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泰萊夫人的情人》婚姻與愛情,是場道德倫理與人性慾望的抉擇

2020-08-21 魚兒林中遊

導讀:2015年電影版《查泰萊夫人的情人》改編自英國勞倫斯的最後一部長篇小說,故事講述克裡夫特查泰來在戰爭中下半身致癱,喪失了生育能力,這給他與妻子康妮之間的婚姻造成了無法彌補的缺憾,在一次偶然中康妮與守林人麥勒斯一見傾心,長久性壓抑的康妮與麥勒斯很快地走到了一起,在麥勒斯的身上康妮重新找回了快樂,不久後康妮懷孕,而他們的事也被女傭伯頓揭露,最終康妮為了愛情而選擇離開克裡夫特。

這部電影的改編,它側重表達無性婚姻帶來的弊端,在精神與欲望之間取捨,更崇尚於追求愛與性的關係,精神層面上的婚姻抵不過人性本身對欲望的需求,幸福的定義不但是建立在愛情上,更是建立於身心愉悅的契合度上。

克裡夫特在一戰時致癱,退伍時妻子在家門外開心接待他回來,但看到看似健康的丈夫下半身癱瘓,年輕的康妮先是愣住了,但很快努力地恢復平靜,對丈夫克裡夫特一如既往的溫柔體貼,儘管康妮裝作若無其事,但克裡夫特對於自身的殘障仍無法接受,想自尋短見時被康妮及時勸下,並在康妮的鼓勵下開始重新接受自己,但兩人在婚姻生活上的缺憾使得年輕的康妮終日生活在壓抑之中

康妮渴望愛,渴望孩子,然而克裡夫特無法滿足康妮這些簡單的要求,兩人的婚姻僅在精神層面上維繫著,這種關係令他在妻子面前感到沮喪自卑,克裡夫特為了實現康妮當媽媽的夢想,更為了自家產業能有個繼承人,他冒險嘗試殘忍的新科技取精技術,然而在一整天的採集過程中,他的痛苦叫喊聲響徹了整個莊園,康妮實在不忍心見他遭罪,便要求停止試驗。

年輕的康妮守著活寡式的無性婚姻,內心對性的渴求和壓抑令她生活抑鬱難受,當她偶然邂逅守林人麥勒斯後便深深被他吸引,遭受妻子背叛的麥勒斯同樣對康妮一見傾心,兩人便一發不可收拾地好上了,然而這種不道德的關係讓他們慢慢地沉迷,拋開了倫理,拋開了身份,拋開了階段主義性,不顧一切地愛上了對方。

殘缺的婚姻喚醒人性本能的欲望

因為丈夫克裡夫特的身體殘疾,年輕漂亮的康妮只能一直壓抑著生理上的需求,長久的性壓抑令到她對愛更加渴求,這時麥勒斯的出現讓她如同少女初戀般著迷不已,身體埋藏已久的情感,頃刻間毫無保留地完全釋放,這種本應要受到道德指責的行為,卻因人性本能的欲望變得可以理解和接受。

在麥勒斯身上,康妮得到了久違的溫存,她迷戀他的健壯體格,釋放了壓抑已久的情感;而麥勒斯因為妻子的背叛而對愛情已心如死灰,他也在康妮身上重新找到了溫暖,他們不幸的婚姻讓兩顆殘缺的心開始慢慢親近,喚醒各自內心深處的原始需求,不需顧及彼此身份,只管盡情釋放人性的本能。

這種不道德的倫理關係卻沒有讓康妮感到羞恥或不安,她反而享受這種愉悅的關係,因為這不但得到丈夫克裡夫特的默許,還有他們之間的二次婚姻約定,儘管克裡夫特不知道康妮的情人是誰,但康妮的懷孕確實讓他高興了一把,然後迫不及待地向親友們宣布消息,他們有孩子了!目的只為在眾人面前洗儘自己的羞辱挽回自尊。

康妮和麥勒斯相互喚醒了彼此的情慾,這種關係發展越長久便越讓人不能自拔,而康妮對丈夫的感情早已不再是愛,更多的是同情的陪伴。

克裡夫特的階級主義性安排讓康妮對這段婚姻反感

康妮本應有著令人羨慕的婚姻,因為愛情她嫁給了有地位且英俊老公,過著無憂的貴婦生活,若不是丈夫克裡夫特的戰爭意外,也許她會一直幸福下去。

克裡夫特退伍回家後,康妮一直悉心照顧他,並不斷鼓勵他,讓他重新接受殘缺的自己,由於婚姻生活的無能為力,他便把所有的身心寄情於事業,他對妻子康妮有著深深的虧欠感,但他卻又自私地不願意放棄這段婚姻,一直生活於上流社會的他習慣了被圍繞的感覺,習慣了別人對他的恭敬的樣子,而年輕漂亮的妻子康妮則是他生活中的驕傲。

