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金庸武俠,自古以來,歷史上從不缺大俠

2020-08-27 沙銘

曾幾何時,幻想自己為神話人物,七十二般變化,斬妖除魔,造福人間,那叫一個痛快;也設想自己為武學奇才,浪跡天涯,拯救蒼生,那叫一個瀟灑;夢想著自己變成蝙蝠俠,宇宙超人,維護和平,主持正義!那才是一個霸氣!

一覺醒來,立即洩氣,如夢如真,空歡喜一場,靜靜的坐著,呆呆的傻笑著,原來夢境中的一切,也不過是「鏡中花,水中月」,竹籃打水一場空,漂浮似雲煙,朦朧遮雙眸,獨自在埋頭。每每此時此刻免不了有些落寞憂傷,黯嘆感惜!可嘆自己生不逢時,也想時勢造英雄來一把!

其實自己也明白這些是根本不可能做到的事,簡直是無稽之談,天方夜譚。但畢竟男孩子都有一個英雄夢,而這個夢也只能在金庸武俠小說中找到一些淋漓盡致的快感!把夢寄托在那些武功蓋世,正義豪邁,鋤強扶弱的小說人物中,他們痛則己痛,他們開心則己也高興,聊己安慰罷了!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金庸的小說可謂每部經典!在人物的刻畫中,每個主角栩栩如生,個性鮮明獨特!有敦厚正直,敢做敢為的郭靖,也有古靈精怪,聰明伶俐的黃蓉,也有豪氣萬丈,大碗喝酒的喬峰,還有那木訥憨直,武功高強的虛竹,也有那孤苦無依,性情至聖的楊過,也少不了美若天仙,冰霜似雪的小龍女(當然,也有陰險毒辣,工於心計的反面人物來襯託)。每個人最後都離不開一個「俠」字,其實金庸在神鵰俠侶中,(華山論劍)道:「俠之大者,為國為民」,那金庸的每部小說中都能看到這八個字的身影!

《倚天屠龍記》中,張無忌身為明教教主,也不忘聯絡武林同道,共同驅逐韃虜,保家為國;《笑傲江湖》中,令狐衝寧願身死,也不和日月神教同流合汙,殘害武林人士;而《鹿鼎記》中,韋小寶被夾在皇帝和反清復明中左右為難,也時刻想著保護他人;《天龍八部》裡,喬峰為避免宋遼開戰,選擇殺身成仁,力諫遼皇帝,罷兵休戰,造福百姓。這些人物往小了說,有情有義,正直敢為,往大了說不正是胸懷天下,為國為民的大俠嗎?

當然金庸筆下那些高深莫測,無可抵擋的神功畢竟都是虛構的,世上哪有吸星大法這麼陰險玄幻的武功,也沒有九陰真經那樣倒行逆施經脈的神奇心法,更沒有葵花寶典「欲練此功,必先自宮」的殘忍歹毒的武學!蛤蟆功,太極拳,這些到是有,也流傳至今,那大抵也只是強身健體,修身養性的武朮罷了!誰都想擁有降龍十八掌的絕世掌法,也想擁有那吸人真氣的北冥神功,更想擁有易筋經那調整身體機能,起死回生的口訣!但這些都是不可能的。(如果真有,醫院全歇菜,火葬場也全打烊,輕鬆調侃一下)。

小說的精彩就在於「把簡單的事物複雜化,神奇化,潤色抽象,筆黑調色,無中生有,捕風捉影,但又不失真實可愛的一面」!讓人愛恨離愁兩相難,「假作真時真亦假,真作假時假亦真」這就是文學藝術,誇大其詞又保留本初的面貌,這就是小說!

不過說起俠者,為國為民!歷史上還真不缺!《藺相如完璧歸趙》,孤身犯險秦國,也只是為了保全趙王的顏面,又完好無損的帶回鎮國之寶!廷上據理力爭秦王,寧為玉碎,不為瓦全,這份膽氣魄力,當今又有幾人能做到!《荊軻刺秦王》,荊珂為了燕國,重義輕生,隻身勇闖龍潭虎穴,雖然功敗垂成,殺身成仁,也令秦王驚了一身汗,也足以令後人敬佩其勇猛膽色!這可不單單是匹夫之勇。在說漢武帝時,霍去病領兵八百騎,長途突襲匈奴,大敗匈奴軍隊,前後兩次共殲滅和招降敵軍十萬人。當真是:但使龍城飛將在,不叫胡馬度陰山。何等豪氣衝雲天。十七歲的霍去病又豈不是「俠者」?

