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女孩要經歷多少看不見的坎坷,才能跌跌撞撞地長大成人。」
電視在播報天氣預報,廚房裡一個身影在準備晚飯,飯準備好又馬上去晾剛洗好的衣服,然後去拖地,之後再去收拾散落一地的兒童玩具……
剛剛在床邊站定歇息,客廳玩耍的女兒一聲「媽媽」把飄遠的思緒拉回現實,金智英回過頭,衝女兒微微一笑,下一步應該是去哄孩子……
以上就是電影片頭的場景。
2019年電影《82年的金智英》
多麼似曾相識的場景,多麼普遍的現象,畢竟這些經常發生在我們大多數人的家裡。
《82年生的金智英》是由韓國作家趙南柱的小說改編而來,此書於2017年被韓國書店聯合會評選為2017年最佳小說,改編的電影於2019年上市,因為其精準的表達了現代女性面臨的人生境遇引發無數人的共鳴。
金智英在韓國就像我們國家的小花這樣的名字般普遍,生活中的她和我們大多數人一樣,有個看似幸福的家庭:爸爸、媽媽、姐姐和弟弟。正常上大學,畢業後工作,然後和心儀對象結婚,接著生養女兒,為女兒和丈夫辭職而成為全職主婦。
看似普普通通的一生,卻是我們大多數女性一生的寫照。婆婆的頤指氣使,外界不理解的目光言語,家庭瑣碎的繁雜,讓金智英越來越窒息,最終導致了嚴重的心理疾病。好在金智英的老公體諒理解,幫助她共同面對心理問題,最終金智英進行了心理治療,最後用寫作實現自己的價值。
金智英帶著女兒出門,在公園長椅上邊喝咖啡邊逗弄女兒,旁邊的兩個男職員和一個女職員偷閒喝咖啡,旁若無人地說著「命好啊,太羨慕了」、「我也想要用老公賺來的錢買咖啡喝,還到處轉悠」,而女職員絲毫沒有異樣,反而說出「那你嫁人啊」的話。金智英聽聞心生反感,馬上起身帶女兒離開。
社會上總有人在講女權,總在說女人應該怎樣,可是為什麼大家很少說男性應該怎樣做呢?難道社會上女權只發生在女性之間嗎?
社會是男性和女性共同組成的,時至今日,大部分男性都不認為自己有錯,都覺得自己做的足夠好,甚至有部分女性覺得男性只要不出軌、養家、愛護家人就足夠了。
金智英的媽媽講自己的過去
一個女性作家曾說過她雖然是職業作家,但是每天寫作只花費她區區3個小時,還經常需要熬夜寫作。她的老公是大家眼中的模範丈夫:每天會買菜回家,平時會幫忙洗衣服,也會幫分擔家務,鄰裡街坊都稱讚她嫁了個好老公。
但是她也有煩惱:老公雖然幫忙買菜,但是她要提前和老公說蔬菜的種類,回家後也需要她擇菜做飯;平時雖會幫忙洗衣服,但也是她分好類、將衣服放入洗衣機,老公只是等洗衣機停止時晾曬衣服而已;每天老公上班,她都需要早起做飯,等老公上班後,她在洗碗、打掃衛生,即使這樣,她老公還會說羨慕她能在家裡享福。
歸根結底是幾千年的封建社會造成的男權至上思想沒有得到解決。思想的改變不是朝夕間轉瞬就完成的,但是如果認識不到思想的誤區,就永遠不會改變。脫離男性的女權是不成立的。
金智英在大環境下的自我懷疑
所有人包括女性在內,不要認為男性只承擔了部分家務就滿足了,要知道生育孩子經歷鬼門關的是女性。所以男性應該自覺醒悟,多多理解妻子,理解母親,讓社會更尊重女性。
男性應該從根本上尊重女性,不要覺得女性的任務就是結婚生子,也不要覺得職場女性養家的同時照顧孩子和家庭是理所當然的事實。
社會大眾對全職媽媽的歧視
結婚前,媽媽告訴我說:成為一個家庭是兩個人的事情,凡事要商量著來,你倆要有一個守著這個家庭,一個人在外工作就可以了。
傳統思想中都是默認老公是頂梁柱,需要工作養家,妻子只要生兒育女、看顧好家庭、照顧好老公孩子就是合格的老婆。
出嫁前,媽媽會囑咐女兒孝敬公婆、照顧自己的小家,出嫁後,婆家人會理所當然地覺得媳婦就是來傳宗接代、照顧老公的。
