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是條漂流的河,我們都是駕船的遊子–連載24

2020-08-28 意凱西

入職一個月後,已經是臘月二十幾,廠裡放八天假。爸媽在廠裡放假前幾天就到了深圳,我背了包從平湖坐車到龍華二哥家去,路上經過龍華廣場,看到正在擺花市。

我到了二哥家就立即拉了爸媽去逛花市,花市算是南方春節的一大特色。廣場的走道上擺滿了菊花,水仙,鳶尾,鈴蘭,杜鵑,鬱金香,都是些比較常見的花卉,我都叫得上名字。花市裡人來人往,一般也是一家三口,不時聽到小孩在問,這是什麼花?旁邊的父母就耐心地告訴他。

色彩明麗,繽紛滿目的鮮花,空氣中瀰漫的芬芳氣息,漫步於花叢中的人,包括賣花的小販,大家的臉上都是充滿了愉悅之情。置身於此情此景,想起自己過去的一年裡顛沛流離,寄人籬下,不禁感慨萬分,想,來年總該是是平靜祥和的一年了吧。

爸媽問起我的工作概況,雖說覺得地方是有點偏,但是覺得比起我前幾份工作,也算是不錯,要我努力工作,不管如何,要先積累些工作經驗。不要老在「移動公司」工作。

我一年換四份工作的事情,在我自己,這其中滿是辛酸與淚水。但是在別人看來,卻是有幾分好笑,二哥他們公司的人聽說我換工作的反應就是,你又換了啊。到得後來,他們乾脆見面就問,你換了沒?好像我換工作是一種常態,跳槽本身成了我的工作了。

有人就戲稱我在「移動公司」工作,爸媽聽了,笑得不行,此時還拿來調侃我。不過這至少也是因為苦日子已經過去,大家才可以輕鬆地談,我也能一笑置之。

這其實不是我們家第一次在深圳過年了,我上大學的時候,曾經有兩年春節都在深圳度過。但是我總是覺得深圳沒有年味,一是天氣太熱,二是沒有氛圍。

過年的那幾天深圳倒是非常地冷,但是仍然沒有年味,大街上一個人也看不到,到路邊的店鋪清一色是緊閉的鐵閘門,連車輛也是寥寥無幾。這座平時熙熙攘攘,喧囂無比的城市在春節這個最盛大的節日裡突然變了一座空城,顯得十分悽清冷寂。

這時候,我分外地想念家裡的那種寒冷,家家有爐火,很重的煙火氣,那是認真過生活的味道。我們這一代人,大多數都是在煙火氣中成長起來,因此不論走到哪裡,總是眷戀著記憶中煙火的味道。年前家家戶戶都燒著大爐子,打年糕,做豆腐,濃煙汩汩地冒出來,透著喜氣;桌上擺著熱氣騰騰的火鍋,一家人圍在火爐邊拉家常,看電視,如果下雪,則窗外盈盈飄落的雪花更添意境;到處都是穿著厚棉襖的小孩,拿壓歲錢買了各種爆竹,放在地上點燃了,又迅速地捂著耳朵跑開。充耳所聞都是遠近不一,此起彼伏的爆竹聲,空氣裡瀰漫著濃濃的煙霧和硝煙味。這所有的一切氣味,聲響,寒冷和溫暖,統統加在一起,也就是我們心心念念嚮往之的「年味」了。

深圳是一條漂流河,而所有異鄉的遊子都駕著一艘小船,隨時準備著返航靠岸,因此都是在湊合著過日子,不願意費心去打理。而實際上,在這種無根的狀態下,大家無知覺地被送到了生命的下遊。

我們很自然地說,我是湖南人,河南人,北京人,南京人,上海人。可是有誰說,我是深圳人呢。「深圳人」的概念,目前為止,仍與籍貫無關,它說的是一種異鄉求生存的狀態,飽含現實辛酸與無奈。

過完年,二嫂說,你又胖回去了。年前見到我的時候,二嫂說我瘦了一圈,我還竊喜,想,這也算是我這新工作額外的福利吧,可以減肥。沒想到過一個年,沒了工作壓力和生存壓力,天天大吃大喝,七天就胖回去了。不過我轉念一想,說,沒事,一開工保準又再瘦回去。

