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民間故事集:掌柜縣令

2020-09-04 一隻沒有感情的皮卡丘



明朝嘉靖年間,保定府有個叫錢高林的到一家新開的藥鋪做夥計。這家藥鋪門前掛著三個銅壺,只在晚上開門。掌柜的叮囑錢高林,要時刻注意這三個銅壺,莫要叫壞人算計。

  有一天,一個潑皮拿著一根細竹竿來到藥鋪前,要把銅壺挑下來,錢高林看到後制止了。晚上,錢高林就問掌柜的:「為何我們店前要掛三個銅壺,為何有人來搗亂要摘銅壺呢?」

  掌柜的捋了捋鬍子,說道:「你聽說過『懸壺濟世』的故事吧?銅壺的多寡代表醫術的高低。如果藥鋪門前掛三個銅壺,就表明任何病都能治。同行是冤家,這三個銅壺一掛,其他藥鋪掌柜心裡能好受嗎?他們會時不時叫人來搗亂的。」

  這天晚上,錢高林正在撥拉算盤算帳,門「吱呀」一聲被推開了。他抬眼一看,沒見有人,以為是風把門吹開的,剛想去關門,腳被什麼絆了一下,低頭一看,地上趴著一個人,手裡拿著一根細竹竿。

  錢高林嚇了一跳,問:「你是誰,要幹什麼?」那人說道:「廢話,這裡是藥鋪,我來幹什麼?買藥看病啊,你們掌柜的呢?」

  掌柜的聞聲走了過來,把油燈的燈芯調亮,仔細一看,這人的膝蓋竟然是反著長的。

  這人說道:「唉,真是倒黴,耕地時我被牛角頂到膝蓋,就成這樣了。先生,你看怎麼辦啊?」

  掌柜的還沒說話,錢高林說:「你這動了骨頭,得接骨啊。」

  這人聽了直搖頭:「我怕疼,你們絕不能動我的骨頭。你們門前可掛了三個銅壺啊,要是不能治,我就摘壺了。」說著,晃了晃手中的竹竿。

  錢高林小聲對掌柜的說:「這人一定是來搗亂的,要不怎麼看病還帶竹竿,我們把他轟出去吧?」掌柜的搖了搖頭:「那怎麼行?我們門前掛三個銅壺,什麼病都得治,什麼病人都得接。」

  「可是,他不讓動骨頭啊,怎麼辦?」錢高林急了。

  掌柜的湊近病人仔細察看一番,點了點頭,說:「好,我不動你的骨頭,但要一根繩子。」說著,拿過一根粗麻繩,三下兩下,把這人綁了起來。

  這人嚇壞了,說道:「你們想幹什麼?」掌柜的說:「別害怕,我給你治病啊!」

  掌柜的和錢高林一用勁,把病人掛到了橫梁上。掛好之後,掌柜的在燈下看書,錢高林在櫃檯前撥算盤,把病人晾在了一邊。這人大叫:「你們想幹什麼,能不能給我看病?」

  掌柜的微微一笑:「別急,這不就是在給你看病嗎?用不了半個時辰,你的膝蓋就會轉過彎來。」

  大約過了半炷香工夫,掌柜的端過油燈,湊到這人跟前,發現膝蓋真的轉過來了。再看這人,一臉窘相,好不狼狽。最後,這人只能說出真相。原來他是其他藥鋪僱來搗亂的,他會鎖骨術,能把膝蓋轉到反方向,其實骨頭並沒受傷。掌柜的早看出來了,故意把他吊起來,這人離了地,四肢懸空,全身使不出力,「擰」著的骨頭只能慢慢復位,膝蓋便轉了過來。

  這事過去後沒幾天,藥鋪門前又來了一個大漢,手裡拿著竹竿。錢高林一瞅,好嘛,又來一個摘壺的。這人一進門就說:「掌柜的,我脈搏跳得厲害,比一般人快多了,要是治不好,只怕會心衰而死啊!」

