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自卑,多努力都是錯,讀《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

2020-08-22 忱讀


2005年,徐靜蕾導演將奧地利作家茨威格的同名小說《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搬上大銀幕,上映當周便橫掃全國院線,大熱一時。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小說出版於1922年,高爾基讀過後,評價茨威格是「世界上最了解女人的作家」。

小說採用書信的形式,以男小說家R的視角去閱讀一封沒有署名、沒有郵寄地址的來信。信的內容是陌生女人回憶自她13歲起迷戀R,直到寄信這一天的全部歷程。一行行激動的、潦草的文字,層層舒展開淚水浸漬的真相。陌生女人死在這一夜,這是她的一封絕筆信。



「沒有什麼東西可以比得上一個孩子暗中懷有的不為人所察覺的愛情」


寫信的這一天,陌生女人的孩子死了,幼小的身體蜷曲在床上。在孩子身邊,陌生女人點燃第五根蠟燭,開始寫這封厚厚的長信。

16年前,她還是一個中學生、一個小姑娘。父親早逝,母親帶她過著寒酸孤僻的生活。貧困的經濟狀況甚至裝點不起城市小資產階級的家庭門面,小女孩孤獨自卑。

在R搬來之前,小姑娘住的那棟樓是陰慘慘、亂糟糟的所在,堆滿黴溼的人和物。

還沒見過R,鑲嵌在他周邊的精緻就已經深深吸引了小姑娘。管家約翰對待每件事都仔細打量,對任何人都彬彬有禮。車子拉來的木製家具,透露顯出典雅的品味。最吸引小姑娘的是整整齊齊的精裝書,她想像著雖未謀面小說家廣博的知識,是位鬚髮皆白的智慧老者。

直到親眼所見,小姑娘才知道「智慧老者」,是位年輕瀟灑、丰神俊朗的25歲青年,容光煥發的神情、光澤的頭髮、優雅的動作令她著迷。

像是一種宿命,她從第一秒鐘就看懂了他,比相識多年老友了解的還要透徹——他的雙重人格中,一個是認真負責的學者;另一個是遊戲人間的浪子。


有那麼一次,一貫怯懦的小姑娘鼓足勇氣,幫R開了門。「多謝啊,小姐」,一個親暱的聲音揉化了她心,柔和溫情的目光輕而易舉卻牢牢地攥住了她的靈魂。

「世界上沒有什麼東西可以比得上一個孩子暗中懷有的不為人所察覺的愛情,因為這種愛情不抱希望,低聲下氣,曲意逢迎,委身屈從,熱情奔放。」


她整天整天地跪在門口,從門鏡裡張望對面房門。偷偷跑到樓道裡,親吻他握過的門把手。珍藏一支視為聖物的菸頭,因為他的嘴唇觸碰過。從13歲到15歲,小姑娘的每一秒都是為他度過的,像時時刻刻都緊繃發條的懷表,等待他在嘀嗒不停的幾百萬秒中,投來匆匆一瞥。

她的全部身心都投入到對他的揣摩和觀察中,根本沒注意過一個陌生男人,頻繁出現在自己家裡。幾個月後,那男人成了她的繼父,要帶母女倆離開維也納,去因斯布魯克的莊園別墅。

溫柔和藹地勸說,在耐心耗盡後,變成粗暴地指責和命令。將要被帶走的那個晚上,小姑娘被胸中一股橫衝直撞的力量驅使著,漫無目的、沒有方向,只有一個直截了當的想法,衝到R面前。等他從寒夜的街道回到古舊的公寓,她便衝到他眼前。

可她失望了。他從外面回來,身邊是新的女伴,像過去的許多個夜晚一樣。



「你根本沒有注意到有我這麼一個人存在」


再回到維也納,當年的小女孩,已經長成18歲少女。

遠離R的四年中,她在鮮花環繞中孤獨成長。多少少年子弟傾慕她的容顏,展開熱烈追求,但她寧願將自己鎖在陰沉灰暗的閣樓裡,在悲愁中尋找一絲虛幻的安慰。

17歲行將結束的那個冬天,少女離開母親和視她為己出的繼父,離開優渥的家庭環境,隻身回到維維也納。

車子全力奔跑,她還覺得太慢。三年來,對生活全部的期待,支撐孤獨的精神力量,都是為了回到他的窗下。等再次邂逅,她決心不再羞怯。身體上的變化,讓她有了新的渴望,把一個含苞待放的夜晚送到他面前。

