為他們讓路。



結語


不管是生活還是工作中,高情商的人往往都會遊刃有餘,心態也會更積極。


智商可能是天生的,但是情商是可以後天培養的。做刻意練習,從生活中的小事入手,人人都可以成為高情商的人。要是想要提高,需要明白3個方面:


  1. 認識自我的情緒,並學會承認和接受。
  2. 學會和他人對話,搞懂身邊人的需求。
  3. 解決實際的問題,從點滴的小事入手。


不要以為高情商是一個很抽象的詞,其實就環繞在我們身邊。簡單來說,就是老一輩說的「會為人處世」。就像有的人受歡迎,誰對他都是讚不絕口,這樣的人大多都是很會事的人。


高情商不一定能夠讓你過上多麼大富大貴的日子,但是會讓生活中的煩心事減少,人生過得更輕鬆。如此,便是最好的人生了!

相關焦點

  • 《傾城之戀》徐太太成全白流蘇反被嫌棄:職場紅娘是個技術活別碰
    &34;《傾城之戀》裡,徐太太對心灰意冷的白流蘇這樣說&34;最早出自《西廂記》中,撮合崔鶯鶯與張生有情人終成眷屬的小婢女,於是戲劇中的&34;被流傳下來,成為了專為解決年輕人婚戀問題的人的專稱。《傾城之戀》的徐太太,就是這樣的一個人物:她是富商的妻子,由於能說會道,情商極高,成為上層社會中的&34;。
  • 從《傾城之戀》普通人的傳奇中,解析張愛玲的寫作風格和藝術目的
    《傾城之戀》是張愛玲愛情故事中唯一的以圓滿收尾的作品,是她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張愛玲最膾炙人口的小說之一。小說主要寫了離婚後的白流蘇住在娘家,受盡哥嫂,家人的嫌棄和白眼,不得已,想通過嫁人來尋求出路;而富家公子範柳原愛她卻無意婚姻,在淪陷的香港中,患難與共的兩個人,終結秦晉之好。
  • 重溫《傾城之戀》,才明白人一旦落魄了,最落井下石的是骨肉至親
    如今重溫《傾城之戀》原著,只覺得這份涼薄,更涼了幾分。我寫家史的時候,感觸最深的一句話是:傷你最深的大多都是骨肉至親。重溫了《傾城之戀》,便多了一句:人一旦落魄了,最落井下石的也會是骨肉至親。他們都希望白流蘇能攀上範柳原這樣的闊人。但徐太太至少願意出錢出力,而白流蘇的親人,則只願意冷嘲熱諷。
  • 張愛玲——《傾城之戀》「勢均力敵」的婚姻,才是最好的婚姻
    讀了兩遍《傾城之戀》,我發現張愛玲看待感情的確有一種「愛玲式的獨特眼光」,她透過文字把愛情和婚姻像洋蔥一樣,一層一層的剝開丟到了我們的面前,透過每一片洋蔥,我們感受到的是愛情和婚姻裡赤裸裸的現實。《傾城之戀》講的是白家六小姐白流蘇一個離婚的女人,和範家不受歡迎的浪蕩公子範柳原的愛情博弈故事。
  • 《傾城之戀》:從2種偽善人性裡,窺視張愛玲筆下女性命運的蒼涼
    傾城之戀》,看到那些悲情氣憤地時代故事,筆者才真真兒的感覺到,原來張愛玲說的一點都沒錯。電視劇《傾城之戀》三奶奶和四奶奶因為白流蘇的前夫得肺炎死了,隨後她前夫的親戚徐太太便登門拜訪,因此白流蘇的哥哥嫂嫂們便誤以為是想讓白流蘇回去奔喪
  • 張愛玲《傾城之戀》:有一種女人,年齡越大男人越「撩」不起
    張愛玲《傾城之戀》插圖:電視劇《傾城之戀》劇照讀過張愛玲的人都知道,小說《傾城之戀》裡的女主角白流蘇,算是結局最好的一個。雖然她經歷過戰爭,愛情也幾經波折,但好在最後和心愛的人在一起,過著很多人羨慕的生活。為什麼白流蘇兜兜轉轉,最終可以覓得幸福?首先跟她的人生態度息息相關。