克裡夫特為了面子,他想方設法尋找名醫治療卻不能如願,他痛苦自己的家業日後沒有繼承人,更痛苦於沒有孩子的延續,康妮終會有一天離她而去,他想到了讓自己心愛的妻子跟別人借精生子的方法,他選擇了一直深愛著康妮的鄧肯為目標,並以康妮的名義寫信邀請他過來參加家庭聚會,這一切讓康妮早已看穿,康妮問他為什麼要這樣做時,克裡夫特直接表明,因為自己的無能為力才會如此痛心地藉此機會讓康妮與鄧肯單獨相處,希望酒後亂性的他們能創造一個新的生命,而鄧肯也是擁有貴族血統的人,如果計劃成功,孩子身上淌著的也是上流人的純正血液,康妮對克裡夫特的階級主義性的言論思想和安排感到痛惡反感,她覺得丈夫這樣做根本是對她的人格不尊重。

康妮對婚姻不滿也許就是從這時開始,他們之間其實是一種階級主義的婚姻束縛,他所做所考慮的都有著很強的階級觀念性。

婚姻與愛情的抉擇

康妮與麥勒斯的關係是以性開始,因性而愛,因愛而勇敢。

康妮在婚姻與愛情間的選擇沒有過於猶豫與迷茫,她一直跟隨著自己的內心而走,也許她從來沒有真正愛過自己的丈夫克裡夫特,相較於女傭伯頓對亡夫的念念不忘,康妮對克裡夫特的愛似乎比較冷淡。伯頓的丈夫因礦難而死,在他死後六年時間裡,伯頓對丈夫的思念從未減少半分,這些年裡她也曾嘗試過接受其他男人,卻是無法對他們付出真心。

康妮與伯頓的遭遇相似,但兩人的愛情觀卻截然不同,康妮是為愛而生的女人,伯頓則是為愛而死的女人,不同為女人,愛情觀卻完全不同,也許這是因為兩人的社會層次價值觀的影響。

在婚姻與愛情間的抉擇中,康妮毅然地選擇了愛情,為了愛情勇敢出逃如同虛設的婚姻,身為貴婦的她願意為了愛跟隨社會地位低下的麥勒斯一起遠走,是因為愛得真摯偉大還是因為婚姻的殘缺?我想應該是兩者皆有吧。

康妮的選擇讓人感到有點狠心,並給觀眾留下一個不守婦道的形象,在道德倫理上也備受著爭議,但當她和麥勒斯駕車而去,看著那遠去的查萊德大屋變得越來越遠,他們在車上相視而笑,她笑得如此幸福甜蜜時,才明白到這段無性婚姻對她的生活影響有多大!

結語

美好的婚姻是愛與性的結合體,性與愛是維繫感情的基礎和紐帶,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康妮作為年輕的少婦,卻長期忍受著婚姻性壓抑的生活,這是難以啟齒的事情,只好隱忍於心底,她既是為了婚姻的關係又是為了顧全夫家的顏面,然而欲望積壓太久時,一旦遇到燃點就容易爆發,而麥勒斯就是康妮的欲望燃點,他們之間的關係雖有違道德倫理,卻是人性慾望的基本需求。

