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願意想,人死如燈滅。眼不見為淨。就算明天早上這世界還在這裡,若無其事,像正太太看不見的姨奶奶,照樣過得熱熱鬧鬧。隨它去,一切都有點討厭起來,甚至可憎,反正沒有她的份了,她要一個人先走了。
這段文字是來自張愛玲的小說《怨女》,文字裡都透露著失望和悲傷,想要逃避讓人傷心的一切。
你可能沒有看過這部小說,但你一定聽過或看過電影《色戒》,是由著李安執導,梁朝偉 湯唯等主演。《怨女》和《色戒》還有其它五篇,一共七篇,被編成小說集,書名為《怨女》。
電影版本的《怨女》1988上映了,估計看過的人很少吧。
《怨女》電影版海報
小說裡,故事發生的背景是上海,時間是40年代。這部小說的主人公叫銀娣。
整部小說都圍繞著銀娣主角以第三人敘述,從年輕的大姑娘到嫁入姚家做二少奶奶,以及在姚家的生活。小說也寫出了,姚家從最初富貴到後面的沒落。為什麼會落寞呢?
在小說的開頭,銀娣的爹娘已經不在了,只能跟著哥哥嫂嫂生活。她被它的哥哥和嫂子當作賠錢貨,做二房至少不用辦假裝。因為辦嫁妝這筆花費,一年年耽擱下來。
她喜歡對面藥店的小劉,又覺得小劉不像會鑽營的人。他要是做一輩子夥計,她成了她哥嫂的窮親戚,和外婆一樣。
再後來,吳家嬸嬸媒人給她介紹了一門好親事,姚家二房沒有人,真好去姨奶奶當家。出生好,相貌好,這是姑娘的福氣。她嫂嫂當即同意,她扭捏了一會,答應了這門婚事。
一直到了成婚的那天,才看見新郎的樣子,有哮喘病,矮小縮成一團。銀娣難過的哭了起來,在嫂子的勸說下,慢慢接受新郎的缺點。
做了姚家做二少奶奶,銀娣只能把怨恨和憤怒藏到心底,擔負起照顧丈夫的責任。
在姚家,她被大奶奶三奶奶嘲笑。她的出身不好,二爺天生哮喘病,身子弱,只能在家裡韜光養晦,依靠抽鴉片煙提高精力。相比之下大爺和三爺整日整日在外面奔波。這些都是她不想提到的。
姚家三少爺生性輕浮,儘管已經有妻室,但忍讓常常勾引調戲銀娣,銀娣的日子本來就過的苦悶,三少爺是唯一一個能給她帶來快樂的男人。
銀娣懷孕生下了兒子玉熹。
就這樣16年裡,銀娣突然要上吊結束自已的生命,還好被及時發現,救回來了。大家都在猜測她為什麼上吊?有人說是因為孩子從廟會回來受了涼,二爺怪她不小心。有人說因為家裡鬧丟珠花的事情,但是在銀娣心理面,還有那件可怕的秘密,對不起二爺的事情。
老太太又因為她上吊的事情跟她生氣。那年全家人到普陀山進香,就剩下她一個人看家,在院子裡分班日夜巡邏。她是灰了心,所以跟著二爺抽上了鴉片。
後來,丈夫和老太太走了,大爺二爺三爺開始分家產,她和二爺分到的最不好最少的一份。就算不公平也是能接受這個結果。就這樣她搬進了自已的房子裡面,和兒子玉熹一同開始了新的生活。
近年來大多數年輕的女孩子男孩子,都進了學堂。玉熹二十歲了,繼承了他父親的缺點,有哮喘病,在家裡韜光養晦不出去。
銀娣怕他學壞了,找了沒人來給他說媳婦。定了親,時而有消息傳來,說馮家小姐芝壽醜。
開始銀娣不相信,看見新娘子很是不滿意。銀娣處處刁難折磨芝壽,最終令其染上疾病含恨而亡。銀娣為兒子玉熹納妾,一名叫冬梅的丫頭,不過就是接著肚子給她增添幾個孫子,最後也沒有一個正式的名分。
最後,上海來了日本人,好幾家搬走了,在上海的人都不相信上海了。
上海成了孤島,東西越來越貴。家裡表面仍舊維持著規模,其實請不起廚子,改女傭做飯。三毛錢漸漸漲成一塊錢,兩塊錢。改了儲備票又一直漲到兒百塊,五百塊。
姚家也沒有當年的盛況,二十年如一日,銀娣還住在老地方,還算後續有人,大房家敗人亡,三房絕後。三爺死了,才五十三歲。
好啦!故事就說完了。
張愛玲的小說,描述了新舊交替時期,中國男男女女的蒼涼的生活經歷,併集中體現了每個人身上的人性。
《怨女》中的銀娣是不幸的。這種不幸是婚姻不能自主選擇,被長輩安排,嫁給不認識的人。一直的成婚晚上,才知道自已嫁的人是什麼樣子。只能很委屈接受這個事實。
在姚家,銀娣為了消磨時間,緩解自已的精神上的缺失,抽上鴉片煙。我認為她是對生活失望了,找點東西來消遣自已,安慰自已。
玉熹娶到醜媳婦和銀娣嫁給殘廢的二爺,是兩條相對的的時間線。我覺得他們都是不幸的人,沒有愛,沒有感情,就為了一份責任,相互容忍對方,將就過日子。他們沒有反抗也不想在反抗,或許他們都不在乎。
張愛玲的的經典語句:我覺得感情不應當有目的,也不一定要有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