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水滸傳》,想必大家都不陌生,整本書所描繪的社會背景都是一個以男人為主,快意恩仇的江湖。但108位好漢中也有三位女將,她們武藝高強,比起男人毫不遜色。其中的孫二娘更是一個個性十足的角色。劇情中,孫二娘經營著一家包子店,而這家包子店還是祖傳的,只不過孫家祖上是老實本分的生意人。
然而不幸遇到了惡人,慘遭欺負還被殺害,因此,從孫二娘的父親孫元開始,便靠著打家劫舍的生意過日子。孫二娘當初是因為官兵經常搜查,才決定與丈夫張青上梁山,但孫二娘在上梁山之前也為自己留好了後路,她將自己在十字坡經營的積蓄全部埋了,據說足足有18箱的金子。
大概人們都會好奇孫二娘埋下的寶藏,但《水滸傳》畢竟只是小說,這樣的情節出現在小說裡很正常,可在現實中它會存在嗎?也許它真的存在,有這麼一個地方,很早以前就有一個關於寶藏的傳說。就在山東臨沂,它有一個看似普通的小城,這個小城有那麼一點特別,那就是它有一座高大的山脈,超過了上百公裡,這個山脈名叫馬陵山。
馬陵山或許也沒什麼特別,但就在它的山腳下,卻有著一個叫「孫家塘」的地方,這個地方據說是孫二娘的老家。孫家塘裡流傳著一句古話:「雙山一對直,一溜十八池」,這句話可不普通,相傳如果有人能猜中這句話的真正含義,就能夠得到孫二娘的寶藏。
據說在民國時期,各地都非常混亂,戰爭不斷爆發,而軍閥也都是各自為戰。很多軍閥都在大肆搜刮各種財產,無論是礦山還是墳邸都不放過一絲一毫,只為了擴充軍備。這些人裡以孫殿英為最,他是一個大軍閥,曾經帶著部下挖開了慈谿的墓,將裡面的陪葬品一掃而空。
而孫殿英也聽過這個關於寶藏的傳說,像這樣一個為了錢財去挖墓的大軍閥,他怎會輕易放過孫二娘的寶藏?於是他就帶著大批人馬前去挖掘,據說孫殿英和他的大隊人馬幾乎挖空了馬陵山,可惜連根草都沒找到。當孫殿英走後,又有不少人來到這個地方繼續尋找,他們不相信找不到。
而這也讓山東當地的人相信,馬陵山裡是真的藏著寶藏。然而這寶藏卻無人能得到,所以隨著時間的流逝,這個傳說也在慢慢被人淡忘,直到一個養豬娃一夜暴富,這才又讓人們將這個傳說回憶起來。據說那個養豬娃在放豬時看到了幾個金元寶,正是由於這些金元寶的存在,讓他順藤摸瓜找到了藏在山洞裡的金子。這些「孫二娘藏下來的黃金」就這麼被他給意外挖了出來,這讓這個放豬娃的生活從此發生了改變。
當時的金子是非常值錢的,黃金要比現在還珍貴許多,所以當這位放豬娃得到這些財寶以後,就突然暴富,從此躋身於有錢人中。這位放豬娃就是謝松年,他的暴富讓村裡的人都十分羨慕,甚至有些嫉妒,紛紛向他打聽這些錢財的來歷,可是謝松年卻咬得很緊,一句也不透露。
《淮南子·人間訓》中記載:「塞翁失馬,焉知非福」。謝松年原本生活貧苦,得到金子的他生活變得富裕,這看起來是好事,然而他接下來的生活卻非常不幸——父母病逝,自己染上賭博,而後遭人陷害,慘死獄中。這件事也讓其他人避之不及,大家都紛紛傳說這金子會帶來詛咒。
原本暴富是件好事,可卻不幸為謝松年招來禍事,原本幸福的家庭一夕之間變得家破人亡。人人都說這個傳說也許隱藏著更多不為人知的秘密,然而孫二娘並不是真實存在的,而「找到寶藏」的謝松年究竟有什麼隱情呢?這些我們就沒辦法得知了。
參考資料:
《水滸傳》
《淮南子·人間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