自古英雄出少年,十六歲的嶽雲隨父嶽飛出徵,抗擊金兵,身先士卒,所向披糜,殺敵無數,雖死而名流萬世!二十四歲的項羽,力拔山兮,千斤舉鼎,臣鹿一戰成名,讓各諸侯無不拜服,人稱西楚霸王。而周瑜十七歲官拜大都督,統領三軍,臨死也不忘向江東獻技獻策,自古以來,有志不在年高,這些人也當的起「俠」字吧!

當然也有一些「大俠」的故事,後人至今讀起,還覺得是那樣的悲涼壯烈!蘇武為了民族氣節,寧死不投降,孑然一身被迫在塞外牧羊十九年,紛紛大雪,獨自遙望遙遠的長安,這沒置身其中是永遠不能理解那份苦楚,生不如死是能形容蘇武艱難的。張騫出使西域,為國家民族打通絲綢之路,歷盡千辛萬苦,也只是為了不辜負漢武帝對他的信任!不完成任務誓不回朝!而唐玄藏為了宏揚佛法,排除萬難,遠去天竺取經,也只為了能普渡眾生,宣揚佛學。這些都可謂「俠」之精神。

而在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們有千千萬萬像雷鋒一樣,默默無聞,任勞任怨,為新中國的建設無私奉獻,付出一生的人。當毛澤東提出「農村是一個廣闊的天地,在那裡是可以有大作為的」這句話的時候,無數知識分子青年把它當成了口號,大批大批的有為青年往遠的,往深的地方扎,往苦的地方去,開墾荒田,興修水利,大鍋造飯,只為建設更美好的明天。他們的付出是毫無回報的,僅僅是為了心中那共產主義信仰。1978年改革春風吹滿中華大地,無數人下崗南下闖蕩拼搏,吃苦耐勞,為新中國的經濟振興崛起奉獻自己那一份力量,這些人又何嘗不能稱之為俠。

「俠者」不一定非要徵戰沙場,殺敵建功,也可「俯首甘為孺子牛」,也不一定要流芳百世,功蓋千秋;無私奉獻,任勞任怨,做個平凡的人也是可以的。豪氣縱天下,笑傲江湖遊,固然令人心馳神往,豪情滿懷!但現實和憧憬畢竟不是一個空間維度,想像可以,切莫神交。(科技還沒到穿越時空的那一步)。大人物有大人物的俠道情懷,安邦定國,奉獻一生。小人物一樣可以有自身的情操格調,踏實工作,安樂悠閒。格局不一樣,確實無大小之分。

名垂千古,萬世敬仰的大人物!文如「孔孟之學,老子之道,」讀天下之學而明人間之道。醫如「華陀扁鵲李時珍」,行醫救人,達濟天下,功德無量!武如「項羽李存孝,關公趙子龍」,一身是膽,殺敵攻城,勇猛向前,而雜如「魯班螺母湯顯祖」,土木工匠,戲曲雜學,開山祖師。這些人物的高度,又有幾人能達到,用「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形容怕也不為過。——試問有幾人有如蘇秦被車裂之刑的淡定,武松打虎的勇氣,又有幾人有如元霸之力大!諸葛亮的博學多才,五行八卦!我們別和這些名人去對比,那是會氣死人的。我們可以平凡中走大道,向雷鋒,焦裕祿,王進喜學習,向我們新時代的先進模範,勞動模範,專業技能模範學習,在平凡的生活工作中,創造屬我們自己的價值,培養新時代的俠道精神。其實後來自己也明白,哪裡都是江湖,哪裡都有俠義!

打江山容易,守江山更難。曹操評價孫權「生兒當似仲謀也」,祖先為我們開疆拓土,打拼江山,他們用的是無窮的淚水,無盡的汗水,鮮紅的心血!一代一代奠定了堅實的和平基礎,同理,俠氣,俠風,俠骨也不是一朝一夕來的,那是經過日積月累才有的,所以他們的俠更多像「武」俠。而我們當代人,處在和平年代,喝水不忘掘井人,要感恩戴德銘記先輩們的付出!也需有憂患意識,「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我們的先輩「槍桿子出政權」,我們也可以筆桿子打天下,用我們的知識來改變自身,改變民族,影響世界。地上跑的坦克裝甲車,海裡遊的潛艇,魚雷和航母!天上飛的宇宙飛船,載人火箭,航天衛星,哪樣不是知識改變的?我們可以當「文俠」呀!雖說不能像古代那樣馳騁疆場,橫刀立馬。唯有知識才是力量,社會的推動力!從古至今,亙古不變之王道。沒有教育,沒有知識,一個民族國家也就沒有希望!(想想我們的晚清政府,閉關鎖國就是最好的證明)。

