茨威格筆下的陌生女人:愛到極致,終於失去了自我

2020-09-05 黍離Willow

她這一生,遇到過很多優質的男人,他們都想寵愛她,珍惜她,給她安寧幸福的生活,只有她心中的愛人,那位作家總是將她遺忘,只把她當做一個普通的歡場女人。自從童年的那一次初見,她的命運就預示了悲劇的結局。

如果你看過茨威格《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這篇小說,也許你會心痛這個陌生女人一生都得不到想要的愛情,也許你會痛恨那位作家的渣男行徑,也許你會鄙視這個陌生女人的痴心固執。其實,陌生女人不過是一個愛到極致,終於失去了自我的悲劇女性。

因為作家是一個博覽群書,學識淵博的人,所以就陌生女人從見到他的那天起,在學校更加努力,對看書,學習有了一種難以言喻的熱情。讀到這裡,我們似乎能看見一個在愛情的激勵下積極向上的女性。

因為母親再嫁,她跟隨養父和母親搬到了一個路途遙遠的地方。整整兩年,她就像一個苦行僧一樣,拒絕歡笑,拒絕快樂,因為她離開了她這一生唯一愛的人。

兩年後,再度回到維也納,回到作家生活的地方,放棄一個女人的矜持和自尊,急切地投入作家的懷抱。這樣的熱情,讓作家這個久經歡場的人都感到愕然不已。陌生女人是真的傻嗎,她不知道這樣做的後果嗎?我相信不是的,但是熾熱的愛情已經燃燒盡了她的理智,她想要和作家相守哪怕一天的卑微願望勝過了所有的羞怯。她和作家度過了一段不長的日子,這是她這一生當中最快樂的日子。然後,喜愛旅遊的作家暫時離開了維也納。

不久之後,陌生女人發現自己懷孕了。她沒有告訴作家,因為知道作家的薄情和喜歡瀟灑自由的本性,孩子只會讓他感到負擔。我想起了張愛玲的那句話:我愛你,為了你的幸福,我願意放棄一切--包括你。而且她也認識到作家眼裡,她是一個會調情,生活隨意的女子。換句話說,她不能忍受作家懷疑這個孩子的歸屬,懷疑她對他從未變過的始終如一的愛。

從此以後,她離開了作家的視線,為了瞞住她的母親和其他相熟的人,她一個人,身無分文,不得已在髒亂差的貧民醫院裡生下他們的兒子。為了讓兒子能夠在最好的環境裡成長,將來成為像作家一樣高貴的人,她利用她的美貌,找到了一個個的金主。這些男人,哪怕知道她看中了他們的錢財或者是地位,但還是深深地迷戀她,很多男人,甚至求婚於她。

然而,陌生女人為了保持自己自由的身份,以便作家有一天記起她的時候,她能夠毫無阻礙得回到他的身邊,她拒絕了一次又一次的幸福,毅然決然地走向自己的悲劇命運。

在一次聚會裡,陌生女人時隔多年之後,終於又有機會可以和作家共度時光。悲劇而諷刺的是,第二天早上醒來,她看到作家往她的暖手套裡塞著錢,在給一個歡場女子的報酬。那一刻,她簡直無法克制,直接跑了出去,撞到了那個年老的管家。更加諷刺的是,管家居然認出了她是多年前的那個女人。我想在這一刻,她是有怨的,但是她這一生,愛作家已經用盡了她一生的力量,恐怕無法真的沒有力氣來好好地怨恨了。

後來,他們的兒子死了。那個孩子是她愛情的救贖,她是她愛的延續,是她唯一從作家那裡得到的。他死了,她悲痛欲絕,是一個母親的悲痛,也是一個愛而不得的女人的悲痛。

作家看完了這封信,依稀記得陌生女人模糊的身影,但是真的太模糊了,他腦海裡的形象怎麼都不能夠清晰起來。這封信情真意切,字裡行間都流露著一個女人絕望的愛情。但是作家啊,在那個時候恐怕不會感到什麼傷感了。他這一生,放蕩不羈,陌生女人,只不過是他紅顏知己中最最平凡的一個。

這個陌生的女人,命運給了她無數次的選擇,讓她在愛情萌動之時離開作家,讓一個個溫柔的男人來到她的視線裡,一次又一次讓她看到作家的多情善忘,薄情自私。她最後還是像一隻飛蛾撲向烈火,不曾猶豫。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

