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暗戀的女人都是偏執狂?

2020-11-12 我艾追劇

只是因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據說說李健寫這首歌,正是因為他看了茨威格的小說《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

看了不少茨威格的小說,而印象最深的當屬《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小說不長,故事也很簡單。一個步入中年的小說家,收到一封沒有署名的長信,信裡講述了一個女人從13歲起對他的愛戀,以及之後與他有過的兩次交集,她的一生從認識他開始,到他們的孩子死去而結束,這個女人最終死了,而小說家呢,對他來說,這一切僅僅是夢而已,這個女人對他來說猶如遠方的音樂。

這個男人見證了一個小女孩,從小姑娘到女人,從過去到現在,但卻對她一點也想不起來。男人是瀟灑的、多情的,是溫柔的、健忘的,又是體貼的、禮貌的,他生活很有規律,有自己的方式,對每個女人負責任,又對每個女人都不負責任。他在讀完整封信以後,是這樣的:「某種回憶浮現在他的心頭,他想起了一個鄰居的小孩,想起一位姑娘,想起夜總會的一個女人,但是這些回憶模模糊糊,朦朧不清,宛如一塊石頭,在流水底下閃爍不定,飄忽無形。影子湧過來,退出去,可是總構不成畫面。他感覺到了一些藕斷絲連的感情,卻又想不起來。他覺得,所有這些形象仿佛都夢見過,常常在深沉的夢裡見到過,然而僅僅是夢見而已。」

對他來說,有關這個女人的回憶只是水底朦朧不清的石頭,不必太在意的。女人生來死去,都與他無關,唯一有影響的就是生日的這一天桌上的花瓶裡沒有了花,而且是再也不會有了。這讓男人有點失落,對那個看不見的女人有點思念……小說的最後是這樣描寫的:「他的目光落到了他面前書桌上的那隻藍花瓶上。花瓶是空的,多年來在他過生日的時候第一次是空的。他全身觳觫一怔:他覺得,仿佛一扇看不見的門突然打開了,股股穿堂冷風從另一世界嗖嗖吹進他安靜的屋子。他感覺到一次死亡,感覺到不朽的愛情:一時間他的心裡百感交集,他思念起那個看不見的女人,沒有實體,充滿激情,猶如遠方的音樂。」

遠方的音樂是什麼概念,與他自己的現實生活毫無關係啊!茨威格太厲害了,比喻用的多麼到位!女人一生的愛,換來的只是男人片刻的感性而已,等他回過神來,還是會照常過自己的生活,甚至不會在生日的時候給自己買一隻花,而這是女人唯一的要求啊!或者只是在生日的時候給自己買一隻花,這是他對女人全部的思念,一個他不記得的、已經死去的女人。女人像一個真正的人那樣愛著他,他卻像木偶一樣遊戲,他沒有完成從物到人的認識與過程,他是可憐的、可悲的,他是平庸的、鄙俗的,他是一個幼稚的、不成熟的男人。

突然想起曹雪芹在《紅樓夢》裡的那一句:女人是水做的,男人是泥做的。

從女人在生命最後書寫的信裡,我們知道,一個純潔的少女,她初遇男人的剎那,對男人一見鍾情,她不可救藥地愛上了這個風流倜儻的小說家。這種愛是致命的,似乎也是一種宿命。她懷著宗教般的虔誠對待著自己的情感,她製造機會委身於這位小說家,並且有了孩子,而後他們共同的孩子夭折了……這一切表面上訴說的如行雲流水,卻寫出了她對男人深沉的愛。

毋庸置疑,她是懂愛的。「你從來就沒有認識過我。」 這句話在信中被多次提起,卻又不是埋怨,這只是一種無可奈何。從一開始她就知道這個男人是個什麼樣的人,可是如她所說,她的生命就是從第一次見到這個男人開始的,「和你在一起的一年仿佛是我的一生。」 「離開你的日子裡,我生命的時鐘也停止了。」他就是她的一切,她的過去、她的現在都與他息息相關,怎能與他無關呢?!