陰陽生兩極,兩極生四象,四象變八卦,萬事萬物豈有不變之理,方式形式變了,根沒變!從原始部落的爭奪,到諸侯割據混亂徵戰實現大一統,直至國與國之間的軍事戰爭或世界大戰,來到當代的高科技信息較量,(還不是比軍事力量)世界上沒有一刻在靜止,地球無時無刻不在轉動!轉走的是塵埃,轉不走的是俠之文化。萬變不離其宗,變的是歷史的推進,文明的進步!不變的永遠是那貫穿幾千年的俠之情結!俠之靈魂無處不在!

「俠之者」,金庸說為國為民,毛澤東說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而我們當代人說:科技創新,傳承文明。不管時代如何變遷更迭,可我們的「俠道義」「精氣神」卻永遠伴隨著中華魂!這是我們的根,我們賴以生存的動力源泉!!

喜歡的朋友關注點讚哦,原創光榮,抄襲可恥。歡迎朋友們踴躍評論,一個看侃歷史的80後!

相關焦點

  • 盤點金庸筆下,那些改寫了歷史的大俠們
    文字© / 華人武俠圖片© / 網絡金庸小說與古龍小說很大的一個區別就在於,他的故事均建立在特定的歷史背景中。金庸在這個背景中,可以將兩點做得比古龍更好:一,對故事真實性的追求,會增加故事的吸引力。男孩子的少年時,誰沒有一個武俠夢?因為在確定的朝代環境中,甚至出現了真實的歷史人物,曾經一度,我們甚至還以為,這些飛簷走壁的大俠,在古代就是真實存在的。
  • 《九陰九陽》姊妹篇《大俠風清揚》,金庸新的又一部傳世經典
    ,它是許多小夥伴童年的武俠回憶,一部曾經風靡大陸的武俠神作。該書是陽朔續寫金庸作品的小說,以金庸小說《倚天屠龍記》結束十幾年後為故事發生時間,講述了大理段氏後裔段子羽的傳奇故事。金庸新武俠作品那些年,那些掛名金庸的武俠小說偽作系列第三十三部:《大俠風清揚》正式登場。整理些手中掛名金庸的武俠小說偽作,主要包括內容簡介,出版社,出版時間,冊數,以及作品的真實面目和相同內容不同名字的各種掛名偽作,部分圖片取自網絡。
  • 人到中年還熬夜讀武俠書籍,金庸小說為何會有如此大的魔力?
    而對武俠小說一直沒產生興趣,想不到人到中年了,卻迷上了金庸武俠小說。在金庸先生構建的那個武俠世界裡,他筆下的江湖恩怨,兒女情長深深吸引了我,最近一直在讀金庸小說,有時還熬夜讀,簡直快到了痴迷的地步(對於一個中年人來說,似乎有點瘋狂哈)。
  • 此三人最有可能前途無量,但是英年早逝,只有第一位有望成為大俠
    金庸先生一生創作了14部小說,締造了一個精彩紛呈的武俠世界,在他的武俠世界中有豪氣幹雲的大俠,也有卑鄙無恥的小人。「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人就是江湖」,就像古龍所說「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身在江湖,就不可能保證自己永遠不挨刀,那麼在金庸筆下,有哪幾個前途無量但卻提前死去的人物?
  • 金庸武俠2本續書精彩續集,狗尾續貂,無聊時候可以一看
    武俠小說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金庸武俠小說,一種是其他作者的武俠小說。尤其是在武俠沒落的當下,眾多武俠作品裡,只有金庸的書還在繼續暢銷了。即便如此,金庸小說的熱度也根本比不上網絡小說了。作為一個老武俠迷,回想當年武俠的盛況,真是唏噓不已。今天我和大家聊聊金庸武俠小說2本續書,狗尾續貂,武俠迷無聊時候可以一觀。第1本,溫玉《漂泊英雄傳》。金庸15本小說中,《連城訣》是篇幅相對較短的一本。
