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五)水窮處左宗棠運籌帷幄,雲起時定謀略無畏西徵

2020-10-14 匯鏡知行

讀者爽爽,是我們選擇長篇小說連載的重要原則...這就是了。

蔡磊:說小說技巧呢,真正應了那句老話:不瘋不魔不成佛。


長篇歷史小說

《大河之城》

第八章 行到水窮處 坐看雲起時


要保證工期還要保證質量,吳衝殫精竭慮,忙得不亦樂乎。

舉院總算在七月中旬落成完工,也就剛好趕上為慶賀新皇登基將於八月舉行的恩科鄉試——同時也是陝甘分闈後甘肅首次單獨進行的鄉試。

清代鄉試亦如明制,三年一科,於子、午、卯、酉之年行之,稱為「正科」,遇皇帝即位及其他大典加試者謂之「恩科」。因鄉試於秋季舉行,故亦稱秋闈。

共分三場——

第一場時在八月初九,考時文(又名制藝、時藝,亦即八股文)七篇。其中「四書」三題,「五經」每經四題。應考者選其所學之一種經考之,稱為本經。

第二場在八月十二日,考論一篇,題用《孝經》,判五道。詔、誥、表擇做一道。

第三場在八月十五中秋節,考經、史、時務、策五道,九月放榜。

各省鄉試,由朝廷派主考官、同考官前往主持考試。正、副主考各一人,同考官則規定為十八人,謂之十八房,任務為分房評閱試卷。

以上各員統稱為「內簾官」。各省鄉試以本省巡撫為「監臨」,無巡撫之省以總督任之,稱「外簾官」。

也就是說,按規制該由左宗棠主持那年的舉人鄉試。

陝甘分闈後建立的甘肅舉院至公堂舊址,現已重修修繕對外開放

作為監臨官,那一次左宗棠在坐落於蘭州城西關之北海家灘的舉院整整住了九天。

整個舉院從外邊看,活脫脫就是一個四四方方的小城。

舉院門開西南,題額「為國求賢」。舉院的中心建築至公堂,為糾察關防總攝闈場事務的監臨官辦公之所;至公堂東邊是衡鑑堂,為考官校閱試卷與各官辦事之處。

(因為銀錢緊,可供監考大員登高而望,監視整個考場的高達三層的明遠樓,是好幾年後在新總督手裡才增建的。同時增修擴建的還有專供外簾官辦公的觀成堂。)

至公堂大門兩側的楹聯和衡鑑堂等幾處門楣上懸掛的牌匾皆為左宗棠所書,可謂集雋秀與剛勁為一身。

舉人出身,如今又來監督選拔舉人的一省鄉試,加之前不久收到家書報信,說是三子孝勳剛在上半年入了縣學。撫今思昔觸景生情,左宗棠能不感慨萬端?

編者語:《大河之城》讀起來文字很有質感,一幅幅畫面。人物永遠在行動。而不是一般小說多的是敘述。

開考的前一天晚上,站在居高臨下、可將全闈內外形勢盡收眼底的至公堂廊簷下,看著氣勢恢宏、主次分明的舉院內外的點點燈火,再看看南北兩側密如蜂巢的數千間號舍,左宗棠心潮起伏,久久地一動不動。

一年多以前,眼前的一切還都只是紙上圖樣,如今就這麼巍巍乎屹立眼前,可見世上之事,真的是不怕多,也不怕難,只要你耐得煩、挺得住,就不怕沒個結果。

舉院興建,全由吳衝主持,儘管中途差點失足落水,但最終還是頂住了無良商人的賄賂,也算孺子可教。

舉院落成之後,有關花銷需要報帳,那帳單清清爽爽乾乾淨淨,得到消息的左宗棠忍不住拍著吳衝的肩膀一頓猛誇,又動了想將吳衝要回督署,幫辦西徵軍務的念頭……


不知過了多久,代福拿來件鬥篷悄悄地給他披在肩頭,說晚上風大,請他早點回房歇息。連催幾次,左宗棠才回到至公堂內,卻還是怎麼也睡不著。

由當年的恩公徐績法想到已成故人的曾國藩;又從曾國藩的湘軍想到自己的楚勇;從閩浙想到陝甘,想到新疆,想到即將開始的西徵,思緒漸漸聚攏,左宗棠也就不再信馬由韁漫無頭緒一味務虛。

身為總督,入闈監臨,既不監考,又不閱卷,非有重大情事,誰也不能打攪,那何不趁此時機,再將西徵之糧路屯政人馬等諸多之事細細籌劃妥加安頓呢?

