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一些老人的故事

2020-09-03 小琴調

今天晚上看兩不知的文章,突然想起好多往事。

想把我出生的譚家灣寫下來,但是我感覺我好像並不了解那裡的人和那裡的事。主要原因是我太不喜歡八卦,愛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對旁人的世界缺乏窺視的欲望,別人家的三長兩短都引不起我的興趣。所以誰家發生了啥,到了我這裡幾乎都是糊的。


當時不記事吧,如今想寫故事發現沒地取材,後悔呀。所以世事難料,多培養幾個愛好是好事情,為轉行作準備它不香嗎。看我現在想動筆,都不知道從哪裡開始哪裡結束好。沒得金剛鑽,沒事,反正做的也不是瓷器活。


以前都喜歡離我十萬八千裡遠的故事,如今竟然沉浸在村頭穆老頭,村尾三奶奶的世界裡,覺得春天插秧苗,夏天聽蛙叫,秋天曬穀子,冬天踩厚雪的日子挺好。


我並不是目標明確的人,相反我真的是走一步看一步的人。所以拿著鐮刀坐在田埂上的時候,也沒有想著自己早晚要擺脫農活帶來的疲憊。後來是有過一段焦慮期,土地裡能長出食物,但是長不出城市的繁華,焦慮不安過,如今,一直在勸自己沉下來。效果還行,也漸漸的收斂了一些焦慮。


焦慮減少的方法原來是好好做自己。媽媽說過最多的話就是幫我最大的忙不是幫我幹活,是你好好讀書照顧好自己。其實也還挺簡單的。我在家呆的日子其實不多,如今算下來,我在外的日子比在家多。6年級開始住校,那個時候才12歲,在外的日子已經大大超過從前了。

說來神奇,這麼多年,我經常做夢在離開家鄉的路上,可能是要去趕火車,但是行李沒帶上,所以得折回去;可能是在自己家裡幹著點啥;可能是在滿山的樹林枝頭踩著風跑……


直到現在,我還是做只在老家的夢。我從來沒有夢到過泰國,沒夢到過馬達加斯加,也沒有夢到過現在生活的這片沙漠。


意識到這一點是2016年,後來的這四年,我幾乎都是在驗證。


前段時間還總能夢到奶奶和外婆。我覺得可能是她們想我了,上次帶MHC回去,他說要買點紙錢去祭拜一下,我想著他第一次去我家,見我爸媽就好了,奶奶和外婆下次再見。可這下一次真的不知道是什麼時候。


可能是這個原因。讓媽媽替我去買了點兒錢燒給她們,還是會夢到。但是夢裡她們也沒找我要什麼,似乎就像從前那樣的平凡日子,做了點兒什麼吃的,一起吃飯。跟大姑說的奶奶託夢找她要錢不是一回事兒。


那麼,大概是她們不太放心我吧。我離得這麼遠,她們到底能不能保佑到我呀?應該可以吧,不然我咋啥都順風順水的呢。


跟媽媽說你看我就夢不到爺爺和外公。爺爺五月走,我7月生,沒見過的人,怎麼可能夢到,我心裡想的是會不會我是我爺爺投的胎啊?到底是懷孕的時候算起,還是出生的時候算起,咱也不懂他們投胎的規則,咱也問不到。


外公走的時候,我應該是小學幾年級了,這得和媽媽核對一下,只記得那次我數學考了64分,大人們忙著悲傷,也沒人問我的期末成績,當時好像只覺得外公救了我。當然啦,考差了他們也不會說我什麼,就是我自己內心過意不去。


這樣一想,我好像好多年都沒去看過外公了。他一個人埋在老家深山裡。過年去一次,他生日媽媽們會去一次。我都趕不上。


我猜想,他的一生也應該都是故事吧。可是到了我這裡,我幾乎什麼都不記得了。只覺得媽媽說曾經外公挖地,舉著高高的鋤頭,猛的飛來一隻鳥撞到了鋤頭口上,外公也沒注意到,重重的挖了一鋤土,小鳥就這樣被他挖死了……哎呀,你看嘛,我能不能記點兒好的,都記的什麼。對不起啊外公。