中學的智英遭遇男生猥褻跟隨,爸爸得知後的反應,指責女兒的不是
我婆婆當年第一次來婆家,就被婆婆支使去幹農活,甚至都沒有讓她喝一杯水。她對兒媳婦的認識就是:兒媳婦應該孝順公婆,應該生兒育女,應該體諒老公在外的辛苦,應該勤儉節約,應該珍惜老公掙的每一分錢。
而現代的我們隨著教育的提高、思想的進步,不再是出嫁從夫的認知,我們懂得消費,也懂得爭取;懂得享受,也懂得自取。我們不再完全依附,不再完全聽從婆家的話。所以現代才有了各種各樣的婆媳矛盾。
你買一件新衣服,婆婆覺得浪費;你買點零食,婆婆覺得你饞;你和孩子出去吃飯,婆婆覺得你不懂得節省;你在家做全職媽媽,婆婆心疼自己兒子辛苦工作,而你在坐享其成;你拼命工作,婆婆覺得你不顧家,冷落丈夫;你不生孩子,婆婆覺得你不可理喻……
老公主動請假,讓智英走出家門,重新進入職場,婆婆卻強力阻止
更過分的是,相當一部分婚姻不幸福的女性,想追求自己的幸福,還沒開口,娘家人先勸告:想想孩子,為了孩子也要維持家庭;沒有孩子的話生個孩子,小兩口感情就好了;沒有誰家是一帆風順的,打打鬧鬧正常,不要想著離婚;離婚可是不光彩的事情,想想你兄弟姐妹,可不能這樣做……
凡此種種,來自雙方的壓力使得女性的自由空間越來越小。雖然國家通過了反家暴法,但是又有多少忍受家暴的女性敢於逃離呢?
讓我們痛苦的從來不是生活本身,而是來自外界各種壓力。
雖然現在越來越多的媽媽婆婆變得更加理性,男性思維中的男權至上思想減少了很多,但是我們女性也要懂得自己愛自己,不要畏懼他人眼光,做自己的精神主宰。
電影中,金智英和老公帶孩子回婆家,金智英幫著婆婆做飯,金智英老公勸說媽媽定外賣、幫著收拾碗筷,婆婆酸酸的諷刺兒子為兒媳婦著想;早上天不亮,婆婆在廚房準備早餐,金智英匆忙起來去幫忙,收到婆婆送的俗氣圍裙做禮物,還要違心地謝謝婆婆;老公體諒她收拾好行李準備離開時,碰到大姑姐一家來做客,全家人都在沙發說笑聊天,只有金智英自己獨自在廚房忙活。
婆婆吩咐她做油餅,還客套地說累的話就休息下。終於金智英爆發了,以她媽媽的口吻說出了內心想說的話:「親家母,真想讓我休息,就讓我回家,這不是事實嗎?親家母在節日裡看到女兒開心是吧?我也想看自己的女兒」、「既然你女兒來了,也該讓我的女兒走了。還得照顧大姑子一家再走人,我家智英該多傷心啊」、「親家,我也心疼我家女兒」。
老公要幫忙,婆婆冷冷地諷刺
金智英的老公見狀,抱起女兒,帶著金智英匆忙離開,路上金智英完全恢復後向其隱瞞她的病情,還給姐姐打電話安撫父母。再後來智英想出來工作時,老公主動要求照顧寶寶,讓智英遵從自己內心。職場上男同事表達不尊重女性的想法時,他裝作無意用飲料潑了男人一身。
雖然生活在韓國男權至上的社會,但金智英的老公始終尊重她,將她放在心裡,幫助其面對疾病,共同解決問題,真正承擔起一個家庭的重擔。
而現實中,又有多少老公願意站在妻子的角度,公平公正的對待妻子呢?
婚姻不易,需要我們且行且珍惜。若廣大男性從心底尊重自己的妻子,尊重妻子對家庭的每一分付出,那麼家庭婚姻都會變得有溫度,我們都會很幸福。
總結:家庭是社會的縮影,我們無從選擇自己的性別,但我們可以選擇自己的人生。身為女性,我們要自愛自強,先要學會愛自己,然後再去愛別人,不要將自己放在無關緊要的位置,一定要記得「我很重要」。
為人妻、為人母讓女性的價值發揮到最大,男性要看到妻子母親的行動,體諒理解她們,必要時站出來為他們撐起一片天。
不要總以工作忙為藉口逃避家庭責任,面對生活,敢於和妻子共同承擔,讓家庭生活更美滿,讓婚姻成為每個人的理想港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