  • 《傾城之戀》白流蘇:她完美詮釋了二婚女的逆襲靠運
    三刷完《傾城之戀》,再回顧張愛玲筆下的那些愛情,實覺張愛玲對白流蘇,已經極盡溫柔了。她傾塌了一座城,成全了白流蘇這個二婚女的愛情和婚姻。可她又不想丟掉她的涼薄,於是在這《傾城之戀》原著的最後,張愛玲如此諷刺道:傳奇裡傾國傾城的人大抵如此。到處都是傳奇,可不見得有這麼圓滿的收場。
  • 是成功的逆襲,卻不是浪漫的愛情,讀張愛玲的《傾城之戀》
    早年提到張愛玲,都說她是言情作家。初次看到《傾城之戀》這題目,滿心以為是講一個傾國傾城美女的浪漫戀愛故事,於是被吸引了去讀,才發現跟想像完全不一樣。好在她有點兒積蓄,所以哥哥嫂子也就收留了她,還拿了她的錢去做股票投資。白家像所有的舊社會沒落家族一樣,男人無論老少都是不爭氣,狂嫖濫賭,女人則要麼軟弱多病、要麼刻薄計較。
  • 《傾城之戀》:憑藉心計,從親姐妹手裡搶來的富二代老公,真香
    文/星空婉兒《傾城之戀》作為張愛玲的代表作,講了一個近乎冷血又非常浪漫的愛情故事。一個是白公館的六小姐,一個是華僑商人貴公子,表面上,兩個人看上去才子佳人;實際上,他們相差甚遠。若是以前,我定會覺得《傾城之戀》三觀不正,覺得白流蘇搶奪親姐們相親對象的行為,很是不恥。但是看完《傾城之戀》,我深深理解白流蘇,甚至讚嘆她的心機與謀略。
  • 重讀《傾城之戀》:「美滿結局」下的蒼涼人生
    張愛玲曾在《傾城之戀》的最後寫到:「傳奇裡的傾國傾城的人大抵如此,處處都是傳奇,可不見得有這麼圓滿的收場。」白流蘇有一段失敗的婚姻,在講究門當戶對的過去,作為柔弱的書香門第的小女子,並不能左右自己的愛情。
  • 《傾城之戀》「黑心牡丹」白流蘇:她完美詮釋了二婚女的逆襲靠運
    《傾城之戀》歸納總結,就是一個二婚女的逆襲史。三刷完《傾城之戀》,再回顧張愛玲筆下的那些愛情,實覺張愛玲對白流蘇,已經極盡溫柔了。越讀張愛玲,越覺得張愛玲是個極盡涼薄的人,這個世界未曾善待她,她亦不曾善待過這個世界。她筆下的愛情,大多是諷刺,極盡刻薄的諷刺。而越是《傾城之戀》這樣極致的愛情,她越是把那份刻薄發揮到了極致,只叫你,此生不信這愛情。
  • 《傾城之戀》:出嫁女一旦落魄,最大的白眼來自娘家
    文/星空婉兒 《傾城之戀》這部小說,在張愛玲眾多作品中,受歡迎度數一數二。每次讀這部小說,都會有不一樣的體會。所謂「傾城之戀」,初讀時看到了白流蘇和範柳原的浪漫愛情,再讀時滿是悲哀。 《傾城之戀》以香港之戰為背景,白流蘇作為白家六小姐,嫁的老公卻是個吃喝嫖賭的紈絝子弟,而且經常對白流蘇施暴。白流蘇最終受不了丈夫的虐待,在那個年代,在20來歲的年紀,毅然決然地跑回娘家,請求離婚。 娘家哥哥看在金錢的份上,同意讓流蘇離婚。但是沒幾年,娘家人敗光了流蘇的錢財,開始對她冷嘲熱諷,一心想把流蘇逼出白家。
  • 張愛玲最膾炙人口的《傾城之戀》,許鞍華執導、周潤發主演
    《傾城之戀》從白流蘇的故事線出發,在遇見了範柳原之後,又經歷了太平洋戰爭爆發。一段愛情可以刻畫的故事線究竟有多長,我們誰也無法預料。有時候就是如同白流蘇和範柳原的一支共舞開始彼此試探著,有時候又如同倆人一起斜躺在沙灘旁欣賞海景開始,也有可能是範柳原的一通電話說:「你那間房看出去的月亮比較美」。