突然覺得有族譜有記錄真好。當一個人在塵世茫然無措的時候,看一看自己的祖宗留下的故事,真酷啊。

最近這一年,突然特別想回老家問問老人們過去的故事。好像是2017年初回家,見到了鄰居家的奶奶,年紀一大把了,眼睛從我記事起就看不見了。那天她正在捏「肥球」,這是我們的方言,就是土裡混點兒糞踩成稀泥,然後揉好,搓成湯圓那麼大的土團,中間扣個洞把玉米粒放進去,「肥肥的土球」,長出來的玉米更茁壯。


因為跟她也並不算是親戚,也沒想著會碰到她。兜裡只有幾顆我從泰國帶回來的糖果,我就都抓出來放她口袋裡了。因為她的手一直在搓肥球,一邊還摸索著每個土球裡都要放一顆玉米粒,她並不知道我給了幾顆。


她說真的沒有想到有一天會吃到你給的糖啊,你奶奶走得早,一口糖沒吃到,哪個曉得我還等到這一天了啊……


她說得我怪不好意思的,因為真的沒有幾顆糖。一會兒她搓完肥球捏口袋,要失落了吧。所以我溜得挺快。


也不知道她現在怎麼樣了,下一次回去,應該多給。


一些人來到這個世界上,就是來證明生命的頑強的。我覺得這份頑強值得被記得。


偉大的人幹偉大的事,渺小的人做渺小的事情吧。能做什麼,該做什麼。做能做的事,做該做的事。

今天是七夕,正好看到一句喜歡的話,送給你們:「至高至明日月,至親至疏夫妻」。


祝有情人終成眷屬。

相關焦點

  • 燒傷記——記張立鍾爺爺的故事
    燒傷記——記張立鍾爺爺的故事翼城縣滙豐學校64班龐瑞穎因為這次燙傷我有幸見到了這位耄耋之年的老人,他的事跡讓我頗有感觸……在來時路上爸爸和他的朋友為我講關於這個小診所和它主人的一些故事。他們說這個診所是一位名叫張立鐘的老人開設的,有一些草藥、藥方甚至都是他在自己身上試驗出來的。我起初還有些不信,因為在現在的21世紀誰還會去親身試藥呢,難不成是上古神農轉世?人世的另一個屠呦呦?
  • 一些像土撥鼠一樣的小故事
    她還不知道怎麼跟老人相處,一位叫張獻的伯伯先開了口,問她:你認不認識許志安?容祖兒呢?你有沒有QQ?這位74歲的老人很講究,桌子上墊著報紙,被子疊得方方正正,地板總是乾淨的。後來翠屏發現,張獻喜歡把從電視和報紙上看來的新鮮東西偷偷記下來,用來和年輕人聊天時炫耀,翠屏在他房間裡發現過一張帶字的小紙條,上面寫著電影:失戀33天。
  • 故事:偶家仙奇遇記之賣小食品的老人
    工作室目前連載作品包括《詭案錄》《幽冥詭匠》《仙山傳奇》《槍爺異聞錄》更多身邊的靈異故事,歡迎關注「仙家山探寶指南」,同時歡迎粉絲進行投稿!我要講的故事則是我的親身經歷。大約91年,那時我剛滿四歲,有一天母親帶著我去山上的生活區趕集,當時有兩條路可以走,但第一天路比較遠,而第二條路則需要路過給礦山供水的水淹井(一個大型的地下蓄水池)。
  • 只是找了一個座位,老人硬是記了20多年
    女兒公休,於是在周末一起去了孩子的外公外婆家……這是一個山清水秀的大山中,當我們剛剛坐下,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有福他們馬上跳進稻田裡,把客人背在身上,一直送在車上……真的沒有想到,就是這麼一件舉手之勞的小事,僅僅在一個鄉村的演出現場,為有福安排了一個凳子坐,他卻記了
  • 《魯濱遜漂流記》讀後感
    其中有幾本文學小說,它們是《魯濱遜漂流記》,《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湯姆索菲亞》,《老人與海》……就是這幾本小說,我看了一兩遍,看得孜孜不倦。那時候,我的基礎還很薄弱,只依稀看得懂為數不多的單詞。但是,書裡有中文註解,看了中文看英文,一邊看著我喜歡的故事,一邊學習。
