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裡美是法國19世紀著名的小說家,但他不是以寫作為主業,他在政府部門裡擔任文物總督察一職,所以他一生的作品只有十幾部,但絲毫沒有影響他在世界文學上的顯赫地位。
特別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卡門》,它以獨特的審美視角,用自然主義手法描繪的「妖女」形象直抵人心,直到現在兩個多世紀來,不斷給人以心靈震撼、發人深思。
當時小說發表30多年後,法國作曲家喬治.比才創作了同名歌劇,上演當晚觀眾反應平淡,他因此痛苦不堪、抑鬱成疾,3個月後病死,年僅37歲。但在他死後4個月一次公演,一下子引起人們極大反響,也由此成了迄今為止全世界上演率最高的一部歌劇,更使得這部小說紅遍世界各地。
梅裡美用奇特的構思,拓展出來的異於當時文明的荒蠻世界,巧妙地抨擊了當時社會的人性道德淪喪。時至今日讀來,也被美麗動人的「壞女人」卡門深深吸引,更引起我們對人性的思索。
初讀《卡門》有人會感覺,作者只是描寫了一個壞到極致女人如何魅惑男人,甚至有人會唾罵於卡門死的罪有應得。但只要深入了解作者的創作背景,我們便會讀懂其中的內涵。
作者當時生活的法國正值19世紀中期,法國七月革命的勝利,人們開始創造新的生活,社會的政治、經濟和道德觀念都發生著巨大變化,資本主義的價值理念和競爭意識深入人心,由此逐漸產生了兩個極端,拜金主義和犬儒主義成了社會的新風氣,人們為了追求更多財富成了金錢的奴隸。
資產階級在革命中所表現出來的英雄主義已經蕩然無存,社會上許多的道德禁忌和縝密的法規,已經把人的思想束縛的嚴嚴實實,人的個性和自由靈魂都已消失,許多人都成了自私自利的「偽君子「。
這種金錢至上捨棄靈魂的社會,引來有思想人士的深惡痛絕。同時代的作家巴爾扎克就不斷地用作品批判,引導著世人回歸人性的真善美。不同於他的直白,梅裡美身在政府部門工作,他只能委婉地表達,於是他巧妙地避開針對現實社會的政治批判。構建出了一個大膽的異外世界,一個不同於文明社會的自由世界。他用卡門追求絕對自由的這股精神,來敲擊當時麻木的人心,撕下那塊人性道德淪喪的遮羞布,因此卡門也深受法國人喜愛,被稱做玫瑰上的露珠,也全然不是一個蕩婦的形象存在著。
小說整個故事情節很簡單,以第一人稱敘述了「我」作為一名考古學者,認識卡門的過程,以及認識她的情夫唐何塞的過程,並通過唐何塞的口中知道了他和卡門相愛相殺的經過,正是這個愛情悲劇,卡門特立獨行的形象,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小說一開始寫道了「我」進入的世界,這裡路上會有強盜相伴而行;夜幕下的河邊會有成群的女人沐浴,那朦朧的白色輪廓引起男人們無限遐想;走在大街上會有佔卜的巫婆,對陌生人糾纏、謀財害命。卡門就是生活在這樣的荒蠻土壤裡,一個美豔絕倫而又無法無天的吉普賽女孩,做出驚世駭俗的事情才得以被人能正常接受。
歷史上的吉普賽人,深受歐洲各國人所排斥。他們喜歡四處流浪,從事的職業也是五花八門。特別是他們民族所信仰的特殊宗教形式,人人都喜歡佔卜預測的行徑,被當時教會所敵視。他們自由散漫、居無定所的生活方式,也被當時政府部門認為是反社會的行為。他們四分五裂地分布在世界各地,只有面對共同的敵人時才能真正團結起來。
卡門就是這樣的環境,這樣的種族裡生長起來的女孩,她自己都說自己是「魔鬼」。她美得恰到好處,加上她輕浮的行為,把男人迷惑的任由她擺布;但她做起事情來,心狠的讓人膽顫心驚,為達目的不擇手段。
