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智英,1982.04.01出生於韓國首爾,一個公務員家庭,上有一個姐姐,下有一個弟弟,和奶奶,父母,一家六口居住在一個72平米的房子裡。從小家裡的好東西總是優先給弟弟,她和姐姐共用一個房間,一床被子。小學時被男同學欺負,向老師告狀後被告訴,這是男同學喜歡她的表現。讀中學時,時常要提防著鹹豬手。考上一所普通的大學,成績一般。畢業後,進入一家普通的公司,一個普通的崗位,發現公司裡面的高管基本上都是男性。下班後不得不去應酬,還要忍受著男客戶的黃色笑話和無休止的勸酒。結婚後,在長輩的催促下很快就生了孩子,生孩子以後,為了照顧孩子,不得不做家庭主婦。做全職媽媽時,她陷入了迷茫與懷疑中,她一直在努力生活,卻找不到方向。
在看這本書之前,我以為女主人公的人生會是那種雞飛狗跳,婆媳不和,丈夫極其不靠譜的生活。看完以後,我發現,金智英的人生過得中規中矩,沒有跟婆婆一起住,也沒有婆媳矛盾,丈夫經濟能力尚可,也算是體貼,可是最終金智英卻抑鬱了。
金智英,韓國八十年代最常見的女孩名字,類似於我們的小紅小麗小雪,在路上喊一聲,可能同時有好幾個回頭的。
女主人公平凡的人生經歷,出身,學校,工作,婚姻,家庭,相比較於那些顯赫出身,出類拔萃的主角,我更喜歡讀這本關於平凡人的文字。
讀這本書時,我看到的不是一個金智英,而是一群像金智英一樣的普通女孩子。
在我的人生經歷中,身邊的很多人跟金智英的人生簡直是太像了。我出生在一個北方的鄉村,雖說那個時候提倡只生一個孩子,但我周圍的同學朋友大多數都不是獨生子女,家裡老大是女兒的基本上都會再生一個孩子,一般都為了老二是個男孩。
01金智英的奶奶高順芬。
「金智英最難忘的兒時記憶,莫過於偷吃弟弟的奶粉。她那年應該也就六七歲,不知為何就是覺得弟弟的奶粉特別好吃,明明不是什麼山珍海味。」「讓她過過癮,品嘗那醇厚的奶味。奶粉在口中慢慢溶解時會變得粘稠,變得像牛奶糖一樣軟綿綿的,再慢慢地滑向喉嚨,進入肚子。奶粉停留在口腔時,不幹也不澀,有一種非常微妙的口感。」「然而,與他們同住的奶奶-—高順芬女士-—非常討厭金智英偷吃弟弟的奶粉,只要發現孫女又在偷吃,就會朝她背部狠狠地拍下去,打得她措手不及,奶粉從嘴巴和鼻孔中噴出來。」
我小時候也是體驗過重男輕女的這種待遇(不是我的父母對我不好,我有堂弟,一大家子住在一棟房子裡。)家裡什麼吃的都會優先給男孩子吃,那個時候大家生活條件都一般,不能經常吃到肉和海鮮,家裡如果有肉,海鮮,新鮮的稀奇的零食水果都是先給弟弟吃,弟弟還有很多衣服和玩具,所以在看到奶奶拍金智英後背這一段,我的眼淚一直在轉圈圈。
其實我自己的奶奶對我真的非常好,她會給我織毛衣,利用碎布頭給我做書包,做棉衣。她應該跟金智英奶奶屬於同輩人,她們那一代女人,普通百姓家女孩子受教育的不多,我奶奶小時候沒有上過學,嫁人後不管是種地,收拾家務,帶孩子……家裡的一切都是她在操勞,我奶奶甚至還找人新建了自己家的房子,我從小就是在她建的房子裡長大的,奶奶在的時候,一直跟我說:囡囡長大了,一定要好好讀書,要考上大學,離開這裡。
我想奶奶肯定是對自己的這一生感到不平吧,自己出生的年代經受了太多的飢餓,寒冷,受到重男輕女的壓迫,沒有讀過書,一生操勞沒有為自己活過。
02金智英的母親吳美淑。
金智英的母親在讀完小學就開始幫家裡務農,直到十五歲去首爾投奔比自己大兩歲的,已在首爾一家紡織廠工作的姐姐。兩姐妹每天蝸居在工廠的宿舍中,沒日沒夜的工作賺來的微薄薪水,大部分都用來給家裡的哥哥或弟弟交學費,儘管最會讀書的是自己,但家裡還是讓男孩子讀書。最後家裡的哥哥和弟弟靠姐妹倆的供養都大學畢業,成了醫生,警察,老師。家裡人認為是充滿責任心的長子扛起了整個家,卻從來沒有想過女兒的奉獻。
吳美淑最終發現,在以家人為名的範圍內,機會永遠輪不到女人身上,就與娘家的關係冷淡了,過了好多年,在年齡很大的時候拿到了高中文憑。
深受原生家庭的迫害後,吳美淑女士在對自己女兒的教育時,一直對她們說不要放棄成為自己喜歡的樣子,她不希望兩個女兒重蹈覆轍她的人生。
家裡換了房子以後,她力爭讓兩個女兒有自己的房間,並在女兒的房間貼上世界地圖,告訴女兒世界這麼大,我們只在這麼一個小點點裡,想讓女兒看到更大更遠的世界,眼界要大一些。
尊重女兒的意見,在女兒報考時,最終還是尊重了孩子自己的意願,沒有強迫孩子。在金智英找不到工作時,父親說「我看你就乖乖等著嫁人吧。」母親「現在都什麼年代了,你還在對孩子講那些老掉牙的話?智英,你也別傻傻地忍氣吞聲!快!頂嘴!反駁他!聽見沒有?」
