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明明依附於賈府,為什麼卻活出了獨立女性的腔調?

2020-09-03 奈何天讀書

林黛玉因家庭變故投奔賈府,寄人籬下的她卻活出了獨立女性的腔調,除了有強大的內心世界之外,她還具備了這三點:一是堅持自己的底線。不在乎他人的想法。二是有自己的堅持,有獨立的精神世界。三是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和獨立的思考能力。這些獨立女性的品質在當今社會都難能可貴,更別說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會。

林黛玉




一、林黛玉的個性源於獨特家庭背景

和賈府姑娘比較,林黛玉的童年生活非常幸福美滿。黛玉的父親林如海林如海是前科的探花,蘭臺寺大夫,巡鹽御史。祖上曾襲過列侯,已經第五代。隆恩盛德,鐘鼎之家,是書香門第。除了黛玉一個女兒之外,沒有其他子嗣,是家裡的掌上明珠。因為沒有兒子,未免有些遺憾,所以將黛玉當做男孩子來教養,所以個性發展並未受到束縛。

  • (一)與寶釵相比。

①寶釵過早挑起家庭重擔。寶釵之父過早去世,老大薛蟠是個不頂事兒的男子,不但不管家業,還四處闖禍惹官司,故而薛姨媽只得依靠寶釵來管理家務,重任在肩。

②備選秀女深受其害。薛姨媽一門心思想將寶釵送進宮裡,言行舉止必得按照要求來訓練,宮裡是個爾虞我詐的地方,入宮之人必備的品質就是壓抑自己的個性,保護自己,一個孩子受到條條框框的約束,因此寶釵深受其害。

  • (二)與迎春、探春、惜春相比。

①迎春軟弱無能。迎春是賈赦和前妻的女兒,賈赦從未認真教育過自己的每一個子女,只管自己行樂,迎春深受其害,造成了其軟弱無能的個性,最後夫婦兩為了錢財將迎春賣掉嫁人,最後被虐至死。

②探春地位卑微。探春是賈政和趙姨娘所生,雖說拜王夫人為嫡母,畢竟自己是庶出,難免低人一等。

③惜春冷漠無情。惜春是賈珍的胞妹,卻喜歡到賈母所在的榮府國府待著,是因為寧國府完全沒有家庭氛圍,感受不到大家庭其樂融融的愛,惜春的冷漠和寧國府的人如出一轍。


從左至右為迎春、探春、惜春



二、林黛玉與《紅樓夢》中一般的女孩相比,有獨立的思想

林黛玉對很多事情都有自己的看法,與大觀園其他同齡女孩相比,她的想法往往有超越性和獨到的一面。

  • (一)葬花

葬花葬出人生哲學。一日,寶玉攜了《會真記》到沁芳閘橋邊桃花底下閱讀。風吹桃花朵朵落在書上、地上,寶玉恐糟踐了花朵,便兜了花瓣想抖在池內。林黛玉恰巧碰見這一幕,便說出了自己的看法:「撂在水裡不好。你看這裡的水乾淨,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髒的臭的混倒,仍舊把花糟蹋了。那畸角上我有一個花冢。掃了裝在絹袋裡,拿土埋上,日久隨土化了,皆是乾淨。」這大觀園裡,能想起來葬花的也只有林妹妹了,雖是葬花這樣的一件小事,黛玉能夠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實屬難能可貴。

  • (二)說話一針見血

①誇讚探春。

大觀園查抄之前,各房的老媽子們、奴才們相互告狀的、翻舊帳的,找各自主子求做主的,鬧得不可開交。迎春的金酹絲鳳被老媽子當了賭金,要不回來還央求迎春別去告發,以免受罰。迎春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可手底下的丫鬟們不願意,覺得主子太好欺負了,你一言我一語吵得不可開交。探春這裡思路清晰斷了官司。訓得柳家媳婦沒辦法抵賴。

