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姐計程車(民間故事)

2020-09-23 明天更美好敏敏

餘麗琴是市恆達汽車出租公司的一名司機,由於單位不景氣,公司轉換機制要拍賣一部分半新的計程車,餘麗琴的這輛車也被列入拍賣。一年前,丈夫所在工廠就倒閉了,如今一家四口的生活都得靠她這份工作來維持,眼下自己又面臨下崗,餘麗琴不敢往下想。靜下心,她啟動引擎把車開了出去。今天是她最後一趟出車了。

開車來到大街上,以往她多在這兒「專候」等待客人招呼。在餘麗琴想來,今天若是運氣好多有客人叫車,賺點錢也許下崗了還能緩解一時窘境。然而今天客人卻偏偏像有意躲避她似的,出門一個多小時,居然沒一位客人坐車。不得已,餘麗琴只好開著車往前走。走著走著,車來到一條僻靜的街口,這時,對面踉踉蹌蹌過來一個老人,他喘著粗氣招呼:「計程車!計程車!……」

餘麗琴心一熱,停下車,說:「你要車?」

老人上來,聲音急促:「計程車,樓上有位老太太跌倒在樓梯口,得趕緊送醫院!」

餘麗琴此時才明白老人原來是請她「幫忙」,可今天她生意還沒開張,開車最怕遇上這類事,病人嘛,送了賠油費不說,弄不好還得為病人支付醫藥費。但餘麗琴是個極富愛心的人,凡遇上這類事,總會伸出援手。面對老人的求助,餘麗琴問:「老太太人在哪兒?」「跟我來!」老頭領著餘麗琴進了公寓。

在第7層樓道口,餘麗琴看見受傷的老太太躺在血泊裡。原來,老太太一早外出做健身操,體力消耗過大,回家爬了幾層樓腿一顫打了個極就栽了下去,同去鍛鍊的老人看到後趕緊上街求助。看到這些,餘麗琴沒有二話,背起老太太就下了樓。

餘麗琴將老太太扶進車,直奔醫院。由於走得匆忙,求助的老人沒帶上,這下可壞了,餘麗琴還得留在醫院照料老太太,直至她安全脫險。經這麼一番折騰,餘麗琴耽擱了大半天的活不說,臨走前還將自己的車號給了醫院做抵押。

出了醫院,餘麗琴駕車來到機場。她希望此行運氣好,多攬幾位顧客以彌補在醫院耽擱的損失。不料她還是來遲了,機場已停滿候客的車,剛下飛機的旅客多被那些停在黃金地段的計程車接走。餘麗琴撲了個冷場,可就在這時,機場邊上有個瘸腿的殘疾人招呼:「計程車!」殘疾人身邊有幾輛沒載客的計程車,只是這些計程車司機根本就不搭理他。為何?那位殘疾人一眼看去像個鄉下的民工,且又帶著大袋小包。而餘麗琴卻沒得選擇,把車開了過去。

殘疾人拎起大袋小包上了車。

「上哪兒?」「復興路馨園公寓!」

馨園公寓在哪兒?正是餘麗琴上午拐進的那條僻靜的街道。這的確不是樁好生意,返回還得跑一大段空路,那些不願載客的計程車的確沒看錯!而餘麗琴卻認了。餘麗琴想,既然今天生意不好做,不妨利用這上最後一天班的時間多奉獻一份愛心。

然而殘疾人上車後,卻驚呼道:「你車上怎麼有血?」

聽他這麼一喊,餘麗琴意識到自己急於出門拉活忘了清洗車座,忙抱歉道:「對不起!剛才送一位受傷的老太太上醫院,車還沒來得及清洗。」殘疾人聽完這番解釋才釋疑。

沒多大工夫,車來到馨園公寓,就是老太太摔傷的這幢樓。

「你住幾樓?」「8樓!」「來,我幫你拿兩個。」說完,餘麗琴拎起兩個袋子「咚咚」地上了樓。此時樓梯口的血已被人清掃乾淨,而那位求助於她的老人,當初由於行動遲緩計程車沒來得及等他,這會兒出門打聽老太太住哪家醫院去了。餘麗琴到8樓,放下手中的袋子欲轉身離去,這時殘疾人喊住她:「喂,車錢!」說著遞來一張百元大鈔。餘麗琴接過錢欲找餘額,殘疾人說話了:「遇上你這麼一位好司機真是難得,剩餘的錢權當小費。」餘麗琴說:「那哪兒成,我這也是在順手做生意!」而後付清餘額下樓去了。