她是個聰明的女子,她明白她已經得到了他所能給她的極限,那一瞬間、一片刻的愛之於她就是一生一世的愛。她又是多麼的孤傲,她要的是純粹的、純潔的愛,像極了小說中那瓶中的白玫瑰: 很美,卻獨特、冷豔、寧靜。

她是自尊心很強的女人,她尊重著自己的意願,尊重著男人的選擇,她沒有向他人或者世俗妥協,她就那樣任由自己愛著這個男人,不受男人花心的影響,不受其他女人的影響,更加不受世俗的影響。

她的經歷是痛苦的,卻又是無比幸福的,是沒有意義的,卻又意義非凡。她高貴而強烈的情感,她對愛情的守護與付出,她在信中表達出來的些許憤怒,以及她最後的絕望,都與這個男人有關,卻又與他無關。

她的愛持久、強烈,偏執又痛苦,但誰又能忍心指責她呢?其實她寫這樣一封信,只是想說:我愛你,與你無關。

史蒂芬·茨威格Stefan Zweig (1881-1942),奧地利著名作家、文藝評論家。生於維也納一個富裕的猶太工廠主家庭。青年時代在維也納和柏林攻讀哲學和文學。1904年後任《新自由報》編輯。後去西歐、北非、印度、美洲等地遊歷。在法國結識維爾哈倫、羅曼·羅蘭、羅丹等人,受到他們的影響。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以後,發表反戰劇本《耶雷米亞》。在瑞士與羅曼·羅蘭等人一起從事反戰活動,成為著名的和平主義者。1938年流亡英國,並加入英國國籍。1941年到達巴西。他的文學成就主要有傳記文學《三位大師》、《羅曼·羅蘭》、《三個描摹自己生活的詩人》;中短篇小說集《最初的經歷》、《馬來狂人》、《恐懼》、《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情感的迷惘》和《象棋的故事》;唯一的一部長篇小說是《愛與同情》;回憶錄《昨日的世界——一個歐洲人的回憶》。

史蒂芬.茨威格的小說和傳記的特點是對於人物內心世界的刻畫深刻細緻,善於從心理角度再現人物的性格和生活遭遇,特別擅長刻畫女性心理,塑造女性形,有「心理現實主義大師」、「靈魂的獵手」之稱。

1948年美國環球影片公司將《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拍成電影,講述的是14歲的麗莎暗戀鋼琴家鄰居的故事,這部電影裡女主角生下兒子後嫁人了,男主角最後與其丈夫進行了決鬥。該片由馬克斯·奧菲爾斯/Max Ophüls導演,Howard Koch編劇。

2005年老徐又將其拍成了電影,故事的發生地來到了中國,男主人公也變成了姜文,除此之外,都最大限度地還原了小說的內容。我覺得徐靜蕾的版本演繹得更容易讓人接受,情感表達得極有分寸。有激情四溢的酣暢,也有點到為止的節制。 「女人的一夜,女人的一生。」 徐靜蕾這樣評價自己的電影《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她憑藉此片獲得導演獎。

遇到什麼人?愛上什麼人?是否愛下去?堅持到哪裡?看了小說你會後發現任何語言在這為愛奉獻一切的女人面前都是蒼白無力的。而每個人讀《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的感受並不相同,有人羨慕男主人公的瀟灑與各種豔遇,有人佩服女主人公的獨立與自尊的人格,也有人說暗戀的女人太偏執、有自虐的傾向,你怎麼看呢?

不管怎麼樣,《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絕對值得推薦,茨威格的小說絕對值得一讀!老徐的電影也絕對值得一看!