寶琴拍手笑說道:「三姐姐敢是有驅神召將的符術?」

黛玉否定了寶琴的觀點,認為不是道家玄術,認為探春用了孫子兵法:『守如處女,脫如狡兔』,出其不備之妙策也。

意思是:作戰開始時像處女一樣沉靜,使敵人放鬆戒備,然後像逃跑的兔子那樣靈活迅捷地出擊,使敵人不及抗拒。比喻出其不意的舉動。探春在審問柳家媳婦時候就是用了這個辦法,才讓下人說了實話。

②點出迎春的問題。

接著平兒、寶釵、黛玉又問迎春怎麼下人竟這樣張狂,你還不如教訓一次,何苦委屈自己。迎春又講了一堆理由,說壞人自有自作自受的道理,她犯不上去責怪,關鍵自己也是沒有什麼辦法,只好任由他們去。大家都對迎春的軟弱無可奈何,黛玉一針見血:真是『虎狼屯於階陛,尚談因果。

這句話什麼意思?

就是指老虎和狼都到你家門前了,這麼危險了,你還在這裡不想對策,還在講理論。這不是典型的迎春的形象嗎?

短短一席話,黛玉先是引用了「孫子兵法」,接著又引用了「南朝梁武帝蕭衍崇佛誤國」的典故,不得不說才情相當之高,堪稱大觀園之首。

從左至右:探春、迎春、李紈、惜春



三、在賈府的日子裡,充分展現了黛玉的高情商

  • (一)初到賈府一謹言慎行、二觀察入微、三及時變通

黛玉初到賈府採用了三步法:

一是謹言慎行,步步留心,時時在意,不肯輕易多說一句話,多行一步路;

賈敏生前對女兒黛玉交代過榮國府的基本情況,黛玉記在心上。

要知道,黛玉只不過是個十幾歲的小姑娘,心思如此縝密,與其父母的教育是分不開的。

初進榮國府,基本都是長輩或其他人問,黛玉才張口回答,從未冒昧半句。就連初見寶玉,心想這仿佛是哪裡見過的他,也只是內心活動,未曾講出。

二是觀察入微,多觀察,多考量;

自打登舟上岸後,黛玉就發現來接她的只是賈府的三等僕人,衣著打扮就已經與別家不同。去往「敕造寧國府」的路上,觀察街邊的情況,進了府中,進的什麼門,走的什麼長廊,都觀察的非常仔細,不僅是初來乍到的新鮮感,還有對整個環境的熟悉,是個有心之人。

三是及時變通,適時調整。

①飲食習慣的調整。

林如海之前教導林黛玉飯後不可即刻喝茶,要過一時再吃茶,方不傷脾胃。但是她初入賈府見到的許多生活習慣和自家不同,但是馬上能一一改過來,特別是飯後立即飲茶。

②交談方式的調整。

初見賈母,老太太問問黛玉念什麼書。黛玉道:「只剛念了《四書》」。黛玉又問姊妹們讀何書。賈母道:「讀的是什麼書,不過是認得兩個字,不是睜眼的瞎子就罷了。」聽到這話嗎,黛玉即刻明白賈府對姑娘家有沒有多少文化是不大在乎的。待到寶黛初次相見,寶玉問黛玉讀些什麼書,黛玉的回答就作了變化:不曾讀,只上了一年學,些須認得幾個字。黛玉的回答代表了她及時變通的聰明。

林黛玉初見賈母


  • (二)家產一事,為了生存看破不說破

林黛玉冰雪聰明,知道家產一事,但為了在賈府生存,畢竟寄人籬下,只得看破不說破。

林如海病危,林黛玉被賈璉護送回家探望,直至林父去世,賈璉幫助辦理林父後事的料理以及護送黛玉返還賈府,這其中賈璉最大的實惠就是私吞了黛玉的遺產。賈璉回府與鳳姐匯報時有交代,足足有兩三百百萬,這些大部分都被賈璉夫婦私吞放了高利貸。