不過餘麗琴今天運氣實在不好,整整一天她就接了這麼兩樁活。沒生意那就算了,下班時間也到了,餘麗琴便開始清理自己的車,這車明天一早就易主,總不能讓它帶著血跡去見它的新主人。只是餘麗琴不清理車子不要緊,她鑽進車後發現車內居然躺著一隻不起眼的化肥編織袋。餘麗琴打開一看,天哪,編織袋裡裝著一沓沓百元大鈔!看到這些,餘麗琴心跳加速,這錢是誰的?餘麗琴今天只送了兩位客人,一位是老太太,一位則是那位殘疾人。他們同住一所公寓!但餘麗琴推斷,這錢不大可能是老太太的,因為她背老太太時對方沒有隨身物品,這錢很可能是那位殘疾人的。可餘麗琴又覺得這事不大對頭,你想一個農民打扮的殘疾人,哪像是個擁有百萬現鈔的富豪?然而這錢不是他的又會是誰的?這錢要不要給人送回去?餘麗琴心裡冒出個奇怪的想法,因為明天自己就要下崗了,這樣即使她不把錢全留下,只要從中取出一沓也足夠她去做些小買賣來維持四口之家的基本生活。然而餘麗琴還是很快為自己怎麼會冒出這麼個卑鄙的想法而狠狠地扇了自己一耳光。為什麼?她認為自己是個好手好腳的正常人,怎能去竊取一個殘疾人的錢!想到這兒,餘麗琴將袋口紮好,啟動了車子。可等她趕到馨園公寓,又撲了個空,殘疾人不在家。

餘麗琴守在人家門口等呀等,直到深夜也不見人回屋。餘麗琴想,是不是對方發現自己遺失巨款,在急著尋找乘坐的計程車?餘麗琴決定回單位看看,然而就在這時迎面遇上一個人,正是乘坐她計程車的那個殘疾人!餘麗琴通過詢問,證實袋子是他的。餘麗琴把巨款還給了人家。殘疾人呢,面對失而復得的巨款,感激之情溢於言表。至此,餘麗琴如釋重負。時間已不早,該回去休息了,明天她還要去拍賣會上看看自己那輛心愛的計程車究竟花落誰家。可餘麗琴剛要下樓,殘疾人喊住她,說:「喂,等等,你車號是不是贛E88XXX?」

餘麗琴笑了笑。她知道,大多她曾經幫助過的人均以贈送錦旗的方式以示嘉獎,而自己明天就要下崗,就當在崗時做了件拾金不昧的事。

當然話又說回來,殘疾人為啥對餘麗琴的計程車感興趣?真出於感謝嗎?恐怕還不止這些。為啥?因為殘疾人對她車墊上的血跡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對方是從哪兒了解到餘麗琴計程車車號的?儘管餘麗琴給他打的車單上有,不過卻沒有引起對方的注意,相反讓他腦海裡牢牢記住贛E88XXX這個車號的是那位摔傷的老太太!當初餘麗琴把老太太送進醫院,就曾以自己的車號及身份向醫院做了擔保。沒想到老太太正是殘疾人的母親!原來殘疾人不但是個富豪更是個孝子,此前他在臺灣是家連鎖店的董事長,但由於老母不願離開故土跟隨他,於是他賣了公司的股份回鄉欲再創業。此行他身攜巨款,為了避免被歹人盯上,假裝自己是鄉下的民工,將巨款裝進一隻編織袋裡。可就是這個裝扮竟遭那些計程車拒載,幸虧遇上餘麗琴。殘疾人回到家,急匆匆要見母親,鄰居告訴他,說他母親摔傷送進了醫院。聽到這些,做兒子的豈能不急,於是沒來得及清點行李便匆匆趕去醫院,直到看見母親已無大礙才放心。而起關鍵作用的計程車司機因此也深深打動了他。