  • 能夠打通水滸和金庸武俠之間平行宇宙的除了郭盛還有一位劍術高手
    大俠金庸的十四部作品都是在真實的歷史背景下杜撰的傳奇故事,裡面有一些真實的歷史人物和事件,每部作品的年代上有一個交替的關係。這中間差了上百年的時間,正好是《水滸傳》故事發生的北宋末年宋徽宗時期。 如果說金庸先生要寫一部以北宋末年宋徽宗時期為時代背景的作品的話,那麼一定會和《水滸傳》的情節人物有交集。所以說,《水滸傳》一定隱藏著金庸武俠宇宙的密碼。
  • 楊過歸隱後可能被此人殺死,書中早有暗示,乃金庸武俠第一屠夫
    張三丰之後,武林又出現一位絕世少年,張三丰幼年遭際悽苦,此子更苦,不知張三丰是否曾感嘆過:金庸武俠世界裡,張姓之人早年日子為何都這般悽苦?這位仁兄並非在中原出生,他出生於遙遠的冰火島,在他十歲之時,父母告訴他要去中原了,中原是什麼地方?好玩嗎?
  • 從三俠劍到俠之大者的武俠情節
    我是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歷史軌跡中,漸漸長大。隨著改革開放的步步推進。人們的物質文化漸漸豐富起來。記得看的第一部武俠電影是香港1987年拍攝的《獨臂刀》,當中的主人公由懦弱的人漸漸成長為一位大俠。給我留下了深刻影響。但是由於當時的電影很難常常看到。於是乎開始找武俠小說看。我非常記得,看過了幾個港臺武俠電影後,我開始尋找武俠小說看。
  • 怎麼用歷史知識解釋「金庸學三大不解之題」
    金庸的「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古龍的陸小鳳系列、楚留香系列、小李飛刀系列,基本上都讀過一遍以上。此外,梁羽生、臥龍生、陳青雲、諸葛青雲、上官鼎、柳殘陽、雲中嶽、溫瑞安等人的作品(能一口氣說出這麼多武俠作家名字的,顯然是武俠小說的忠誠擁躉),也都讀過一些。印象最深刻的當然是金庸與古龍的小說。直至今天,有空或者無聊的時候,我還會翻翻這兩位武俠大家的小說,當消遣。
  • 李敖罵了金庸20年,為何金庸從不反駁回應,是不敢還是不想?
    這個地方,叫江湖,這種情節,叫武俠。而讓我們能夠做這樣夢的人叫金庸。金庸的武俠小說大抵是我們每個人一生之中都會必讀的一類書,儘管書中的世界離我們那麼遙遠,也並不妨礙讀者對它的喜愛。或許在他看來,武俠小說的暢銷對他一個學術性歷史文學家來說,可能是一種侮辱,這也導致了他為何二十年來致力於罵戰金庸,並且樂此不疲。
  • 5V5、古龍武俠高手VS金庸武俠高手!誰會略勝一籌?打團了
    我們都知道古龍和金庸梁武俠巨匠。他們的武俠人物定位有一些不同,古龍的武俠人物古龍小說講究的是輕功、速度,詭異的招式,不太講到內力...。而金庸的武俠人物多點內力而少一點招式的變化。,在現實中,以至於很多人分不清楚,歷史上到底有沒有這個人,因為他塑造的太成功了,已經深入人心的烙印,智慧 冷靜的代表詞。
  • 《越女劍》一部金庸沒有正常發揮的武俠經典
    可見金庸的歷史功力主要體現在宋朝以及之後的歷史時期。而這部《越女劍》則跳脫了之前的歷史背景,直溯到春秋末年。而對於這個歷史時期,可以從作品本身看到金庸先生的不自信,所以才沒有正常發揮其汪洋恣肆的創作激情,沒能表現出更為宏大的春秋吳越爭霸的歷史大環境與金戈鐵馬。
  • 金庸筆下主角沒爸爸?淺談武俠小說中主角「俱無爸」式設定
    金庸的作品中,這三位主角算是最幸運的,他們的爸爸雖然沒有「天長地久」,最起碼還能「曾經擁有」。其它的主角們,要么爸爸早早便已經死去,要麼他們自己都想不起來自己有爸爸。金庸如此,那麼古龍呢?其實在主角「俱無爸」這種設定上,古龍比金庸更狠!古龍的作品中,主角大多都是浪子,他們大多連「爸爸在哪兒?」都懶得問的!