相關焦點

  • 《查泰萊夫人的情人》:婚姻不幸的背後,是自我禁錮的摧毀
    電影《查泰萊夫人的情人》改編自英國作家勞倫斯的同名長篇小說,該片於2015年上映,由傑德·默丘裡奧執導,荷麗黛·格蘭傑、詹姆斯·諾頓和理察·麥登主演。 《查泰萊夫人的情人》講述了男爵克利福德·查泰萊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受傷致下半身癱瘓,給夫妻生活帶來了無法彌補的遺憾,其夫人康妮最終忍受不了如此壓抑的日子,與其莊園守林人梅勒斯撞出愛的火花,並決定在一起的故事。
  • 《查泰萊夫人的情人》:最「誨淫」小說,解剖最深刻真實的人性
    ——《查泰萊夫人的情人》>海葵一樣的謎:林語堂高度評價勞倫斯《查泰萊夫人的情人》海葵是海中的生物,有一特點是碰到刺激後全部收攏,然後慢慢鬆弛展開。他拿勞倫斯的《查泰萊夫人的情人》(以下簡稱《查》)與《金瓶梅》做對比:金瓶梅是客觀的寫法,勞倫斯是主觀的寫法。金瓶梅以淫為淫,勞倫斯不是以淫為淫。你也許不相信,金瓶梅描寫性交只當性交,勞倫斯描寫性交卻是另一回事,把人的心靈全解剖了。在於他靈與肉複合為一。
  • 《查特萊夫人的情人》何以被世界各國列為禁書?
    梅勒斯身上散發的生命力成為了吸引康妮的一種神奇魔力,他用愛撫與熱情將康妮變成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完整女人,他們成了靈欲合一的情人。然而,現實中的世俗等級是不可迴避也是殘酷的,克利福特·查泰萊爵士得知事實後勃然大怒,不僅鞭打了梅勒斯,還將之驅逐出莊園,送到外地做苦力,康妮在一番激烈的思想鬥爭後,終於拋下一切奔向了自由和愛情,兩人在船上的重逢相擁預示著一切的新生。
  • 《查泰萊夫人的情人》之二:當婚姻只剩下一個空殼,後果很嚴重
    讓我們來看看英國作家勞倫斯的作品《查泰萊夫人的情人》中女主人公康妮的經歷。當婚姻只剩下一個空殼 後果很嚴重這是一段不幸的婚姻。新婚後一個月,丈夫克裡福德就上了戰場負重傷而歸,成了下半身永久截癱,喪失了性能力。善良的妻子康妮接受了這個現實。幾年如一日默默的照顧著丈夫。自從康妮和情人邁克利爾分開後,又回到了以前那毫無生氣的日子。但是這種日子的持續讓康妮越來越痛苦。
  • 《局外人》陽光意象的荒謬:因陽光而殺人,卻受到倫理道德審判
    而最終躲避的是傳統道德倫理思想對他的侵犯,母親死亡,他卻像一名局外人,極冷靜的看待發生的一切,沒有一丁點悲傷的味道。在常人看來默爾索是一個不可理喻之人,有失道德水準。其實,默爾索對母親是有著真摯的感情,他只不過用自己的方式去祭奠母親,不願如此虛偽的違背心願,成為世俗道德的追尋者。
  • 梅裡美《卡門》:用自然主義手法,衝擊人性的道德淪喪
    梅裡美用奇特的構思,拓展出來的異於當時文明的荒蠻世界,巧妙地抨擊了當時社會的人性道德淪喪。時至今日讀來,也被美麗動人的「壞女人」卡門深深吸引,更引起我們對人性的思索。他用卡門追求絕對自由的這股精神,來敲擊當時麻木的人心,撕下那塊人性道德淪喪的遮羞布,因此卡門也深受法國人喜愛,被稱做玫瑰上的露珠,也全然不是一個蕩婦的形象存在著。
  • 身體殘疾,老婆出軌,女人與世界哪個重要《查泰萊夫人的情人》
    這時的康妮,已經不再是克裡福德靈魂的伴侶,因為任何一個女人都會對無性婚姻絕望。康妮也不例外,自她有了新感情後,她的心開始傾向於梅勒斯,她從內心裡已經開始討厭克裡福德行使主人的權力,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因為這個時候,在康妮眼裡似乎突顯出克裡福德的冷漠。
  • 寵妻狂魔自述:我有39場婚外情
    我經歷過兩段婚姻,若按世俗標準,我是寵妻狂魔。但實際上,我已有39場婚外情,而太太並不知道……01我叫陳明磊,年過花甲,家在沿海一線城市,是一名退休建築設計師。 1977年恢復高考,我考上了本地一所名牌大學建築專業,畢業後分配到了設計院。
  • 《紅玫瑰與白玫瑰》:婚姻的本質,擁有的有恃無恐,失去的在騷動
    也許這就是人性。但是同時他又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束縛,他的人生觀建立在封建倫理道德為基本準則上,他追求的是溫文爾雅的君子式道義,希望自己給他人留下一個敦厚方正的形象。但佟振保無法擺脫經常內心深處的本能欲望,一個是飽受傳統文化影響的力圖創造一個&34;的世界的&34;,一個是充滿本能欲望和強烈需要發洩情感的&34;。
  • 《懷抱鮮花的女人》:魔幻現實主義的背後,是人性和世俗的撕扯