轉眼第二天,這天,餘麗琴起了個大早趕往公司汽車拍賣會會場。會場擠滿了人,餘麗琴站在會場一角,她要看看自己的車接下來的去向,畢竟贛E88XXX這輛車跟隨了她多年,她還真有點捨不得。

拍賣如期舉行,一輛輛車都有了它的新主人。

這時,臺上主持人又一聲吆喝:「贛E88XXX,起價4萬元!」聽著這麼一聲吆喝,餘麗琴的心躥到了嗓子眼,眼下只要主持人一聲槌響它便易主,而自己也將隨之失去工作。

「4萬5!」「5萬!」「5萬5!」人們爭相競價,此起彼伏。最後直到一個人把車價抬到8萬元,會場才沒人與之競爭。主持人於是數一、二,舉槌欲敲……

「9萬!」這時突然又有人報價。

大家回過頭一看,見一位老人踉踉蹌蹌地闖進會場,都吃驚不小。

闖進會場的不是別人,正是餘麗琴送往醫院的老太太!

老太太競拍這輛計程車幹啥?原來,今天一早聽她兒子說還沒找到那輛計程車,便照女司機在醫院裡留下的車號給汽車出租公司打了個電話。我的媽呀,對方說他們公司有這輛車,只是眼下就要被拍賣,聽到這些,老太太坐不住了,她騙過監護的護士,由兒子領著趕到拍賣會現場,並在關鍵一剎那買下了這輛計程車。

「成交!」臺上主持人一錘定音。

老太太七十多歲了,她買下這輛車只是為了不讓它原來的主人下崗,讓餘麗琴繼續開這輛車。老太太具備這個實力,她兒子這會兒就站在她身邊。此前兒子不是說要回來創業嗎?就叫他開個計程車公司!