三年未見,他會驚訝於她由內而外的變化嗎?少女無數次幻想重逢的場景,唯獨忽略了一種可能性——他根本沒注意過她的存在。


像對待任何一段露水情緣一樣,R與少女搭訕,邀請她吃飯,挽著她踏進再熟悉不過的公寓共度良宵。「好吧」,對所有邀請,她都平靜地、不加質疑地同意。這讓他感到詫異,一再試探她的秘密。她沒有回應,他也沒有認出她來。

三個溫柔繾綣的夜晚之後,R要出門遠行,臨別時送給少女幾支白玫瑰,相約回來再見。少女默守著等待,兩個月過去,沒有一封信。他又一次將她遺忘了。

離開家庭意味著獨立謀生,她在維也納一家服裝店工作,活很重,收入微薄。當她發覺懷孕時,巨大的喜悅暫時衝淡了對現實困難的擔憂。

這是他們倆的孩子,少女無法抓住R那顆享受歡愉、遊戲人生的心。至少一個孩子可以代替他永遠留在她的身邊。

由於無法工作,僅有的一點積蓄又被人偷走。困境重重的少女,為了生下孩子,流落到接納最低級的妓女的產科醫院。

那裡是光明世界的背面,陰暗潮溼,貧窮的女人像爬蟲一樣沒有尊嚴。男醫生帶著奸邪的笑容,以科學之名猥褻產婦。女護士貪婪尖刻地搜刮每一個硬幣。在這座羞恥心的屠宰場,人只是一坨抽搐的肉被擺上案架,任由分割和凌辱。

少女從沒把懷孕的事告訴過R。以他紳士的風格,不管是否相信孩子是他的,他都會給予幫助。可是她了解R,像13歲初遇時那樣了解。孩子意味捆綁他無拘無束的尋歡,成為他的精神負擔。她寧願獨自保守秘密,承擔社會最底層的貧窮和屈辱,也獨自享有擁有R的血脈的快慰。



「你,從來也沒有認識過我的你啊」


為了讓孩子進貴族學校,接受上流社會的教育和薰陶,她將自己出賣給一個又一個欣賞她、驕縱她的男人。

名譽、羞恥對她而言只是空洞的概念。她的目標直接到不容置疑,將產科醫院般的下賤和黴爛,永遠擋在孩子的視線之外,不允許孩子生長在貧窮的環境裡。

這是她和R的孩子,是她寄託愛情的唯一信物。她要讓孩子像R一樣在富裕的環境中成長。孩子的長睫毛、亮晶晶的眼睛,嗜好讀書、戲謔玩笑的性格越來越像R。孩子的笑容撫慰了她的失望和傷口。

在劇院、在高級餐廳偶爾她和R會相遇。她身旁的男伴,那些寵溺、奉承她的男人,將她鄭重介紹給R。R的回應總是客氣而陌生,他沒有想起她。


只有一次例外。一年前,她跟交往兩年的年輕富裕男友,還有他的朋友們在夜總會跳舞。在鄰桌的R發現了她,只用了一個暗示,就讓她拋下所有人,跟R回了家。

儘管這讓忠實的、兩年來為她生活付帳的男友難堪,也斷絕了自己的後路。但她無法拒絕,保留R的影子和味道是她活著的唯一目的。

在她成為寫信的陌生女人之前,這是兩人最後一次見面。她努力提醒他:樓道裡的小女孩,十年前邂逅的少女,每年生日送來一束白玫瑰的神秘朋友,但他還是忘記了她。

臨別時,她從鏡子裡看到,R往她的暖手筒裡塞錢。他把從小就愛慕他的女孩,他孩子的母親,當成了夜總會領回來的妓女。

她對抗著全身顫抖,噙著眼淚,保持著最後的體面走出房門,迎面撞上管家老約翰。從老人閃動的目光中,她讀出了理解和同情。老約翰認出了她。

一年後的這一天,R生日的前夜,陌生女人寄來厚厚的一沓信,第一次完完整整地講述了自己的故事。她的兒子已經死了。她要唯一一次,也是最後一次背叛R,不再接受他的召喚,因為她也將死去。