相關焦點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什麼樣的女人只暗戀不表白?
    讀完茨威格的小說《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發現原來還有這樣一種女人,她愛得那麼卑微和瘋狂,可以說將暗戀發揮到極致。故事中的女人很小的時候暗戀上了住在她家對面的一個男人,年齡之間的差距並沒有讓她停止對他的那份愛慕,那份愛。即便後來她搬走了,心裡一直記著對方,沒有隨著時間,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將這份愛漸漸淡化反而越來越強烈。
  • 《陌生女人的來信》:她的困局,和暗戀無關
    奧地利作家茨威格的小說《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則把暗戀寫到了極致。作品講述的是一個陌生女人,從少女時代就愛上一個作家,痴愛多年,還為他生下一個孩子,而男人對此一無所知,直到女人在生命的最後時刻給他寫來一封信。小說用細膩的心理描寫把那種炙熱又絕望的愛描寫得淋漓盡致,讓人震撼。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徐靜蕾的最愛,一個暗戀到極致的故事
    以上,便是著名小說家茨威格的代表作《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的開頭部分。這部小說不算很長,一封信,便是小說的整體,但這封信讀完後,卻讓人如鯁在喉。從小說名字可以知道,這封信是一個女人所寫,對於男主人公R來說,這個女人就是一個陌生人。而這封信,其實算作是這個陌生女人對R的表白信,卻也是訣別信。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渣男,你為什麼受女生歡迎?
    茨威格在《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中塑造了一個集美貌與才華的渣男,讓我看完對女主的遭遇心痛不已。《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是奧地利作家史蒂芬·茨威格的最著名的代表作,曾被徐靜蕾拍過同名電影,被孟京輝改編為同名話劇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看徐靜蕾怎麼演繹一場孤絕的暗戀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由奧地利作家史蒂芬·茨威格創作的中篇小說,是其代表作之一,高爾基評價這篇小說「真是一篇驚人的傑作。此圖片來源網上《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被素有四大花旦之一的電影《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以一個陌生女人的一封信展開,信中訴說了這個女人對一個作家毫無保留、死心塌地的愛,直到死,她依舊深深的愛著他。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讓人心碎的一生,原來只是場獨角戲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這封帶著死亡味道的來信,訴說著一個痴情女人的故事,她的一生只為一個男人而活著茨威格是一位擅長描寫女性情感的小說家,被稱為「最懂女人的作家」,《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他用極其簡單的文字,平靜又細膩地描述了陌生女人不平靜的一生。她有幾次可有改變命運的機會,如果她把握住其中一次,她也許有不一樣的人生。然而,她一次次任性地選擇,最終導致自己的毀滅。
  • 愛的自卑,多努力都是錯,讀《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
    2005年,徐靜蕾導演將奧地利作家茨威格的同名小說《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搬上大銀幕,上映當周便橫掃全國院線,大熱一時。《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小說出版於1922年,高爾基讀過後,評價茨威格是「世界上最了解女人的作家」。
  • 茨威格式的瘋狂愛戀:從《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看弗洛伊德人格論
    被稱為「最懂女人的作家」茨威格的代表作《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從發表後就備受關注,由此改編的同名電影、話劇更是盛演不衰,最為中國觀眾熟知的莫過於徐靜蕾和姜文演繹的同名電影。年少第一次看《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被陌生女人為愛瘋狂獻身的勇氣所折服,也因她「我愛你,但與你無關」的暗戀悄悄落淚。但正如《島上書店》裡說:「我們在二十歲有共鳴的東西到了四十歲的時候不一定能產生共鳴,反之亦然。看書如此,生活亦如此。」
  • 豆瓣8.7《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女人世界變小,從痴愛開始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是奧地利作家茨威格的短篇小說,作品以第一人稱講述了「我」愛了一個男人一輩子看完這部影片,我想起了徐靜蕾的評價:「女人的一夜,女人的一生。」這個女人勇敢地追愛無可厚非,但她不敢勇敢地表達愛,始終沉浸在兒時對R先生的暗戀之中。這部愛情小說為什麼能夠獲得8.7的豆瓣高分呢?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我一生只愛你,而你卻對我一無所知
    這是一個陌生女人對一個男作家的告白,是如此的深情與悲壯。《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是根據奧地利作家史蒂芬.茨威格的同名小說改編的一部電影。史蒂芬.茨威格曾被高爾基稱為是世界上最了解女人的作家,羅曼.羅蘭說他是個「靈魂的狩獵者」。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我愛你,卻與你無關