但是黛玉的聰慧不止於此,還在於關鍵時刻提點當事人,意為:你們以為我真的不知道嗎,我那時維護你們的顏面,不將此事說破而已。

黛玉是暗示自己知道此事的地方有兩次:一是對詩社的姐妹們描述惜春如何做大觀園的畫,還給畫取了名字叫做《攜蝗大嚼圖》,暗示賈府的人像蝗蟲一樣,私吞了自己的財產。二是對鳳姐說,府裡若再不計劃的花銷,那麼將入不敷出。

這兩次暗示使得黛玉安穩度過抄撿大觀園,並得到鳳姐的庇佑。


林黛玉打趣惜春畫的畫叫做《攜蝗大嚼圖》


  • (三)和寶釵交心,和紫鵑成為閨蜜

①黛玉將心比心,想和寶釵成為朋友,沒有私心雜念

因為宴請劉姥姥,在酒桌上行令,林黛玉對了一句:紗窗也沒有紅娘報。讓寶釵好一番提點,黛玉默認了看過《會真記》一書,寶釵擺事實講道理,凡事有個度,看多了壞了心性就不好了。黛玉非常感激寶釵沒有將偷看禁書一事告發,至此將寶釵作為知己。

而寶釵可能並非將黛玉作為閨蜜,只是趁機將此事作為把柄也未可知。翠滴亭撲蝶就能看出寶釵的城府很深。她的目的只是為了接近黛玉,為實現金玉良緣做鋪墊。

而黛玉都難能可貴就是她一旦認定為朋友的人,絕不更改。

黛玉和寶釵交心

  • ②黛玉從未將紫鵑當做僕人,以心換心

紫鵑原名鸚哥,是賈母府給了黛玉做貼身丫鬟的,後改名紫鵑。雖不是和黛玉從小長大,但是一段時間的相處,兩人已經成為無話不談的主僕兼閨蜜。紫鵑為了黛玉也是赴湯蹈火,萬死不辭。支持「木石前盟」,對寶黛的婚事憂心如焚。編謊試探寶玉。督促黛玉趁早作定了大事要緊。一樁樁一件件,若不是黛玉誠心相待,怎會得到這樣的革命友誼。


紫鵑、黛玉



四、林黛玉具有獨立人格,不攀附任何人,不趨炎附勢,對得起自己一顆心

  • (一)林黛玉活得灑脫

①周瑞家的送宮花一事,表明自己的態度。

薛姨媽讓周瑞家的將宮裡頭做的新鮮樣法的花兒十二枝帶給姐妹們,三位姑娘每人一對;剩下的六枝,送林姑娘兩枝,四枝給鳳姐。周瑞家的先是給了迎春探春,接著給了惜春。後來給了鳳姐,最後給了林姑娘。林姑娘的一個問題問的周瑞家的啞口無言:是單送我一個人的?還是別的姑娘們都有呢?」周瑞家說:「各位都有了,這兩枝是姑娘的了。」黛玉說:別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給我。周瑞家的原不是個省油的燈,從莉香院出來,瀟湘館是最近的距離,不用繞許多彎路,林姑娘卻是最後一個拿到的,就說明周瑞家的定是去拿這個巴結別人或者討好,黛玉這句話並不是計較宮花的先後順序,而是提點周瑞家的,做事不要看人下菜碟。


周瑞家的送宮花給黛玉


②教訓寶玉奶媽。

薛媽媽留寶玉黛玉吃酒,李嬤嬤三番五次阻撓,寶玉好沒意思。黛玉先是說李嬤嬤沒眼色,這是薛姨媽家裡,不讓吃酒是不是拿薛家當外人。借著薛姨媽的酒替寶玉挽回顏面,還狠狠臊了一頓倚老賣老的李嬤嬤。

經過這兩回的較量,園子裡的老媽子們必是領教了黛玉的利害,不會輕易去冒犯瀟湘館了。


因為林黛玉說了李嬤嬤,寶釵說黛玉好一個牙尖嘴利


  • (二)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對於寶玉的感情,林黛玉心知肚明,但許多事只能意會不可言傳。半痴半含酸表露心跡,得知寶玉其實也是為著自己的一顆心,黛玉內心是充實的。但是由於府裡的金玉之謀,對木石前盟從中作梗,黛玉即便再堅定,也抵抗不過反對勢力的壓制。無意間聽到寶玉寶釵即將完婚,黛玉的一顆心玉石俱焚,燒毀寫給寶玉的詩稿,不留一絲證據讓人詬病,黛玉勇敢的心無人能比。愛情得不到圓滿,但留清白在人間。