諭旨煌煌,督辦新疆軍務之重任非你莫屬,那就不妨文以監臨武以籌邊,文武之道一張一弛。

就這樣,在舉院的那幾日,除了身為監臨每日必得進行的例行公事,左宗棠一直在為西進新疆而殫精竭慮籌措謀劃。

編者語:讀著爽的小說就是要有「行路難」的感受:風雨交加、豔陽普照、山長水遠,這就是我們的人生。

因為新疆諸事朝廷此前已屢有旨意,對左宗棠所提無不照準,所以此番籌劃,無不有人有事人事對應,不再有隔山買牛之弊。

當然,因為是寫給朝廷的上疏奏章,自然先要表一番忠心,然後才將有關籌措向皇上敬陳——

以三品卿銜西寧兵備道劉錦棠總理行營營務處,率老湘軍全體出徵。

起劉典以三品京卿幫辦陝、甘軍務,留駐蘭州。


此種安排,左宗棠自有深意:劉錦棠一直是他的左膀右臂,甚至到了須臾不可離的地步。此次西徵,兇險莫測,自己又已是鬚髮皆白衰病老翁,萬一真有不測,劉錦棠就是現成的接棒之人。讓多年的老部下劉典幫辦軍務,為的也是防內顧之憂。

然後是糧道糧運及軍糧籌措情形。

師行北路,自然宜用北路之糧,不但節省費用,而且損耗也少。

基於此,北路糧臺設於歸化,分局設於包頭,由知府前署綏德直隸州陳瑞芝、提督銜總兵蕭兆元專司其責,僱民駝轉運,從三月至五月,據報已運糧四十餘萬斤至巴裡坤,每百斤約合銀八兩左右。

這一路相較南路涼、甘、肅至巴裡坤運費大減,而且實裝實卸,並無虛耗,已陸續撥兌實銀四十餘萬兩。

至於袁保恆此前所說寧夏採運之事,已發銀三萬,令寧夏鎮總兵記名提督譚拔萃、寧夏府知府李宗賓接辦。

這一路意在試探,如若順利通暢,自可加大力度。


南路肅州存現糧三萬餘石。安西存糧一百三十萬斤。哈密除張曜各營外,亦存現糧一百三十萬斤。張曜還在哈密興辦屯墾水利,已開墾荒地近兩萬畝,可獲糧數千石。

千裡河西今年風調雨順,豐收在望,預計新糧市價將有減無增,車輛駝只也日多一日,轉運情形大好於此前。

此一路由甘州至肅州,再由肅州至安西,均用車載;由安西至哈密,至巴裡坤,可以馱運。

這一路的好處在於節設廠局,疏通水泉、刈草積薪,以利運道。


北路以北,還有一路,就是和俄國人約定的代辦代運之路。從俄國山諾爾地方到我方古城只有數百裡,在天高地闊的新疆,那實在是很近的距離。這一路可謂意外之喜,可專籌古城所需之糧,大概需銀十五萬兩。


運糧是為了用兵。

新疆戰事之所以延宕至今未見成效,關鍵在於吃飯人多打仗人少。這話有點難聽,那就改成冗食多而戰事少。但意思還是一樣。

不管是八旗還是綠營,員額不滿冒領空餉已是多年積弊,這就導致一遇戰事,朝廷總是處於無兵可用無兵可調之窘境。

說到新疆,則不管是土著兵民還是客籍兵民,統統授地耕墾,既備軍食,也為戰守。無事則驅其盡力隴畝,有事則調其效命鋒鏑,謂之且耕且戰亦兵亦農。

但實際效果卻是一旦真有戰事,則互相觀望,遲遲不能到位;好容易到了戰場,又勇怯不一氣勢鬆懈,其何以戰?

掛名武籍,從事耕耘,活像讓一個人左手畫圓、右手畫方,兩者相兼,一無所就。原本行之有效的屯墾戰策何以南橘北枳,成了如今這般局面?