吳美淑在帶三個孩子,照顧年邁的婆婆同時也找了很多兼職的工作,幫人做手工活,幫別人剪頭髮,最後開了一間粥鋪,帶領全家搬進了一所大房子裡面。讓全家的生活比之前提升了一個很大的檔次。
我是非常喜歡吳美淑女士的,她讓我看到了女人的堅強、智慧、柔韌,以及對生活的不放棄和熱愛。沒辦法選擇生活在一個完美的時代,但她是一個適應能力非常強的,努力生活,並且爭取做到最好人。敢於抗爭不公平的人生,活的閃閃發光。
03主人公金智英。
是家裡的老二,從小就不受奶奶的待見。吃東西都是吃邊邊角角,自己用的東西永遠沒有弟弟的好。上學時,乖乖的學習,完成作業。讀小學時,被男同學欺負,向老師告狀,結果老師卻說,是因為男同學喜歡她,才欺負她的。遇到不公平的事情,她心裡不開心,也不敢反駁。女同學對抗不公平待遇時,她想著是那個女生的功課好,母親是育成會會長,所以才敢對抗不公平,自己卻不行,沒有那個資本。
從這裡看出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是很重要的,原生家庭潛移默化帶給一個人的東西是真實的,一般來說家庭條件較為優越的孩子,受到的教育普遍較好,不容易產生自卑的心理,在面對生活中不公平情況時,更敢於去表達、去爭取。金智英從小在家裡就是不受重視的那個,所有好的東西都是優先弟弟的,可能小小的她不明白這是什麼原因,但是對她的影響確實非常大的,覺得自己不配擁有好的東西,產生自卑感。
她從小受到的教育是:女孩子凡事要小心,穿著要保守,行為要檢點,危險的時間、危險的人要自己懂得避開,否則問題出在不懂得避開的人身上。
在補習班下課後,受到男同學的騷擾,父親不僅沒有安慰她,反而是斥責她,怪她去補習的地段偏僻,穿的裙子太短。以至於她在後來害怕所有的男性,在樓梯間遇到自己的親弟弟都會不自覺的尖叫。
父親的責罵,在金智英原本受傷的心上又增加一道傷口,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家長對孩子的愛,有時候真的是需要正確的方式,不正確的教育,只會讓女孩子變得更唯唯諾諾,自卑膽怯。把問題都歸咎於金智英身上,導致她凡事都是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形成了自我批評的思維模式,而不是怪別人,這就是教育的悲哀吧。
在工作中,被客戶逼著喝酒,不敢反抗,只能偷偷的把酒倒掉。結婚後被催生,心裡不高興也不敢說,關你什麼事,嘴上還要客氣的說「沒有啦,沒關係。」生完孩子以後,老公說會幫忙帶孩子和做家務,她憤怒的吼道,能不能不要說幫我了?但最後還是向老公道歉了。買了一杯9塊錢的咖啡,被幾個男職員看到,惡意的說,他們也想當被老公養著的「媽蟲」,心裡憤怒的想說,我用老公的錢買東西,關你什麼事?可是她最終也沒有說出口,只是心神不寧的快速走開了。在物價房租上漲後,想要找一份可以兼顧帶娃的工作,來減輕老公的負擔,看到了一份挖冰淇淋的工作,當店員熱情的介紹完工作後,跟她說:我也是大學畢業的。她就崩潰了。
我想這就是壓垮金智英身上的最後一根稻草吧。
她活的太憋屈了,什麼事情都憋在心裡,沒有可以發洩的地方。從出生到三十四歲的人生,一直習慣了沉默,所有的事情都沉積在心裡,心裡苦悶,卻缺少那個可以發洩的開口,最後得了抑鬱症。
她羨慕那個為了爭取公平發聲的女同學、那個為女性地位而抗爭的女性上司還有努力為自己發聲的母親,所以最終她借她們的口來表達自己心中的不滿。
大多數的我們,從這本書中,從奶奶,媽媽,金智英身上可以看到自己或者身邊某些人生的影子。希望金智英最終能從抑鬱症中走出來,迎接生活的陽光。
願我們每個人在生活或者工作中,遇到不公平的待遇,可以說:NO。像金智英一樣,我們這一代的女性正在覺醒,期待自己能有所作為,可以走出職場和育兒的困境。把握自己的生活,生活在自己的手中,生活是沒有正確的答案,你想要的就是正確的,願我們每個人都可以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希望我們都能先愛自己再愛別人。
最後,借用該書的作者,趙南柱的一句話:由衷的盼望世上每一個女兒,都可以懷抱更遠大、更無限的夢想。
註: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