廠裡是初六開工,我初五就要回龍崗,大哥說開車送我過去,我本來是推辭的,但是爸媽說想要去看下我工作的地方,所以我也就只好同意了。

大哥車上沒裝導航儀,他對龍崗地形不怎麼熟,我給他指路,我平時都是坐公交的,也只能讓他跟著公交車繞。路上經過平湖的一些小作坊聚集區,爸媽很緊張,很怕我隨時叫停車,說,你要是在這種地方,那可不太好啊。

我暗暗好笑,說,不是,還沒到呢,那裡是個工業區,比這裡乾淨些。但是也想到,爸媽是希望我在那種高檔寫字樓裡工作,註定是要失望的了,我們辦公室的環境還算不錯,但是工廠裡是連廠門都不讓外人進的,更不用說辦公樓了。

爸媽想去看宿舍,我還在擔心保安肯不肯通融。開進工業區裡面,看起雖是整潔,但是人煙稀少,但與市區裡的繁華相比,是天淵之別。媽媽說,天,這樣的地方,難為你當初竟然找了進來。

車子經過工業區幾個比較大的廠,看得出爸媽很希望我是在那裡面工作,既然已經是在這麼偏的地方了,那麼退而求其次,在大廠工作也是不錯的。但是我一直指著讓大哥拐了幾個彎,路口的地方掛著我們廠的名字,我說,那裡面就是我們廠,從那個路口開進去。

爸媽沉默了,我感到他們好像是心涼了半截的樣子,笑著說,是不是看起來很爛?其實裡面還可以的。

爸媽大概是怕打擊到我,說,你自己覺得合適就行。

車子開到宿舍區的門口,我問爸媽要不要進去看宿舍,他們搖搖頭,表示不去了,估計怕受到更大的刺激。

爸媽的這種反應多少在我的預料之中,看到這種地方,肯定會失望,覺得太委屈了我。但是想到過去的一年不停地換工作,難得這個浮躁女兒自己肯安心待在這裡學經驗,也就不忍再潑我冷水。

過完年回去因為要補春節的假日,連上了九天班,只放一天假。一開工只見郵件堆積如山,每一天都忙得透不過氣,早上走進廠門的時候,我總是默念,這一天總會過去的,總會過去的。各種令人焦頭爛額的瑣事讓我感覺自己處於崩潰的邊緣。

春節後的第一個星期是在高壓狀態下走到盡頭的。

第一周過後,我再去二哥那裡,他們說,怎麼這麼快又瘦了。我很得意,我說吧。

在二哥那裡找蚊帳時,發現從北京帶過來的一些舊物。日記,信件。恍若隔世的樣子。有時候和別人聊天,會說,那是上大學時……,真是有話當年的感覺了。

晚上回龍崗的時候,看著車窗外掠過的城郊景色,仍舊是想著,命運啊,命運。這是一盤我看不懂的棋,我現在,只是緊拽著夢想的尾巴,奮力地向岸邊遊,才能免於溺死水中,或者只是免於沉淪,究竟何時能靠岸,能否靠岸,我並沒有把握。