  掌柜的看看這漢子,虎背熊腰,臉色紅潤,哪像有病的樣子?但一搭脈,果不其然,大漢的脈搏跳得比一般人快了幾乎兩倍。掌柜的皺了皺眉,望聞問切一番,卻並未發現異常。

  掌柜的起身,圍著大漢轉了一圈,突然會心一笑,說:「你大腿的血管裡有蟲,你把褲子脫了,我才能給你治好。」

  大漢無奈,把褲子脫了,只見他右腿上有好幾個針眼。掌柜的微微一笑:「看到了吧,蟲子就是從這幾個小眼裡鑽進去的。蟲子是喝血的,血少了,你的脈搏自然就變快,為的是讓血流得更快一些。」

  大漢臉上掠過一絲不安:「那怎麼治呢?」

  掌柜的說:「這蟲最怕火,我用一塊烙鐵往這幾個針眼上一放,『刺啦』一聲,你脈搏就正常了。」

  大漢冷汗都下來了,說:「我不治了。」

  掌柜的說:「那可不行,你是來摘壺的,治好了才能走。」

  大漢穿上褲子,臉上滿是尷尬:「我不治了,不摘你壺就是了。」

  大漢走了,錢高林看得一頭霧水,問:「他為什麼不治了?」

  掌柜的說:「他根本沒病,當然用不著治。」

  「那他的脈搏為啥那麼快?」

  掌柜笑道:「剛才給他搭脈時,他屁股並沒有坐在凳子上,而是懸空的。懸空而坐要用力氣,脈搏自然快了。他不但屁股懸空,還用細針扎自己的大腿,這樣肌肉一收縮,脈搏就更快。」

  錢高林點了點頭,感嘆掌柜的真是火眼金睛,把這些小把戲全都識破了。

  過了沒幾天,有幾個人用竹板床把一個滿臉是血的人抬到了藥鋪前。一個抬床的說道:「掌柜的,我家兄弟斷氣了,你看看吧。」

  錢高林怒道:「人都死了,你們送來幹什麼?」

  那人說道:「我兄弟斷氣了,他得的是『死病』!你們不是什麼病都能治嗎?別廢話,快給我兄弟看病,不然就摘壺了。」

  掌柜的湊到竹板床前,聞到一股惡臭,再一探鼻息,已經沒氣了。掌柜的想了想,拽下自己一根頭髮,湊到那人鼻子前,片刻,他微微一笑,說道:「能治,死病也能治。」說著轉身回到藥鋪,拿來一塊狗皮膏藥。膏藥在油燈上一烤,變得黏黏的,掌柜把膏藥放在手上,「啪」的一聲,貼到那人臉上,把鼻子和嘴巴都堵上了。

  抬床的一看,紛紛喊起來:「你這是幹什麼?這是對死者不敬!」

  掌柜的說:「我這是給你們兄弟治病啊!以前華佗為了治病還劈開頭骨呢,我只是用一塊狗皮膏藥封住你兄弟的『真氣』而已。」

  沒多久,病人一個猛子坐了起來,「病」好了。原來,這人吃了一種草藥,就像死過去一樣。掌柜的把頭髮放在他鼻子前,那時無風,頭髮卻動了,說明這人還有極少的氣息。果然,一塊狗皮膏藥就把他給「憋」好了。

  那些人尷尬萬分,趕緊夾著尾巴溜了。

  錢高林不禁大笑:「掌柜的,你不但醫術精湛,還心細如髮,但是,為何你只在晚上給人看病呢?你醫術這麼高,多看病多賺錢啊!」

  掌柜的微微一笑,並不回應。

  就這樣,三隻銅壺一直掛在藥鋪門前,很長一段時間,無人再敢來摘壺。

  過了一段日子,一個長鬍子男人領了幾個蓬頭垢面的人來到藥鋪門前。只見這幾個人面黃肌瘦,臉無血色。長鬍子男人對掌柜的說:「麻煩你把這些人給我治好。」

  掌柜的望聞問切一番,嘆了口氣,搖頭道:「這些人的病,我治不了。」一旁的錢高林聞言大驚:掌柜的連「死病」都能治,這世上還有他治不了的病?