R哆嗦著雙手,把信放下,他長時間凝神沉思,模模糊糊地回憶起一個鄰家小女孩,一個少女,一個夜總會的女人。那些含混的印跡,有時會出現在他最深處的夢境裡,但始終無法拼湊成一副完整的圖像。

午夜的風吹過,散亂了窗簾的影子。R回頭看見茶几上的花瓶,裡面沒有白玫瑰。


結語: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被翻拍成電影,我印象最深的一個鏡頭,是徐靜蕾坐上黃包車,背對著姜文(小說家R),在黑暗中,眼淚簌簌地流出來。

一人為什麼會潛藏自己的悲傷呢?無非兩個目的:怕傷害別人;怕傷害自己。

我認為女主人公主要還是怕傷害自己。重回維也納的11年中,她有無數的機會對R說出身份和故事,但是她沒有,轉而尋求一種最不可能的,而且她也認識到不可能的方式——讓R認出自己。

「我第一次跌到現實之中,第一次預感到我的命運。」


陌生女人如此自虐,甚至預見到最終的滅亡,依然走向一條最逼仄的道路,根源在於她愛上R的時機和方式。在她寒酸的童年,R如同猝然降臨的神跡,給她的生活帶著一種虛幻的希望。她對R的愛慕,從最開始就帶著仰視的態度。一個貧困人家小女孩,向男神坦陳暗戀的心路歷程,是對她的自尊心的二次傷害,所以她渴望R主動認出自己。

陌生女人將全部情感傾注在孩子身上,正是因為她對被R認出的絕望。作為R替身的孩子完全為她所有,面對孩子她沒有任何心理包袱,可以自由地親近、擁抱,孩子成了她唯一的、也是最後的情感寄託。當孩子死後,她的生命也到了盡頭。

小說家R雖然道德有虧,但他本質上不是惡意的傷害和欺騙。他更像是從小生活優越,被保護太好的大男孩,沒有經歷過貧窮與痛苦,脫離現實的百姓生活,對人世間苦難的同情,有種軟弱的敬而遠之態度,對陌生女人的提醒和暗示,出於本能地、不自覺地迴避。小說結尾處,R面對陌生女人的來信,直至內心的刺痛和震顫,表現了他本質上的善良。

命運戲謔地將陌生女人和R兩個極端性格的人物捏合在一起,從一開始就帶著不祥的預兆。從陌生女人來信中,人們窺見到永恆愛情的偉大力量,生命決然悽美的燃燒與寂滅,以及命運弄人的無奈與哀愁。