黛玉焚試稿

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她高潔,個性鮮明,不受旁人左右,遵從自己的初心,林黛玉的一生雖然短暫,但是卻活出了自己獨立女性的精彩和風範。

相關焦點

  • 如果林家家境很好,為什麼黛玉進賈府府只帶一個婆子、一個丫頭?
    ,就是把黛玉的撫養權完全交給了賈母,包括眼下的生活、將來的婚配、一生的幸福。在當時情況下,在預見不到賈府敗落的背景下,林如海認為賈母是可靠的、有能力的、值得信任的。林如海信任嶽母,同時還需要取得嶽母的信任。
  • 黛玉有格局,寶釵挺聰慧,做人當如林黛玉還是薛寶釵,選誰?
    調教寶釵有兩個因素,一是參加秀女選拔,二是退而求其次到賈府選一個好人家將其嫁了。許多事情寶釵都是不動聲色地幫別人辦了,既保全了他人的面子,又拉攏了人心,兩全其美。第一件事幫史湘雲做東,請賈府的姑娘、太太們吃螃蟹。暗地裡薛寶釵是出了銀子的,但是面子上大家都知道是史湘雲在請客,領的是史大姑娘的情。
  • 如果林如海沒有死,林黛玉會是怎樣的結局?木石前盟又是怎樣結局
    林如海不死,被賈敏批評:生怕頑劣,愛在內褘廝混的賈寶玉也未必攀得上林黛玉。林家的人都死了,黛玉相當於沒有娘家,很難嫁進賈府。黛玉在賈府呆不了幾年,大了就要回蘇州去賈敏去世,賈母要接黛玉進京撫養,黛玉是不太樂意的,經林如海勸解一番才同意。原因只有兩個:黛玉只有六七歲,身體又差,離不開人悉心照料,林如海沒有打算再娶,自己又在任上,工作又忙,又是男人,身體還不好,老話說,女大避父,女孩子必得女性長輩教育,多方面考慮還是送到賈母處更合適。
  • 《紅樓夢》的女性力量:為什麼說,女性都該活得像探春而非黛玉?
    但對於大部分女性而言,很多人都羨慕黛玉,她雖自小喪母喪父,卻得到賈府大家長賈母的加倍疼愛,容貌才情都是大觀園內拔尖的,且一生都衣食無憂。更有青梅竹馬的賈寶玉自小呵護與陪伴,給了她最真摯的「愛你就像愛生命」一般的愛情。群芳姐妹相伴長大,這不正是一個受盡呵護與寵愛的女人,最切實的嚮往嗎?
  • 14、林黛玉進賈府
    再來說林黛玉,那天棄舟登岸,上了榮國府來接的轎子,往城裡而來。這一路上,林黛玉就想起母親常給自己說的,說外祖母家與別家不同,那是一等一的大戶人家,規矩也多。所以林黛玉就留了心,觀察了來接自己的這幾個僕婦,應該也就是榮國府的三等僕婦,可穿著氣度已經是不凡了,可想這上面的主子那更是了得,於是黛玉心中暗想:「嗯,我這一去,一定要步步留心,時時在意,不能輕易多說一句話,多走一步路,免得失了規矩,讓人家笑話。」想到這,林黛玉心裡那是七上八下的。為了緩解自己緊張的情緒,黛玉就從轎子的紗窗向外瞧,看那京城的街市繁華,人煙茂盛,果然與別處不同。
  • 賈母不死,黛玉必嫁!秘密藏在林黛玉貼身丫環的一句話裡
    因為林黛玉此時年紀還小,大約六歲,不易出遠門;林黛玉一身之病不能離家,癩頭和尚明確說過:「若要好時,從此以後總不許見哭聲,除父母之外,凡有外姓親友之人,一概不見,方可平安了此一世。」林黛玉年少體質又弱,確實不易出行。但是賈府家大業大,賈母輩分又高,林如海縱然安排好了林黛玉的生活,但仍只能服從賈母的安排。所以,林黛玉第一次進賈府,屬於被賈母強行接進去的。