  長鬍子微微一笑,說:「我能治這病。」說著,從懷裡掏出幾個饅頭,分給那幾個人吃。幾個人吃了饅頭,臉上漸漸有了血色。長鬍子說道:「他們之所以面無色、體無力,是因為吃不上飯,這是『餓病』!你沒治好病,我卻治好了,現在我就來摘你的壺。」說著,拿了竹竿就要挑壺。

  錢高林見了,大聲說:「住手!你們是來搗亂的,弄幾個沒吃飯的餓鬼,冒充什麼病人!」

  長鬍子說:「幾個人吃不上飯不叫病,整整一個縣的人都吃不上飯,這個縣就是有病!這都怪縣太爺無能,讓他管轄的地界害了『病』。」

  掌柜的擺擺手:「高林,讓他摘壺吧,這病我真的沒治好。」

  三個銅壺全被摘了。掌柜的問:「今天我栽在你手裡,想問問好漢姓甚名誰?」

  長鬍子把自己臉上的鬍子一拽,鬍子竟然掉了,原來他貼的是假鬍子。掌柜的再仔細一看,慌忙低頭跪拜:「原來是劉知府劉大人。」

  劉大人微微一笑:「趙大人請起。」

  原來這藥鋪掌柜正是本縣縣令,姓趙。他酷愛岐黃之術,白天升堂審案,晚上就到藥鋪給人看病,漸漸地,心思都挪到了藥鋪這裡。

  劉大人說道:「趙大人,你治病救人雖是好事,卻不是正事。你是一縣的縣令,要讓百姓豐衣足食,過上安生日子,可是你們縣兩年大旱,一年洪水,百姓無糧,你卻無心賑災。你放著大事急事不幹,卻在夜裡給人看病,這豈非本末倒置,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頓了頓,劉大人又說:「身為父母官,你要讓百姓吃飽穿暖,這些都做好,你再開藥鋪看病不遲。如果衙門的門前也能掛壺,我希望你也能掛三個銅壺,表明你什麼案都能審,什么正義都能伸張!」