相關焦點

  • 陳年舊事:駕船的林老伯
    駕船老伯是父親的表兄。我們老家稱呼人時,總習慣帶上人的名字,駕船老伯姓宋,名字裡有一個「林」字,所以我們叫他林伯伯。我們那裡是水鄉,沿河兩岸人家,大多是駕船為生,過著水上生活。林伯伯與林伯母十分恩受,出入總是成雙入對,形影不離。林伯伯水上駕船,林伯母也整天跟著,男撐船,女搖槳,夫唱婦隨,兩人快樂地生活著。特別是隨著一雙兒女的出世,給這對夫妻增添了莫大的幸福和快樂。很快兒子6歲,女兒8歲了。「媽媽,我餓了。」林伯母立即從船內找出紅薯片遞給可愛的女兒。
  • 漂流的紙鶴,和我遠去的父親
    後來時常乘車經過那條河,我總是忍不住往父親出事的河段望一望,真希望有一天河水乾涸了,父親就像平常睡醒一樣,從河床朝岸邊走來,像從前一樣對我微笑…… -----題記 漂流的紙鶴 黃自宏 父親生於上個世紀五十年代中期,只有小學文化,不到一米六的瘦小身軀銘刻著三年自然災害的痕跡。
  • 丁力作品《深圳故事》連載:第三章《深圳野史》(3)
    既然蒼天不讓我去香港,那麼我就留在深圳,只要好好做,照樣能發財,給姐姐買一根大大的金項鍊。李瑞豐傻傻地看著火車站熙熙攘攘的人群,發現最多的是兩類人。一類是從內地來找工作的,大部分灰頭土臉,過得還不如他好,另一類是從香港過來的,衣著光鮮,神採飛揚,個個都與李國榮一個樣。他忽然明白國家為什麼要在深圳建設特區了,原來這裡是兩個世界的接觸點呀。
  • 丁力作品《深圳故事》連載:第四章《天花板》(6)
    導讀:深圳四十年,中國改革開放縮影。特區騰飛,承載親歷者命運。作者經歷豐富,見證了深圳這座城市的發展繁榮,並將許多真實事例寫成了一系列「深圳故事」。相互關聯又獨立成章的五個故事,反映了中國改革開放進程中的獨特側面。
  • 《河的第三條岸》:08年廣東高考題,家庭困境需要「第3選擇」
    2008年廣東高考語文科目的現代文閱讀題引用了小說《河的第三條岸》。這是一部在世界範圍內享有盛譽的短篇小說,許多知名作家如餘華、蘇童、閻連科都對它表示過鍾愛之情。從蘇童描寫父子兩代人命運的小說《河流》中,我們甚至能讀出《河的第三條岸》的影子。
  • 逆風破浪的中國經濟·晴雨表丨一隻貨櫃的「奇幻漂流」
    一隻普通的貨櫃,在通道中往來穿梭,今年會經歷怎樣的「奇幻漂流」?「上半年還在發愁廠裡的箱子堆積如山,現在拉貨櫃的卡車都不夠用。」江蘇太倉中集貨櫃製造有限公司一位業務主管告訴記者:「現在24小時連軸轉生產,還在不停地上人、上設備。」雖然習慣了「大風大浪」,但這些貨櫃怎麼也想不到,它們的命運今年會如此「大起大伏」。
  • 丁力作品《深圳故事》連載:第三章《深圳野史》(5)
    導讀:深圳四十年,中國改革開放縮影。特區騰飛,承載親歷者命運。作者經歷豐富,見證了深圳這座城市的發展繁榮,並將許多真實事例寫成了一系列「深圳故事」。相互關聯又獨立成章的五個故事,反映了中國改革開放進程中的獨特側面。
  • 丁力作品《深圳故事》連載:第三章《深圳野史》(8)
    導讀:深圳四十年,中國改革開放縮影。特區騰飛,承載親歷者命運。作者經歷豐富,見證了深圳這座城市的發展繁榮,並將許多真實事例寫成了一系列「深圳故事」。相互關聯又獨立成章的五個故事,反映了中國改革開放進程中的獨特側面。
  • 丁力作品《深圳故事》連載:第五章《城中村》(12)
    作者經歷豐富,見證了深圳這座城市的發展繁榮,並將許多真實事例寫成了一系列「深圳故事」。相互關聯又獨立成章的五個故事,反映了中國改革開放進程中的獨特側面。特區的騰飛故事,也是特區開拓者的命運故事……十二 麥建新的工廠佔整棟標準廠房的一層。絕大部分用作車間,一小部分被隔成寫字樓。
  • 丁力作品《深圳故事》連載:第五章《城中村》(8)
    導讀:深圳四十年,中國改革開放縮影。特區騰飛,承載親歷者命運。作者經歷豐富,見證了深圳這座城市的發展繁榮,並將許多真實事例寫成了一系列「深圳故事」。相互關聯又獨立成章的五個故事,反映了中國改革開放進程中的獨特側面。
  • 丁力作品《深圳故事》連載:第五章《城中村》(6)