  • 我的武俠記憶,金庸古龍徐克成龍李連杰黃飛鴻張無忌郭靖黃蓉
    最早的武俠,應該是從《西遊記》開始的,猴子有如意金箍棒,七十二變,筋鬥雲,無所不能,龍宮搶兵器,地府撕生死簿,大鬧天宮,偷吃蟠桃仙丹,最後煉成了火眼金睛。可惜在五指山下被壓了五百年。隨後西天路上,斬妖除魔,修成正果,快哉快哉。那時候,猴子就是我們心中的大俠,六小齡童就是我們最崇拜的偶像,放學了一人一根棍子,學孫悟空,街上買面具,爭著買孫悟空的。猴子多快活啊。
  • 金庸去世2周年後用武俠角度看《我的世界》原來這也是江湖
    伴隨著金庸去世2周年的日子,我們又不由地想起這位武俠大師給我們創造的幻想世界。雖然看似武俠跟《我的世界》風馬牛不相及,然而大師給我們帶來的影響不僅局限於他的作品本身,而是給我們一個新的視角去觀察世界,當我們把武俠帶入遊戲,就會發現《我的世界》原來也是一座江湖。
  • 金庸武俠十大打鬥排行榜,重陽宮大戰只能第六,第一看完熱血沸騰
    金庸武俠十大打鬥排行榜,重陽宮大戰只能第六,第一看完熱血沸騰!能列入十大打鬥場面,全是畫面刺激、情節出人意料,怎樣分先後?這次我用打鬥場面裡如何反映人物的心理轉變和成長去比較。當然,金庸小說還有很多精彩的打鬥場面。
  • 古龍與金庸,兩位「武俠泰鬥」,作品的整體和細節有哪些不同?
    這十五部小說,幾乎都是有歷史背景的,金、宋、元、明、清、春秋六個朝代。在這樣濃厚悠久的歷史背景下,金庸小說顯得更加真實,它貼近於歷史,給讀者更廣闊的想像空間。但是古龍小說,歷史背景比較模糊,或者根本不需要,能讓人自行聯想。每個讀者心中,想像的各有不同,你喜歡秦朝,在腦海中浮現的,就是波瀾壯闊,氣勢如虹的畫面,但幻想成唐朝,便是吟詩作對,歌舞昇平的景象。
  • 淺談中日兩國武俠小說之差異
    從這裡可以看出金庸老先生對日本武俠小說評價頗高,我們不能狹隘的認為日本無武俠。關於武俠小說,日本有這樣的說法:在日本,武俠小說概念最早源自1902年,源自押川春浪的《英雄小說· 武俠之日本》出版。武俠小說屬於通俗小說的一種類型文學,它以江戶時代等時期為歷史背景,包括劍俠小說等形式,日語總稱為「時代小說」。「時代」就是舊朝代的意思。「時代小說」雖然以過去的時代為歷史背景,但是與歷史小說並不相同。簡單地說,歷史小說實多虛少,「時代小說」卻虛多實少。
  • 只有融合金庸和梁羽生,才能重振武俠
    按照小說的核心載體是什麼,小說各有分類,如歷史小說、現實小說、言情小說或者懸疑小說等等。如果武俠小說描寫武林中的三角戀愛,把這樣的事情當作主要線索去展現,那麼,這與瓊瑤寫的言情小說有什麼本質區別呢?不過是披著武俠外衣的言情小說而已。如果以破案作為核心線索,那麼這樣的小說也不過是披著武俠外衣的懸疑推理小說。如果是上述這樣,武俠小說就沒有必要存在了。
  • 金庸武俠三大劍術高手,楊過不是最強,劍神卓不凡排名驚人
    金庸武俠三大劍術高手,楊過不是最強,劍神卓不凡排名驚人正所謂「殺人如剪草,劇孟同遊遨。發憤去函谷,從軍向臨洮。」在金庸武俠之中武功向來都是很重要的一個設定,而金庸武俠之中每一本小說的武功都有強弱、好壞、多少之分,像《天龍八部》、「射鵰三部曲」這種金庸大師中的上乘作品,自然的其中武功種類就比較多,高手也比較強,劍,在金庸武俠小說中的武功裡,有很多,我們今天要說的就是金庸武俠小說中的三大劍術高手,楊過並不是最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