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衛健局:走訪慰問抗美援朝老兵

2020-10-29 晨嶽陽

10月27日,縣衛健局對衛健系統內抗美援朝老兵們進行走訪慰問,為他們送去了抗美援朝70周年紀念勳章和慰問金。

得知組織要來送紀念勳章,一大早上,抗美援朝老兵陳國華就到了院子裡等候,看到局裡來的同志,陳老臉上露出了開心的笑容。在陳老家中,黨建辦幹部與他促膝交談,傾聽老人講述當年投身革命報國的往事,動情之處,陳老向大家展示了一枚枚珍藏的軍功章,把大家的思緒帶到了那個戰火紛飛的時代。

隨後,大家又到了楊毅、吳英傑、張思康等抗美援朝老兵家中,詳細了解老人和家屬們的身體狀況和生活情況,並表達了親切的問候和美好的祝願。

據了解,衛健系統有多位抗美援朝老兵,他們在國家民族危難之際,挺身而出,為黨和人民的事業做出了巨大犧牲和無私的奉獻,是時代「最可愛的人」。(鄧雅秋)

【來源:縣衛健局】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老兵的容顏,中國的神態——虎林市老兵肖像展快報
    在抗美援朝戰爭勝利70周年之際,虎林市文化館舉辦了虎林市老兵肖像展,展出素描肖像100幅,展現了百名老兵歲月滄桑且神採奕奕的面容與神態。老兵肖像展是市文化館退休館員肖毅老師的作品,他花了5年時間,走遍了虎林城鄉百餘個社區村落,走訪了200餘戶,採寫了10餘篇老兵事跡,終於在抗美援朝戰爭勝利70周年之際完成了百幅老兵肖像繪製,在市文化館的大力支持下,舉辦了本次展覽。
  • 興寧九旬老兵潘偉群憶抗美援朝:子彈偏個0.5公分,我可能就回不去了
    生於1931年的潘偉群是廣東梅州興寧人,曾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70年鬥轉星移,炮火遠去,老兵不朽。如今已90歲高齡的潘偉群,依然精神矍鑠,10月24日,記者來到他家,聽他講述關於抗美援朝戰場上的那段崢嶸歲月。
  • 《一個抗美援朝老兵的幾個小故事》
    永遠的六六(原創)我說的這個老兵是我的老舅爺(爸爸的舅舅)參加過抗美援朝,我記事時老舅爺就顯得很老了,還哮喘,有時說話都憋氣,話都說不順溜,但每次講起抗美援朝,就忘了喘。抗美援朝時,有一次為了阻擊美軍,部隊負重急行30多公裡,到達後是又累又渴,老舅爺馬上喝了不少涼水,從那以後就落下了哮喘的毛病。故事3他的命是戰友給的舅爺說他的命是戰友救下的,說有一次他同戰友在山上放哨,敵機飛的很低,在他們的身邊投下一枚炸彈,戰友撲倒他,倆人一起滾下山坡,過後看到他倆站過的地方炸出個大坑,旁邊碗口粗的樹都炸斷了。
  • 抗美援朝中的湖南力量
    英魂不朽,浩氣長存,偉大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時空、歷久彌新,必須永續傳承、世代發揚。湘籍抗美援朝老兵(86歲)肖光書:要發揚我們湖南人霸得蠻、拼得命、不怕死、不怕苦、不怕累的革命精神。湘籍抗美援朝老兵 楊國棟(90歲):我們有人民支持,就一定能勝利。湘籍抗美援朝老兵 張行(89歲):我要怕死我不會來,必須衝鋒陷陣,帶頭衝鋒陷陣。
  • 尋訪老兵足跡講好英雄故事傳承紅色精神」作品展頒獎大會
    抗美援朝打敗美帝野心狼!"熟悉的歌曲,優美的旋律,這是上個世紀50年代人激動人心、美好的回憶。近日,為紀念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公主嶺市退役軍人事務局舉辦「尋找老兵足跡 講好英雄故事 傳承紅色精神」作品展頒獎大會。
  • 124 老兵
    一個老師傅,參加過抗美援朝的老兵。會用帶著濃重的山西口音的英語說,交槍不殺。在我們聽來,幾乎就是中文。老人受過很重的傷,據說那玩意兒沒有了,所以一輩子沒有結過婚。喜歡收所有的小夥子做乾兒子,當然大家都不太當真,老人好像也不當真。但大家當面都叫他老爹。每天上夜班的時候,他總是帶一袋橘子來,給大家吃。我們偶爾也買一包牛肉,一瓶酒,和老爹一塊喝。
  • 專訪88歲抗美援朝老兵董長存:不忘崢嶸歲月 銘記戰鬥往事
    今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抗美援朝的精神也在一代又一代傳唱。在鄆城縣,住著一位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榮獲三等功的志願軍戰士——董長存。近日,鄆城融媒體中心記者懷著崇敬的心情,來到董長存老人家中,一同回顧他那段戰火紛飛的歲月。
  • 故事:老兵家的兒媳婦
    圖片來自網絡明天是國慶節,給大家分享一位抗美援朝老兵家的好兒媳的故事。桂花的公公是抗美援朝的老兵,在戰場上曾經受過傷,退伍後回鄉務農,但是腿腳一直不好。年輕的時候,下地幹活還湊活。年紀大了以後,走路都很困難。十多年前,摔了一跤,雖然及時送醫院救治了,但還是落下了殘疾,臥床不起。公公躺倒後,桂花和婆婆每天的任務就是輪換著伺候公公,自己的孫子沒時間帶,讓親家母幫著帶。
  • 一系列「抗美援朝」題材影視作品相繼亮相