  趙縣令聞言羞愧難當,自此改過,後來成為一位清官好官,百姓送他一個外號—「掌柜縣令」。

相關焦點

  • 故事:民間故事:陰陽縣令
    通文縣的縣令是黃璟,他上任沒多久南邊的州縣就發生了很嚴重的瘟疫,死了很多人。通文縣是南北交通要塞,如若受染,則後果不堪設想。黃璟知道事情的嚴重性,一開始就下令關閉了城門,嚴禁百姓出入。然而又有傳聞說此瘟疫能通過風來傳染人,這令他十分擔心,每日擔驚受怕。彼時城中百姓多求助於神靈,期望能平安度過此劫。某夜,黃璟無眠,登城樓嘆當前難事,信步間,忽見前方有一個青衣人,遙視城樓而嘆之!
  • 民間故事:道士懲惡
    唐朝貞觀年間,唐太宗得知在民間有道術大師袁天罡精準的預測了杜淹、王珪、韋挺三人的仕途之後,就下詔讓他入宮面聖,袁天罡接旨之後,就快馬加鞭地趕往長安去了。有一天,袁天罡途徑了一個叫青山的縣城,他察覺到這裡的縣令要有事發生,就留宿在了城中一處廟宇旁的客棧裡,等那位縣令路過這裡。
  • 故事 有借條也討不回錢?巧縣令斷案!
    父子二人省吃儉用,錢一直存放在掌柜哪裡,準備在離開時再一起結算取回。這天老張頭又來到了平時常喝茶的茶攤,商人吳清良正好也在,兩人經常一起聊天談天談地,也算是個熟人。「在辛苦一年,我們父子就要回去了,孩子也大了,錢也攢的差不多了!」老張頭笑眯眯的說著。「哎,那以後可少了一個能和我談的來的兄長了!」吳清良可惜說道。
  • 民間故事:縣令夢中遇鬼喊冤
    有一天晚上,琅琊縣令李山正在府中睡覺的時候,突然夢到了自己坐在衙門之中,堂下跪著一個一身血跡,脖頸之上有一道猙獰血痕的男人正哭著說道:「我被村中的富戶李二所殺,可是那斷案的官員收了李二的銀子去,判定是我的兒子殺的,我心有不甘,這才深夜打擾大人睡眠,還請大人一定要還我兒子一個公道啊!」
  • 故事:民間故事集:乞丐肥貓
    陳縣令又問:「你瞧瞧他有何不同?」楊捕頭瞪大眼,只見別的乞丐捉到蝨子,隨即便丟進口中,可那餓死鬼捉到蝨子,卻沒有吃,而是恨恨地丟到地上。除此之外,與其他乞丐並無兩樣。  陳縣令微微一笑,吩咐道:「把他帶回去,不要聲張。」
  • 民間故事:掌柜請三個夥計,慢性子和急性子,還有一個不吃虧
    民間故事#有一個掌柜,想請幾個得力的好夥計,琢磨來琢磨去,心想哄娃地得找個慢性子的,不怕娃子鬧;買東西的,得個不吃虧的,少花錢多辦事;最好還得一個性子急的,跟著掌柜前後,掌柜有啥事一發話,馬上就辦。三個人到了掌柜家,掌柜的給他們安排:「性子慢的哄娃子,不吃虧的買東西,性子急的跟著我辦事。」
  • 民間故事:因書生老婆漂亮,縣令嫉妒心起,害人不成反害己
    「傳」承文化底蘊,「說」出魅力故事可世上哪有不透風的牆,劉燁家有嬌妻的消息還是被傳了出去,被縣令大人知曉了,縣令想到家裡的母夜叉那副兇狠的樣子心生嫉妒。心想為何劉燁一窮小子能取到美嬌娘,而自己卻只能與家中的長相平平的媳婦過日子呢。這天,縣長大人找到劉燁說是請他吃酒,為給你成親賀喜,劉燁不作他想,囑咐了讓鯉兒不要出門後便去赴宴了。到了縣長家,兩人相談甚歡,推杯換盞喝得大醉。
  • 磨刀的掌柜(民間故事)
    朱大掌柜邊磨刀子,邊咬牙切齒地罵道:看我不殺了你這個猴婆娘!我讓你跑!看我不挑了你的腳板筋,我讓你跑……很顯然,朱大掌柜要殺要剮的是他家屋裡人。過完正月,朱大掌柜的屋裡人就偷偷地跑了。跟著朱家二掌柜和三掌柜屋裡人跑的,上北京去了。
  • 故事:民間故事:夢中嬌娘
    哈嘍大家好,歡迎來聽小於講故事,本故事名為《夢中嬌娘》,故事素材來源於網絡,由小於品詩說文整理編寫。本文為《民間故事》第121期,如果您喜歡,不妨給個關注!很高興又到了給大家講故事的時間了,今天咱們來講一篇發生在過去的民間小故事,希望大家聽了這個故事都能有所收穫。那麼,咱們閒話不多聊,馬上開講今天的民間小故事!
  • 民間故事:喜歡吃獅子肉的縣令,最後他的報應你可能想像不到
    傳說晚清時候,在一個偏遠的縣城裡,有一位特別貪嘴的縣令大人,他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在他家裡連切蔥絲都有專門的廚子。據說他在當官期間大肆斂財,只為吃上一頓山珍海味,由於該縣地處偏僻,他這縣令一當就是好多年。
