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慶,古典小說《水滸傳》中的人物,北宋末年起義領袖,「四大寇」之一,佔據淮西自稱淮西王,擁八座軍州,有八十六縣之地。
謀墳地陰險產逆
王慶,原來是東京開封府的一個副排軍。他的父親王砉,是東京大富戶,專門打點衙門。唆結訴訟,放刁把濫,排陷良善,因此人們都讓著他。
王砉聽信了一個風水先生的話,看中了一塊陰地,當出大貴之子。這塊陰地,原是王砉親戚人家葬過的,他與風水先生設計陷害了親戚。王砉出尖,把人家告紙謊狀,官司累年,家產蕩盡,親戚敵不過王砉,於是離了東京,遠走他鄉。
王砉自從奪了那塊墳地,葬過父母,妻子懷孕數月。有一晚,王砉夢虎入室,蹲居堂西,忽被獅獸突入,將虎銜去。王砉一覺醒來,老婆便產下王慶,那王慶從小浮浪,直到十六七歲,生得身雄力大,不愛讀書,專好鬥雞走馬,舞槍弄棒。
那王砉夫妻只有王慶這一根獨苗,所以十分愛護,自來護短,憑他慣了,等到長大如何管的了?
王慶賭的是錢兒,宿的是娼兒,吃的是酒兒。
有時,王慶逆性發作,將父母詈罵。王砉也無可奈何,只好由著他。就這樣過了幾年,把整個家產費盡。王慶靠著一身本事,竟在本府充做了一個副排軍。手裡一有錢,三四個兄弟,終日大酒大肉同吃,要是有些不如意時,揮拳頭便打。所以眾人又懼怕他,又喜歡他。
王慶初遇童嬌秀,心頭撞鹿
一日,王慶獨自閒耍了一回,感覺有些累了,便靠在一顆垂楊樹上,等著幾個好友到來,好去酒館吃酒。忽見,北面來了十幾個幹辦、虞候、伴當、養娘人等,簇擁著一乘轎子,轎子裡面有一個如花似玉的年少女子。那女子要看景色,沒用竹簾。那王慶是個好色的主兒,見了這般標緻的美人,竟如痴如醉。
原來那女子是童貫之弟童貰之女,楊戩的外孫。童貫扶養為己女,許配蔡攸之子,卻是蔡京的孫兒媳婦,小名叫做嬌秀,年方二八。
那嬌秀是到艮嶽遊玩,童貫預先吩咐了禁軍,因此王慶不敢靠近。
王慶正在張望時,只見那女子,同養娘輕移蓮步走了過來。她在看那艮嶽外的好景色。王慶看那女子,真箇標緻。有《混江龍》詞為證;
豐資毓秀,那裡個金屋堪收?點櫻桃小口,橫秋水雙眸。若不是昨夜晴開新月皎,怎能得今朝腸斷小梁洲。芳芬綽約蕙蘭儔,香飄雅麗芙蓉袖,兩下裡心猿都被月引花鉤。
王慶看到嬌秀,不覺心頭撞鹿,霎時間酥了半邊。那嬌秀在人叢裡,睃見王慶的相貌;
鳳眼濃眉如畫,微須白面紅顏。頂平額闊滿天倉,七尺身材壯健。善會偷香竊玉,慣的賣俏行奸。凝眸呆想立人前,俊俏風流無限。
那嬌秀一眼睃見王慶風流,嬌秀春心一動,也看上了王慶。
癩蛤蟆想吃天鵝肉?竟心想事成!
那嬌秀下轎進香。王慶向前,卻不敢近身,又恐隨從人叱吒,假意與廟祝廝熟,幫他點燭燒香,一雙眼不住地溜看嬌秀,嬌秀也眉來眼去的看他。原來蔡攸的兒子,生來是個憨呆。那嬌秀在家,聽得幾次媒婆傳說是真,日夜叫屈怨恨,今日見王慶風流俊俏,所以春心蕩漾。
當時童府中的一個董虞候,早已瞧見;認得是排軍王慶。董虞候給王慶劈臉一掌打去,喝道:「這個是什麼人家的宅眷!你個開封府的一個軍健,竟好大膽。待俺對相公說了,教你這顆驢頭,安不牢在頸上!」王慶不敢出聲,抱頭鼠竄;只好灰溜溜的跑開了……
當晚王慶忍氣回家,誰知那嬌秀回府,竟是日夜思念,厚賄侍婢,反去問那董虞候,讓他說出王慶的詳細,侍婢與一個薛婆子相熟同他做了馬泊六,悄悄的引王慶從後門進來,人不知,鬼不覺,與嬌秀勾搭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