    長江日報-長江網10月21日訊(記者梅冬妮)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不僅奏響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凱歌,也鍛造了一段段感人肺腑的英雄事跡,歷史上,多部以抗美援朝為題材的影視作品深入人心。今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為紀念這一重大歷史時刻,一系列電影、紀錄片、電視劇等已然或即將閃亮登場。
  • 雪藏了20年的抗美援朝劇,通過這本書搶先看
    為了紀念抗美援朝70周年,電影《金剛川》、《保家衛國——抗美援朝光影紀實》、《最可愛的人》、《英雄連》作為「抗美援朝系列電影」從10月23日開始接力上映。世貿大樓剛被炸,你來個抗美援朝不太好,考慮到當時的一些情況,就沒有播。儘管電視劇《抗美援朝》至今尚未播出,但是我們可以通過編劇張天笑的《抗美援朝》一書一睹為快,一起回到那國際政局風雲詭譎的歲月,感受政治首領的縱橫捭闔,感受志願軍戰士的英姿與熱血。
  • 抗美援朝老兵訪談錄④ | 周繼成:上甘嶺戰役中,他掩護黃繼光炸碉堡,身負重傷仍堅持完成戰鬥任務
    70年前,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歷經兩年零九個月,贏得了這場保衛和平、反抗侵略正義之戰的偉大勝利。抗美援朝戰爭是新中國的第一聲吶喊,打出了新中國的國威和人民軍隊的軍威。時光流逝,精神永存。每一位為國奮戰的人都會被銘記。
  • 劉曉慶挑戰肖雄,《心靈深處》改編自志願軍180師老兵原著
    1982年長春電影製片廠攝製的《心靈深處》講述的是抗美援朝停戰後影片改編自180師老兵孟偉哉的中篇小說《一座雕像的誕生在70年前的抗美援朝戰爭中,志願軍第三兵團180師是一個特殊的群體。由於孤軍深入和執行錯誤指令,180師傷亡慘重,負傷、陣亡和下落不明人員的總數為7644人,政治部主任吳成德負傷被俘,成為志願軍被俘的最高級別將領,以至於該師在後來的多種歷史敘述中被稱作「韓戰中唯一全軍覆沒的隊伍」。回國後,師長鄭其貴、副師長段龍章皆被撤職留黨察看一年。
  • 故事|抗美援朝老兵易祿亨的烽火往事(三)參加解放軍
    在百勝鎮,部隊開始徵兵宣傳,在區管所牆上寫「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幾個大字。解放軍戰士在寫,易祿亨跟在旁邊幫忙拿刷子、提顏料桶。當天下午,易祿亨瞞著父母,跑去了招兵辦,說:「我要參軍,去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叫什麼名字?」「易祿亨!」「多大年紀?」「十五歲!」「回去,再長三歲再來!」
  • 鄉村老兵郭之中(小小說)
    趙利民 根據薛吉忠老師講述的村裡老兵真實故事改編而成。謹以此文獻給戰功赫赫的共和國老兵們。——題記我說的這位老兵就是我們村的郭之中先生他,身負重傷,抗美援朝勝利後,得已回國,帶著臉上的一隻眼睛和身上的九處刀槍傷回到村裡,勤勞苦幹,一心生產,並參加了村裡的民兵教導團隊。一場六零年的自然災害,郭之中,因子女多,對農活生疏,生計難以維持。全家人整天無米下鍋、油水不沾,老婆赴權掌鎮一帶出演 "典妻換糧」,並把二小子也送人逃生。餓的全家人吃沒吃的,穿沒穿的。
  • 「漫說走訪②」走訪中,這四個誤區不要踩
    【漫說走訪②】走訪中,這四個誤區不要踩! 惠州信訪 惠州信訪微信號 hz_xinfang 功能介紹 做好惠州市信訪宣傳活動等公益服務 收錄於話題還記得上一期(點擊回顧【漫說走訪①】去哪?找誰?說啥?三個關鍵詞教你如何正確走訪)小編向大家介紹的群眾走訪的相關規定嗎?
  • 「榜樣的力量」解秀梅:《英雄兒女》原型抗美援朝唯一一等功女兵
    該片講述了抗美援朝時期,志願軍戰士王成陣亡後,他的妹妹王芳在政委王文清的幫助下堅持戰鬥,最終和養父王復標,親生父親王文清在朝鮮戰場上團圓的故事。 王成和王芳,成為那時人們崇拜的偶像,影響了中國幾代人!這部電影的插曲《英雄讚歌》也唱響了幾十年。
  • 瞬間永恆一一攝影記者與抗美援朝戰爭,紀實文學連載(一)
    瞬間永恆一一攝影記者與抗美援朝戰爭紀實文學連載(一)而且,中國不得不把寄希望於蘇聯對解放臺灣的幫助,轉為寄希望於蘇聯對抗美援朝的支援。鐵肩擔道義。中國在極其艱難的境況中,在十分複雜的國際關係背景下,決定出兵,擔起了抗美援朝的國際主義之道義,承擔了力所能及的民族犧牲。中國軍隊在朝鮮戰場再現了中華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和品格,最終遏止了美國人意欲稱霸東方的勢頭和步伐。
  • 記憶中的老兵
    男主人是一名退伍老兵,曾參加過1962年中印邊境的自衛反擊作戰。小時候,偶爾聽他提起過當年打仗的事,但他很少講。 記憶中,這位陳姓老兵給我留下的最深印象有三點。 一是在生產隊的時候。那時,他是村上的飼養員,一年到頭,大部分時間,晚上都住在村上的飼養室裡。每到冬天,他們飼養室裡的幾個大老爺們就把飼養室那張大土炕燒得熱乎乎的,睡著應該是比較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