  • 故事:縣令心術不正遭戲弄,傭人赤子之心退妖狐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不同地域衍生出不一樣的文化特色,民間故事便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環。許多民間故事之所以廣為流傳,就是因為它的通俗易懂,讓人讀後有所收穫。有的故事是教人為善,有的故事是警醒世人,還有的故事只是單純博人一笑,民間故事之所以如此讓人津津樂道,正是說明了它獨特的魅力。
  • 故事:縣令與放羊的同睡一床,晚上被窩裡「說大話」,哈哈,笑死俺了
    看民間故事,了解民間傳統民俗文化。歡迎各位網友,民間文學、民間故事愛好者關注《牆根故事》。——本故事源於民間,純屬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有個體察民情的縣令便遇上了這件尷尬的事。 這個縣令為了正直,做官清廉,非常親民,時常到鄉下體察民情。一天,他自己來到了蟒棲山這個小村莊,因為路途太遠,又加下大雪,晚上就借宿在農戶家了。和放羊的小夥住一個床,合蓋一床被子衝腿睡覺。剛睡下不久,傻不拉幾的小夥便說話了:「當官的,小民我要說大話。」這個小夥認為,當官的都比較講究,就客氣起來。
  • 《乾隆皇帝送禮》等民間對聯故事
    民間對聯故事(一)《乾隆皇帝送禮》一次乾隆皇帝到江南私訪,看到一戶農家在操辦喜事。他便差人去送一份賀禮。民間對聯故事(二)《鄭板橋出聯斷案》清朝乾隆年間,著名的文學家、書畫家鄭板橋在山東濰縣當縣令。梅建斌根據民間故事整理
  • 故事:他被算計而死,老百姓彈冠相慶,縣令知情不管刻意隱瞞
    幾個彪形大漢一愣,急忙跪地求饒,米碩鼠說:「叫你們的呂掌柜來見我。」一個大漢如飛而去。 呂掌柜急匆匆地坐著轎子趕來,拱手行禮,一迭聲地賠罪。米碩鼠說:「我米某人的面子需要找補回來,不然我還怎麼在這塊地盤上混?我也不為難你,你在最好的大酒樓擺一桌酒謝罪,另外賠償我五千兩白銀。」呂掌柜只得依從。
  • 故事:孝順兒媳蒙冤而死,新任縣令為她沉冤昭雪,還了她清白
    故事發生那一年,李氏剛剛22歲。她嫁給了離家20裡外的王才,王才自幼沒了爹,只有一位老母親。王才的家境很是貧苦,李氏為人本本分分,自打進了王家後,勤勤懇懇打理著這個小家。王才在外務工,不常在家。伺候母親的擔子就落在李氏肩上。
  • 沂蒙民間故事:蒙山狐仙報仇的傳說
    《庸盦筆記》(盦an)是清代人薛福成編撰的一部筆記題材的書,中間收錄了很多民間傳說故事,有一些故事就是以沂蒙山區作為背景。其中,蒙山狐仙報仇的傳說,是比較有名的一篇,本文就給大家簡要介紹一下故事的內容。蒙山,拔起於魯中大地,龜蒙頂是蒙山的最高峰,海拔1156米,為山東省第二高峰。這裡山水相依,空氣清新,草木繁盛,在古代是很多動物的棲息地。其中,就有不少狐狸。
  • 民間故事:鄭氏的故事(一)
    大家好,歡迎來到詩文書畫匯,本故事為《民間故事》系列之第482期,如果您喜歡,不妨給個關注!定場詩:緣來緣去緣如水,情散情聚情何歸。緣已逝而情難止,生有涯而思無盡。念罷一首傷感的開場白,咱今天這則民間故事就要開講了。今兒咱這則民間小故事的主題思想同樣是宣傳正能量:善惡終有報,天道好輪迴。多行善事,切莫被金錢迷了雙眼,而莫做害人害己之事!
  • 故事:民間故事:康莊義賊
    當時的縣令李平江得知後立刻就派人追查,他非常惶恐,生怕因此丟掉自己的官帽。這件事影響很大,百姓們議論紛紛,黃文清將縣令苛責一通後,令其限期破案,這才打道回府。李縣令幾乎動用了所有人手,加緊盤查案件,終於在十天後將一個叫王二有的嫌犯抓獲,審查了一個月有餘,這個王二有始終不肯招供
  • 故事:縣令大人住店
    古時有個縣令帶著家眷趕路回老家祭祖,到了夜裡,見天色已晚,就帶著家眷投宿旅店,縣令大人見店內樓上的客房鎖著,就問店家:「 這是為何呀?」 店家對他說:「 這樓上鬧gui啊,已有多年不曾打開了。」縣令大人向來不信邪,就是:「 這有什麼好怕的?每年si在我縣衙的人不計其數,我也沒見過那個gui 敢來找過我!」
  • 民間故事:文松打虎
    縣令同時也承諾,會派人將丟失的貨物找回來。縣令的話,聽上去有道理,但又像是在推卸責任。眾人沒有辦法,只得離開了。文松聽得出,掌柜是欲言又止。掌柜回答道:「不是還有那些強盜嗎?」文松笑了笑,沒再多說。壽張縣令聽到商人們的陳述後,先是大罵強盜可惡,竟然趁老虎襲擊眾人的時候搶走財物,同時縣令又安慰眾人,表示會派人追回財物。商人們聽到縣令說的都是空話套話,也只能垂頭喪氣地離開了。