  • 故事:天主教堂驚魂記
    老人告訴我們,他就是這個教堂的看守者,已經在這裡很多年了。老人有一張慈祥的臉,十分面善,但銳利的目光似乎在傳達著更多信息。老人穿著一身特殊時期時代的青布衣。現在已經沒有人穿這個了,我覺得很奇怪。老人說,他們五代都是天主教徒。
  • 故事:妹妹丟魂記
    那年丟魂記發生在她十歲左右,打小她愛唱愛跳,深得家人與老師同學的喜歡。她的媽媽我三嬸,把小潔當作公主,每天打扮的花枝招展。小潔慢慢養成了愛慕虛榮的毛病,與任何小朋友在一起,都要顯出她的與眾不同。話說這幾日,他們過道裡死去了一個老人。老人出殯時,很多人都去看,這也少不了果果與小潔。不知是因為他倆誰不小心碰了對方一下,兩個孩子居然在葬禮上嚷起來,因為雙方父母都不在場,兩人越吵越兇,後來被其他大人給攆了出來,畢竟別人葬禮上小孩子瞎搗亂成何體統?小潔因為是女孩,有些罵人的話她還是不敢說,所以嘴上很吃虧,帶著一肚子怨氣回到家。
  • 故事:老人手,病帶走,一位老人去世後,緊緊抓住孫子的手
    有這麼一句老話:「老人手,病帶走!」意思就是說,老人去世之後,用他的手摸哪裡,哪裡的頑疾就會消除,被老人帶走了。但是知道這件事情的很多,卻很少有人去做,畢竟老人已經逝世了,躲避還來不及,怎麼可能再讓老人摸自己。
  • 故事:學醫女孩講述她經歷的一些詭異故事
    然後,我告訴了我外婆,說實話我也弄不明白為什麼要對老人說這樣的事情,就算我說也不應該找一個50年代的老人。可是,外婆只是笑笑,很淡定地道:她是你前世的戀人。女人的媽看起來很老,一直很難過,從頭到尾,這個老人都沒有要求過醫院什麼,只是因為女兒的死有些恍惚。 外婆問那個老人:死的前天,給她吃了什麼?老人想了想,沒什麼啊,就和平時一樣的稀飯豆漿。外婆不甘心,你再仔細想想。
  • 故事:無耳村受難記
    無耳村之所以得名,是因為村中只剩些老人,耳朵都被割掉了,只留兩個孔,甚是駭人。那一年,朝庭與建州開戰,十萬大軍殺得血流成河。村民們雖然害怕,最初倒也安全無事。可是厄運就從那天傍晚開始,村裡開始陸續來了一些朝廷兵丁,不搶財物,不搶女人,卻專割成年村民的耳朵。連續七天七夜,無耳村村民耳朵被割者幾近大半。村民們忍著劇痛,敷藥養傷。
  • 為何農村一些老人吃得不好,有抽菸喝酒反而很長壽呢?
    四大名著之一《紅樓夢》裡有兩個老人非常有趣,一位是住在天子腳下賈府裡的賈母,一位是住在農村裡的劉姥姥。劉姥姥的年紀比賈母大許多,可劉姥姥的身子骨可比賈母硬朗多了。劉姥姥平時吃的都是自己田裡種的,也就是一些常見的家常菜;而賈母吃得很講究,很多東西做法也很講究,賈府做的茄子,讓劉姥姥都吃不出是茄子來。劉姥姥喝酒也厲害,在宴席上,可是用大碗,喝了一海又一海,也只是醉了醒來就和沒事一樣。最後,劉姥姥也是比賈母長壽許多。
  • (真實故事)一位農村老人鮮為人知的「史詩」
    對於這一傳聞,我是一直不相信的,可每次老人們都講得有鼻子有眼的,這不由得讓人想入非非。後來我才發現,原來這是因為韓爺爺在外面不知不覺中得罪了小人,所以才被人栽贓了這樣一個汙名。也就是在那段時間裡,我聽到了很多不曾在課本裡聽到的歷史故事,從三國風雲到隋唐演義再到近代戰爭。一個個精彩紛呈的故事從韓爺爺的嘴裡蹦出來,滿足了我的小小的好奇心,也消磨了韓爺爺放羊時的無聊時光。
  • 那些農村老人講的「鬼故事」