    導讀:深圳四十年,中國改革開放縮影。特區騰飛,承載親歷者命運。作者經歷豐富,見證了深圳這座城市的發展繁榮,並將許多真實事例寫成了一系列「深圳故事」。相互關聯又獨立成章的五個故事,反映了中國改革開放進程中的獨特側面。
  • 歲月消逝難滅我們情感的印記|《大河戀》一個濃情的回憶
    但執拗的對峙下,父親屈服了,這是保羅第一次展現他的不羈;可以不按照父親的方法釣魚,自己獨創節拍釣魚;可以冒險在大河急流處駕船漂流;可以找個為世俗所不容的印第安姑娘做戀人;甚至賭博欠下了很多債,最後被人所殺。所以父母的教育雖然影響著最初兄弟倆的人生,但也不能改變他們個性,每個個體都有自己獨特的人生。不管保羅的人生是對的還是錯,但他愛父母兄弟、他愛他的家鄉、愛釣魚。
  • 久別重逢,大學室友也來了深圳–連載17
    宿舍是在一棟出租民房裡,這棟民房的好幾層都是我們公司的宿舍。我們住在二樓,兩室一廳,兩個單間都已經住了人,一個是帶我看宿舍的同事R,她是外貿部的跟單,另一個是那天面試我的女孩W,她也是業務。 R說,我可以選一個單間住進去,看我自己願意和誰住一起。當然我也可以住客廳。但我看她那表情,還是希望我住客廳,我自己也想住客廳。客廳裡只有一個矮櫃,上面放了一臺電視,空蕩蕩的。
  • 《天堂向左,深圳往右》寫的都很現實嗎?看看深圳網友怎麼說
    從古到今,無論那一本書,流芳百世的都是反映現實問題的書。與如今網文有所不同的事,讀了網文讓人發洩情緒,但讀了現實小說,會讓人反思,甚至可以吸收精神營養。對於資深讀者,可能會發現一個問題,就是讀有些小說,讀著的時候會讓人樂一樂,但是讀完之後內心空蕩蕩的,依然迷惘仿徨。但讀經典名著,會讓我們心神安寧,總有一股向上的力量在吸引我們。
  • 丁力作品《深圳故事》連載:第五章《城中村》(2)
    導讀:深圳四十年,中國改革開放縮影。特區騰飛,承載親歷者命運。作者經歷豐富,見證了深圳這座城市的發展繁榮,並將許多真實事例寫成了一系列「深圳故事」。相互關聯又獨立成章的五個故事,反映了中國改革開放進程中的獨特側面。
  • 故事:逃離野人島之後在海上漂流的日子
    我們很幸運,沒有遇到什麼風暴,前幾天海面上比較晴朗,白天我們可以遙望遠方的島嶼和天上的太陽來辨別方向,夜晚可以望星星辨別方向,可是最近幾天都是陰天,我們既看不見遠方,也看不見野人島,我們仿佛在一片無邊的海上漂流。「船長!我感覺我們是不是迷失方向了。」「沒有,你就向前劃吧。」「要是我們有個指南針就好了。」
  • 丁力作品《深圳故事》連載:第四章《天花板》(2)
    導讀:深圳四十年,中國改革開放縮影。特區騰飛,承載親歷者命運。作者經歷豐富,見證了深圳這座城市的發展繁榮,並將許多真實事例寫成了一系列「深圳故事」。相互關聯又獨立成章的五個故事,反映了中國改革開放進程中的獨特側面。
  • 丁力作品《深圳故事》連載:第四章《天花板》(1)
    導讀:深圳四十年,中國改革開放縮影。特區騰飛,承載親歷者命運。作者經歷豐富,見證了深圳這座城市的發展繁榮,並將許多真實事例寫成了一系列「深圳故事」。相互關聯又獨立成章的五個故事,反映了中國改革開放進程中的獨特側面。
  • 三條魚帶給我們的啟示
    今天閒來無事,講個寓言故事:盆中,有三條鮮活的魚,它們要被主人殺掉下酒。在被主人端到河邊時,它們都已經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怎麼辦?怎麼辦?它們激烈的爭論著自己要怎麼應付。甲說:「不如我們一起跳出去吧?你們看這盆並不高。」乙說:「如果跳不進河中那是要先被殺掉嗎?這是個極度危險的辦法,我想我還是再想想。」丙沒說話,只是想看看它們的結果,然後再決定自己怎麼辦。
  • 這部電影,教我們學會了告別——《汙泥》
    《汙泥》,也叫《密西西比河上的瑪德》。在這個悠閒的夏天,兩個無所事事的男孩駕船前往密西西比河上的一個島嶼探險。他們在那裡找到了奈克伯恩的叔叔曾提到的一艘廢棄的船,它由於某一次上漲的洪水而高懸在樹枝頂端。他們爬上樹後發現,船內有新鮮的食物和骯髒的雜質。他們意識到自己不是唯一發現船的人,便決定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