分享書中故事,淺談百味人間。歡迎關注

茨威格


相關焦點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暗戀的女人都是偏執狂?
    只是因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據說說李健寫這首歌,正是因為他看了茨威格的小說《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看了不少茨威格的小說,而印象最深的當屬《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女人一生的愛,換來的只是男人片刻的感性而已,等他回過神來,還是會照常過自己的生活,甚至不會在生日的時候給自己買一隻花,而這是女人唯一的要求啊!或者只是在生日的時候給自己買一隻花,這是他對女人全部的思念,一個他不記得的、已經死去的女人。女人像一個真正的人那樣愛著他,他卻像木偶一樣遊戲,他沒有完成從物到人的認識與過程,他是可憐的、可悲的,他是平庸的、鄙俗的,他是一個幼稚的、不成熟的男人。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我一生只愛你,而你卻對我一無所知
    這是一個陌生女人對一個男作家的告白,是如此的深情與悲壯。《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是根據奧地利作家史蒂芬.茨威格的同名小說改編的一部電影。史蒂芬.茨威格曾被高爾基稱為是世界上最了解女人的作家,羅曼.羅蘭說他是個「靈魂的狩獵者」。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13歲女孩愛情教育的缺失,致使一生悲劇
    文/魚辰奧地利作家茨威格的短篇小說《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短短幾十頁文字,道盡了一個女人愛情的卑微。女人從13歲認識世界開始,到29歲生命結束,整整16年,她沒有交友,沒有興趣愛好,沒有自我,也沒有愛過其他人,她把自己全部的愛都奉獻給了一個大她11歲的風流浪子。
  • 以弗洛姆《愛的藝術》解讀茨威格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
    茨威格筆下《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中的陌生女人。俄國著名作家高爾基曾這樣評價茨威格:「世界上最懂女性的作家」。陌生女人真情流露的二三十頁的匿名信裡,字裡行間充斥著隱秘狂熱的愛戀、愛而不得的心酸,將一個女人的情感起伏展現的淋漓盡致。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痴情女子薄情郎,一生飛蛾撲火的愛情
    奧地利作家茨威格寫過一部小說,名叫《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在小說中,一個女人在少女時期,愛上了一個男人,並且為這個男人,付出了一生。這樣的愛情,讓人看了難免心醉又心碎。直到女人得了重病,快要不久於人世,才給作家寫了一封信。電影《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以巧妙的人物設置,恰到好處的蒙太奇運用,詩意地詮釋了「我愛你,與你無關」的理想化愛情。
  • 豆瓣8.7《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女人世界變小,從痴愛開始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是奧地利作家茨威格的短篇小說,作品以第一人稱講述了「我」愛了一個男人一輩子中國版《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所以她後來不管多麼愛R先生,不管主動營造了多少次與他相遇的機會,不管她為他作出了多大的犧牲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 我愛你與你無關,是一種病!
    無論是天上的神仙還是人間的凡夫俗子都對愛情夢寐以求! 愛情也分許多種:兩情相悅,白頭偕老是最美的愛情;落花有意 ,流水無情是最傷心的愛情;互相愛慕,卻無緣相守是最悲慘的愛情…… 今天要說的卻是一個至真至純至美至善的愛情故事。女主角她悽美婉約讓人傷感,她卑微至極讓人憐惜,她又高端大氣讓人心生敬畏…… 這個故事來自小說《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我用一生來愛你,你卻對我一無所知
    「我要讓你知道,我的整個一生都是屬於你的,而你,卻始終對我一無所知。」一個陶醉在愛情中一生的女人,在生命的最後時刻,給一位著名的作家寫了一封長長的信,袒露了自己對作家一生的絕望和痴戀,但收到信的作家對這個女人卻一無所知。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讓人心碎的一生,原來只是場獨角戲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這封帶著死亡味道的來信,訴說著一個痴情女人的故事,她的一生只為一個男人而活著茨威格是一位擅長描寫女性情感的小說家,被稱為「最懂女人的作家」,《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他用極其簡單的文字,平靜又細膩地描述了陌生女人不平靜的一生。她有幾次可有改變命運的機會,如果她把握住其中一次,她也許有不一樣的人生。然而,她一次次任性地選擇,最終導致自己的毀滅。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我愛你,卻與你無關
    某種回憶浮現在他的心頭,他想起了一個鄰居的小孩,想起一位姑娘,想起夜總會的一個女人,但是這些回憶模模糊糊,朦朧不清,宛如一塊石頭,在流水底下閃爍不定,飄忽無形。影子湧過來,退出去,可是總構不成畫面。」《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是由奧地利作家茨威格創作的中篇小說。講述的是一個陌生的女人,在她生命的最後時刻,飽蘸著一生的深情,寫下了一封悽婉動人的長信,向著名小說家R袒露了自己絕望的愛情之情。