  • 《紅樓夢》中薛寶釵進宮選秀,為什麼林黛玉卻沒有參加呢?
    薛寶釵選秀,為什麼林黛玉沒有參加呢?  薛寶釵參加選秀,是原文明確了的,薛家舉家上京,目的之一:「近因今上崇詩尚禮,徵採才能,降不世出之隆恩,除聘選妃嬪外,凡仕宦名家之女,皆親名達部,以備選為公主郡主入學陪侍,充為才人贊善之職。」
  • 真假林黛玉—妙玉才是林如海女兒,林黛玉是賈黛玉、妙玉是甄黛玉
    、妙玉為什麼是一個人?,以賈府權勢,賈敏不可能下嫁,所以林家肯定不會比賈府差,甚至還要比賈府強。所以林如海死,黛玉會有大筆遺產繼承,但是這遺產卻憑空消失了。有人說是賈璉私吞的。賈璉沒這個膽子,黛玉告訴賈母,賈母饒不了他;有人說黛玉帶到了賈府,這更是不可能的。如果黛玉有這麼大的財富,賈府有一半的財產是自己帶過來的,她就不會在意賈府的奴僕對她的看法了,就不會在賈府小心翼翼的生活了。
  • 沒有手帕子的賈府,寶玉用手擦眼淚、黛玉用袖子、鶯兒也用手。
    新紅樓夢開創了賈府貴族新生活,家裡幾百個丫鬟傭人,寶玉進屋要自己掀門帘,咱也不知道養那麼些丫鬟是幹啥吃的?你說賈府窮吧?人家的屋裡蓋的超級大,恨不得一個臥室有兩百平,大屋子裡幾乎沒有牆壁,就是由無數帘子做隔斷,看不懂的建築迷之美感。
  • 《紅樓夢》人物解析之林黛玉:人間渡劫的聖潔靈魂
    為什麼給林黛玉安排這樣一個背景呢?所以,給她打造了一個無魚龍混雜的書香世家的背景,這大概就是為什麼最後她難在汙濁的賈府存活下去的原因吧!鐘鼎之家,又是書香之族,但家中無甚旁支,就是這樣的家世,才造就了林黛玉的才華智慧和形單離影的孤傲。
  • 從黛玉回揚州到重返賈府究竟用了多長時間?隱含了多少信息?
    林黛玉在第三回進入榮國府之後,曾經回過一次林家,這次返家對黛玉的身份和性格有決定性影響:回家之前她是鹽課林如海的獨生愛女,是榮國府的客人;重返賈府之後因此,賈璉、黛玉離開賈府的時間可以進一步準確到十一月下旬。如果再加上秦可卿故事為參照,就是秦可卿生病的這一年的十一月下旬。(秦可卿生病始於九月初)那麼,賈璉和黛玉返回賈府的時間呢?還是先回到賈瑞故事來理一下時間線索。
  • 賈府把林如海給黛玉的遺產藏哪了?你看賈母房裡擺著什麼
    而賈府收養黛玉,雖系外祖至親,然歸根結底各家門另家戶,林如海孤女寄養賈府,其家資產業終有一日要被賈氏全盤接收。林家四代列侯,至第五代嫡派單傳林如海,又以科舉興家,實可謂代代無缺。這一點比賈氏子弟要強悍很多,賈府至賈代善死後,寧榮兩宅子弟再未能博取功名,陷入沒落境地。而賈母將賈敏嫁與林如海,正是搭上林家實現投文棄武。林如海深得賞識,升至蘭臺寺大夫,欽點出為巡鹽御史,實屬炙手可熱!
  • 從周瑞家的送宮花看賈府的敗落
    不用舉更多的例子了,賈府裡得勢的奴才就是如此。她們靠著賈府生存,卻也禍害著賈府。所以說周瑞家的給黛玉送宮花也不會安分守己的按著薛姨媽的意思去做,必要生出些事來才能顯示自己的存在。然後分析一下:周瑞家的為什麼要最後給林黛玉送宮花,這裡面具體的原因可能有哪些1、周瑞家的對薛姨媽指使她送宮花心裡不服