殘疾人呢,不僅聽母親的,而且還為母親出了個主意,要在餘麗琴這輛計程車的擋風玻璃前豎塊「中國好人計程車」的牌子。

老太太一聽兒子這個主意,樂得兩眼眯成了一條縫兒。

相關焦點

  • 逃離「迷宮」(民間故事)
    民間故事選刊·上 2017年1期■李雪濤亡命惡徒吳大成是個「的士」司機,五十多歲,為了養家餬口,幹活很勤快。這天,車子開到「松柏」路口,有人在路邊招手。一路上,兩人有一句沒一句地聊著,眼見著計程車出了縣城,冒著漫天飛舞的大雪,在崎嶇的山間公路上行進。半小時後,計程車來到一處岔路口,這時,那人突然叫了一聲:「師傅,你先停下車。」車停下來時,那人突然用一條胳膊緊緊勒住吳大成的脖子,隨即用一個散發著難聞氣息的東西死死地捂在他的臉上。吳大成掙扎了幾下,悶聲哼了幾哼,就人事不知了。
  • 石母峪(民間傳說故事)
    石母峪(民間傳說故事) 黎青屏顏萍搜集整理王母娘娘派九女下凡,管理人間,交待:風颳到山裡,雨下到川裡。九女聽成了:風颳到川裡,雨下到山裡。王母娘娘親自下凡察看,風颳在川裡,雨下在山裡。擰住九女耳朵,一擰,用勁大了點。一隻耳朵擰掉了。
  • 計程車司機的生活故事
    每一個小故事都蘊含著大道理!(圖片來源於網絡)有位作家他出差,無意中坐了一輛非常有特色的計程車,車內整潔乾淨,司機穿著得體而且車內還專門給乘客提供礦泉水,飲料及奶茶等……作家剛坐穩我偶然在廣播裡聽到一個故事,然後改變我自己的觀念。那個廣播裡有一位博士介紹了他的新書。書中重點闡述一個觀點,停止抱怨。停止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種抱怨,會讓任何一個人走向成功。我頓時醒悟了,我以前糟糕的情況都是自己抱怨造成的,所以,決定停止抱怨,開始改變。一年後,我的收入翻翻,而且,我的計程車也變成當地五星級的計程車。不僅收入倍增,而且人氣也大幅上漲。
  • 河曲民間故事(7) 馬尾巴
    ​河曲民間故事(7)馬尾巴 清·光緒三年,河曲大旱,顆粒無收,百姓少吃無穿,城裡人們吃了上頓沒下頓。正在災難危重之時,也是糧店的掌柜發財機遇。>圖片來源網絡責編:盧未娟(著作權屬於作者,轉載請署名)大美忻州法律顧問:趙麗18636016677
  • 故事:另類賽車(民間故事)
    這兩個司機,一個是開計程車的,另一個是開自駕車的。聊了一會兒,自駕車司機突然提議道:「這路看起來一時半會兒也通不了,咱不如玩玩飆車。」計程車司機好奇地問:「路都堵死了,還能飆車?」自駕車司機大手一揮:「你們跟我來,我自有辦法飆。」小黃和計程車司機跟著自駕車司機,來到他的車旁,想看看他怎麼個飆法。
  • 故事:劉海戲金蟾,步步釣金錢(經典民間故事)
    想必很多朋友,都聽說過劉海戲金蟾的故事,作為經典民間傳說故事,本故事最早本是道家典故,出自《列仙全傳》,用來宣揚遁世修仙的妙處。在民間,金蟾寓意財富,所以劉海戲金蟾又添加了喜慶色彩,寄託了人們渴望發財致富的淳樸觀念,成為了受人喜愛的旺財祥瑞之物,被製作成各種工藝品,擺放在店鋪之中,希望以此財運亨通,招財進寶。
  • 兩個計程車司機的故事
    在我走到九州賓館門口等候轉彎時,發現兩個外地人在向一個計程車招手。計程車很快站到了他們的身邊,但是他並沒有急著讓顧客上車,而是如大多數司機師傅一樣問:「你們去哪裡?」兩個人其中前面的一個高個子說:「我們要去飲馬口。」司機師傅略加思考:「哦,飲馬口在東邊,我需要掉個頭,你們在馬路對面上車吧。」兩個人示意同意。
  • 蠟人(民間故事)
    民間故事選刊·上 2017年6期■孫興運選自《遼河》(段明 圖)
  • 靈異事件與民間癔病 科學並不能解釋大千世界的所有疑問(續集)
    本文續(1月23日)本文只記錄民間趣聞軼事,只闡述一些記載和傳聞,也有自己所見所聞,我的意圖不是讓觀眾盲目相信,也不想搞封建迷信,意在增長民間知識,若有一天您有緣經歷百思不得其解的事情,能想起這篇文章足矣。昨天講述到,深夜的白狐神秘的消失,向它開槍,槍居然沒響......我知道一定有人懷疑說我胡編亂造,你見過槍長什麼樣子嗎?
  • 滿族民間故事(爺爺講給我的故事)