走筆至此,左宗棠頗費躊躇,再說就要說到朝廷治理新疆之策的失誤所在。事關體制,天威難測,加之李鴻章等人至今依然喋喋不休,認為新疆可以而且必須施行土司、酋長各部落自成一體的治理模式,或者就是分封建藩也未嘗不可。

可在左宗棠看來,新疆之亂與體制大大滯後落伍密不可分,正所謂頑症未解骨鯁在喉,最終還是不吐不快——

編者語:小說一個很管用的技巧——重複。不同場景人物為完成任務不斷做相同的事。雷同就完蛋。

新疆遠在關外,治理模式又與內地迥然有別:民政事務基本放任自流,只在伊犁設將軍府,以伊犁將軍統攝全疆軍務,分散駐紮新疆其他城池關隘的大臣僅在名分上就有辦事、領隊、幫辦等區別;其所駐之兵又有來自錫伯、索倫達呼兒(今達斡爾)、蒙古等各族內部招募之番兵以及攜帶家眷的綠營兵之分。兵源不同,任務也不盡相同,或輪流換防或一地戍守。

變亂之後,此種舊制已無法維持,導致所有領兵大臣於本營存兵外,還要兼帶馬步各營,各請專餉。為了各自私利,不顧戰事利鈍的統兵大員難免劃地自封、閉關自守,結果只能是兵非能戰之兵,將非知兵之選,徒費糧餉無濟實用。改進之策在於挑選精壯,充實營伍;散其病弱,屯墾而得其利。

也就是說,目下情形,必須分別兵農,責兵以戰,課農以耕,而後餉事可節,兵事可精也。如今駐紮在古城、哈密等地的金順、張曜各部正是這樣切實整頓的。古城已辦採運,哈密已開營屯,兩軍留後之隊,可陸續開拔。

其他所駐各大臣,也應就現在所存旗營,核定糧餉。如缺額過多,可照舊有員額,就地挑募壯丁補數。因為訓練不足,這些部隊的職責在於守護城池關隘,並不主動出戰。

至於各部裁撤下來的老弱病殘,可以散之歸農,盡力隴畝,不亦樂乎?如此一來,不管官屯私屯,地畝所獲餘糧,均照時價收購,民得其利不說,分駐各軍也能得到接濟,後續進發各軍可沿途就近採購,無須裹糧以進,兵事能不順利?

此前左宗棠已將與俄人索斯索諾夫斯基所籤合約之事上報朝廷,總理各國事務衙門以俄國以兵護糧恐留後患為由,對左宗棠有過詢問,所以在此也一併答覆:俄人願意代辦軍糧,圖的是專賣我湖南茶葉之利,並無其他禍心。

俄人意在取利,我方意在大局,實無不妥。從長遠計,待新疆局勢穩定之後,與俄羅斯劃疆定界勢在必行。此時大可不必畏首畏尾,自縛手腳又無濟於事。


身負督辦新疆軍務之責,也就是關外兵事餉事並轉運事宜,均要左宗棠一體籌劃,可他同時還是陝甘總督,駐節何處,也不得不加以考慮。

駐蘭州,餉糧轉運可總其成,但距前敵有數千裡之遙,於戰事指揮調度多有不便;按朝廷旨意即刻進駐肅州吧,又距關內腹地過於遙遠,萬一有變,又恐鞭長莫及。所以也只能是權其緩急彼此兼顧,視情形而定。

其實,依左宗棠的脾氣秉性,只要說得不對,就是軍機大僚他也敢頂,此番如此不耐其煩一再解釋,關鍵還是那個老大難的難題——銀子!


大戰在即,餉糧儘管一再催請,但因滇案未定,各省應付的協餉釐金即使對半解付也遲遲不能落實——哪怕朝廷屢屢出面催促,局面也並無太大改觀。在左宗棠看來,不要說地方大員了,就是朝中主政者也是只顧眼前,大家其實都在敷衍塞責。

李鴻章有句話說得可謂到位:如果說大清是座四處跑風漏雨的老房子,那我們大家充其量也就是個裱糊匠而已。

可總是這樣扶東倒西拆東補西,難道就不怕兩頭皆失兩頭不保?

左宗棠

在身為監臨官、寫於舉院的那份奏疏中,左宗棠最後這樣說道——

暫擬籌借洋商巨款,實迫於萬不得已之苦衷。伏墾聖慈,特敕沈葆楨仿照臺灣辦法,代臣籌措,俾臣所得措手,稍圖尺寸之效。

也就是說,考慮到新疆之戰尚未正式打響,各省關積欠協餉已達二千七百四十萬兩,相當於整整三年的應協款額的現實,為了保證西徵計劃順利實施,左宗棠不得不再次祭起舉借外款的法寶。

闈中幾日,應考士子們絞盡腦汁收索枯腸,監考官員戰戰兢兢如臨大敵,左宗棠也始終心緒難平心潮起伏。

那天午飯後按習慣小睡片刻,醒來頗覺神清氣爽,拿起桌案上那本《全唐詩選》隨意翻閱,突然覺得眼前一亮,心中也好像被什麼東西撞擊著,一下,又一下。「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嘴裡一邊念叨著唐人詩句,一邊就鋪紙提筆筆走龍蛇,也算是興致所至直抒胸臆有感而發——

提江南江北數千裡掃蕩之師,靖隴上烽煙,修明禮樂。

願關內關外億萬戶弦歌之士,學湘中豪傑,旋轉乾坤。


編者語:作者行筆至此,讀者會問,西徵應該開始了吧?你感覺呢?人物為完成任務,障礙都掃除了嗎?