    他們根本不關心王四與燕萍是否相愛,他們只關心外人的眼光和自身的利益,把孩子的婚姻當做籌碼,換來別人的崇拜。燕萍之所以會和王四結婚,也僅僅因為他是海軍上尉,是個有頭有臉的人物。當她得知鮮花女人時,她在兩個強健男人的護衛下來到上尉家,把原先給他們家的鐘表收了回去,朝著王四和鮮花女人啐了一口,便離開了。在這場鬧劇發生時,四周看客的表現更讓人覺得心寒。
  • 《英國病人》:背叛倫理的僥倖愛情,在貪戀中走向毀滅
    ,演繹了一段在戰火中燃燒,逾越了道德界限,最後走向悲劇的故事。本文重點對艾馬殊和凱薩琳的感情展開剖析,分析他們飛蛾撲火般的愛情,是怎樣由瘋狂走向死亡,揭露人性中背離道德的僥倖愛情,怎樣在貪戀中走向毀滅。一、初遇的試探奠定了悲劇的開端艾馬殊是匈牙利貴族,學識淵博,精通多國語言,是地理學家和歷史學家。
  • 福樓拜《包法利夫人》:艾瑪的「悲劇人生」帶給我們哪些警醒?
    文 | 翩翩青楓《包法利夫人》是一部包含人性弱點的百科全書,認為它幾乎不帶評判色彩地描述了一個女人在追求愛情和物質享樂時的可愛與可氣、激情與痴狂以及任性與墮落。法國知名作家福樓拜在他的代表作《包法利夫人》裡,就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受過貴族化教育的艾瑪.包法利,為了擺脫枯燥、沉悶的婚姻生活,她背著他丈夫兩度出軌,可這非但沒有給她帶來想要的生活,反而讓她在追求浪漫和理想的愛情中,逐漸迷失了心性,她不斷地靠借高利貸去享受奢華生活,直到債臺高築,走投無路......
  • 女人深陷有性無愛婚姻,這部日本倫理片,撕開欲望迷失中赤裸人性
    男女之欲望,如同餓了覓食般,是人之本性,但如果在一段感情中,完全遵循本能的結合,又會是何種下場?心理學家箱崎總一的一席話,或許可以解答,他說如果兩個人的結合只是性意義上的結合的話,那麼他們的幸福只能是短暫的一瞬,度過燦爛輝煌的一瞬之後,接踵而來的是空寂和漠然。
  • 《紅玫瑰與白玫瑰》:當愛情遇到婚姻,紅玫瑰也會變蚊子血
    小說之所以能引起讀者的共鳴,是因為她筆下的主人公多是悲情角色,她用細膩的文筆描寫了普通人隱秘的心理與情節,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展現了20世紀三四十年代,中國中西方文化交匯時人們的情感婚姻生活。.置身於男女主角悲喜交加的情感糾葛之中,總能讓我們體會到人性的悲涼.
  • 《包法利夫人》:生活從來不在別處,珍惜當下才能通向幸福
    小說寫愛瑪的墮落,但作者用冷靜、客觀的態度,沒有對愛瑪進行道德評判,而是深刻剖析了人物的欲望本能與道德間的衝突。福樓拜站在女人的立場上,賦予愛瑪強烈的女性意識,看到了等級偏見和婚姻制度的不合理。愛瑪認為女人是不幸的,她說:&34;,而女人只能被動地等待選擇。但愛瑪不同時俗的反抗,是她的勇敢與美好,也註定了她一直尋求「向別處」生活的悲劇。
  • 渡邊純一《情人》|修子終於明白了,為什麼自己甘願當人家的情人
    渡邊純一《情人》是一部小說,故事裡面的女主角修子是一位漂亮、獨立自主,有自己獨特思想的一位年輕女性。作者從女性的角度來講述這一個愛情故事。故事裡面充滿著矛盾,糾結。婚外的愛情是不被世俗所接受,他們最終迎來的是遠野的妻子出現,對於修子來說起到了一個至關重要的作用。修子才發現自己的愛情確實傷害到了遠野的妻子。當遠野妻子用平靜的口吻說修子是偷別人的人。袖子不得不重新思考自己跟遠野之間的愛情,是不是真的傷害了別人。修子雖然只想要一份愛情,並不想去破壞別人的家庭,但是現實生活中並非如此。
  • 《失樂園》:愛情究竟是「樂園」還是「葬禮」
    他和許多中年老男人一樣,渴望同時擁有穩定的家庭和浪漫的激情,所以他在遇到凜子之前,只是偶爾和外面的女人玩玩短暫的婚外情,但都是逢場做戲,沒有認真。他想的是既不失去家庭的基礎,又能和外面的女人談情說愛。他的妻子也深知婚姻的沉重,想著只要他玩不動了遲早會回到她身邊的,所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對他在婚姻外的游離行為採取了默許放任的態度。
  • 《廊橋遺夢》:一場動人的婚外情,讓我們看到比道德更真實的人性
    我想,那大概是因為,它比冰冷的道德更符合人性吧。1,他挖掘出了中年人在婚姻和生活的重壓下的感情訴求。2,它從人性的角度,而不是道德的角度來探討婚外情。這個電影非常獨特的地方還在於,它站在人性的高度,而不是道德的角度來看待婚外情的。不管我們願不願意承認,婚內遇見愛,完全是可能發生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