    某種回憶浮現在他的心頭,他想起了一個鄰居的小孩,想起一位姑娘,想起夜總會的一個女人,但是這些回憶模模糊糊,朦朧不清,宛如一塊石頭,在流水底下閃爍不定,飄忽無形。影子湧過來,退出去,可是總構不成畫面。」《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是由奧地利作家茨威格創作的中篇小說。講述的是一個陌生的女人,在她生命的最後時刻,飽蘸著一生的深情,寫下了一封悽婉動人的長信,向著名小說家R袒露了自己絕望的愛情之情。
  • 豆瓣8.7《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束縛成長的愛情,要不得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是奧地利作家茨威格的短篇小說,作品以第一人稱講述了「我」愛了一個男人一輩子,這個女人勇敢地追愛無可厚非,但她不敢勇敢地表達愛,始終沉浸在兒時對R先生的暗戀之中。作品表面在寫一個女人的愛情悲劇,其實還有一個更重要的主題,那就是孩子與成人,作者始終在以兒童的視角來表現成人世界,女主人公沉浸在這段愛情中,自我封閉,脫離了成長的軌道。
  • 從《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裡,我們最該帶走什麼?
    作為奧地利著名作家史蒂芬·茨威格的代表作,《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出版至今的數十年間,一直備受關注,也頗具爭議!在這此起彼伏的爭議聲中,有人感慨於主人公純淨、熱烈、終生不渝的情感付出,卻也有一半的聲音在極力控訴這樣近乎荒誕的虛無和自欺!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愛得太深,是一場劫難
    大家好,我是半耳聆,本期推薦的一本書是奧地利作家茨威格的著名小說《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它講述了一個愛得卑微甚至偏執的女人飛蛾撲火般悽涼的一生。當少女意識到作家喜歡對所有女人濫施愛情,卻不願作出任何犧牲的時候。她不想讓作家覺得自己是個累贅,她一點也不埋怨,很容易就原諒了自己愛上的這個感情熾烈、生性健忘又不忠誠的男人。之後陌生女人懷孕了。她把這個孩子當成R先生生命的延續,為了避免被親戚發現,臨產前的幾個月她不再去店裡工作,靠變賣首飾維持生活。然而在臨產的前一個星期,她僅剩的錢被一個洗衣女工偷走了。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痴情女子薄情郎,一生飛蛾撲火的愛情
    奧地利作家茨威格寫過一部小說,名叫《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在小說中,一個女人在少女時期,愛上了一個男人,並且為這個男人,付出了一生。這樣的愛情,讓人看了難免心醉又心碎。電影《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劇照在電影中,徐靜蕾把這段故事的發生地,改成了中國,並且在片中穿插了很多中國風元素。
  • 愛到絕望《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改編自奧地利作家史蒂芬·茨威格的同名小說,由徐靜蕾導演,保利華億投資,主演徐靜蕾、姜文、黃覺等。2005年3月4日上映。該片講述的是1948年深冬,一個男子在41歲生日當天收到一封厚厚的信,這封信出自一個臨死的女人,講了一個纏綿的愛情故事,而這個故事的男主人公對此一無所知。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請原諒我,看不懂這種天雷滾滾的愛情
    十年前,當我捧起《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時,我為書中陌生女人的那份痴情,而深深地感動著史蒂芬·茨威格的名作《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被高爾基盛讚為:「真是一篇驚人的傑作。「陌生女人」這一形象,顯然只是作者筆下的一個意象化載體,他對人物性格的塑造及心理活動的刻畫,也都寄託著作者自身對情感的細膩認知和體會。行動上的卑微和靈魂上的高傲交織,也才造就了陌生女人這個非常特別的文學形象。但是,陌生女人並不懂愛。咱們還是來談一談,關於女孩子,究竟需要怎樣的情感教育吧!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13歲女孩愛情教育的缺失,致使一生悲劇
    文/魚辰奧地利作家茨威格的短篇小說《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短短幾十頁文字,道盡了一個女人愛情的卑微。女人從13歲認識世界開始,到29歲生命結束,整整16年,她沒有交友,沒有興趣愛好,沒有自我,也沒有愛過其他人,她把自己全部的愛都奉獻給了一個大她11歲的風流浪子。
  • 以弗洛姆《愛的藝術》解讀茨威格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
    一個女人,用盡一生、至死不渝地愛一個男人,而那個男人對此一無所知,自始至終都不記得她。茨威格筆下《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中的陌生女人。俄國著名作家高爾基曾這樣評價茨威格:「世界上最懂女性的作家」。陌生女人真情流露的二三十頁的匿名信裡,字裡行間充斥著隱秘狂熱的愛戀、愛而不得的心酸,將一個女人的情感起伏展現的淋漓盡致。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 我愛你與你無關,是一種病!
    無論是天上的神仙還是人間的凡夫俗子都對愛情夢寐以求! 愛情也分許多種:兩情相悅,白頭偕老是最美的愛情;落花有意 ,流水無情是最傷心的愛情;互相愛慕,卻無緣相守是最悲慘的愛情…… 今天要說的卻是一個至真至純至美至善的愛情故事。女主角她悽美婉約讓人傷感,她卑微至極讓人憐惜,她又高端大氣讓人心生敬畏…… 這個故事來自小說《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