問題來了:

「左宗棠收復新疆已是歷史定論。但是在籌備西徵諸事的過程中,他最擔心的是什麼呢?」

編輯:金池 編者語:唯色

相關焦點

  • 第八章(二)左宗棠為西徵不遺餘力,無愧忠臣不摻私心雜念
    長篇歷史小說《大河之城》第八章 行到水窮處 坐看雲起時但新紀元還是繞不開老問題,對左宗棠來說就更是如此。  因為還在國制期內,那個年過得很是素淨。 正月裡,通過和一些宿儒賢達商界名流以及幾個湖南籍茶葉老闆來往敘談,左宗棠無意間得知,除了眾多西去商家都知道的從歸化(今呼和浩特)、包頭取道射臺、大巴至巴裡坤的北、南、中三條大路外,南邊還有一條捷路,由包頭向西偏北,經十餘站可至大巴,均為歸化各城所屬之地。
  • 第八章(四)左宗棠機敏巧安排,沙俄軍官為西徵運糧
    長篇歷史小說《大河之城》第八章 行到水窮處 坐看雲起時兩名由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派出的通事(翻譯),也由北京、包頭一路跟隨而來。  得到報告後,左宗棠叫來代福和駐紮督署的親兵步隊營官,囑咐他們除了擦槍磨刀正常操練外,還要洗澡洗頭打辮子,都給我拿出點精神來!  代福和那營官有些糊塗:大人,是要打仗嗎?  左宗棠哭笑不得:仗打到我的總督衙門,我這個總督也就當到頭啦!
  • 第八章(一)左宗棠吃苦負重勞碌命,嘆自己也不過是鷹犬走狗
    長篇歷史小說《大河之城》-蔡磊-第八章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一 扳著指頭細細地數,同治皇上駕崩之時滿打滿算也才十九歲,讓許多朝中大臣倍感突兀難免措手不及,遠在西北的 太后擅權,別說朝廷上下,就是整個國中也盡人皆知,難不成又要……左宗棠打了個寒戰,卻不是因為冷。  早在同治七年(1868年)八月,左宗棠就見過皇上、皇太后。那時的他本已調任陝甘總督,卻就在赴任途中,又奉旨參加了對捻軍的圍剿。
  • 第六章(一)左宗棠西徵「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他如何找米下鍋?
    在那些日子裡,不要說各軍各營的大小頭目們提心弔膽,就連蘭州城總督府裡的左宗棠也是心懷忐忑,生怕哪裡出個紕漏壞了大局。  也真是怕啥來啥,麻繩總在細處斷。進入四月,又出了件令人頭疼不已的大事:日本兵犯臺灣,與臺灣一海之隔的福建首先以此為由,停了應該解付的西徵協餉。  所謂協餉之制是大清國財政運行的中心環節,是朝廷調度全國財政資源的基本制度。
  • 第八章(六)安維峻高中鄉試榜首,左宗棠一改往日「小心眼」
    長篇歷史小說《大河之城》第八章 行到水窮處 坐看雲起時飲宴之時,高中解元的安維峻成了重中之重的主角,聲情並茂一唱三嘆地吟誦了《鹿鳴》三章,引來席間陣陣喝彩。既是官方所辦之書院山長,又是新科解元的座主恩師吳可讀當然在場,看著自己的得意弟子儀態揚揚意氣風發,當先生的難免高興,一個不留神,酒吃得過了量。
  • 第四章(四)左宗棠殫精竭慮為大清,卻也得機關算盡通官場
    穆圖善所部馬步各隊,久駐涇州,徒置無用之地,即著飭令該統領等分起前赴安(西)、敦(煌)、玉(門)一帶駐紮,以為諸軍後繼。該將軍現在奏請陛見,著將各隊分派起程後,再行來見。以上各軍,經朕分派後,該將軍等即行奮迅前進,不得託詞耽延。倘有玩懈從事,朕必當按律懲辦,決不寬貸。至合軍糧餉轉運事宜,必須先事預籌,帶兵大員,其勢難於兼顧。