小說先用美來震撼人心,分三次描述了卡門的美。第一次是「我」在河邊與剛剛出浴的卡門相遇,她頭上插著花,一股人和花的芳香令男人沉醉迷離;第二次是兩人河邊聊天后,走向了咖啡店,借著燈光更看清楚了她美的恰到好處,「每一處缺點,正好被一處優點遮蓋;第三次是唐何塞第一次見到她時的情景,她穿著滿是漏洞的絲襪,帶著媚笑露出香肩,扭動著屁股像一頭小母馬。她用手指把一朵花彈向了唐何塞的眉心,這個挑逗徹底把唐何塞的心俘獲了。正是這樣一個天仙一般的美女,讓人頓生憐愛,讓人產生無限遐想。正是這樣的絕美,和她生活裡的極」惡「形成強烈反差。
她可以因為不高興女同事一句話,而抬起刀子在人臉上劃十字架;她和強盜一起,四處逃竄,為了錢出賣身體;她眼裡貞操比不上一頂帽子,她偷盜、詐騙、獨來獨往;為了獲得金幣,她願意做英國商人的情夫;為了走私貨物,她用身體賄賂軍官。
對於墨守成規的人,她充滿鄙視,她嘲笑自己的情人唐何塞是一隻」金絲雀「,」膽子比母雞還小「。世俗的法律條文,對於她來說都是虛設,她遊刃於道德規範的範圍之外,只按自己的想法做事,不受任何人支配。
卡門這種忠於自我的行為方式,在本質上是與社會道德標準相悖的,人們再也難以用公認的善惡尺度來評判她,更難用世俗的倫理來規範她。文學教授富華曾評論,」她是以自身的生命強力,對抗著文明社會中的人性蒼白和可憐,以邪惡墮落的方式打擊著社會制度的不合理性。卡門這種對文明世界的叛逆,正是因為她深感社會對她的束縛,在她心中,自由比什麼都重要,因此,一種絕對的自由和獨立,成為了她的個性特徵。」
卡門的這種絕對自由人格特性,作者是用自然主義的手法,通過卡門的情夫唐何塞之口說出來的。整個過程只是記敘了唐何塞敘述,未曾添加作者對人物的評價,由此就把作者抽離出來,還原了人物本身面目,也把這種絕對自由的思想徹底放大。
唐何塞本來是個優秀的士兵,有能當上軍官的美好前程,這一切因為被安排到煙廠做警衛而徹底改變了。煙廠裡僱傭了大量的女工,卡門就是其中一位,她用一朵花調戲了唐何塞,並在一次和同事的打鬥中受到坐牢的處罰,但是她又一次蠱惑了唐何塞放掉她。後來她用身體報答他,並說愛上了他。
莎士比亞說:「忠誠的愛情充溢在我的心裡,我無法估計自己享有的財富。」
卡門對愛情不會終其一生,她的財富不只是金錢,更是無拘無束的自由,如果為了愛而保持忠誠,她寧願選擇死亡。所以她非常牴觸,唐何塞的控制。唐何塞愛上卡門後一直想著相守一生,他曾經是一個聽話的士兵,他骨子裡充滿了現實「文明世界」裡的秩序,他的道德標準就是按部就班的過活,過著夫唱婦隨的日子,才是幸福的生活。
對於卡門去享受這種文明制度下的生活,無疑是把自己關進了囚籠裡。所以,她從來不聽從唐何塞的勸告。為了偷盜,她依然遊刃於各種男人之間,甚至後來愛上了一個鬥牛士。當唐何塞要求她離開這個鬥牛士,和他一起隱居起來過正常人生活時,她選擇了拒絕,最後用死來守衛了自己自由精神的信仰。
正是卡門用這種飽含著荒蠻和自由的生命氣息,伴隨著她狂野冷酷、放蕩不羈的個性,用墮落和罪惡的生活,抗爭著資本主義社會令人窒息的制度文明,彰顯著一種生命的莊嚴和無拘無束。
卡門這種原始的人性道德復歸,這種張狂個性生活的自由天地裡,也引發出當時人們對道德和制度的思考。面對文明的不斷提高,各種制度規範越來越細化,我們究竟該建立怎樣的道德秩序,才更理性又符合人性?梅裡美正是用這種自然主義的手法,塑造出了卡門這朵妖豔的「惡之花」,考驗著人們的靈魂。
(本文圖片來自於網絡,若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