  • 茨威格式的瘋狂愛戀:從《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看弗洛伊德人格論
    年少第一次看《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被陌生女人為愛瘋狂獻身的勇氣所折服,也因她「我愛你,但與你無關」的暗戀悄悄落淚。但正如《島上書店》裡說:「我們在二十歲有共鳴的東西到了四十歲的時候不一定能產生共鳴,反之亦然。看書如此,生活亦如此。」
  • 從《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裡,我們最該帶走什麼?
    作為奧地利著名作家史蒂芬·茨威格的代表作,《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出版至今的數十年間,一直備受關注,也頗具爭議!在這此起彼伏的爭議聲中,有人感慨於主人公純淨、熱烈、終生不渝的情感付出,卻也有一半的聲音在極力控訴這樣近乎荒誕的虛無和自欺!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潛藏在一個女孩心中最絕望的單相思苦戀
    -桐華01愛一個人沒有錯,但最怕的是單相思。當我們自己愛的轟轟烈烈之時,對方卻毫無所知,甚至還不知道你的存在。可想而知,這樣的愛是有多麼的卑微。而小說《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就講述了這樣一個單相思苦戀的愛情故事。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徐靜蕾的最愛,一個暗戀到極致的故事
    以上,便是著名小說家茨威格的代表作《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的開頭部分。這部小說不算很長,一封信,便是小說的整體,但這封信讀完後,卻讓人如鯁在喉。從小說名字可以知道,這封信是一個女人所寫,對於男主人公R來說,這個女人就是一個陌生人。而這封信,其實算作是這個陌生女人對R的表白信,卻也是訣別信。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請原諒我,看不懂這種天雷滾滾的愛情
    多麼可親可敬的女人啊,她愛的如此執著,如此矢志不渝。但是十年後,當我再來讀這本書的時候,心裡只剩下了天雷滾滾:千萬別有誰家姑娘,真信了這種「老男人」式的意淫,真做出如陌生女人一般的舉動來,把此等「畸形之愛」當永恆,甚至不惜毀掉自己的人生,來供給這所謂的愛情。可是親愛的,這根本不叫愛情。說好聽些,叫奉獻,說難聽些,叫愚蠢。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渣男,你為什麼受女生歡迎?
    茨威格在《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中塑造了一個集美貌與才華的渣男,讓我看完對女主的遭遇心痛不已。《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是奧地利作家史蒂芬·茨威格的最著名的代表作,曾被徐靜蕾拍過同名電影,被孟京輝改編為同名話劇
  • 豆瓣8.7《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束縛成長的愛情,要不得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是奧地利作家茨威格的短篇小說,作品以第一人稱講述了「我」愛了一個男人一輩子,這個女人勇敢地追愛無可厚非,但她不敢勇敢地表達愛,始終沉浸在兒時對R先生的暗戀之中。作品表面在寫一個女人的愛情悲劇,其實還有一個更重要的主題,那就是孩子與成人,作者始終在以兒童的視角來表現成人世界,女主人公沉浸在這段愛情中,自我封閉,脫離了成長的軌道。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什麼樣的女人只暗戀不表白?
    讀完茨威格的小說《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發現原來還有這樣一種女人,她愛得那麼卑微和瘋狂,可以說將暗戀發揮到極致。故事中的女人很小的時候暗戀上了住在她家對面的一個男人,年齡之間的差距並沒有讓她停止對他的那份愛慕,那份愛。即便後來她搬走了,心裡一直記著對方,沒有隨著時間,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將這份愛漸漸淡化反而越來越強烈。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愛得太深,是一場劫難
    大家好,我是半耳聆,本期推薦的一本書是奧地利作家茨威格的著名小說《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它講述了一個愛得卑微甚至偏執的女人飛蛾撲火般悽涼的一生。走投無路之下,她只好進了一家收容最貧困的女人的婦產醫院,在那裡遭受了精神和肉體上的雙重折磨,可是陌生女人依舊沒有後悔。為了孩子能過上像R先生一樣體面的上流社會的生活,她不惜委身給不同的有錢人做情婦,這些人供養她的生活,有的真心愛著她,想要跟她結婚,照顧他們母子,可是她卻毫不猶豫地拒絕了。她在等待,為此她要求自己保持獨身,幻想將來有一天能夠回到作家身邊。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除了感人落淚的愛情,還收穫了什麼(改)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是奧地利著名作家之後,孩子因病意外喪生,女子支撐不住,臨死前寫下書信,將自己對男人無望悲苦而又深摯的愛,告訴了這位男子。這就是《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這部小說的全部內容。這部小說一經問世,許多國家相繼出現了同名的文學和影視作品。我國也由姜文和徐靜蕾做主演,拍攝了《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這部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