在愛情裡,愛到失去自我,那你只能渴盼偶像劇裡情深不壽的男主或是女主真的存在並且你正好遇見。

相關焦點

  • 以弗洛姆《愛的藝術》解讀茨威格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
    茨威格筆下《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中的陌生女人。俄國著名作家高爾基曾這樣評價茨威格:「世界上最懂女性的作家」。陌生女人真情流露的二三十頁的匿名信裡,字裡行間充斥著隱秘狂熱的愛戀、愛而不得的心酸,將一個女人的情感起伏展現的淋漓盡致。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徐靜蕾的最愛,一個暗戀到極致的故事
    以上,便是著名小說家茨威格的代表作《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的開頭部分。這部小說不算很長,一封信,便是小說的整體,但這封信讀完後,卻讓人如鯁在喉。從小說名字可以知道,這封信是一個女人所寫,對於男主人公R來說,這個女人就是一個陌生人。而這封信,其實算作是這個陌生女人對R的表白信,卻也是訣別信。
  • 閱讀茨威格《人類群星閃耀時》:最好是在青少年,其次是現在
    史蒂芬·茨威格對於中國讀者來說並不陌生,他的短篇小說《一個陌生女子的來信》和《象棋的故事》、長篇小說《心靈的焦灼》等,均為讀者所熟知,其中《一個陌生女子的來信》曾被徐靜蕾改編成電影。 ◆逃向上帝:俄國作家列夫·託爾斯泰一直生活在自我和抵抗貴族生活之間,他一方面聽從自己的內心,與貴族生活徹底決裂,一方面他又得不到家庭的理解,這種矛盾的生活使他痛苦不堪,終于于1910年10末,83歲的他在生命最後時刻離家出走,逃向上帝。
  • 周日好書推薦:茨威格
    史蒂芬-茨威格(Stefan Zweig,1881年11月20日—1942年2月22日),奧地利小說家、詩人、劇作家、傳記作家。代表作有短篇小說《象棋的故事》、《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長篇小說《心靈的焦灼》,回憶錄《昨日的世界》,傳記《三大師》和《一個政治人物的肖像》。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我一生只愛你,而你卻對我一無所知
    這是一個陌生女人對一個男作家的告白,是如此的深情與悲壯。《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是根據奧地利作家史蒂芬.茨威格的同名小說改編的一部電影。史蒂芬.茨威格曾被高爾基稱為是世界上最了解女人的作家,羅曼.羅蘭說他是個「靈魂的狩獵者」。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渣男,你為什麼受女生歡迎?
    茨威格在《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中塑造了一個集美貌與才華的渣男,讓我看完對女主的遭遇心痛不已。2013年,孟京輝將《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搬上話劇舞臺,由黃湘麗主演。起初,他想用更加反叛,更加搖滾方式,打破原著的描摹,但最後他承認「茨威格的東西很強大,它的原著精神一點點把我最初的想法抹平,回歸到他架構的世界中。」音樂詩人——李健在還沒有紅的時候,愛窩在北京的四合院裡看書和電影。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什麼樣的女人只暗戀不表白?
    讀完茨威格的小說《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發現原來還有這樣一種女人,她愛得那麼卑微和瘋狂,可以說將暗戀發揮到極致。故事中的女人很小的時候暗戀上了住在她家對面的一個男人,年齡之間的差距並沒有讓她停止對他的那份愛慕,那份愛。即便後來她搬走了,心裡一直記著對方,沒有隨著時間,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將這份愛漸漸淡化反而越來越強烈。
  • 茨威格《熱帶癲狂症患者》:女人的婚外偷情,代價可能是「生命」
    直教人生死相許……奧地利作家「史蒂芬·茨威格」筆下的情慾、激情是那麼撕裂、那麼悲壯、那麼粉碎,不同深淵沒有「尊嚴」的活著更難:對茨威格這種把精神自由、做人的尊嚴看得高於一切,生命也屈居二位的人來說。在茨威格的小說中也處處顯現出這樣的痕跡。
  • 茨威格式的瘋狂愛戀:從《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看弗洛伊德人格論
    被稱為「最懂女人的作家」茨威格的代表作《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從發表後就備受關注,由此改編的同名電影、話劇更是盛演不衰,最為中國觀眾熟知的莫過於徐靜蕾和姜文演繹的同名電影。所以我想茨威格應該不會單純寫一個暗戀故事,那樣和三流言情作家又有什麼區別?於是我多次閱讀原著,才發現原來茨威格根本不是在寫愛情,他在寫一個自我、超我被壓制,受本我支配而瘋狂一生的女人。「本我、自我、超我」指的是弗洛伊德的人格結構理論。在《自我與本我》一書中,弗洛伊德認為完整的人格包括本我、自我、超我。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暗戀的女人都是偏執狂?
    只是因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據說說李健寫這首歌,正是因為他看了茨威格的小說《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看了不少茨威格的小說,而印象最深的當屬《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太厲害了,比喻用的多麼到位!女人一生的愛,換來的只是男人片刻的感性而已,等他回過神來,還是會照常過自己的生活,甚至不會在生日的時候給自己買一隻花,而這是女人唯一的要求啊!或者只是在生日的時候給自己買一隻花,這是他對女人全部的思念,一個他不記得的、已經死去的女人。
