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地有一座山,雖然不太高,而風景十分優美。古語云:「山不在高,有仙則名」。這座山雖沒有什麼神仙,但山上建有寺院樓閣,特別是山上盛產各種藥材,素有藥山之稱。為此,每年有 許多遊客來這裡觀景或採集藥物。
山下附近的村子裡有四處私塾館,教書的是上了年歲的張、王、李、趙四個老秀才。他們四人每年清明節都一塊上山遊山觀景,飲酒做詩。
這一年清明節,他們四人又在山上聚會飲酒。張秀才說「今天咱們還與往年一樣,既然飲酒,就要以詩助興。不過今年作詩要換一下花樣。」
其他三位秀才問:「換會什麼花樣呢?」
張秀才說:「往年作詩咱們都是文文皺皺,規規矩矩,這樣太古板。今年咱們每人作詩一首,每著四句。第一句要有一種藥名,第二句要有一古人名,第三句要四書的一句話,第四句要有小孩玩耍的歌謠。這樣是有文有白,雅俗共賞,你們以為如何?」
其他三人聽了一致贊成,並說:「就請張兄先領個頭,我們照你的樣子去作也就是了」。
張秀才說:「那好,我就拋磚引玉吧」。接著就作詩道:
「上山採伏苓,下山遇著趙公明。明是明察秋毫之末。末悠末悠轉,你吃疙瘩我吃麵。」
其他三人聽了齊聲叫好,王秀才接著作了一首:
「上山採細辛,下山遇著孟嘗君。君是君子之德風,風來了,雨來了,王八背個鼓來了。」
李秀才也作了一首:
「上山採連翹,下山遇著張果老。老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老頭子,逮蚰子,一逮逮了一褲襠,咬了一腚瘡。」
最後趙秀才也作了一首:
「上山採牙皂,下山遇著燃燈道。道是道千乘之國。閨女閨女玩,小子小子玩,閨女抱著小子玩。」
其他三人聽了哈哈大笑,齊說:「下坡了,下坡了,罰酒,罰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