    滿族民間傳說(爺爺講給我的故事) 滿族民間傳說老罕王努爾哈赤小的時候在明朝末年首輔(相當於宰相)家裡當書童,叫小罕子,有一天首輔上朝了,小罕子和首輔的小老婆聊天,小罕子問首輔的小老婆,為什麼咱家老爺能在朝裡當官,小老婆告訴小罕子說,這都老天爺註定的,因為老爺的腳底下有三顆紅痣,相當於腳踏三星所以能當首輔,皇上腳底上有七顆紅痣,那是腳踏北鬥七星,是天子,小罕子聽後說,那我的腳底下也有七個紅痣呀
  • 後半句話( 民間故事)
    民間故事選刊·下 2017年7期■尹全生民國初年,霧蒙山一帶土匪猖獗,打家劫舍,殺人越貨,民不聊生。那時的官府只管向百姓攤派所謂的「太平費」,並不真心剿匪,象徵性地派兵到村寨串串也就是了。若真剿滅了土匪,「太平費」更難收繳了。
  • 民間故事:鄭氏的故事(一)
    大家好,歡迎來到詩文書畫匯,本故事為《民間故事》系列之第482期,如果您喜歡,不妨給個關注!定場詩:緣來緣去緣如水,情散情聚情何歸。緣已逝而情難止,生有涯而思無盡。念罷一首傷感的開場白,咱今天這則民間故事就要開講了。今兒咱這則民間小故事的主題思想同樣是宣傳正能量:善惡終有報,天道好輪迴。多行善事,切莫被金錢迷了雙眼,而莫做害人害己之事!
  • 宿州民間的朱洪武神話傳說行將湮滅(38)
    筆者現文抄《酸甜苦辣》中一段文字,助說筆者傳太祖殺牛在宿州山窩裡的神化故事非筆者臆造:「解放前後的一段時期,農村文化生活很是貧乏,因此農閒時常常有一些說書的藝人(大多是盲人)來到村上唱絲弦,說大鼓和洋琴,他們一唱起來就是十天半個月。每天晚上吃罷飯後,全村男女老少,抱兒攜女趕到村中心去聽書,有時唱到熱鬧處,不聽雞叫決不罷休。孩提時代我就好聽故事,絲弦大鼓和洋琴類的曲藝演唱,一有機會我是場場必到。
  • 命案只因荷花戒(民間故事)
    民間故事選刊·下 2018年4期■木瓜清朝末年,福靈寺是巴縣(今屬重慶)有名的寺廟。選自《傳奇故事》2016.9(段明 圖)
  • 「雙面人」奇事(民間故事)
    民間故事選刊·上 2017年1期■婁尉一清朝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官庫中丟失了玉器選自《民間傳奇故事》2016.7下
  • 河曲民間故事(9) ​ 知縣與紳士
    河曲民間故事(9)知縣與紳士 河曲縣城關原來叫「河保營」 是明代駐軍的兵營之地,這「河保營」 戍邊的軍人大都沒有返鄉,在當地娶妻安家。責編:盧未娟(著作權屬於作者,轉載請署名)大美忻州法律顧問:趙麗18636016677
  • 貓殺(民間故事)
    民間故事選刊·下 2017年4期■李卻咎1半夜,偌大的肖大將軍府邸一片死靜。在這滴水成冰的冬夜,只有屋簷下的燈籠散發著暗淡無力的光,就連巡查的士兵也躲屋內烤火去了。選自《民間傳奇故事》2015.01上(段明 圖)
  • 絕釣(民間故事)
    民間故事選刊·下 2017年7期■行吟水手蟬街上的手藝人不多,有絕活兒的就更少,除了拉麵的老梅外,數來數去,還就是釣魚的老海了。這兩人都住蟬街,一在東,一在西,無事時常相互走動。蟬街人都稱他這一手為絕釣(明明是捉,卻稱釣,不知什麼道理。也許是因為老海平常就是個拿著釣竿釣魚的吧,還送他一個綽號:魚老鷹,意即他和魚鷹有得一拼。蟬街有人眼紅老海,問他,你釣魚可沒少掙吧?老海說,哪裡?我有幾個錢?
  • 聊齋故裡民間故事3(王二捉蠍太多命喪的故事)
    蒲聊齋民間故事3(王二捉蠍太多命喪的故事)今晚沒有月亮,天穹掛滿星辰,偶爾有賊星從天空划過(流星我們當地人叫賊星),我早早的趕到大槐樹下,佔好有利位置,等老奶講故事,老奶蹣跚的來到大槐樹下,看著等她的人們說,今晚有點不好受,但說好今晚要給大家講故事的,不能說話不算數,老奶拿著把蒲團扇子,不停的扇著蚊子,就慢慢的到來:話說在我們東山裡有個村子,有個人好吃懶做,不好好種莊稼
  • 聊齋故裡民間故事一(蒲先生深夜出診遇險故事)
    蒲聊齋民間故事一(蒲先生深夜出診遇險的故事)講故事的是位老奶奶,村裡人大人小孩都叫她老奶奶,老人家也不識字,但滿肚的故事,據她說,是她的父親和鄰居的一個秀才講給她聽的,也可能和當時的環境有關係,人們沒什麼業餘的活動,不像現在,電視,電影,手機,電腦,業餘時間都用在這方面了,那時沒這東西,聽前輩人講故事,就成最大的享受,老人們也都娓娓道來,講的有聲有色,深的大人小孩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