  • 有兩個人總是暗地裡對黛玉使壞,只有她會明著懟黛玉
    林黛玉長期居住在賈府,賈母對她異常呵護,把林黛玉幾乎捧在了和賈寶玉一樣的位置。但是林黛玉性格非常不討喜,賈府上上下下不喜歡林黛玉的人很多,然而很多人因為賈母的原因,雖然心裡對黛玉有諸多不滿,卻從不敢明著說出來。
  • 黛玉的病為什麼久治不愈,是王夫人在她的藥裡做手腳了嗎?
    林妹妹一向身子弱,剛來賈府的時候,她說過自己從小就吃藥。不過,我們在小說當中看到的林妹妹也不過是嬌弱一些,也不是得了什麼大病。平時的林妹妹也是特別活潑的,經常和姐妹們開些有趣的小玩笑。病重,黛玉在賈璉陪同下回家服侍父親,父親去世以後料理完喪事,然後又返回了賈府。
  • 寶黛在賈府的差距早已寫明:寶釵進府一筆帶過,黛玉進府隆重歡迎
    喜的王夫人忙帶了女媳人等,接出大廳,將薛姨媽等接了進去」。原著裡迎著薛家人的也就王夫人房裡,筆墨極少就把薛家人安排進梨香苑了!倒是林黛玉進賈府的時候,賈母給姑娘們放假,賈府所有女眷都出來接見了林黛玉,其實寶黛在賈府的差距原著裡早已寫得明白!薛寶釵有沒有資格走大門,推測這個要看清代的規矩!
  • 賈府豪奢,賈母強勢,林如海只用一老一小就盡顯清貴之家風範
    從黛玉身體尚未大愈不能遠行來看,賈母派人來接黛玉並未事先與林如海商量,自顧把人派來了,賈母的行為有點強勢。林如海公務繁忙,黛玉體弱多病,需要有人悉心照顧,更何況古代的規矩,女大避父,女孩子由女性長輩撫養更合適,所以雖然黛玉並不願遠行,最終還是聽從父親的安排,離開蘇州去了外祖母家。
  • 《紅樓夢》裡《葬花詞》背後,暗示林黛玉死亡方式,她是自縊!
    秦可卿是直接畫著她上吊自盡,而林黛玉則是畫著一圈玉帶懸在樹上。這再一次說明,儘管秦可卿在與賈珍的亂倫中是被迫的也是犧牲者,但由於這件事情直接導致了賈妃的死亡、賈母的死亡、林黛玉的死亡以及賈府的衰敗,因此,曹雪芹在內心深處始終是無法原諒秦可卿的,對她是&34
  • 她不是在演林黛玉,她就是林黛玉!去世13年依舊讓人念念不忘
    她不是在演林黛玉,她就是林黛玉!去世13年依舊讓人念念不忘!她不是在演林黛玉,她就是林黛玉。這世上再沒有另一個人能把黛玉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詮釋的出神入化,一個眼神看向你就擊中了心。她不是在演林黛玉,她就是林黛玉!去世13年依舊讓人念念不忘!她從小就不愛熱鬧,只喜歡一個人靜靜地躲在房間裡做自己喜歡的事。每次家裡來客人,她更是不願露面。這一點上和黛玉別無二致。
  • 三進賈府的她,都沒有得到認可
    史湘雲是一個富有浪漫色彩的豪爽女性。她是薄命司中的女兒,自幼父母雙亡,由於史家經濟拮据,也沒有過上貴族小姐的生活;經史湘雲的判詞中推測,她最後嫁了一位郎君,但夫婿很快亡故,過著拮据的孤寡生活。有點爭強好勝,每次都會和林妹妹鬥上幾句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