  • 第六章(三)左宗棠上下左右周旋,卻不得不小心有陷阱
    左宗棠面臨的就是這樣的局面——儘管西徵所需款項依然捉襟見肘。  也依然事關西徵軍之徵西之事。只是在給朝廷的奏摺中,詳細說明糧臺之所以設在北路的「轉運不患無駝」「採辦不患無糧」,而且沿途「無賊竄擾、道路疏通」的諸多便捷之後,左宗棠言辭懇切地說道:「仰懇皇上敕下袁保恆,毋廉拘照移臺肅州駐紮。諭旨敕於烏裡雅蘇臺、科布多、巴裡坤擇一處移臺,兩處設以分臺,剋期集事,庶明年駝只歇廠之前,北路儲峙充裕。先進之軍,得迅赴戎機。續進之軍,絡繹爭赴。於臣上年所陳分起次第前進之策,亦可吻合。」
  • 第六章(二)左宗棠面對大清帝國海防疆防,顯出一代傳奇英雄本色
    孰為輕重二   八年前,由閩浙調任陝甘之時,左宗棠就曾對臺灣事務有過安排,也提醒朝廷對臺灣萬不敢掉以輕心,其吏治兵事應早做籌劃。 而那些人大多為遊手好閒之徒,聚攏一處,可以是兵,解散之後,又成土匪。因為總是不得安寧,當地文官不得不倚重武職,對軍中諸種弊端也是視若無睹不聞不問。 吏治如此,導致百姓對官府隔閡日深,以致有了「十年大反,五年小反」的民諺。 因為四面臨海,臺灣水師曾有各式戰船九十多艘,到左宗棠任職閩浙之時,竟然一艘都沒有。戰船沒了,所謂的維修建造費用卻還得有。
  • 第六章(四 五)左宗棠重尋五十年舊事 建舉院二百年草昧破天荒
    【為在國慶長假期間滿足網友閱讀的要求,今天特連發四、五兩節以儘快讓我們進入更緊張的下節。長篇小說到這個時候,各種人物已經各安其位、各謀其事,矛盾衝突開始展開......讓我們趕快去看看這一定說的是高明仁、高明信們的事兒......應該還有當了土匪的高明禮與高氏兄弟的恩恩怨怨。】
  • 第四章 (一)甘肅民亂平定,左宗棠就心念兩件事:民生和人才
    )、永昌、甘州(今張掖)、肅州了。遇上內地戰亂頻繁徵伐不已之時,這裡又會被許多人當成世外桃源,東漢的豪門巨室大司馬大將軍竇融初到河西就頗為感慨,以為這裡真乃遺種之處——物種是種,人種也是種不是?左宗棠自己也忍不住感嘆,水源豐沛沃土千頃,大似江南風景,可惜就可惜在,天不曾負人給了人間如此大好福地,人卻不知惜福辜負了上天的好生之德。當時左宗棠就是這麼一路走,一路忍不住在心裡嘀咕的。
  • 第四章(五)自左宗棠重教興學,甘肅不再被「拋棄」
    你既已供職藩司衙門,此事也是你職責所在,看看可有錯漏之處,免得貽人口實。單舉甘肅一地而言,就興辦了莊浪尊經書院、岷州(今岷縣)文明書院、隴西襄武書院、洪水堡金函書院、甘州南華書院、秦州(今天水)隴南書院等,甚至還專在化平川為回族民眾設歸儒書院,至於修復的書院就更是遍布全省,可謂是用心良苦。
  • 陳情令番外一百二十九:行在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此時,那隻曾經把兩人引到木屋的猴子輕手輕腳地出現了,他似乎不怕螣蛇的屍體,在屍體散落之處四處竄跳著。半晌之後,那猴子跑到藍湛身邊,小心翼翼地看著他懷中的魏嬰,不停用手向後指著。這個舉動終於讓藍湛意識到一絲不尋常,藍湛小心翼翼地將魏嬰安置在一邊,隨著猴子的指引來到那螣蛇爆體之處。猴子激動地又蹦又跳,藍湛也不理他,細細看著那屍體,果然,在陽光的照射下,他發現有很多紅色的珠子碎片在血色中閃耀——是鮫珠的碎片!藍湛回憶起當時池泉老先生魂魄歸位後,這鮫珠已經是透明的了,為何現在又變成了紅色?
  • 兩個有趣的小故事,一個讓人又愛又恨的左宗棠