  • 《清平樂》張茂則:愛一個人愛到極致竟可以是「不敢」
    愛一個人愛到極致是什麼模樣?是梁山伯與祝英臺化生死相隨的化蝶,還是羅密歐與朱麗葉生死同穴的殉情?愛一個人,愛到極致,我們願意爬山涉水,走荊棘,走刀山,走火海,不懼刺痛,不懼刀鋒,不懼灼燒,甚至不懼生死,拿出了飛蛾撲火的勇氣,不問結果,去轟轟烈烈的愛一場。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13歲女孩愛情教育的缺失,致使一生悲劇
    文/魚辰奧地利作家茨威格的短篇小說《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短短幾十頁文字,道盡了一個女人愛情的卑微。女人從13歲認識世界開始,到29歲生命結束,整整16年,她沒有交友,沒有興趣愛好,沒有自我,也沒有愛過其他人,她把自己全部的愛都奉獻給了一個大她11歲的風流浪子。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請原諒我,看不懂這種天雷滾滾的愛情
    十年前,當我捧起《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時,我為書中陌生女人的那份痴情,而深深地感動著「陌生女人」這一形象,顯然只是作者筆下的一個意象化載體,他對人物性格的塑造及心理活動的刻畫,也都寄託著作者自身對情感的細膩認知和體會。行動上的卑微和靈魂上的高傲交織,也才造就了陌生女人這個非常特別的文學形象。但是,陌生女人並不懂愛。咱們還是來談一談,關於女孩子,究竟需要怎樣的情感教育吧!
  • 《陌生女人的來信》:她的困局,和暗戀無關
    奧地利作家茨威格的小說《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則把暗戀寫到了極致。作品講述的是一個陌生女人,從少女時代就愛上一個作家,痴愛多年,還為他生下一個孩子,而男人對此一無所知,直到女人在生命的最後時刻給他寫來一封信。小說用細膩的心理描寫把那種炙熱又絕望的愛描寫得淋漓盡致,讓人震撼。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悽慘苦戀故事背後,是作家警世救世苦心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是一部中篇小說,其主體結構採取書信體裁,以一個陌生女人在臨死前向她熱愛一生的作家傾訴衷腸形式,講述她苦戀一生的遭遇。不幸的是,在一次社交場合中,她再次遇到了作家,並在作家的勾引下,不顧老鰥夫的顏面隨他私奔,自然也就失去這個改變命運的機會。可悲的是,作家這次仍然沒有認出她來,還給她過夜費。在信的最後,她終於對作家表達悲憤:「我的孩子死了,我們的孩子——現在這個世界上,我除你之外再沒有一個好愛的人了。」「但是對於我來說你又是誰?你從來都沒有認出我,你從我身邊走過就像是從一條河邊走過。」
  • 重溫《靈魂擺渡》:三七的結局,給所有女人提了個醒
    《靈魂擺渡》劇照她的曼珠沙華終於開了,她也終於發現,原是自己喜歡了長生。02《靈魂擺渡》劇照三七對長生愛到了極致就像手中的沙,握得越緊,失去的越快!你要是想要長長久久的擁有,就必須要做到輕輕地拿起。愛情讓人沉醉,很多戀愛中的女人一旦愛上某個人,就會不管不顧,丟下事業和朋友,因為她相信女人的最終歸宿是家庭,覺得女人必須以男人支柱,但其實這種思想是很危險的。聰明的女人從不會把希望全部寄托在男人身上,也不會把全部的心思都放在如何取悅男人上,再多的海誓山盟又如何,如果你不進步,任何感情總有厭倦的一天。到那時,你所有的深情,所有的付出,都只是感動了自己。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痴情女子薄情郎,一生飛蛾撲火的愛情
    奧地利作家茨威格寫過一部小說,名叫《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在小說中,一個女人在少女時期,愛上了一個男人,並且為這個男人,付出了一生。這樣的愛情,讓人看了難免心醉又心碎。直到女人得了重病,快要不久於人世,才給作家寫了一封信。電影《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以巧妙的人物設置,恰到好處的蒙太奇運用,詩意地詮釋了「我愛你,與你無關」的理想化愛情。
  • 愛到絕望《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改編自奧地利作家史蒂芬·茨威格的同名小說,由徐靜蕾導演,保利華億投資,主演徐靜蕾、姜文、黃覺等。2005年3月4日上映。該片講述的是1948年深冬,一個男子在41歲生日當天收到一封厚厚的信,這封信出自一個臨死的女人,講了一個纏綿的愛情故事,而這個故事的男主人公對此一無所知。
  • 茨威格《馬來狂人》:當男人因情愛陷入「癲狂」,情劫將歸向何處
    但當我讀完茨威格的小說《馬來狂人》,我發現上帝是公平的。女人陷入情愛後,會極盡卑微,如同《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裡,陌生女人對作家一生的暗戀。而男人陷入情愛的漩渦時,就會極盡偏執,佔有,癲狂。等待他們的結局,不是被毀滅,就是被成全。
  • 《知否》原著:男人愛到極致,才會帶著哭腔求你愛他
    儘管對於朱曼娘而言,顧廷燁是真心疼愛她,喜歡她的,但要說到愛到極致,還真算不得。愛到極致是不會考慮那麼多外在因素的。就像還珠格格第二部裡,爾康對乾隆皇帝說的一段話:「皇上!紫薇對於您來說,身世很重要,血緣很重要,生辰八字很主要,對於我,什麼都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