  • 張愛玲《傾城之戀》:把婚姻當「救命稻草」的女人,註定會輸
    》裡,白流蘇跟著徐太太,不顧一切去香港赴一場結局未知的約會,那麼勇敢,那麼不顧一切。所以,她如果不去尋找出路,那她餘生的日子一定不會好過,上海的白公館不會有她的立足之地。很多人都感動於白流蘇和範柳原的傾城之戀
  • 《傾城之戀》的殘酷真相:一對自私男女的利益爭奪戰,卻無關愛情
    小時候讀《傾城之戀》,總是被範柳原和白流蘇的愛情感動,光是聽著小說的名字,就覺得二人的戀情一定是轟轟烈烈的。殊不知,時隔多年,再讀這個故事,只覺得滿目悲涼。就連看似完滿的結局也難以掩蓋故事的悲劇性。就像有的評論家所說,範柳原和白流蘇看似美好的結局,不但絲毫沒有削弱小說的悲劇性,反而增加了濃重的悲劇意味。
  • 《傾城之戀》婚姻不是枷鎖,幸福要靠自己爭取
    結了婚的女人,有幸福的,也有不幸的。大部分沒結婚的人盼望著結婚,結了婚的又渴望著逃出去。張愛玲的小說《傾城之戀》裡的白流蘇,就是一個典型的中國式婚姻的縮影,她是不幸的,同時又是幸運的。白流蘇的下面還有七妹和八妹還未出嫁,徐太太說要給七小姐寶絡介紹對象,那男的叫範柳原,今年三十二歲,父親是一個著名華僑,有不少的產業分布在錫蘭馬來亞等處。徐太太還同時為流蘇也物色了一個男的,那個人在海關做事,新故了太太,丟下五個孩子要撫育,所以急等著要續弦。
  • 《傾城之戀》白流蘇:二婚嫁得好的女人,都有3個優點
    作為一個為愛瘋狂、在感情上飽受爭議、一生都在追求真愛的女作家,張愛玲對愛情的描寫別有一番滋味,可以深深地打動女人的心。在張愛玲所有的小說裡,我最喜歡的一部就是《傾城之戀》。作為一個思想愚昧落後、有著嚴重男尊女卑思想的大家族的小姐,白流蘇的一生都在跟封建思想抗爭,都在努力尋求自己的真愛。她有自己的局限性,終其一生,她都把自己過得幸福的希望寄托在男人身上,把自己的容貌和才氣當作抓住男人心的砝碼,把婚姻當作生活的依靠,而不是靠自己的能力活出自我。
  • 張愛玲《傾城之戀》:男人的8句情話,就最後一句真,女人別不懂
    插圖:電視劇《傾城之戀》劇照範柳原從小在英國長大,他的父親是當地著名的華僑,可謂是富甲一方,但他的母親和父親算是非正式結合。白流蘇,張愛玲《傾城之戀》裡的女主角,一個離婚後一直住在娘家的二十八歲獨身女人,因為陪七妹寶絡去相親,意外被範柳原看上,並由此展開一段傾城之戀。
  • 《傾城之戀》讀後感
    這2天一口氣讀完了《傾城之戀》這本小說集。這也是我第一次完整的讀完張愛玲的作品,這次和我以往的看法有些不同。我不在覺著張愛玲是寫愛情小說的,她是在用小說批判現實。我在讀《第一爐香》的時候,是帶著一種特別美好的期待的。
  • 《傾城之戀》:有錢的男人尋求愛情,受過傷的女人只要一個歸宿
    我第一次看張愛玲的《傾城之戀》是在初中的時候,那時候我們在課餘時間看的大多都是些光怪陸離的故事,浪漫到離譜的言情小說。我們背著老師偷偷傳閱著這些「禁書」,討論著書中的誰才是我們心目中的白馬王子,甚至私下裡憧憬這一個灰姑娘的夢。年輕的時候,誰沒有傻過呢?所以當我看完《傾城之戀》的時候,我所有的感觸就是一個身處苦難的女子百折千回終於找到了她自己的白馬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