    不知道你有沒有聽過上了年紀的老人年輕的時候遇到的或自己的人發生的一些他們認為很不可思議的事情。記得小時候的夏天,那時候不像現在晚上都不出來,都躲在家裡吹著空調看電視。基本上是家家戶戶拿著涼蓆蒲扇都出來乘涼聊天。我們小孩在最喜歡聽老人們講故事,特別是鬼故事。這天吃過飯的傍晚一早就來到村口的大槐樹下乘涼。
  • 乞討的老人
    路旁,一個昏暗的角落裡坐著一位流浪老人。老人穿著一套工裝服,卻遮不住如木炭般黑的皮膚,手腕和肩胛上的骨頭瘦得清晰可見,袖口和褲腿已經露出了一根根粗糙的麻繩,手裡拿著一個小盆,裡面裝有一些硬幣,還有一些面額較小的紙幣。時不時有路過的好心人,在老人的盆子裡丟入一枚硬幣,發出「噼裡啪啦」的響聲。
  • 山東老人回憶錄,日軍轟炸的無名村莊不能忘記因為那是家
    90歲的山東老人在壽宴上和大家講起了他的故事。時間他記不清了,只記得那天天空很藍,他和弟弟在地裡玩耍,這時天空中傳來隆隆的聲音,八九歲的哥哥,拉著五歲的弟弟向遠方看去硝煙散盡,兩個小孩走回了村莊,眼前的一幕老人一生都無法忘懷,籬笆上有人的手臂和腸子,回村的小路被炸出巨大的彈坑,大火吞食這小村莊最後斷壁殘垣,除了少數哀嚎聲,小村莊幾乎沒有幾個人還活著。兩個小孩的家人也全都被炸死,哥哥帶著弟弟走上了乞討之路,老人回憶那時候全是餓的記憶,雖說總有人給小哥倆吃的,但那個年代人人都自身難保,誰還顧得了兩個要飯的小孩。
  • 《浮生六記》當撞上人生「痛點」,才看明白是不是真愛夫妻
    讀《浮生六記》,如說《閨房記樂》讓人領悟到的是快樂和美好,那麼《坎坷記愁》便是世事的無常和生活的艱辛,也就是痛得不能再痛的「痛點」!病、困、+逃債,可謂禍不單行。沈復在《坎坷記愁》開篇說:&34;病症"。
  • 老人的思想覺悟與一支駁殼槍的故事!
    大約在1970年的時候吧,老家村西頭有一老人大約有五十歲吧,他家本是貧下中農戶,大概是他的家族近親,在解放前是槍手,也就打業的行當!解放時這一把駁殼槍就落在了這一老人手中了。用過去的桐油布包的嚴嚴實實的,放在堂屋房內的梁頭處!這故事時間長了,當年我才十歲,具體故事過程不很清楚了,可能是到1970年時有人舉報他有一支駁殼槍,這時大隊裡幹部就把他給弄到當時的大隊部審問他,槍枝藏在什麼地方?
  • 老人孤苦無依卻好心餵養流浪狗,冬日老人遇難,流浪狗這樣報恩
    今天三叔給大家講一個忠犬的故事,相傳在一個破舊的小寺廟裡,一些流浪的乞丐把這當棲身之地,老趙頭也住在這裡。老趙頭貧困交加孤苦無依,而且腿腳不便,經常拄著木棍衣衫襤褸的在集市上乞討,很多好心人可憐他,只要有剩飯剩菜就拿給他吃,老趙頭每次得來吃的,自己先不吃,反而給了許多流浪狗吃,請一些流浪狗先吃個夠,自己在吃些剩的充飢即可,這樣大概過了一年。
  • 傻子無父無母,砍柴時救回一個老人,幾年後老人卻血洗村子
    (故事虛構,圖片來自網絡,且與文無關)在皖南山區深山的山坳裡,有一個名叫祝山村的村莊。說是村莊,其實只有兩戶人家,有一戶還只是一個孤老婆婆,人稱劉婆婆。村裡除了這兩家房屋完好無損,其餘的都是斷垣殘壁。而在十年前,這個村子還有三十多戶人家,二百多口人,可是一夜之間,就只剩下兩戶人家。 後來,有人誤闖進這個堪稱世外桃源的村莊,看見了村子的異象,頗為好奇。
  • 石頭記(現代故事)
    民間故事選刊·下 2019年6期■青蓮在他還沒有成名的時候,也經常幹一些看走眼,解垮石的活路。那天中午,天氣悶熱得很,吃過午飯就下開了雨。我師公幾天前生意上剛被人坑了一把,憋了一股悶氣,索性就不去場上了,吃罷飯就躺在床上睡覺。這時玉石界的大老闆達叔派人叫我師公到他家裡去看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