    左宗棠雖然還是個農民,但是名氣相當大。近的比如說胡林翼(後來的湖北省長),稍早一點的林則徐都很推崇他。於是張亮基就想讓左宗棠來幫自己幹活,又怕自視甚高的左宗棠不給自己面子,所以使了這一招。這種侮辱智商的事,要是放在平時,左宗棠不得跟你打起來。
  • 第十四章:樹猶如此,人何以堪.三.左公依舊不遺餘力
    」光緒六年(1880年)五月,左宗棠到達哈密,駐軍城西鳳凰臺幸虧當初進軍陝甘以來,自涇州(今甘肅涇川)以西直到玉門,曾命軍卒夾道種柳,如今已是自東而西,綠蔭如幄,典型就是「兩行秦樹直,萬點蜀山尖」,人們才多少減緩了些長途跋涉烈日暴曬之苦。還是幸虧,下午的時候開始下雨了,剛開始淅淅瀝瀝若有若無,後來就漸漸有些模樣了,及至半夜,更是下到舒適暢快。
  • J.K.羅琳新作《The Ickabog》中譯本第1章:無畏之王烏賴德
    &34;這個稱號是在加冕那天早上他自封的,首先因為和他的本名&34;連讀起來挺順的,另外則是為了紀念他成功捕殺了一隻黃蜂,據稱他獨自一人完成了此壯舉,嗯,如果五個侍衛和鞋童不算人的話。無畏之王烏賴德是在人氣鼎盛時登上王位的。他留著可愛的金色捲髮和修剪細緻的小鬍子,穿著華麗的緊身馬褲、天鵝絨雙層服、荷葉邊襯衫,一如當時豪門望族的穿戴。
  • 第七章(二)高明仁新婚遠走新疆做生意,回來時嬌妻已是身懷六甲
    長篇歷史小說《大河之城》-蔡磊-第七章 不孝有三雁字南飛,便是異鄉人歸家時。  他是五月端午吃粽子時結的婚。過完端午沒幾天,按說還是個新郎官的明仁就跟著撥給西徵大軍運送糧草輜重的駝隊,依戀不已萬般不舍地出了門,踏上了前往新疆的漫漫長途。 這沒辦法,早在三月,西徵的金順、額爾慶額大軍就已經相繼出關西進;而在此之前,運送糧草輜重的駝隊就一直沒有斷過。
  • 第十四章:樹猶如此,人何以堪 六,天下之事當以天下之心出之
    知道左宗棠病體尚未痊癒,定會以此說事兒,陛見之時,慈禧太后也就實話實說:誰不知道兩江公事要數倍於此?只因你向來辦事認真,外國怕你聲威,讓你去那裡,為的就是少出事故。中堂歲數大了,還要如此煩勞,也是沒辦法的事。你可多用人才,以分其勞。  這才叫為了打鬼,藉助鍾馗呢。
  • 第七章(一)官場生意場都是戰場,吳衝貪功自傲險喪命
    長篇歷史小說《大河之城》-蔡磊-第七章 不孝有三她總是忘不了,忘不了左宗棠左大帥出手相助之前,吳衝落魄之時灰頭土臉魂不守舍的萎靡頹唐,整天價長籲短嘆,弄得淑惠也是愁腸百結。如今的吳衝與那時判若兩人,兩眼精光四射走路龍吟虎嘯。從吳衝身上,淑惠明白了,男人,尤其是那些一意仕途的男人,千不怕萬不怕,最怕上司不拿他當事兒;他們最巴望最喜歡最在意的,其實就是上司的器重青睞。
  • 原創小說《華山演義》連載之十三:陝西故宮西嶽廟(2)
    (接上之十二) 作者:寧文英 李啟明到了明代,西嶽廟的整修倍受重視,大規模的建造工程開始了。明憲宗18年,明嘉靖17年和41年各進行了三次大的修建,初具了現在的規模。是一處似「北京故宮」式的古建群。四周城牆環繞,布局嚴謹,沿南北中軸線依次為影壁灝錄門、五鳳樓(午門)、欞星門、金城門、灝靈殿、寢宮御書樓、萬壽閣、靈官、冥王二殿及兩座御壁樓。兩個八角亭等小建築對稱於中軸線兩側,角樓分立於城牆四隅,分別組成了六進院落。主要建築為等級最高的黃色琉璃瓦,氣勢恢宏,雄偉壯麗,具皇家氣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