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被冤枉,被抓到公堂上狠狠打屁股,你心中會有什麼反應?
默默接受?恐怕很難。
你肯定覺得冤枉,要喊冤,然後想伸冤,希望能夠還你清白。
但能不能伸冤成呢?這個就不是你所能決定的了。
狄雲這次就被衙役抓到公堂狠狠地打。「『一五,一十,十五,二十……』差役口中數著,板子著力往狄雲的後腿上打去。狄雲身子被另外兩個差役按著,竹板子一下又一下的落下來。」
這麼多板子挨下來,「肌膚腫了,破裂了,鮮血沾到了板子上,濺在四周地下。」
疼嗎?當然。這就算完了嗎?
No!
狄雲「待得再次醒來,他首先聽到了自己聲嘶力竭的呻吟,接著感到全身的劇痛。可是為什麼肩頭卻痛得這麼厲害?為什麼這疼痛竟是如此的難以忍受?他只感到說不出的害怕,良久良久,竟不敢低下頭去看。『難道我兩個肩膀都給人削了去嗎?』隔了一陣,忽然聽到鐵器的輕輕撞擊之聲,一低頭,只見兩條鐵鏈從自己雙肩垂了下來。他驚駭之下,側頭看時,只嚇得全身發顫。」
「這一顫抖,兩肩處更痛得兇了。原來這兩條鐵鏈竟是從他肩胛的琵琶處穿過,和他雙手的鐵鐐、腳踝上的鐵鏈鎖在一起。穿琵琶骨,他曾聽師父說過的,那是官府對付最兇惡的江洋大盜的法子,任你武功再強,琵琶骨被鐵鏈穿過,半點功夫也使不出來了。霎時之間,心中轉過了無數念頭:『為什麼要這樣對付我?難道他們真的以為我是大盜?我這樣受冤枉,難道官老爺查不出麼?』」
狄雲顫抖,讀者的心也在顫抖。什麼大奸大惡啊?要這麼對待狄雲。狄雲本來就是淳樸的鄉下少年,跑到荊州本來指望著能吃點好的,見見世面,結果琵琶骨給穿了。換作誰,心中能安之若素?
靜下心來,狄雲就開始想,這到底咋了。
「在知縣的大堂之上,他曾斷斷續續的訴說經過,但萬震山的小妾桃紅一力指證,意圖強姦的是他而不是別人。萬家八個弟子和許多家人都證實,親眼看到他抱住了小桃紅,看到那些賊贓從他床底下、被褥底下搜出了。衙門裡的差役又都說,荊州萬家威名遠震,哪有什麼盜賊敢去打主意。」
從各方面看似都沒有問題。但是,有罪犯的供詞嗎?經過審問了嗎?
這從今天法學角度來看,有嚴重的程序瑕疵,是程序非正義的。但那是在古代,司法資源那麼有限,誰給你講所謂的程序正義,人家更講究實質正義。所謂實質正義,就是不論用什麼手段,抓緊一切時間,解決問題,審定案件。
但是,要是被冤枉了,該怎麼辦?比如狄雲。
沒錯,狄雲感覺自己是被冤枉的。
傻狄雲對知縣印象還頗好,「狄雲記得知縣相貌清秀,面目很是慈祥。他想知縣大老爺一時聽信人言,冤枉了好人,但終究會查得出來。」
讀者請看,狄雲竟然還以貌取人,傻傻地認為知縣大老爺終究會查得出來。
一想到自己的五個手指頭被削掉了,以後再也不能使劍,「他滿腔憤怒,滿腹悲恨,不顧疼痛的站起身來,大聲叫喊:『冤枉,冤枉!』忽然腿上一陣酸軟,俯身向地直摔了下去。他掙扎著又想爬起,剛剛站直,腿膝酸軟,再度向前摔倒。他爬在地下,仍是大叫:『冤枉,冤枉。』」
你說你冤枉,人家就會可憐你?
當然不會。「一名獄卒走了過來,喝道:『大呼小叫的幹什麼?還不給我閉嘴!』狄雲叫道:『冤枉,冤枉!我要見知縣大老爺,要求他伸冤。』」獄卒要他閉嘴,狄雲叫得反而更響了。那獄卒提了桶尿水直倒過來,狄雲渾身溼透,滿是臭氣。
哎呀,狄雲肯定沒有經歷過這樣的事情。冤死了還不準你喊,敢喊冤就給你倒一桶尿水。看你還喊不喊。
別說啊,這招不講究人權的做法還真管用,狄雲「眼前一黑,暈了過去。」
讀者朋友們,你說狄雲冤不冤?看書的都知道,他是被冤枉的。但是能不能伸冤成功?
大家也都知道,這是不可能的。不能指望著那個知縣大老爺給他伸冤。
為什麼?
因為知縣大老爺本身就是這個局的一個環節,甚至可以說是最重要的結果環節。
讀者試想,萬家一系列設計都成功了,但怎麼處置狄雲呢?隨便殺了?萬家就要背上隨便殺人的罪名,而且偷點金銀珠寶,調戲調戲主人家小妾也不是殺頭大罪。
最好的結果,也是對萬家最有利的結果,就是長期關押狄雲,使他不再礙事。
這還停留在萬家人自己設想的層面,關鍵是知縣大老爺要配合你啊。人家代表皇帝巡牧,是本地的父母官,就這麼輕易給你服務?
當然不會。這裡面就有怎麼才能使大老爺為萬家服務的推動機制。
一來,知縣本身就與萬家交好。讀者應該記得,第一章《鄉下人進城》裡面曾描寫過,知縣等有頭有臉的人物來給萬震山送賀禮或者到場祝賀。可見,他們平時聯繫密切。
為什麼知縣與本地頭臉人物密切聯繫?
頭臉人物都需要公權力來保障自己穩定得到好處。沒有權力支持,官府經常給你小鞋穿,誰能受得了?反過來一樣,知縣也需要當地頭臉人物支持,才能順暢執政。二者相互需要,相互聯結。
二來,知縣肯定也收了好處。平時歸平時,臨場看臨場。還是要送些好處的。從這個知縣大老爺的種種表現去看,這個知縣肯定是收了萬家的好處。
為什麼他要收萬家的好處呢?
幾乎每個人都按照對自己利害大小來決定該如何行為。
秉公執法就要判決狄雲是被冤枉的,就要為狄雲申冤昭雪。對知縣來說,這並沒有多大好處。狄雲一個鄉下小子,能給知縣什麼好處?
也就是說,為狄雲伸冤,知縣將一無所獲。不僅不能得到什麼好處,反而會因此得罪荊州萬家。將來萬家給他使點什麼手段,如聯合本地鄉紳找個機會鬧點事,那可不利於知縣在本地執政啊。
所以,人家知縣權衡利弊得失,就決定配合萬家做好這個陰謀,毒打狄雲並收監了事。
可惜,咱們的主人公狄雲同志還在那裡兀自做著什麼伸冤美夢,期待知縣大老爺為他查清楚事實。只能說他單純,他不了解自己所處的時代了。
還想著伸冤?狄雲啊,你還是趁早死了這個心吧!
【作者簡介】趙泰融,寫作愛好者。寫作目的:探索思想並努力用通俗方式介紹給讀者,希望對他們的思維有所啟發。寫作方向:學術、評論、小說和感悟。按照寫作方向,將逐漸撰寫「聞道」、「雕龍」、「品讀金庸」、「百家說」、「思想小說」、「奮鬥者」和「人倫」等系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